第四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氟喹诺酮类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氧氟沙星 (ofloxacin) 依诺沙星 (enoxacin) 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培氟沙星 (pefloxacin) 氟罗沙星 (fleroxacin)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托氟沙星 (tosufloxacin) 芦氟沙星 (rufloxacin) 司氟沙星 (sparfloxacin) 格帕沙星 (grepafloxacin) 曲伐沙星 (trovafloxacin) 那氟沙星 (nadifloxacin)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二、抗菌作用机制 抗菌谱 广谱 G+、G-、绿脓/分枝杆菌、衣原体等 机 制 氟喹诺酮类通过抑制DNA回旋酶, 阻碍DNA复制而抗菌 三、耐药机制 高浓下,细菌DNA回旋酶染色体突变 低浓下,膜结构改变,通透性降低
五、不良反应 六、药物相互作用 少且轻微 有胃肠反应、CNS兴奋症状、过敏反应、软 骨损害 抗酸药可减少 其生物利用度 抗酸药可减少 其生物利用度 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抑制茶碱代谢 非甾体类抗炎药增加其中枢毒性反应
七、常用药物特点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用于泌尿系和肠道感染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应用广 抗菌活性强 用于G-、耐药菌株感染 氧氟沙星(ofloxacin) 用于全身感染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和氟罗沙星(fleroxacin) 抗菌谱广 抗菌活性强 口服吸收好 司氟沙星(sparfloxacin) 主要对G- 、G+ 用于耐药菌株感染
二、磺胺类药物和甲氧苄啶 一、药物发展史 最早出现的人工合成抗菌药 甲氧苄啶的增效作用 二、抗菌作用与机制 影响叶酸代谢 三、耐药性 同类有交叉耐药 异类无交叉耐药
磺胺类药物能否与甲氧苄啶合用?能 ①增强抗菌作用 ②扩大抗菌谱 ③延缓耐药性 谷氨酸 食物 +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谷氨酸 食物 + 二氢叶酸合成酶 二氢叶酸还原酶 二氢蝶啶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 对氨苯甲酸 一碳单位 (PABA) 核酸合成 ↑ 甲氧苄啶 (TMP) ↑ 磺胺类 磺胺类药物能否与甲氧苄啶合用?能 ①增强抗菌作用 ②扩大抗菌谱 ③延缓耐药性
1.全身性感染 磺胺类药物分类、特点和用途 长效 磺胺甲氧嘧啶(SMD) 少用 中效 磺胺嘧啶(SD)和磺胺甲恶唑(SMZ) 短效 磺胺异恶唑(SIZ) 尿路感染 长效 磺胺甲氧嘧啶(SMD) 少用 中效 磺胺嘧啶(SD)和磺胺甲恶唑(SMZ) SD — 流脑首选 SMZ — 泌尿道、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与甲氧苄啶合用
2.肠道感染 3.外用药 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抗炎、抗菌、免疫抑制,治疗非特异性结肠炎 磺胺嘧啶银(SD-Ag)和磺胺米隆(SML) 烧伤、创伤伴绿脓杆菌感染 磺胺醋酰(SA) 无刺激性、穿透力强,治疗眼疾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1. 肾损害 易在尿中沉积 防治措施:① 服等量NaHCO3,以增加溶解度 ② 多饮水,加速排泄 2. 过敏反应 3. 血液系统反应 首先白细胞减少 4. CNS反应:头晕、头痛、乏力、精神不振 5. 新生儿黄疸: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6.口服可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7.首次药注意: 首剂加倍; 不宜与局麻药合用; 注意清创排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