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模型与过程分析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陶琪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高三物理复习中的能力培养问题 浙江省慈溪中学 徐志长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3、功率.
纳税人学校课件天地第201411期 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 授课老师:顾清峰 上海市嘉定区国家税务局
15.2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乘除 第1课时 第十五章 分式 案例作者:浙江省衢州兴华中学 刘 芳
四种命题 2 垂直.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1.3 麦克斯韦方程组 Maxwell’s equations 电磁感应定律 位移电流 麦克斯韦方程组 洛仑兹力
第九章 理知识 第3单元 明考向 提能力 课堂考题 领悟 课下综合 提升. 第九章 理知识 第3单元 明考向 提能力 课堂考题 领悟 课下综合 提升.
实验六 积分器、微分器.
7.4 磁场对运动电荷和载流导线的作用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带电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在电场强度为E的电场中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一章 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瞬时性问题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实验4 三相交流电路.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成长经历.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 平阳中学 王焕转.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四 电动机.
第4讲 专题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一、复合场 复合场是指 、 和重力场并存,或其中某两场并存,或分区域存在. 电场 磁场.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制作者:王翠艳 李晓荣 o.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2.高斯定理(Gauss theorem) 一.电通量(electric flux) 1.定义:通过电场中某一个面的电力线条数。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庞留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物理模型与过程分析 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 陶琪浩

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压轴题 1、力学类综合问题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物体的多个运动过程 2009年浙江理综第24题 物体间的摩擦或通过弹簧、绳(杆)的相互作用

2、带电粒子(带电体)的运动问题 在电场中的运动 2011浙江理综第25题 在匀强磁场中运动 2010浙江理综第24题 在电场和磁场递次作用下运动 在多种场并存的空间运动 2009浙江理综第25题

3、力学与电磁感应、电路的综合问题 电磁感应与力学综合 力、电综合问题 2010浙江理综第23题 2012浙江理综第25题

试题与基本知识点的对照 浙江理综试题 基本知识点 2009年浙江理综第24题 2011年浙江理综第25题 2010年浙江理综第24题 物体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最高点速度 平抛运动的规律 动能定理 2011年浙江理综第25题 类平抛运动 恰好离开极板时的临界条件 2010年浙江理综第24题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及其穿透力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 洛仑兹力方向判定 2009年浙江理综第25题 洛仑兹力方向判定 圆的简单几何关系 2010年浙江理综第23题 力的平衡、电路计算、安培力、能量守恒 2012年浙江理综第25题 转动切割产生的动生电动势的计算 右手定则等效电路

23.(20分)如图所示,一矩形轻质柔软反射膜可绕过O点垂直纸面的水平轴转动,其在纸面上的长度为L1,垂直纸面的宽度为L2。在膜的下端(图中A处)挂有一平行于转轴,质量为m,长为L2的导体棒使膜成平面。在膜下方水平放置一足够大的太阳能光电池板,能接收到经反射膜反射到光电池板上的所有光能,并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光电池板可等效为一个电池,输出电压恒定为U;输出电流正比于光电池板接收到的光能(设垂直于入射光单位面积上的光功率保持恒定)。导体棒处在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中,并与光电池构成回路,流经导体棒的电流垂直纸面向外(注:光电池与导体棒直接相连,连接导线未画出)。 (1)现有一束平行光水平入射,当反射膜与竖直方向成θ=600时,导体棒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求此时电流强度的大小和光电池的输出功率。 (2)当θ变成450时,通过调整电路使导体棒保持平衡,光电池除维持导体棒平衡外,还能输出多少额外电功率?

理综23题满分20分,平均得分是在4.67分左右,下表列出了各种得分分值所对应的考生比例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 38.7 14.8 12.6 3.5 7.19 8.29 2.2 8.9 0.3 3.2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得到一半分数及以下,对本题无从下手的占38.7%,会写写公式得2、4分的占27.4%,能够算出电流得6分和算出功率得8分的占10.69%。 从阅卷情况看,能够真正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的应该是得分在14分以上的同学,而在这少部分同学中能拿满分的仅占总人数的3.2%。

考查基本知识点 力的平衡、电路计算、安培力、能量守恒等知识。

客观的讲,23题题目给考生设置了较多的难点 1.信息量大,题目表述抽象 整道题目共有375个字,涉及到的材料有轻质柔软反射膜、导体棒、太阳能光电池板,这些材料首先就让学生揪心,涉及到的物理量有光能、电能、磁场、电压、电流强度、输出功率、额外功率以及没有直接表述的安培力等,这么多概念也足以让学生心烦意乱。几遍看下来,无法理清题目意思,感觉很抽象。 2.平面与立体、示意图与实际电路图的转换困难 题目中的配图是一个平面的示意图,考生必须通过题目的阅读建立起立体的空间图形,初步建立电源(光电池板)与外电路(导体棒)之间的回路。这样的一个转换过程对考生来讲无疑又是多了一道障碍。 3.新材料导体棒的性能 1问到2问,角度由60度改成45度,光电池板上接收到的光能,输出的电流随之发生改变,但是光电池的输出电压恒定,这是怎么实现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新材料的导体棒,给考生带来了疑问。

考查过程分析能力 通过分析试题的信息,建立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的立体模型、输出电能的电路结构模型、新材料导体棒的导电性能模型。

面对高考,学生必须学会: 抽象的、隐蔽的过程 简单的过程 基本的物理模型 过程分析 阅读理解能力 综合分析能力

高中阶段物理模型可以分为: 1、物质模型 物质可分为实体物质和场物质。 实体物质模型:质点、轻质弹簧等;点电荷、平行板电容器等。 场物质模型:匀强电场、匀强磁场等。 2、作用模型 轻杆、轻弹簧、不可伸缩的绳、刚体(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

3、过程模型 在研究质点运动时,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 3、过程模型 在研究质点运动时,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运动等; 匀速直线运动 平抛(类平抛)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较复杂的曲线运动 运动模型 受力分析 解题方法 常用能量观点 主要用力与运动的关系规律分析(也用能量观点) 合力 与 初始状态 。。。。。。

所有的这些基本模型就是我们在第一轮复习中落实的一个个考点。 如今离高考还有两个月,我和学生还需要做些什么呢?

学校组织的一次理综考试有这样一道题

为解决本题的第二个问题,需先了解下列知识:

然后进行如下等效 如果学生能顺利解决这一问题,表明对上述知识点已经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但是在第三问的解答上还是会遇到困难,许许多多同学依然感觉无从下手。因为这一问隐藏的更深。

通过平时的练习要让学生深信:再复杂的问题都是源自于最基本的模型,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要从根源出发,让一切回到起点。 首先电路进行等效: 其次,画出“7V,250Ω”的电源特性曲线; 第三步,在原图上画出RA+RB的特性曲线。

定下问题的处理思路,然后才有可能去想方设法完成第三步。 题目至此,已经没有必要再提第四个问题,如果一定要将RA、RB并联再考一次,那我们就如法炮制。

在仅剩的两个月时间里,我想和学生一起多做做这样的事情: 把许许多多问题提炼成一个最基本的物理模型。

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例 伏安特性曲线 电路动态分析 各类电路计算 (含电路能量分析) 欧姆表原理 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

从根源出发,真正理解了测电源电动势与内电阻的原理后,当学生面对这方面考题时就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在仅剩的两个月时间里,我还想和学生一起多做做这样的事情: 把一个个简单的过程连接到一起,变成一个基本的“物理模型”。

对机动车等交通工具,在启动的时候,通常有两种启动方式,即以恒定加速度启动和以恒定功率启动。两种起动方式可以合并在一起进行理解。 受力分析 运动分析 过程分析 功率分析

浙江省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09版)关于“功率”的发展要求中第3点是“能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汽车速度之间的关系”。 紧跟着说明“不要求定量讨论机车以恒定功率起动和匀加速起动的问题”。 对于这个意见,该怎么理解呢? 请看2011年浙江理综第24题

节能混合动力车是一种可以利用汽油及所储存电能作为动力来源的汽车.有一质量m=1 000 kg的混合动力轿车,在平直公路上以v1=90 km/h匀速行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P=50 kW.当驾驶员看到前方有80 km/h的限速标志时,保持发动机功率不变,立即启动利用电磁阻尼带动的发电机工作给电池充电,使轿车做减速运动,运动L=72 m后,速度变为v2=72 km/h.此过程中发动机功率1/5的用于轿车的牵引,4/5用于供给发电机工作,发动机输送给发电机的能量最后有50%转化为电池的电能.假设轿车在上述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保持不变.求: (1)轿车以90 km/h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所受阻力F阻的大小; (2)轿车从90 km/h减速到72 km/h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电; (3)轿车仅用其在上述减速过程中获得的电能E电维持72 km/h匀速运动的距离L′.

这道题目考了下面V-t图象中的三个过程: 第一问考的是上图中③这一过程, 第二问考的是上图中④这一过程, 第三问考的是上图中⑤这一过程。 这三个过程都在教学指导意见的框架之内,特别是第二问相当巧妙,考一个减速过程。 很清楚: ③过程的分析离不开①和②, 熟练的进行过程②的分析是可能正确分析④过程的一个基础。

让学生对这样一个过程烂熟于胸,让这整个过程也成为学生头脑中的一个基本“物理模型”是我很想要实现的一件事情。 之所以这样归纳是因为这5种运动过程涵概了高中阶段的几乎所有直线运动,包括电磁感应中导体棒的典型运动过程。

为此,我们又为机车起动过程专门借助“化曲为直”的思想画了F-1/V图象。

物理模型是基础,过程分析是能力。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将试题中抽象的、隐藏的过程转化为形象的、具体的图景,建立物理学模型;能将试题所提供的物理过程或物理情境分解为若干简单的过程。 因为我始终认为只有当学生的知识由点连成线,由线交织成面……才能更好的从练习中去体会过程分析。 提炼、归纳的本身也是一次过程分析。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过程分析的能力。

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过程主要分三种: 第一、题目中没有明确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存在多种可能性,需要学生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做出判断。 2010年浙江理综第24题 第二、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已经确定,需要学生把过程拆分成几个环节,并对其逐个分析。 2009年浙江理综卷第24题 第三、过程存在循环性,并且循环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变化。 2012年浙江理综第25题 第三件我想做的事情是让学生有选择的做些高考真题,可能会有利于学生提升过程分析的能力,更好的体会物理模型与过程分析的关系。

总的想法 最后阶段的复习是想培养学生由实际问题向物理情景转化的能力、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落实在一个个简单的过程中,一个个基本的物理模型里。 接轨高考的思维能力要求,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根本

请多指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