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传染性疾病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野战外科研究所 王 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传染病报告知识培训 传染病报告知识 及注意事项. 新传染病防治法对报告病种的 规定 自 2004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 乙类和丙类。
Advertisements

第六章 病 毒 (virus) 体积微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 ; 结构简单,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 专性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一类非细 胞型微生物。 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乙型肝炎诊治对策 北京地坛医院 陈志海. 病例一 某一家三口来诊,女儿, 20 岁,体 检化验发现肝炎指标异常,无任何 不适。
舌尖上的中国 —— 红烧肉 红曲米 豆腐乳 红曲甘、温、无毒, 主治消食活血,健 脾燥胃 …… 天然色素 —— 红曲色素.
产品类型:功能性保健食品 保健功能:增强免疫力 适用人群:免疫力低下者 纽崔莱薄荷香蒜片. 蒜素的生理作用 (一)增强免疫 1 )作用于 T 细胞: 大蒜素溶液可促进 T 细胞的增殖和分裂 提高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化疗知识讲座 台州博爱肿瘤医院 陈国卿. 一、化疗药物的抗癌机制 1 、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的生长是其主要作 用机理。 2 、对于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组织同样具有 毒性,如骨髓细胞,粘膜细胞。 3 、理想的药物 — 最大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 最小程度的影响正常细胞。 4 、基因药物是发展方向。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平凉医专妇产科教研室. 概念 乙肝最常见 乙肝最常见 急性重型肝炎为非孕妇的 66 倍 急性重型肝炎为非孕妇的 66 倍.
第四章 临床免疫 第一节 超敏反应 第二节 免疫学检测 第三节 免疫学防治. 一、 概述 指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发生以生 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表现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称超敏反应。 2. 类型 1. 概念 分为四型: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 第一节 超敏反应.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妊娠妇女肝病和黄疸最常见的原因。目前 已经确定肝炎病毒有 5 种:甲型( HAV )、乙型( HBV ) 丙型( HCV )、丁型( HDV )、戊型( HEV )。妊娠任 何时期都有被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其中乙型肝炎病毒 感染最常见。
肝炎病毒.  熟悉肝炎病毒的类型;所含核酸除乙型肝 炎病毒为 DNA 外,其他型均为 RNA ;熟悉 5 个型肝炎病毒的生物学性状;掌握 5 个型肝 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致病性;掌握乙型肝 炎病毒的抗原组成;熟悉乙型肝炎病毒的 微生物学检查法;掌握乙型肝炎病毒抗原 和抗体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熟悉 5.
一、广义的肝功能试验 (一)肝脏本身的功能试验肝脏本身的功能试验 (二)肝胆疾病的血清标志物肝胆疾病的血清标志物.
1 肝胆疾病生物化学诊断. 2 掌握内容: 黄疸的发生机理和各型黄疸的代谢特点及实验室鉴 别诊断要点;肝胆疾病实验室生化检查指标的种类;血 清蛋白质、胆红素、胆汁酸和常用酶类测定在肝胆胰疾 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方法学评价。 熟悉内容: 蛋白质、糖和脂类物质在肝细胞损伤时的代谢变化;
肝功能检查 一、概述 ㈠ 范围 ㈡目的 1 、了解肝功能损害的有无及程度 2 、观察黄疸的程度及鉴别黄疸的类型 3 、了解肝胆疾病的发展及恢复情况 4 、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癌和病毒性肝炎 5 、对药物和手术的耐受.
病毒性肝炎 中山医科大学附三医院感染科 谢奇峰. 概述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甲、乙、 丙、丁、戊型 -A 、 B 、 C 、 D 、 E )引起的一组 传染病,临床上以乏力、食欲不振、肝肿大和 肝功能异常为其特点,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 症状感染多见。 甲、戊型肝炎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
科学认识肝炎 ,健康幸福生活 制作:.
《中药养生与保健》专题系列之五 肝胆病肝胆病用药.
第二节 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平凉医专内儿护理教研室.
职业暴露监测及处理流程 敦煌市医院 刘剑.
涂少军 医院感染与无菌技术.
消化系统疾病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传染病疫情报告 年 7月.
肝、膽、胰臟疾病之營養照顧.
发光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意义.
抗HBV特异性主动免疫疗法 治疗慢性HBV感染方案.
第29章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7.28 世界肝炎日 正确认识乙肝病毒及其携带者 ——赵晓燕 生物医学专业.
四川大学医学检验系临床微生物教研室 陶传敏
病毒性肝炎 香山衛生所 江國彬醫師.
传染性疾病与婚育 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朱红梅.
婴儿肝炎综合征.
常见致病病毒 (一).
体外诊断试剂现场检查的要求及检查技巧 医疗器械监管处 林森勇 2015年4月30日 1.首页.
婴儿肝炎综合症的护理 儿科 罗浩
第三章 病毒学.
肝脏病常用 的实验室检查 第二临床医学院骨伤学院 诊断学科.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要求
血站技术操作规程 导 读 福建省血液中心 郭永建.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
第八章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Pregnancy with Internal Medical Diseases
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第二十七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慢性肝炎.
第八章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急性病毒性肝炎 贫血 肺结核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埃博拉出血热诊疗方案解读 湖南省人民医院 祝益民.
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素养66条进学校活动 武清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山大学传染病教研室 陈幼明.
诊断和基本检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检验科 卢丽萍.
第七章 肠杆菌科 第一节 概述 G+Cmol%39-59。 1. 四类引起人类腹泻和肠道感染的细菌:埃 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耶尔森菌
登 革 热 Dengue Fever.
保护我们的肝脏 -浅谈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食品与医药学院.
HEPATITIS VIRUSES 肝炎病毒
Safety At Your Hand 乙肝相关知识
慢 性 肝 炎.
诊断和基本检查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检验科 卢丽萍.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传染病学教研室 蒋就喜教授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肠杆菌科 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有的为致病菌,多为肠道内正常菌群,可引起医院感染。 致病菌:伤寒沙门菌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常见传染性疾病预防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医院.
北一女中家長會 會務報告 104學年度親師懇談會 105年3月5日 陳正忠.
乙肝病毒前S1蛋白在乙型肝 炎临床诊断中的意义和应用
第四章病毒感染实验诊断 一般原则是特异敏感、快速和简 便。首先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特 点,初步判断可能感染的病毒。
黄疸的鉴别诊断.
几种常见传染病的诊疗规范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谭德明.
埃希菌属 成员:谢哲君 霍亚彤 蒙凤晗 侯范斌.
4-7 生物的演化.
……….. 乙肝病毒 Hepatitis Bvirus 吴泽诚 赵柯夫 顾雨晨 叶子祥.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战时传染性疾病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野战外科研究所 王 阁 战时传染性疾病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野战外科研究所 王 阁

细菌性食物中毒

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按临床表现分:胃肠性 神经型 由于食用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 按临床表现分:胃肠性 神经型

一. 胃肠性食物中毒

特点:1.夏秋季节常见 2.集体发病 3.潜伏期短 4.以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急性胃肠炎表现为特征 特点:1.夏秋季节常见 2.集体发病 3.潜伏期短 4.以恶心、呕吐、腹痛 腹泻等急性胃肠炎表现为特征

(一)病原学

1. 沙门菌属: 最常见。在水、牛奶、蛋制品及肉类食品中存活数月,22-30゜C,不耐热,加热15-30分钟可灭活。

2.副溶血弧菌: 嗜盐杆菌(G-),主在海产品及腌制品中,在抹布和砧板上可存活一月以上,对酸、热极敏感。

3.大肠杆菌: 产肠毒素性(ETEC) 致病性(EPEC) 侵袭性(EIEC) 肠出血性(EHEC): 肠粘附性 EHECO157引起食物中毒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

4.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 5.其他细菌:

二. 流行病学

传染原:人、动物 转播途径:口 易感人群:人 流行特征:夏秋季、集体发病 传染原:人、动物 转播途径:口 易感人群:人 流行特征:夏秋季、集体发病

肠毒素→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CAMP↑→ 钠、水吸收↓,氯、肠液 分泌↑→腹泻 内毒素→发热、肠蠕动↑→ 呕吐、腹泻。

病原菌→侵袭肠上皮细胞性→ 细胞损害 过敏反应→水肿、吸收↓、分 泌↑ →腹泻 病原菌→侵袭肠上皮细胞性→ 细胞损害 过敏反应→水肿、吸收↓、分 泌↑ →腹泻

三.临床表现

症状:腹痛、腹泻、呕吐等胃 肠炎症状; 畏寒、头晕、头痛及乏 力等中毒症状。 症状:腹痛、腹泻、呕吐等胃 肠炎症状; 畏寒、头晕、头痛及乏 力等中毒症状。

体征:腹部压痛、肠鸣亢进等。 脱水、酸中毒、电解质 紊乱、休克等 体征:腹部压痛、肠鸣亢进等。 脱水、酸中毒、电解质 紊乱、休克等

病程:多在1-3天

EHECO157感染及其他一些能产生Vero(VT)的EHEC感染可发生溶血尿毒综合征(HUS)。 表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黄疸)、血小板减少。

弯曲菌感染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在食物中毒腹泻后5-15天发生GBS,也应考虑系空肠弯曲菌感染。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临床诊断:症状、体征、 流行病学。 实验室:可疑食物、呕吐物及 粪便作细菌培养。 血清凝集实验:4倍增高。 临床诊断:症状、体征、 流行病学。 实验室:可疑食物、呕吐物及 粪便作细菌培养。 血清凝集实验:4倍增高。

鉴别诊断: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菌 痢、霍乱、病毒性肠炎等。 鉴别诊断: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菌 痢、霍乱、病毒性肠炎等。

五.治 疗:

治疗原则: 对症疗法

1.水平衡:口服、静脉补液 2.电解质平衡:钠、钾、镁、 氯及钙等 3.酸、碱平衡:5%碳酸氢钠 1.水平衡:口服、静脉补液 2.电解质平衡:钠、钾、镁、 氯及钙等 3.酸、碱平衡:5%碳酸氢钠

4.对症治疗:抑酸、止痛、抗 休克等 5.抗菌素: 喹诺酮类(洛美沙星、环丙沙 星、诺佳等)、头孢类、氨基 糖甙类等 4.对症治疗:抑酸、止痛、抗 休克等 5.抗菌素: 喹诺酮类(洛美沙星、环丙沙 星、诺佳等)、头孢类、氨基 糖甙类等

六.预 防 卫生管理、良好饮食习惯、消灭传媒介物(苍蝇、蟑螂)、防御措施、中断流行、及时治疗等 六.预 防 卫生管理、良好饮食习惯、消灭传媒介物(苍蝇、蟑螂)、防御措施、中断流行、及时治疗等

病毒性肝炎

一、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概述

(一)、甲型肝炎病毒(HAV) HAV属于微小RNA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具有嗜肝性,只能感染人及黑猩猩等高等灵长类动物。甲型肝炎传染源是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传播途径系经粪一口传播,水和食物污染可致爆发流行。

(二)乙型肝炎病毒(HBV)

HBV属嗜肝NDA病毒,基因组S基因编码HBV囊膜蛋白(HBsAg),C基因编码HBcAg及HBeAg,P基因编码DNA多聚酶,X基因编码HBxAg。这些抗原促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此抗原抗体系统在临床检测时有重要意义。

HBV慢性感染过程中,病毒株为了逃脱宿主的免疫攻击,可自发或治疗诱发病毒基因突变,变异株可有更高的复制水平和更强的传染性及致病力。

乙肝传染源: 急慢性患者及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

转播途径: 1.血清及日常密切接触而传播; 2.母婴传播(垂直传播),大 部分在分娩过程中感染,少 部分可能系宫内感染。 转播途径: 1.血清及日常密切接触而传播; 2.母婴传播(垂直传播),大 部分在分娩过程中感染,少 部分可能系宫内感染。

发病机制: 感染病毒的毒力及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强弱的差异(免疫病理损害),可表现为:急性自限性肝炎,暴发性肝炎,慢性肝炎。 发病机制: 感染病毒的毒力及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强弱的差异(免疫病理损害),可表现为:急性自限性肝炎,暴发性肝炎,慢性肝炎。

(三)丙型肝炎病毒(HCV)

传染源:急、慢性患者和慢 性HCV携带者; 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

(四)丁型肝炎病毒(HDV)

HDV原称δ因子,是卫星病毒科的一种缺陷性RNA病毒,其外壳是嗜肝DNA病毒表面抗原(人类为HBsAg),并协助其组装、成熟、分泌和释放。壳内含HDAg与HDV基因组(HDVRNA)。

传染源:急、慢性丁型肝炎病人 和HDV及HBV携带者。 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

HDV和HBV感染形式: 联合感染(co-infection)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HBV重叠HDV感染往往导致病情重型化和慢性化,病死率增高,预后差。

(五)戊型肝炎病毒(HEV)

(六)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

HGV是属黄病毒科的正链单股RNA病毒。GBV-C是Abbott实验室在研究GBV时分离出的第三种GBV,称为GBV-C,由于HGV和GBV-C碱基同源性为85.5%,氨基酸同源性则为100%,故认为HGV和GBV-C是同一病毒的两个分离株。HGV/GBV-C主要经血或肠道外途径传播,感染者一般临床症状轻,其致病机制尚不肯定。

(七)输血后肝炎相关的病毒(TTV)

TTV(transfusion-transmitted virus)是1997年底,日本学者Nishizawa和Okamoto应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法发现的一种与输血后肝炎相关的病毒。TTV可经输血及肠道两种途径传播,在重型肝炎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可能是未知病毒导致急性、慢性和重型肝炎的病因之一,其感染有慢性化趋势。

二、临床表现

(一)急性肝炎(acute hepatitis,AH)

1.急性黄疸型肝炎

黄疸前期 急性起病,多有畏寒发热,乏力、纳差、厌油、恶心、呕吐、上腹饱胀不适或轻泻,少数病例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表现。尿色逐渐加深。一般持续5-7日。

黄疸期 热退黄疸现,皮肤及巩膜黄染,肝区隐痛,肝脏肿大,肝区有叩痛和压痛。尿色进一步加深。本期约持续2-6周。 黄疸期 热退黄疸现,皮肤及巩膜黄染,肝区隐痛,肝脏肿大,肝区有叩痛和压痛。尿色进一步加深。本期约持续2-6周。

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日渐消失,肝大回缩至正常,叩痛消除。肝功趋于正常。本期约持续2-4周。 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日渐消失,肝大回缩至正常,叩痛消除。肝功趋于正常。本期约持续2-4周。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起病徐缓,除无黄疸外,其它临床表现与黄疸型肝炎相似,一般症状较轻,恢复较快。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起病徐缓,除无黄疸外,其它临床表现与黄疸型肝炎相似,一般症状较轻,恢复较快。

3.急性淤胆型肝炎 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一种特殊形式,病理损害主要在肝细胞泌胆机制。临床特点:消化道症状轻,肝细胞损害不明显,而肝内胆汁淤积,黄疸很深,尿色深黄,粪色变浅。肝肿大明显,而肝区叩击痛不明显。预后良好。

(二)慢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CH)

1.慢性迁延性肝炎(CPH) 急性肝炎迁延不愈或隐匿发展,病程超过半年。

2.慢性活动性肝炎(CAH) 病程超过半年,症状较重。可出现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及肝掌,黄疸。肝大,多数脾大。肝功能损害显著,ALT持续或反复升高,AST也高,AST/ALT≥1,血清球蛋白升高,白/球比值变小。

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单项或多项减少。 部分病例有肝外器官表现,如干燥综合征、关节炎、肾炎、肾病综合征、肝性糖尿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按照1995病毒性肝炎防治试行新方案,慢性肝炎的诊断标准是:既往有乙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但现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2)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轻度和重度之间。 (1)轻度:病情较轻,症状不明显或虽有症状、体征,但生化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2)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肿大。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A/G异常。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85.5u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40%-60%,三项检测中有一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三)重型肝炎(server hepatitis,SH) 病毒性肝炎发生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称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 于发病10日内发生肝性脑病。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乏力和消化道症状明显,黄疸急剧加深、肝界缩小及明显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40%。常在3周内死于脑水肿或脑疝等并发症。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发病10日-8周陷入肝衰竭。 临床可分为 腹水型 脑病型 2.亚急性重型肝炎 发病10日-8周陷入肝衰竭。 临床可分为 腹水型 脑病型

腹水型: 重度黄疸(TB≥171umol/L)、腹水和明显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40%为特点,可无肝性脑病或晚期出现。死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感染及颅内出血等,此型占多数。

脑病型 以肝性脑病为肝衰竭的首发突出特点,除病史超过10日外,其他表现酷似急性重型肝炎,死因主要是脑水肿或脑疝。 脑病型 以肝性脑病为肝衰竭的首发突出特点,除病史超过10日外,其他表现酷似急性重型肝炎,死因主要是脑水肿或脑疝。

3.慢性重型肝炎 可因亚急性重型肝炎延续而来,但多数为慢活肝或肝硬化恶化而成,临床上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3.慢性重型肝炎 可因亚急性重型肝炎延续而来,但多数为慢活肝或肝硬化恶化而成,临床上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重型肝炎临床特点: (1)高度乏力; (2)消化道症状与日加重; (3)黄疸迅速加深,而ALT下降, 呈酶胆分离; (4)有出血倾向,PT延长;

(5)肝脏缩小; (6)腹水或肝肾综合征; (7)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最后因肝性脑病而死亡。 (5)肝脏缩小; (6)腹水或肝肾综合征; (7)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 最后因肝性脑病而死亡。

三、实验室检查

(一)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偶见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红细胞轻度减少。黄疸前期未尿胆原及尿胆红素阳性,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肝功能实验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或GPT)于黄疸前期早期开始升高,胆红素在黄疸前期未开始升高。随慢性程度加深,或肝细胞损害的加重,位于线粒体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也从肝细胞释放入血,故重型肝炎与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变大,比值愈大预后愈差。

碱性磷酸酶(ALP)在成人淤胆型肝炎、梗阻性黄疸均可增高,丙谷氨酰转肽酶(r-GT)也明显升高。球蛋白逐渐增高,白蛋白量减少,白/球蛋白比值变小,甚至例置,血清蛋白电泳r-球蛋白增加。

(三)肝炎病毒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

1. 甲型肝炎 ELISA法:检测抗-HAV-IgM,为现症感染指标。血清抗-HAV-IgG出现于病情恢复期,较持久,甚至终身阳性,是获得免疫力的指标。

2.乙型肝炎 ELISA法:乙肝病毒标志 (HBVM)

表19-1 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3.丙型肝炎 ELISA法:抗-HCV,抗-HCV属IgG,不一定能反映HCV是否处于复制状态,也不能反映病情进展程度。

PT-PCR或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 HCVRNA,用于早期诊断,是判断传染性的可靠指标。

4.丁型肝炎 ELISA法:HDAg、抗-HD、抗- HD-IgM ; cDNA探针斑点杂交法:HDV-RNA

5.戊型肝炎 ELISA:抗-HEVIgM、抗-HEVIgG 可作辅助诊断。 PCR:HEV-RNA。

6.庚型肝炎 血清中检出HGV/GBV-C抗体有助诊断,PCR检出HGV/GBV-C RNA可确诊。

7.输血后肝炎 血清中检出TTV相关抗体有助诊断,PCR或细胞分离出TTV RNA,可确诊。

四、诊 断

(一)流行病学资料 在军营要特别注意有无传染源导入。 (一)流行病学资料 在军营要特别注意有无传染源导入。

(二)临床表现 凡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腹部不适、黄疸、肝区叩触痛者均应考虑为本病。 (二)临床表现 凡具有典型临床表现如乏力、纳差、腹部不适、黄疸、肝区叩触痛者均应考虑为本病。

(三)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则可确诊。肝炎病毒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可以确定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和进行鉴别诊断。 (三)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异常结合上述临床表现则可确诊。肝炎病毒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可以确定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和进行鉴别诊断。

五、鉴别诊断

(一)药物性肝炎 甲基多巴、异烟肼和锑剂等易致急性肝炎,氯丙嗪和氟烷等易致胆汁淤积性肝炎,呋喃旦啶等可致慢性活动性肝炎,通过询问用药史可鉴别。

(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常有发热、颈淋巴结肿、咽峡炎、皮疹及肝脾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结胞增多,异型淋巴胞达10%以上,血清嗜异性抗体阳性。

(三)急性结石性胆管炎 黄疸出现前常有胆绞痛及寒战高热,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三)急性结石性胆管炎 黄疸出现前常有胆绞痛及寒战高热,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四)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青年女性多见,有长期梗阻性黄疸、肝脾肿大,一般情况良好,血清ALP及GGT明显升高,血清线粒体抗体阳性。

(五)其他 钩端螺旋体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总胆管梗阻、原发性肝癌等均可有黄疸、ALT升高或肝肿大,鉴别诊断时应予考虑。

六、治 疗

(-) 一般原则 休息,进易消化食物,补足能量和维生素,忌酒及损肝食物和药物。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病员解除思想顾虑。 (-) 一般原则 休息,进易消化食物,补足能量和维生素,忌酒及损肝食物和药物。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帮助病员解除思想顾虑。

(二)促进肝功能恢复

葡萄糖和维生素 纳差、恶心呕吐者宜静脉滴注高渗葡萄糖液,重型肝炎葡萄糖每日不少于200g。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应常规口服或静滴。

极化液/能量合剂 促进肝细胞膜功能恢复和肝糖元贮存,肝功能恢复。 10%GS+胰岛素(4g葡萄糖/1U胰岛素) 硫酸镁、 氯化钾(镁和钾盐可用门冬氨酸钾镁) 能量合剂 、Vit C、Vit B6

降低转氨酶: 联苯双脂,每次口服15-25mg,一日三次,停药后转氨酶易反跳,黄疸重者不宜选用。中药五灵丸对ALT复常均较好。 解毒及退黄: 甘利欣;解毒降黄中药治疗也有很好疗效。

(三)调节免疫功能 目的在于提高抗病毒免疫 (三)调节免疫功能 目的在于提高抗病毒免疫

胸腺肽 通过影响cAMP而增强T细胞活化。每日10-20mg,肌注或静滴,疗程2-3月。2.特异性免疫RNA、特异性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均可能有一定作用。

(四)抗病毒药物 目的在于抑制病毒复制

1.干扰素(IFN) 影响病毒基因组转变成病毒蛋白,发挥抗病毒作用。主要应用IFN-α 300万u,肌注,3次/周,3个月为一疗程。也有报导用600万u,肌注,隔日一次,持续6个月可提高疗效。

2.天环鸟苷、阿糖腺苷等可选择性抑制DNA多聚酶及核苷还原酶活性,阻止DNA型病毒复制,效果欠佳。新核苷类抗病毒药尚在寻找中。

3.基因治疗药剂 反义核酸、反义寡核苷酸等的抑制病毒复制和抗病毒作用正在大力研制。 4.拉米呋啶 100mg 1/日 52周

(五)促进蛋白质合成药物

马洛替酯:促进肝细胞合成蛋白质,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凝血酶原时间。用法200mg口服,每日三次,疗程3-月。

(六)中医药 单味中药、乙肝散、朝阳丸等有提高、调整免疫功能,降酶降黄等方面疗效也很好。 (六)中医药 单味中药、乙肝散、朝阳丸等有提高、调整免疫功能,降酶降黄等方面疗效也很好。

(七)重型肝炎的治疗

重型肝炎的形成是肝细胞大量坏死而陷入肝衰竭。重型肝炎病死率高,所以必须在尚有相当数量存活肝细胞早期抓紧监护和治疗,及时对症处理,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1.一般支持治疗 静滴10%葡萄糖液1500-2000ml,能量合剂、维生素C。每日或2-3日输新鲜血浆、全血或白蛋白,每次200ml(白蛋白100ml)。

2.促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细胞坏死:肝细胞生长因子(HGF)20-100mg,肌注或稀释于10%葡萄糖内静滴,一日一次。前列腺素E1(PGE1),100-200ug,溶于10%葡萄糖,缓慢静滴,每日一次。

3.恢复肝功能:降酶退黄药物可应用,极化液也可用。 4.门冬氨酸钾镁:促进肝细胞代谢,改善肝功能,降低胆红素及维持电解质平衡之效。用法200mg滴于10%葡萄糖中静滴。

5.还原型谷胱甘肽(泰特,TAD) 由谷氨酸、胱氨酸及甘氨酸组成,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生化反应。通过解毒和抗氧化反应而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功能。用法600-1200mg,静滴每日2次。

6.维持内环境平衡: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缺氧,防脑水肿。 7.防治肝性脑病 6.维持内环境平衡: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防缺氧,防脑水肿。 7.防治肝性脑病

(1)降低血氨:限制蛋白质摄入,低于0.5g/kg/日。口服乳果糖,降低肠腔PH,抑制肠菌产氨及氨吸收,用法25g,每日3-4次。口服氟哌酸,抑制肠菌繁殖,减少氨产生,用法0.2g,每日3-4次,食醋灌肠。

乙酰谷酰胺进入脑组织分解出谷氨酸,再与氨结合成谷氨酰胺排出,用法400-800mg,溶于液体中静滴。

(2)对抗假性神经递质,纠正支链和芳香氨基酸比例:左旋多巴通过血脑屏障,经多巴脱羧酶变成多巴胺,再变成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真性神经递质),取代假性神经递质,用法为首剂100mg静滴,以后每12小时递增100mg静滴,

可达300-600mg,忌同用维生素B6以防降低药效。输支链氨基酸250ml/日。

(3)防治脑水肿:限制水的输入量。治疗常用20%甘露醇,每日1-2g/kg,加压于半小时内输入,每4-6小时一次,或与50%葡萄糖液100ml交替使用。

(4)防止消化道出血: 给予胃粘膜保护剂及H2受体拮抗剂或氢泵抑制剂洛赛克,洛赛克20mg口服每日一次。静注维生素K1、止血敏、凝血酶原复合物和多次输新鲜血。生长抑制(施他宁、善得定)250ug静脉注射,1000ug稀释后持续静滴疗效较好。

(5)防治腹水和肝肾综合征:提高血浆蛋白、利尿治疗,防肝肾综合征,一旦发生可行人工肾血液透析。 (6)自发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 腹水氧分压不低,大多为需氧菌感染,选用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治疗,有望控制感染。

(7)抗内毒素血清 有抗内毒素血症和有害细胞因子的作用,冷沉淀可促进吞噬细胞功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中长链脂乳剂静滴能有效补充热量,有条件者可选用。

(8)中药制剂: 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剂及醒脑静注射液均可试用。 新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疗法及肝移植是当前发展的方向。

七、预 防

(一)管理传染源 早发现,早诊断,定期查体,将肝炎患者和肝炎病毒携带者调离饮食工作,并隔离治疗。 (二)切断传播途径 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战时做好饮食卫生和消毒。

(三)保护易感者 主动、被动免疫,甲型肝炎可注射减毒活苗或基因工程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免疫效果达90%,免疫程序为疫苗30ug,0、1、6月分别3次肌注。其他肝炎疫苗尚在研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