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认识人类之家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  知识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  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地球仪 随歌谣学地理 地球模型地球仪,经线纬线看仔细; 经天纬地辨方向,SNEW是缩写; 向北变大是北纬,向南变大是南纬;
复习: :对任意的x∈A,都有x∈B。 集合A与集合B间的关系 A(B) A B :存在x0∈A,但x0∈B。 A B A B.
平面向量.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1课时) 灵宝市实验中学 赵 吉 平.
10.2 立方根.
一读:说一说各场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 再读: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想一想: 对于你发现的问题,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俄罗斯方块:注意观察游戏中用到的 数学的知识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鹿邑县德源中学.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第一部分 中考大纲解读 1.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能提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海边看帆船、月食、站得高望得远、卫星图片、环球旅行等。 3.知道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8课时 直线和圆的 位置关系(2).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 贵港市东津镇中和小学 李云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以我国为例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学习目标: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加减法练习课 北京市宣武师范附属第一小学 黄 磊.
10.3平行线的性质 合肥38中学 甄元对.
4.2 证明⑶.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6.4 你有信心吗?.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线段 直线 射线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胡益萌.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第4课时 绝对值.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第一章 地球知识 经纬网.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19.1平行四边形(5) 三角形中位线 辽宁省鞍山市市第42中学 栾晓娜.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3.4 角的比较.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授课者:章咏梅.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地理 认识人类之家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  知识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  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  知道学习地理的学习方法。 ㈡能力训练点 1.  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㈢德育渗透点 1.  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发学习学习地理的欲望。 2.  通过为什么要学习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 

1.  重点 ⑴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对认识“人类之家”——地球真面目的求知欲。 ⑵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不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处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  难点及其突破方法 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应根据农村与城市学校的不同环境,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如人类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典范;人们 怎能样防御自然灾害,减免损失的事例;世界大气污染、土壤沙化、水资源污染、海洋生态危机、垃圾成山、人口增长过速等本世纪环境的十大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去探求协调人类发展同地理环境关系的欲望。

一、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 三、学生活动设计 1.  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页“想一想”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 2.  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前五个自然段,思考在初中地理课要学习的五方面的具体内容,怎样动脑筋,需要思考些什么问题? 3.  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四、教学步骤 ㈠明确目标 1.  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2.  初中地理的主要学习内容。 3.  学好地理要从哪三个方面做起? ㈡整体感知 结论《学习地理 认识人类之家》是初中地理学习阶段的开始篇,它使学生初步了解初中地理的主要内容,学习目的、意义和学习方法。这一堂课上得是否成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地理的情趣。 ㈢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 教师引古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对“人类之家”的真面目知多少呢?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的自然知识,每一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教师板书归纳:   认识世界、祖国、家乡的地理环境,为人民 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人类之家” 2.怎样学好地理? 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前五段,教师板书: 多动脑筋想一想 学好地理“三多” 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 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需要学生读书后讨论,教师引导归纳,即初中地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自然地理:如地形,气候,水文,生物 ⑴是什么 人文地理:如人口,城市,资源,经济 区域地理:某一国家,某一区域的共性——区域性 ⑵在什么地方→空间分布位置→利用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课件 自然因素 ⑶是什么原因用影响地理环境的因素分析 人文因素 有利 ⑷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 不利 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⑸人类怎样合理利用地理环境 防御灾害、减少损失 保护“人类之家”,为子孙后代造福 3.难点的突破 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破坏,垃圾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㈣总结,扩展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 1.  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 2.  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及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一、板书设计 ㈠学习地理的目的和意义 1.  认识世界、祖国、家乡的地理环境,时刻准备为人民服务。 2.  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保护“人类之家”地球作出贡献。 ㈡怎样学好地理 是什么 在什么地方 1.  多动脑筋想一想 是什么原因 有什么影响 怎样合理利用地理环境 2.  多阅读,运用,绘制地理图表 3.  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 二、参考资料

网络信息 1.  保护地球是全人类的责任 2.  江泽民主席出席《维也纳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五次会议《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第十一次会议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致词。他说,环境问题关系到地球上每个国家人民的前途和命运。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保护。 中国正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已取得重要的实践经验。 2.北京中学生给总理建议 北京北方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初二地理环保小组的同学致信给国家环保局和国务院总理朱鎔基,就加强全社会的环保意识,保护生存环境提出的八点建议。总理批示:“初二学生如此关心环保,怀真意切,令人感动,实令我等长辈惭愧。” 3.日本制定二十一世纪煤炭战略 日本通产省目前发表《21煤炭技术战略》提出,到2030年,要把燃烧煤炭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到零。为了减少煤炭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必须研究和开发高效的煤炭利用技术。

4.绿色与生命同行 在世博园里人与自然的入口处写着印第安索瓜米族的酋长西雅图的话:“务请慎记,这块土地是圣洁的。务请教导你的子孙,这块土地是圣洁的。我们确知一事:大地并不属于人类,人属于大地,万物相互效力。” 5.广州大气污染严重 由中国和挪威共同开展的广州大气质量管理与规划系统研究中,一项关于大气污染与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初步结论:广州人目前每年每人平均有6天因受大气污染要休病假。 6.一九九八年长江特大洪水灾害的原因 除了自然灾害——厄尔尼诺现象外,人为原因:滥砍滥伐森林,造成长江流域85%的原始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面积由50年代的30万平方千米到56万平方千米);围湖造田,填湖造陆面积和数量锐减(如湖北省的湖泊由50年代的1066个减少到309个;湖泊面积也相继由8300平千方减少到3255平方千米),大大降低了长江流域的分洪能力。 7.华北地下已成“大漏斗” 目前,中国华北平原地下水盆地已基本连成一片,中心水位年年下降,有的地方开采深井深达数百米左右。过量开采地下水,已经和造成部分地区地面下沉,土地裂缝和塌陷等恶果。

8.我国沙漠化土地的十分之一得到治理。 我国有近160万平方千米为流沙覆盖、侵蚀,是世界上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沙害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西北地区财政收入的总结。据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专家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约16万平方千米、占沙漠总面积10%的沙漠和沙漠化土地得到初步治理。 9.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现状 近十年来, 我国城市垃圾产生量大幅度增加。自1997年以来,我国的城市垃圾平均每年以8.98%的速度增长,少数城市,如北京的增长率达15%—20%。1998年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已达1.15亿吨。预测两千年将达1.2亿吨—1.4亿吨。 第一章 地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素质教育目标 ㈠知识教学点 1.  知道:①地球的形状,极半径和赤道半径; ②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轴,两极,经线,纬线,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的意义;

㈡能力训练点 1.  学会在地球仪和地图上识别经线、纬线;两极、赤道、本初子午线。 2.  学会在地球仪上判断东、西半球与南、北半球。 3.  学会在经纬网上根据经度的大小和纬度的大小判别任一地点的位置与各地之间的相互位置及方向。 ㈢德育渗透点 1.  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应全面地考虑问题,不能从局部、片面的观点出发等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2.  通过对经纬度大小的变化与位置关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运动、变化总是有规律,而规律又是可以被人认识的思想教育。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  重点: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⑵经度、纬度;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⑶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2.  难点:⑴经线与纬线的特征;⑵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3.  疑点: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 4.  解决办法:⑴通过学生观察卫星照片和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图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⑵利用相关的模型,把握经度、纬度。

⑶通过举例、摹仿作业、相互比较等方法来突出位置关系。 ⑷通过观察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经、纬度,海陆分布等特征,识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 ⑸通过观察、相互比较、抢答等方式实现认知经、纬线特征的教学。 三、课时安排 本节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模型、地轴和两极、经线和纬线。 第二课时:经度和纬度;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 四、教具准备 地球仪,经、纬度模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幻灯片,学生准备的乒乓球,细铁丝等。 五、学生活动设计 1.  朗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2.  观察地球仪,并要求能在地球仪上确认两极、经线和纬线、赤道、本初子午线、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经线。 3.  学生观察,比较,摹仿,创新练习。 4.  学生自制地球仪比赛。 六、教学步骤

㈠明确目标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达到: 1.  知识目标 ⑴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模型的地轴、两极、经线和纬线、赤道和本初子午线。 ⑵记住:地球的半径、赤道及其周长,南、北纬和东、西的代号和度数。 ⑶理解:经纬线的特征。 2.  能力目标 ⑴学会在地球仪上和地图上识别经纬线、两极、地轴等。 ㈡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定地理事物的差异。 3.  思想教育:通过人类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 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而认识又总是从肤浅到深刻、由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全面等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意识。 通过第二课时的学习,达到: ⑴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 ⑵记住:高、中、低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⑶理解:经度的大小与位置的东、西关系;纬度的大小与位置的南、北关系;东、西半球;经纬网。

㈠明确目标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达到: 1.  知识目标 ⑴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模型的地轴、两极、经线和纬线、赤道和本初子午线。 ⑵记住:地球的半径、赤道及其周长,南、北纬和东、西的代号和度数。 ⑶理解:经纬线的特征。 2.  能力目标 ⑴学会在地球仪上和地图上识别经纬线、两极、地轴等。 ㈡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定地理事物的差异。 3.  思想教育:通过人类对地球的形状认识过程 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可以认识,而认识又总是从肤浅到深刻、由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全面等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意识。 通过第二课时的学习,达到: ⑴知道:经度、纬度的确定方法。 ⑵记住:高、中、低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⑶理解:经度的大小与位置的东、西关系;纬度的大小与位置的南、北关系;东、西半球;经纬网。

学生朗读“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提问: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说明了什么?(地球中球形) 学生观察“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比较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得出结论。 一、地球是一个不十分规则的球体 1.  形状:两极部位稍扁,中间略鼓的不规的球体。 2. 平均半径:6370KM 大小 极半径 赤道半径 思考:为何我们看到的地球仪和地球卫星照片的地球更象一个球体? 讨论:为什么“欲穷千里目要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地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球体,人们为了看到它的全貌,于是设计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二、地球仪——地球按比例缩小的模型 展示亲转动地球仪。使学生观察到地球仪的转动是绕着通过轴心的一根轴转动的,这根轴就是地轴。 1.地轴——假想轴 地轴与地球表面交于两点,其中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为南极。

2.南、北两极 一般南极用“S”表示,北极用“N”表示。 提问:进电影院时是怎样确定自己的座位?(根据座号和排号) 在地球上又怎样来确定某一个地方的位置呢?是通过经线和纬线来确定的。 3.纬线 在地球表面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圈的圆圈叫纬线。 学生观察:纬线的形状,纬线圈的大小变化,纬线圈的相互关系,指示的方向,得出: 纬线: 圆圈 大小不等:中间最大,越向两极越小 (在前3后板书) 相互平行 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有无数条。 再让学生对比观察教材第7页经线和经度图,对照地球仪,在地球仪上找到经线,得出: 4.经线 所有经线都是半圆 所有经线都等长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经线是指在地球仪表面上,联结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叫子午线。经线也有无数条。 思考:若某同学沿某一纬线一直向东(或向西走),能否回到原出发地?若沿某一经线一直向北(或向南)走,能否回到原出发地?为什么? (沿纬线能,因为纬线是一个圆。沿经线不能,因为经线是一个半圆,一过极点就会改变方向。)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地球仪上纬线有多少条?经线有多少条?如何区分每一条纬线和每一条经线?引出纬度和经度。 5.纬度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 学生们观察地球仪,找到零度纬线,即纬度的起点,比较0度纬度与其他纬线圈的大小。说明零度纬线也叫赤道。 ①赤道:0度纬线——最大的纬线圈 学生朗读教材第六页“赤道纪念碑”。在地球仪上观察:赤道穿过哪些大洲。 ②南纬与北纬及纬度的划分:

学生观察地球仪,两极的纬度为多少?(900) 赤道北北的纬度为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记作“XX0N”;赤道以南的纬度为南纬,习惯使用“S”作代号,决作“XX0S”。 学生比较:纬度大小的变化与位置的南北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北纬度数越大,位置越偏北,度数越小,位置越偏南;南纬度数越大,位置越偏南,度数越小,位置越偏北。 练习:比较下列几个纬度的南北位置: 1A.100N 2A.100S 3A.100S B.150N B.150S B.60S 学生比较后教师予以订正:⑴A偏南;⑵B偏北;⑶B偏南 ③南北半球的划分: 学生看南北半球的划分图,明确南、北半球划分的界线 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学生观察:亚洲大部分在哪个半球?(北半球)。南极洲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美洲在哪个半球?(北半球)。有哪些大洲地跨南北两个半球?(亚洲、非洲、南美洲)。 ㈣低、中、高纬的划分: 学生看图1。8高、中、低纬的划分图,并说出低、中、高纬度的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

低纬度:00——300 中纬度:300——600 高纬度:600——900 教师介绍当地的地理纬度,让学生判断当地所处纬度带,加深学生低、中、高纬度的印象,锻炼学生的判断、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找到并知道他们的度数。 6。经度 经线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而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就是经度。 ①00度经线:学生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到00经线,观察它经过的地方。 问:与其他经线相比,00经线有00纬线那样的特征吗?由此可见:00经线是人为规定的,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学生朗读“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找到00经线,观察00经线两侧的经度变化规律。 ②东经和西经 东经:00经线以东的00——1800,习惯上用“E”作代号,记为“XX0E” 西经:由学生得出结论:00经线以西的00——1800习惯上用“W”作代号,记为“XX0W”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学生思考:经度的大小与位置的东西关系。 东经度越大,位置越偏东,度数越小,位置越偏西;西经度数越大,位置越偏西,度数越小,位置越偏东。 课堂练习(一) 判断下列各经度的东、西位置关系。 A.150E与100E;B.150W与200W;C.100E与50W。 教师订正:A.150偏东;B.150W偏东;C.100E偏东 课堂练习(二) 判断下列经纬度是东经还是西经? 是北纬还是南纬? 此练习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经纬度的度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认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也说明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而规律是可以为人们认识并利用。 ③1800经线。 观察地球仪:提问:东经和西经各有多少度?(180度)。相同度数的经线有几条?(两条),180度经线有几条?(一条,东经1800与西经1800重合为一条经线)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表达经纬度时不能只表达出度数,还必须准确的表明是东经、西经、南纬或者是北纬;只有本初子午线、1800经线和赤道例外。因为他们都只有一条。

④东、西半球的划分 在地球上观察:纬线是一个圆。经线要组成圆圈,一条行吗?组成丝圈的经线有什么特征?(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经度相差1800)继续观察:哪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经过的陆地最少?(200W和1600E) 地球上,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等分成两个半球。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学生思考为什么?(因为这一经线圈基本上在大洋上通过,避免了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 出示东、西半球图,让学生找出东西半球的界线。学生观察:亚洲大部分在东半球还是西半球?(东半球);美洲主要在哪个半球?(西半球);位于东半球的主要有哪些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等),跨东、西半球的有哪些大洲?(亚洲、南极洲、大洋洲、北美洲) 课堂练习(三) 下列A、B两地属于东半球,北半球的是 A:150W,100N; B:1610E,120N

7.经纬网 学生朗读教材第八页左“读一读”,引入。由经线和纬线相互所构成的网络 明确任何一地的位置 目的 确定各地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要求学生看地球仪(地图),读出北京的经纬度。(1160E,400N);广州的经纬度。(230N,1130E) 课堂练习(四) ⑴写出A、B的位置 A(160N;190E) B(180N;210E) ⑵在图中填出: C(140N;180E) D(180N;170E) ⑶比较A在B的什么方向。(西南方向) B在C的什么方向。(东北方向) A在C的什么方向。(东北方向) D在B的什么方向。(正西方向) 思考教材第10页“想一想”

㈣总结、扩展 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为地球的形状及大小;地球仪两部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是学习地理基本常识。地球仪是学习好地理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工具。它包括的主要内容是地轴和两极,经线和纬一,经度和纬度以及经纬网。经线纬线的特征可概述为下表:   经 线 纬 线 定 义 (见课文) (见课文) 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 圆 长 度 等 长 半球而言每一条不等长全球而言纬度相同则等长。 相互关系 相交于两极 相互平行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经度纬度的特征可概述为下表: 经 度 纬 度 度数起点线 本初子午线 赤道 度数划分 东、西经各1800 南、北纬各900 代 号 E、W S、N 半球划分 200W与1600E 赤道

七、作业布置 以乒乓球或其他球体为原料制作简易地球仪;并绘出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0和1800经线;200W和1600E经线;并标出北京及家乡的位置。 八、板书设计 地球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是一个不十分规则的球体 1.形状:两极部位略扁,中间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平均半径:6371KM 2.大小 极半径 赤道半径 二、地球仪——地球按比例缩小的模型 1.  地轴——假想轴 2.  南、北两极 圆圈 大小不等,中间最大,越向两极越小 3.纬线 相互平行 指向东西方向

是半圆 所有经线都等长 4.经线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 所有经线都指向南北方向 5.纬度 ①赤道:0度纬线——最大的纬线圈 ②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 ③南纬与北纬:(如图) 低纬度:00—300 ④低、中、高纬的划分: 中纬度:300—600 高纬度:600—900 ⑤回归线与极圈: 6.经度 ⑴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东经:00经线以东的00——1800,“E”,记为“XX0E” ⑵东经和西经 西经:00经线以西的00——1800,“W”,记为“XX0W” ⑶1800经线

⑷东、西半球的划分 明确任何一地的位置 7.经纬网 确定各地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九、参考资料 地球形状的几种说法 一、旋转椭圆球体又称球体或旋转扁球体,是地球经线围绕地轴旋转而成。它是一个两轴椭球体,它的半长轴即赤道半径为6378.8千米,半短轴即球心距极点的半径(即极半径)为6356.8千米,半长轴比半短轴长21.3千米,扁平率为1/298,形状为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是地球在其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作用下形成的。这种球体的纬线圈(包括赤道)被看成是正圆形,经线圈被看成是椭圆形。在测量学、制图及相关的地球学科上,一般都假设地球是一个旋转椭球体。 二、三轴椭球体。这种球体的经线圈和纬线圈(包括赤道)都被看成是椭圆形,因而赤道有一长一短两个轴,即两个半径相差约60米—70米,再加上极半径这个轴,共三个轴。它是根据人造地球卫星观测得到的,精度相当高。在空间科学及更高精度的科研和应用时,都假设地球为三轴椭球体。

三、圆球体或称正球体。由于地球各个轴半径与地球平均半径相差很小,所以从太空看地球,仍是一个圆球体。在天文学、地理学及科学普及上,一般都假设地球是一个圆球体。 四、不规则椭球体。也称椭球体或称不规扁球体。这是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指全球静止海面即大地水准的形状。上述的旋转椭球体、三轴椭球体都是指地球的几何形状。但是,地球的的纬线圈(包括赤道)大体上是正圆,却不是严格的正圆;经线圈大体上是椭圆,却不是真正的椭圆;球心并不位于赤道的中心;而且北半球较细长,南半球较粗短,因此,把地球说成是一个不规的椭球体是最确切的。不规则椭球体只适用于地球形状学和空间科学及各国国防的需要。 五、参考椭球体。为了具体表示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和便于计算起见,人们设想了这样一个球体:它既有椭球体的严格规律性,又十分接近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即地球的真实形状)。这叫参考椭球体或称参考扁球体。有了参考椭球体,地球的真实形状就可以用各地的大地水准面对参考椭球体的偏离来表示。目前,大地测量学和地图学只采用以椭球体为基础的参考椭球体。

六、梨形椭球体。通过卫星观测,发现地球的南北半球极不对称:北半球高纬和南半球低纬的大地水准面(即静止海面)高于平均地球椭球面;北半球低纬和南半球高纬的大地水准面低于平均地球椭球面。北极的大地水准面高于平均地球椭球面约10米,而南极大地水准面则低约30米,即北极点距球心的半径比南极半径约长40米。有些教科书和报纸、杂志把地球形象化地说成是梨形,北极则为梨柄。其实,这是一种夸大的说法,是不确切的。因为这些微小的差异相对于地球这个庞大的球体来说是极其微不足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