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 1.会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探索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2.通过实验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世界观。 2.形成重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平面向量.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 4-6 碰 撞 一、碰撞 1、概念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相遇,且相互作用持续一个极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称为碰撞。 2、特点
实验名称: 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东厦中学高二物理组.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实验十六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 物体的碰撞.
第4讲 实验: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十四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要点归纳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 河 北 省 邢 台 市 英 华 学 校 2004年5月.
选修3-5 动量守恒定律 原子结构与原子核.
动能定理 关山中学 史清涛.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选修3-5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选修3-5 第一章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6 对心碰撞 一、 关于对心碰撞的基本公式 二、 完全弹性碰撞 三、 完全非弹性碰撞 四、 非完全弹性碰撞.
高中物理 选修3—5 十六 第 章 动量守恒定律 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 16.3 动量守恒定律.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水上电动碰碰船.
碰撞特点:两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它们之间相互作
动量守恒定律 涟源市立珊中学:刘季春.
生活中的各种碰撞现象.
第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2.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Ⅰ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南美洲 吉林省延吉一高中 韩贵新.
余角、补角.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平抛运动.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4 圆心角(1).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第4课时 绝对值.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第十四章 实验与探究 第2讲 力学实验(二).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3.4 角的比较.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位似.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知识与技能 1.会结合已掌握的知识探索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2.通过实验找到碰撞前后的不变量。 过程与方法 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世界观。 2.形成重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良好习惯。

1.两个物体________沿同一直线运动,________仍沿这一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2.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即如何保证两个物体在碰撞之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之后还沿这条直线运动。此外,还要考虑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和怎样测量物体的________。

3.关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应用________的形式记录,填表时注意思考:如果小球碰撞后运动的速度与原来的方向________,应该怎样记录? 4.对于每一种碰撞的情况(例如两个物体碰后分开或粘在一起的两种情况),都要填写一个表格,然后根据表中的数据寻找碰撞前后的________。 答案: 1.碰撞前 碰撞后 2.如何保证碰撞是一维的 质量 速度 3.表格 相反 4.不变量

知识点1 实验的基本思路 1.一维碰撞 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这条直线运动。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说明:碰撞是在物体之间进行的,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一般要发生变化,因此要找出碰撞中的不变量,应考虑到质量与速度的各种组合。

知识点2 需要考虑的问题 1.怎样才能保证碰撞是一维的? 可以利用凹槽或气垫导轨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也可以利用长木板限定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或使两物体重心连线与速度方向共线。

3.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然后探究不变量。

说明:因为速度是矢量,将速度填入表格时,应注意速度的方向。先设某一方向为正,沿正方向的速度取正值,沿相反方向的速度取负值。

【例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过程中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16-1-1所示。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

(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16-1-2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标在图上,A为运动起点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碰撞前的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和B碰后的共同速度。

(2)已测得小车A的质量m1=0.40 kg,小车B的质量m2=0.20 kg,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 碰前m1v1+m2v2=________kg·m/s。 碰后m1v1′+m2v2′=________kg·m/s。 (3)结论______________。 【答案】(1)BC DE (2)0.420 0.417 (3)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前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等于碰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即碰撞过程中不变量为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

【解析】(1)从分析纸带上打点的情况看,BC段既表示小车做匀速运动,又表示小车有较大速度,而AB段相同时间内间隔不一样,说明刚开始不稳定,因此BC段较准确描述小车A碰前的运动情况,应选用BC段计算A碰前的速度,从CD段打点情况看,小车的运动情况还没稳定,而在DE段小车运动稳定,故应选DE段计算小车碰后A和B的共同速度。

利用气垫导轨探寻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方法与步骤。 1.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气泵、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刻度尺、弹簧片、弹性碰撞架、撞针、橡皮泥、细绳、胶布。

2.实验步骤 (1)用天平分别测出两滑块的质量m1、m2,用刻度尺测出挡光片的宽度Δx。 (2)如图16-1-3所示,调节气垫导轨,使其水平。

(3)按说明书连接好光电计时器与光电门,设计好测量挡。 (4)如图16-1-4所示,把中间夹有弯形弹簧片的两只滑块置于光电门中间保持静止,烧断拴弹簧片的线,记录两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1、Δt2,求出两滑块的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入表中。

(5)如图16-1-5所示,在滑块上安装好弹性碰撞架。让两滑块从左、右两方向以适当的速度经过光电门后在两光电门中间发生碰撞,碰撞后分别沿各自碰撞前相反的方向运动再次经过光电门,记录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间,求出它们的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入表中。

(6)如图16-1-6所示,在滑块上安装好撞针及橡皮泥,将装有橡皮泥的滑块停在两光电门之间,装有撞针的滑块从一侧经过光电门后两滑块相碰,然后一起运动经过另一光电门,记录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求出滑块的速度,将实验结果记入表中。

(7)根据上述各次碰撞的实验数据寻找碰撞中的不变量。

借助平抛运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用两个大小相同但质量不等的小球的碰撞来探索“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16-1-7所示。让一个质量较大的小球从斜槽上自由滚下来,跟放在斜槽末端的另一质量较小的小球发生碰撞(正碰)。设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碰撞前,质量为m1的入射小球的速度是v1,质量为m2的被碰小球静止。

两个小球碰撞前的两个物体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m1v1。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是v′1,被碰小球的速度是v′2,两个小球碰撞后各自的质量与自己的速度的乘积之和是m1v′1+m2v′2。探索是否有下列关系存在: m1v1=m1v′1+m2v′2 如果我们分别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和两个小球在碰撞前后的速度,把它们代入上式,就可以验证两个小球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是否相等。

小球的质量可以用天平称出,怎样简便地测出两个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呢?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方向都是水平的。因此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可以利用平抛运动的知识求出。在这个实验中,做平抛运动的小球落到地面,它们的下落高度相同,飞行时间t也就相同,它们飞行的水平距离x=vt与小球开始做平抛运动时的水平速度v成正比。

设小球下落的时间为t,则在图16-1-8中 OP=v1t(1) OM=v′1t(2) ON=v′2t(3) 如果实验测得的m1、m2、OP、OM、ON满足以下关系 m1OP=m1OM+m2ON(4) 在把(1)、(2)、(3)式代入(4)式并消去t后即可得到 m1v1=m1v′1+m2v′2 这样就验证了上述猜想

具体操作如下: 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按照图16-1-7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是水平的,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为了记录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当小球落在复写纸上时,便在白纸上留下了小球落地的痕迹,在白纸上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图16-1-8)。

先不放上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一高处滚下,重复10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入射小球从原来的高度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同样的方法标出碰撞后入射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碰小球的落点的平均位置N。

线段ON的长度是被碰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OM是碰撞后小球m1飞行的水平距离;OP则是不发生碰撞时m1飞行的水平距离。 用刻度尺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把两个小球的质量和相应的速度分别代入(4)式左、右两侧,就可以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按照上述思路及方法同时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