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第四单元 100 以内数的认识
原子物理学 授课教师:张显斌 西安理工大学物理系.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康普顿散射的偏振研究 姜云国 山东大学(威海) 合作者:常哲 , 林海南.
教学参考书 原子物理学 授课教师:李丽 杨福家 2017/3/6 1.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10.2 立方根.
这是中国科学家用一个个铁原子排列出的世界上最小的“原子”二字。
你是不是想知道微观世界的奥秘呢呢?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元素周期律.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Geophysical Laboratory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 复旦大学 苏汝铿.
Μ子寿命测量 王纬臻 合作者 吴泽文 指导老师:乐永康.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看一看,想一想.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第7讲 自旋与泡利原理.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线段的有关计算.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9讲 原子光谱项.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 1.1 原子的质量和大小 一、原子的质量 二、原子的大小 三、原子的组成

一、原子的质量 自然界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其质量各不相同。将自然界最丰富的12C的质量定为12.000个单位作为原子量的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同12C比较,定出质量值,称为原子量。 常见元素的原子量 氢:1.0079 氧:15.99 铜:63.54 知道原子量,可以求出原子质量的绝对值 阿伏伽德罗常数(No):一摩尔原子中,不论那种元素, 含有同一数量的原子。

A是原子量,MA代表一个原子的质量绝对值

1. 从晶体密度和一个原子的质量,求出单位体积中的原 子数,单位体积中原子数的倒数为每个原子的体积。 二、原子的大小 1. 从晶体密度和一个原子的质量,求出单位体积中的原 子数,单位体积中原子数的倒数为每个原子的体积。 将原子看作是球体,其体积为 ,一摩尔原子占体积为 是原子质量密度。 原子的半径为

元素 质量数A 质量密度 (g/cm3) 原子半径 (nm) Li 7 0.7 0.16 Al 27 2.7 Cu 63 8.9 0.14 S 32 2.07 0.18 Pb 207 11.34 0.19

2. 气体分子运动论 分子平均自由程; N单位体积分子数;

3. 范德瓦尔斯方程

三、原子的组成 1897年汤姆逊从如 右图放电管中的阴极射 线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 并测得了e/m比。1910年 密立根用油滴做实验发 现了电子的电量值为 e =1.602×10-19(c) 从而测得电子质量是 me=9.109×10-31kg 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这是卢瑟福在1911年提出的原子模型。 B _ + E

§1.2 原子核式结构 一、汤姆逊原子模型 二、 粒子散射实验 三、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四、库伦散射 五、卢瑟福散射公式及实验验证 §1.2 原子核式结构 一、汤姆逊原子模型 二、 粒子散射实验 三、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四、库伦散射 五、卢瑟福散射公式及实验验证 六、 粒子散射实验意义及卢瑟福模型的困难

一、汤姆逊原子模型 设想原子的带正电部分是一个原子那么大、具有弹性冻胶状的球,正电荷均匀分布,在这球内或球上有负电子嵌着,这些电子在它们的平衡位置作简谐振动。观察到原子所发光谱的频率相当于这些振动的频率。 正电荷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 的原子球体内,电子像葡萄干镶嵌在其中,如下图

1903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提出 “葡萄干蛋糕”式原子模型或称为“西瓜”模型。 汤姆逊正在进行实验

卢瑟福(右)和J.J 汤姆孙交谈

二、α粒子散射实验 目的 检验汤姆逊模型的正确性 原理 带电粒子射向原子,探测出射粒子的角分布。

R:放射源 F:散射箔 S:闪烁屏 B:圆形金属匣 A:代刻度圆盘 C:光滑套轴 T:抽空的管 M:显微镜 实验装置示意图 ( a) 侧视图

α粒子源发射的粒子经过一细通道,形成一束射线,打在铂的薄膜上,放大镜M带着荧光屏S,可以转到不同方向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观察,当散射的α粒子打在涂有荧光物的屏上,发出微弱的闪光,通过放大镜观察闪光,可记下某一时间内在某一方向散射的α粒子数。

α粒子流在原子核附近散射示意图 散射粒子数与散射角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散射角很小,约1/8000散射大于90°,极个别的散射角等于180°。 结果 大多数散射角很小,约1/8000散射大于90°,极个别的散射角等于180°。

例 题 汤姆逊原子模型认为原子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内,设α粒子的动能为5.0Mev,金原子半径为0.10nm,试估算α粒子与这种原子发生单次散射的最大偏转角?(忽略电子的作用) 解:按照汤姆逊原子模型,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内,而电子像西瓜籽一样嵌在其中,整个原子呈电中性;现忽略电子的作用,只考虑原子中带正电部分对α粒子的单次散射,由电学知识可知,当α粒子到达原子表面时,它们的库仑相互作用力最大,其大小为 式中Z1、Z2分别是α粒子和金核的电荷数,r0是金原子的半径。

取上限估计α粒子的偏转角大小,于是取α粒子的动量变化Δp垂至于原来的动量(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偏转角大小的数量级),所以α粒子的最大偏转角约为 +Ze F v m P 它们的相互作用时间 α粒子的动量变化 取上限估计α粒子的偏转角大小,于是取α粒子的动量变化Δp垂至于原来的动量(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偏转角大小的数量级),所以α粒子的最大偏转角约为

将Z1=2,Z2=79,Ek=5.0MeV,r0=0.1nm=1.0×105fm 代入上式,得 上述估算表明,按照汤姆逊原子模型, α粒子单次散射的散射角仅 为10-4rad,根本不可能产生大角散射,即使考虑多次散射也不可能 解释大角散射的实验现象。

卢瑟福等人用质量为4.0034 u的高速α粒子(带+2e电量)撞击原子, 探测原子结构。按照葡萄干蛋糕模型,原子只对掠过边界(R)的α粒子有较大的偏转。 +Ze F v m P

用卢瑟福自己的话说: “这是我一生中从未有过的最难以置信的事件,它的难以置信好比你对一张白纸射出一发15英寸的炮弹,结果却被顶了回来打在自己身上,而当我做出计算时看到,除非采取一个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微小的核内的系统,是无法得到这种数量级的任何结果的,这就是我后来提出的原子具有体积很小而质量很大的核心的想法。”

例如, EK=5. 0 MeV , Z(金)=79 ,θ max<10-3弧度≈0 例如, EK=5.0 MeV , Z(金)=79 ,θ max<10-3弧度≈0.057o。要发生大于90o的散射,需要与原子核多次碰撞,其几率为10-3500!但实验测得大角度散射的几率为1/8000 ,为此,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有核模型。 结论 正电荷集中在原子中心

三、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卢瑟福模型 原子序数为Z的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原子核),它所带的正电量Ze ,它的体积极小但质量很大,几乎等于整个原子的质量,正常情况下核外有Z个电子围绕它运动。

四、α粒子散射理论 1. 库仑散射角公式 2. 原子核大小的估算

1. 库仑散射角公式 动能为EK的α粒子从无穷远以瞄准距离b(原子核离α粒子原运动路径延长线的垂直距离)射向原子核;在核库仑力作用下,偏离入射方向飞向无穷远,出射与入射方向夹角θ称散射角,这个过程称库仑散射。

假设: 1.将库仑散射看作是α 粒子和原子核两个点电荷在库仑力作 用下的两体碰撞,忽略原子中的电子的影响。 2.在原子核质量M>>mα(α粒子质量)时, 可视为核不动,于 是问题化为单质点m,在有心反平方库仑斥力作用下的运动 问题。 粒子的散射角与瞄准距离的关系 式中M为α粒子质量

可以看出,b大θ就小,反之b小θ就大;对于某一b值,有一定的θ值。

库仑散射公式。 其中 库仑散射因子 其中Z1、Z2分别为入射粒子和靶核的电荷数

例题 动能为5.0MeV的α 粒子被金原子核以90度角散射时,它的 瞄准距离为多大? 解:因入射的α粒子质量远小于金核质量,故可忽略靶核的反冲, 利用库仑散射公式可求出瞄准距离

2. 卢瑟福散射公式 瞄准距离在b和b-db之间的α粒子(P12图1.5),散射后向着 之间射出,如图。凡通过图中以b为外半径、 为内径的环形面积的α粒子,必定散射在 之间的空心圆锥体中,环形面积 将下式平方后微分

用空心圆锥体的立体角代替 (P13,图1.6) 代入上式

卢瑟福散射公式 是α 粒子散射在 之间一个立体角 内每个原子的有效散射截面,又称微分截面,单位靶恩(b)。

设有一薄膜,面积为A,厚度为t,如果单位体积中的原子数为N,则薄膜中的原子数是 设薄膜很薄,原子对射过来的α 粒子前后不互相遮蔽,膜上散射到 之间的总有效截面 如果有n个α 粒子射在这薄膜的全部面积A上,其中有dn个散射到 之间 中,必定落在 上。

上式表明 与 成正比, 代表散射到 之间的几率大小(入射粒子被一个靶原子散射到θ方向的dΩ内的概率)。

说明:实际测量往往不是在θ~θ+dθ张开的全部立体角, 测量的荧光屏只在不同方向张一个小立体角 ,实际测 得的粒子数是在 中的 ,θ 相同时, 所以,上式与实验核对时,用 代替 。

3.卢瑟福散射公式的实验验证 (1)在同一α粒子源和同一散射物的情况下, (2)用同一α粒子源和同一种材料散射物,在同一散射角 与散射物厚度t成正比;

(3) 同一散射物,在同一散射角, (4)用同一α粒子源,在同一散射角,对同一Nt值, 与 成正比。 盖革和马斯顿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完全证实了上述关系。

第一项的实验验证:P15,表1.1 第二项的实验验证:对金、银、铜、铝等金属的测量,观测到在一定散射角上、在一定时间内的散射粒子数 确与金属铂的厚度成正比。 第三项的实验验证:P16, 表1.2 第四项的实验验证:1920年,查德维克通过实验完成。

4.原子核大小的推断 设α粒子离原子核很远时的速度为 ,达到离原子核最小距离rm处的速度为 ,按能量守恒定律 物体在有心力场中运动,角动量守恒 以上两式消去 ,并结合下式

rm=3×10-14m (金) rm=1.2 ×10-14 m (铜) rm=2 ×10-14m (银) 卢瑟福观察Po的粒子在金箔上的散射,达到150°理论仍然有效, V~0.064c,金 Z=79 ,计算出: rm=3×10-14m (金) rm=1.2 ×10-14 m (铜) rm=2 ×10-14m (银)

原子半径数量级为10-10米,原子核半径数量级为10-15-10-14米,相差4-5个数量级,面积相差8-10个数量级,体积相差12-15个数量级。若把原子放大到足球场地那么大,则原子核相当于场地中心的一个黄豆粒,可见原子中是非常空旷的。

几点说明: c. 仅对薄靶才有效。 a.卢瑟福散射公式是库仑作用力的结果,任何非库仑作用都将失效。 b.核密度为n、厚度为t的靶的总散射截面是单个核散射截面的nt倍,这意味着每个核发生一次大角度散射是独立事件,这要求靶箔足够薄才能得到保证。 c. 仅对薄靶才有效。 d.大角散射是一次散射的结果,仅对 大角(θ>45)有效。当θ<45时,理论与实验偏离很大。

原子空间很大,原子核很小,α粒子通过金属箔时,非常接近原子核的机会小,只有瞄准距离小时,散射角才大。实际观察到较大的θ角是一次大角散射和多次小角散射的合成,但小角散射上下左右各方向都有可能,合并后会抵消一部分,合并产生的方向改变比一次大角散射小,有大角散射存在情况下,小角散射可以不计,一次散射理论可以适用,实际观察到较小的角,是多次小角散射合成的结果,既然都是小角散射,哪一个也不能忽略,一次散射理论就不适用。

六、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及卢瑟福模型的困难 (一)意义 1. 通过实验解决了原子中正、负电荷的排布问题,建立了一个与 实验相符的原子结构模型,使人们认识到原子中的正电荷集中在核上,提出了以核为中心的概念,从而将原子分为核外与核 内两部分,并且认识到高密度的原子核的存在,在原子物理学 中起了重要作用。 2. 粒子散射实验为人类开辟了一条研究微观粒子结构的新途 径,以散射为手段来探测,获得微观粒子内部信息的方法,为 近代物理实验奠定了基础,对近代物理有着巨大的影响。 3. 粒子散射实验还为材料分析提供了一种手段。

(二)困难 原子稳定性问题

§1.3 同位素 一、同位素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但不同的质量数的元素。 §1.3 同位素 一、同位素 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但不同的质量数的元素。 这些元素在化学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有相同的原子序数,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二、同位素的测量 光谱法、质谱仪。

小 结 1. 汤姆逊原子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 3.α粒子散射理论 4.卢瑟福理论的实验验证 5.原子核半径的估算 小 结 1. 汤姆逊原子模型 2.α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 3.α粒子散射理论 4.卢瑟福理论的实验验证 5.原子核半径的估算 6.对 粒子散射实验的说明 7.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及卢瑟福模型的困难

教学要求 (1)掌握原子的静态性质(质量和大小); (2)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 (3)掌握库仑散射公式和卢瑟福散射公式。 (4)了解卢瑟福公式的实验验证、原子核大小的估算。

重 点 1. α粒子散射实验 2. 卢瑟福散射公式 3. 库仑散射公式 难 点 1.卢瑟福散射公式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