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1 热烈欢迎各位朋友使用该课件!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 工科高等数学 广州大学袁文俊、邓小成、尚亚东.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孙淑萍 2008年3月.
建筑设备工程 主编:王付全 主讲:王洪义.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火力发电厂外貌)
工 程 热 力 学 是一门研究热能有效利用及 热能和其它形式能量转换规律 的科学.
多媒体教学课件 华北电力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10章 流量传感器及其应用.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第一章 基本概念.
第四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范例8.8} 卡诺循环图 为了提高热机的效率,1824年法国青年工程师卡诺从理论上研究了一种理想循环:卡诺循环。这就是只与两个恒温热源交换热量,不存在漏气和其他热耗散的循环。 如图所示,理想气体准静态卡诺循环在p-V图上是两条等温线和两条绝热线所围成的封闭曲线。理想气体由状态a出发,先经过温度为T1的等温膨胀过程a→b,再经过绝热膨胀过程b→c,然后经过温度为T2的等温压缩过程c→d,最后经过绝热压缩过程d→a,气体回到初始状态。
工程热力学课件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动力工程系 工程热物理教研室制作 2005年5月.
作业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家用电器技术基础与维修技术》 第四章 分体式空调器 第一节 分体式空调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分体式空调器的组成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工程热力学 建环系 吕静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 功 热量.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动力工程系 工程热物理教研室制作 2005年5月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Chapter 3.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总复习 (Overall Review).
§2循环过程(cyclic process) 卡诺循环(Carnot cycle)
第一章 函数 函数 — 研究对象—第一章 分析基础 极限 — 研究方法—第二章 连续 — 研究桥梁—第二章.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09年下半年课题讨论 ----自由活塞式内燃机启动过程研究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7-7 热力学第二定律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热机效率不可能大于100% 。那么热机效率能否等于100%( )呢? Q1 A 地球 • •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实验4 三相交流电路.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物理学. 本章概述 一、什么是热学? 研究物质处于热状态下有关性质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 二、研究方法
准静态过程 功 热量.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三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解難指導(第2章) 熱學實驗(推斷不同因素造成的影響).
解難指導(第2章) 從結果倒推成因(熱學實驗).
第七章 热物理学基础 热力学是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研究热运动的规律。它不考虑物质内部的微观结构。 研究方法是: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基本热力学函数 麦氏关系及应用 气体节流和绝热膨胀.
第11章 蒸发 .
5.3 热力学第二定律 5.3.1热力学第二定律 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1851年)
热力学验证统计物理学,统计物理学揭示热力学本质
核能发电技术 主讲:韩奎华 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3 热力学第二定律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
2.2 热力学 内能 功 热量 内能 热力学系统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能量(分子的平动、转动与振动的能量)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不包括系统整体的机械能。 内能是状态量 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题解: P120 5——8 V3=100m/S Ρ=1.29×10-3g/cm3 P3-P2=1000Pa.
题解: P120 5——8 V3=100m/S Ρ=1.29×10-3g/cm3 P3-P2=1000Pa.
知识回顾 什么是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 克劳修斯等式/不等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什么? 热力学第二定律如何表述? 卡诺定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1 基本概念

热力装置共同基本特点 1、热源,冷源(吸热、排热) 2、工质: (实现热能、机械能转化的媒体) 3、容积变化功(热能 机械能) 4、循环 : 3、容积变化功(热能 机械能) 4、循环 : (连续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

一、 热力系统(P.4) 系统与外界的作用都通过边界 热力系统(热力系、系统):人为地从 周围物体中分割出来的研究对象 外界:系统以外的所有物质 边界(界面):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 系统与外界的作用都通过边界

热力系统分类 以系统与外界关系划分: 开口系 闭口系 绝热系 孤立系 种类:

热力系的选取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方法,具有随意性,选取不当将不便于分析。 一旦取定系统,沿边界寻找相互作用。

二、平衡 状态和状态参数 冷热程度 密度 等等 压力多大 比容 等等

状态:某一瞬间热力系所呈现的宏观状况 状态参数:描述热力系状态的物理量 状态参数的特征: 1、状态确定,则状态参数也确定,反之亦然 2、状态参数的积分特征:状态参数的变化量 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 3、状态参数的微分特征:全微分

状态参数变化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 状态参数的积分特征 状态参数变化量与路径无关,只与初终态有关。 点函数、态函数 数学上: a 1 2 b 例:温度变化 山高度变化

平衡的本质:不存在不平衡势 平衡状态: 定义: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 重力场除外),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定义: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 重力场除外),如果系统的状态参数不随时间变化,则该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温差 — 热不平衡势       压差 — 力不平衡势 化学反应 — 化学不平衡势 平衡的本质:不存在不平衡势

平衡与稳定 稳定:参数不随时间变化 稳定不一定平衡,但平衡一定稳定

平衡与均匀 平衡:时间上 均匀:空间上 平衡不一定均匀,单相平衡态则一定是均匀的

三、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平衡状态 状态不变化 能量不能转换 非平衡状态 无法简单描述 热力学引入准静态(准平衡)过程

一般过程 突然去掉重物 p1 = p0+重物 最终 p2 = p0 T1 = T0 T2 = T0 p0 p . 1 . 2 p,T v

准静态过程 . . . p0 p 1 2 p,T v 假如重物有无限多层 p1 = p0+重物 每次只去掉无限薄一层 T1 = T0 系统随时接近于平衡态 p0 p . 1 . . 2 p,T v

准静态过程: 既是平衡,又是变化 既可以用状态参数描述,又可进行热功转换

准静态过程的工程应用 >> 例:活塞式内燃机 2000转/分 曲柄 2冲程/转,0.15米/冲程 活塞运动速度=20002 0.15/60=10 m/s 压力波恢复平衡速度(声速)350 m/s 破坏平衡所需时间 (外部作用时间) 恢复平衡所需时间 (驰豫时间) >> 一般的工程过程都可认为是准静态过程 具体工程问题具体分析。“突然”“缓慢”

可逆过程的定义 系统经历某一过程后,如果能使系统与外界同时恢复到初始状态,而不留下任何痕迹,则此过程为可逆过程。 注意:可逆过程只是指可能性,并不 是指必须要回到初态的过程。

可逆过程的实现 准静态过程 + 无耗散效应 = 可逆过程 通过摩擦使功 变热的效应(摩阻,电阻,非弹性变性,磁阻等) 无不平衡势差 耗散效应 准静态过程 + 无耗散效应 = 可逆过程 通过摩擦使功 变热的效应(摩阻,电阻,非弹性变性,磁阻等) 无不平衡势差 耗散效应 不平衡势差 不可逆根源 耗散效应

典型的不可逆过程 节流过程 (阀门) 不等温传热

典型的不可逆过程 自由膨胀 混合过程

四、 热力循环 要实现连续作功,必须构成循环 定义: 分类: 热力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回到初态,这一系列变化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可逆 可逆循环 四、 热力循环 要实现连续作功,必须构成循环 定义: 热力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回到初态,这一系列变化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分类: 可逆 可逆循环 过程 循环 不可逆 不可逆循环

正循环 正循环:顺时针方向 p T 1 2 1 2 V S 净效应:对外作功 净效应:吸热

逆循环 逆循环:逆时针方向 p T 1 2 1 2 V S 净效应:对内作功 净效应:放热

热力循环的评价指标 正循环:净效应(对外作功,吸热) T1 动力循环:热效率 Q1 W Q2 T2

热力循环的评价指标 逆循环:净效应(对内作功,放热) 制冷循环:制冷系数 T0 Q1 W 制热循环:制热系数 Q2 T2

§1-2 基本状态参数

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 T (K) 压力 p (Pa,N/m2) 比容 v (m3/kg)

一、温度T 传统:冷热程度的度量。感觉,导热,热容量 微观:衡量分子平均动能的量度 T=0  0.5mw 2=0  分子一切运动停止, 零点能

温度的热力学定义   处于同一热平衡状态的各个热力系,必定有某一宏观特征彼此相同,用于描述此宏观特征的物理量 温度。 温度是确定一个系统是否与其它系统处于热平衡的物理量

温度的测量 温度计 物质 (水银,铂电阻) 特性 (体积膨胀,阻值) 基准点 刻度 温标 经验温标

常用温标 绝对K 摄氏℃ 华氏F 373.15 100 水沸点 212 37.8 发烧 100 水三相点 273.16 0.01 273.15 冰熔点 32 -17.8 盐水熔点 -273.15 -459.67

温标的换算

二、压力 p 常用单位: 1 MPa = 106 Pa 1 atm = 760 mmHg = 1.013105 Pa 物理中压强,单位: Pa , N/m2 常用单位: 1 bar = 105 Pa 1 MPa = 106 Pa 1 atm = 760 mmHg = 1.013105 Pa 1 mmHg = 133.3 Pa 1 at=735.6 mmHg = 9.80665104 Pa

压力p的测量 一般是工质绝对压力与环境压力的相对值 ——相对压力 注意:只有绝对压力 p 才是状态参数 示意图

绝对压力与相对压力 当 p > pb 表压力 pe 当 p < pb 真空度 pv 示意图 pb pe p pv

环境压力与大气压力 环境压力指压力表所处环境 注意:环境压力一般为大气压,但不一定。 大气压随时间、地点变化。 物理大气压 1atm = 760mmHg 当h变化不大,ρ常数 1mmHg= ρgh=133.322Pa 当h变化大,ρ ρ(h)

三、 比体积 v [m3/kg] 工质聚集的疏密程度 物理上常用密度  [kg/m3]

§1-3 气体的热力学能

系统总能 E = U + Ek + Ep 系统总能 e = u + ek + ep 外部储存能 宏观动能 Ek= mc2/2 宏观位能 Ep= mgz 机械能 一般与系统同坐标,常用U, dU, u, du

热力学能的性质   分子动能(移动、转动、振动) 分子位能(相互作用) 核能 化学能 内能 说明:  内能是状态量  内能是状态量 U : 广延参数 [ kJ ] u : 比参数 [kJ/kg]  内能总以变化量出现,内能零点人为定

§1-4 功和热量

其他准静态功:拉伸功,表面张力功,电功等 功的表达式 功的一般表达式 热力学最常见的功  容积变化功 其他准静态功:拉伸功,表面张力功,电功等

4)统一规定:dV>0,膨胀 对外作功(正) dV<0,压缩 外内作功(负) 6)外力无限制,功的表达式只是系统内部参数 p 可逆过程容积变化功的说明 1 . 1)单位为 [kJ] 或 [kJ/kg] W w 2) p-V 图上用面积表示 . 2 3)功的大小与路径有关, 功是过程量 V 4)统一规定:dV>0,膨胀 对外作功(正) dV<0,压缩 外内作功(负) 5)适于准静态下的任何工质(一般为流体) 6)外力无限制,功的表达式只是系统内部参数 7)有无f,只影响系统功与外界功的大小差别

p V . 1 2 W 示功图 mkg工质: W =pdV 1kg工质: p p外 2 1 w =pdv

二、热量与熵 1、热量定义: 热力系通过边界与外界的交换的能量中,除了功的部分(不确切)。 另一定义:热量是热力系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另一种方式,在温度的推动下,以微观无序运动方式传递的能量。

热 量 如 何 表 达 ? 热量是否可以用类似于功的式子表示? ? 引入“熵”

热量与容积变化功 能量传递方式 容积变化功 传热量 性质 过程量 过程量 推动力 压力 p 温度 T 标志 dV , dv dS , ds 能量传递方式 容积变化功 传热量 性质 过程量 过程量 推动力 压力 p 温度 T 标志 dV , dv dS , ds 公式 条件 准静态或可逆 可逆

熵( Entropy)的定义 reversible 熵的简单引入 广延量 [kJ/K] 比参数 [kJ/kg.K] ds: 可逆过程 qrev除以传热时的T所得的商 清华大学刘仙洲教授命名为“熵”

示功图与示热图 p T Q W V S 示功图 温熵(示热)图

§1-5 热力学第一定律 及其解析式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本质: 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在热过程中的应用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解析式 进入系统的能量 - 离开系统的能量 = 系统内部储存能量的变化

闭口系能量方程 一般式  Q  W q = du + w q = u + w 单位工质 Q = dU + W 适用条件: 1)任何工质 2) 任何过程

§1-6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

一、焓 定义:焓 h = u + pv

min uin Wnet gzin mout uout Q gzout

A 推进功(流动功、推动功) p W推 = p A dl = pV w推= pv p V dl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 适用条件: 任何流动工质 任何稳定流动过程

§ 2-7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应用举例 热力学问题经常可忽略动、位能变化 § 2-7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应用举例 热力学问题经常可忽略动、位能变化 例:c1 = 1 m/s c2 = 30 m/s (c22 - c12) / 2 = 0.449 kJ/ kg z1 = 0 m z2 = 30 m g ( z2 - z1) = 0.3 kJ/kg 1bar下, 0 oC水的 h1 = 84 kJ/kg 100 oC水蒸气的 h2 = 2676 kJ/kg

例1:透平(Turbine)机械 火力发电 核电 蒸汽轮机 飞机发动机 轮船发动机 移动电站 燃气轮机

火力发电装置 汽轮机 过热器 锅 炉 发电机 凝汽器 给水泵

航空发动机(燃气循环)

燃气装置 空气 燃气轮机 压气机 废气 燃烧室

透平(Turbine)机械 q  0 ws = -△h = h1 - h2>0 1) 体积不大 2)流量大 3)保温层 输出的轴功是靠焓降转变的

例2:压缩机械 火力发电 核电 水泵 飞机发动机 轮船发动机 移动电站 压气机 制冷 空调 压缩机

火力发电装置 汽轮机 过热器 锅 炉 发电机 凝汽器 给水泵

航空发动机(燃气循环)

燃气装置 空气 燃气轮机 压气机 废气 燃烧室

制冷空调装置

压缩机械 1) 体积不大 2)流量大 3)保温层 q  0 ws = -△h = h1 - h2<0 输入的轴功转变为焓升

例3:换热设备 火力发电: 锅炉、凝汽器 核电: 热交换器、凝汽器 制冷 空调 蒸发器、冷凝器

火力发电装置 汽轮机 过热器 锅 炉 发电机 凝汽器 给水泵

制冷空调装置

换热设备 热流体 冷流体 h1 h2 h1’ h2’ 没有作功部件 热流体放热量: 焓变 冷流体吸热量:

例4:绝热节流 管道阀门 制冷 空调 膨胀阀、毛细管

管道阀门

制冷空调装置

绝热节流 h1 h2 没有作功部件 绝热 绝热节流过程,前后h不变,但h不是处处相等

第一章 小 结 基本概念:  热力系  平衡、稳定、均匀  准静态、可逆  过程量、状态量、状态参数  功、热量、熵 第一章 小 结 基本概念:  热力系  平衡、稳定、均匀  准静态、可逆  过程量、状态量、状态参数  功、热量、熵  p-V图、T-S图  循环

思考题 有人说,不可逆过程是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这种说法对吗? 不对。关键看是否引起外界变化。 可逆过程指若系统回到初态,外界同时恢复到初态。 可逆过程并不是指系统必须回到初态的过程。

可逆过程=准静态过程+无耗散 可逆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与准静态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可逆过程一定是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不一定是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准静态过程+无耗散 可逆过程完全理想,以后均用可逆过程的概念。准静态过程很少用。

自由膨胀过程 刚性,绝热 B中没有气体,不能取做系统 以A中原有气体为系统 A中气体非准静态 A中气体没有作功 B 没有作功对象 A 真空 • • 没有作功对象 • B • • • • A 真空 • • • 后进去的对先进去的气体作功了吗? • • • • • • •

气体混合过程 刚性,绝热, pA>>pB 非准静态过程,非可逆过程 取A或B中气体为系统 相互有功的作用 可逆热力学没法计算 A • • • • • • • A B • • • 取A+B气体为系统,无功 • • • • • • •

第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