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光电效应 ∝ I i (实验装置) 饱和电流 iS iS :单位时间 阴极产生的光电子数… 遏止电压 Ua U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物理思想与方法 1. 量子化的思想 能量发射和吸收时的量子化 —— 黑体辐射; 能量传输时的量子化 —— 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 能量状态的量子化 —— 能级; 角动量的量子化;角动量空间取向的量子化; 自旋的量子化; 2. 波粒二象性的思想 一切物质都有粒子性和波动性,即两面性; 粒子性:整体性(不可分割),抛弃轨道概念;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十五章 量子物理 15-6 德布罗意波 实物粒子的二象性 物理学 第五版 1 光电效应 光子 爱因斯坦方程 1 “ 光量子 ” 假设 光可看成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单个光 子的能量为. 2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逸出功与 材料有关.
量 子 力 学.
第三章 量子力学初步 内容: 1、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2 、测不准原理 3、波函数及其物理意义 4、薛定谔波动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康普顿散射的偏振研究 姜云国 山东大学(威海) 合作者:常哲 , 林海南.
第一节 光电效应 第二节 康普顿效应 第三节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第四节 恒星演化与粒子物理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一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实 验 装 置 p 波程差.
第一章 绪论 内容简介:在简单回顾和罗列经典物理困难的基础上,本章扼要的介绍了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的概念、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和玻尔的量子论,以及如何利用这些量子化的假说解决经典困难。然后引入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罗意波。本章的许多结果,最后虽然被量子力学在更高的水平上重新给出,但本章的许多概念,即使在今天,对于物理学工作者仍然是极其重要的。
量子概念是 1900 年普朗克首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Chap. 7 Quantum Optics.
第2章 电磁辐射的量子性.
X光实验拓展 探索 应用 实验者:王文麒 合作者:孟祥达 指导老师:乐永康.
1 光波、光线与光子 §1.5 光波场的量子性.
§5.6 X射线 一. X射线的发现及其波性 X射线的波特性 内部真空10-6到10-8mmHg,1mmHg
第一节 X射线基础 第二节 X-CT基本原理 第三节 X-CT图像重建方法 第四节 X-CT扫描机 第五节 X射线治疗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NaI(Tl)单晶γ能谱仪实验 梅竹松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光学谐振腔的损耗.
第三讲 势箱模型.
Chap. 7 Quantum Optics.
Geophysical Laboratory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第六章 自旋和角动量 复旦大学 苏汝铿.
NaI(TI)单晶伽马能谱仪实验验证 朱佩宇 2008年1月3日.
LD Didactic GmbH, Leyboldstrasse.1, Huerth, Germany –2008
Μ子寿命测量 王纬臻 合作者 吴泽文 指导老师:乐永康.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薛定谔(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奥地利物理学家 .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看一看,想一想.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第7讲 自旋与泡利原理.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2 光的衍射(diffraction of light)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光电效应的发现与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 1 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5. 伦琴射线对晶体的衍射 (Diffraction of Rotgen Rays in the Crystal)
量子力学 复旦大学 苏汝铿.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粒子的波动性.
§17.4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 德布罗意假设(1924年) 波长 + ? 假设: 实物粒子具有 波粒二象性。 频率
LCS之自由电子激光方案 吴钢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5. 伦琴射线对晶体的衍射 (Diffraction of Rotgen Rays in the Crysta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4 光电效应 ∝ I i (实验装置) 饱和电流 iS iS :单位时间 阴极产生的光电子数… 遏止电压 Ua U §2.4 光电效应 (I, v) A K U i (实验装置) 饱和电流 iS ∝ I A iS :单位时间 阴极产生的光电子数… 遏止电压 Ua I1>I2>I3 i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Ua和 成线性关系 I1 iS1 I2 iS2 截止频率 0 I3 iS3 即时发射: -Ua U 迟滞时间不超过 10-9 秒 伏安特性曲线

0 经典物理与实验规律的矛盾 Ua  遏止电压与频率关系曲线 电子在电磁波作用下作受迫振动,直到获得足够能量(与光强 I 有关) 逸出,不应存在红限 0 。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光强,和光的频率  无关。 当光强很小时,电子要逸出,必须经较长时间的能量积累电子获得1eV的能量需要107s。

辐射场是由光量子(光子)组成,即光具有粒子的特性,光子既有能量又有动量。 爱因斯坦光子假说1905: 辐射场是由光量子(光子)组成,即光具有粒子的特性,光子既有能量又有动量。 粒子性 波动性 光子能 量 光子动量 光子对光的认识更进一步,Newton粒子性,Huyghens波动性, Einstein波粒二象性;de Broglie发现物质波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A 为逸出功 试证明自由电子不能吸收光子。[能量和动量守恒不能同时满足]

光电倍增管 光频率 > A/h 时,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即可克服逸出功 A 逸出 (  o= A/h) 。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和光频率  成线性关系。 单位时间到达单位垂直面积的光子数为N,则光强 I = Nh . I 越强 , 到阴极的光子越多, 则逸出的光电子越多。 电子吸收一个光子即可逸出,不需要长时间的能量积累。 讨论: 多光子吸收? 应用: 光电管: 光电开关, 红外成像仪,光电传感器等 光电倍增管: (微光)夜视仪 光电倍增管 测量普朗克常数h(Millkan1916) 测量波长在 200~1200 nm 极微弱光的功率

§2.5 康普顿效应 一.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的波特性 内部真空10-6到10-8mmHg,1mmHg =133Pa,靶可用钨钼铂铬铁铜, §2.5 康普顿效应 一.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的波特性 1906年巴克拉(C.G. Barkla)显示了 双散射实验X射线偏振特性。 内部真空10-6到10-8mmHg,1mmHg =133Pa,靶可用钨钼铂铬铁铜, 高压一般是几万伏到十几万伏 1912年劳厄(M.T.F. von Laue)提出 用晶体来研究X射线的衍射被证, 首次测量了X射线的波长。

轫致辐射(刹车辐射):高速电子打到靶上,受靶的作用而突然减速,其一部分动能转化为辐射能放出射线。 连续谱 —— 轫致辐射 轫致辐射(刹车辐射):高速电子打到靶上,受靶的作用而突然减速,其一部分动能转化为辐射能放出射线。 轫致辐射强度反比于入射带电粒子的质量平方;正比于靶核电荷的平方。连续谱中用钨靶很多 经典困难 实验表明:连续谱的面积的确随靶核的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但连续谱的形状却与靶材料无关。存在最小波长min,其数值只与外加电压有关,而与原子序数 Z 无关。 杜安和亨特首先从分析大量实验结果得到:

精密测量min 和 V,就可准确地推算出 h。 若加速电子到达靶核时,全部能量转成 辐射能,则发射光子可能具有的最大能量 代入数值,得 min —— 量子极限,其存在是量子 论正确的又一证明。 精密测量min 和 V,就可准确地推算出 h。 1915年杜安和亨特首次用该方法测得的 h 值与光电效应得到的 h 值完全一致。说明了h 的普适性。 1920年叶企孙也进行了这一工作。

二. X射线的测量 劳厄斑(点) 每个圆环对于一个晶面,测出 圆环对应的角度,可求出晶面 距离d 1916年, 德拜和谢勒(氧化锆)

X射线的衍射 布喇格(Bragg)公式 测量X射线的波长l,或晶体的晶格常数d,或NA 。

X射线谱 X射线的发射谱 光谱仪包括三部分:射线产生器 ( X射线管,相当于光源 );分光计 ( 晶体,相当于光栅) ; 记录仪。

三. 康普顿散射效应的实验规律 (实验装置)  0 θ 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A.H. Compton) X 光管 光阑 三. 康普顿散射效应的实验规律 (实验装置)  X 光管 光阑 0 探测器 0  θ 散射物体石墨 钼Ka 0.0711nm 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A.H. Compton) 散射物不同,0 和 的强度比不同。轻物质 的强度较大。 两种波长 0 和 ,且 D =  -0 随散射角 的增大而增大。 与散射物无关

经典物理的解释 q 单色电磁波 电子受迫振动 同频率散射线 说明 受迫振动v0 散射物体 照射 发射 经典理论只能说明波长不变的散射,而不能说明康普顿散射

光子理论解释 (1) 入射光子与原子外层电子弹性碰撞 受原子核束缚较弱 动能<<光子能量 近似自由 外层 电子 静止、自由的电子 近似静止 不足1MeV 几十MeV 能量、动量守恒 θ

康普顿波长

内层电子 波长不变的散射线 光子 外层电子 波长变大的散射线 (2) X 射线光子和原子内层电子相互作用 0 0  0 自由电子 原子 内层电子被紧束缚,光子相当于和整个原子发生碰撞。 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碰撞时光子不损失能量,波长不变。 结论 (1) 波长变化 内层电子 波长不变的散射线 光子 外层电子 波长变大的散射线

波长 0  (2) 强度变化 入射波 散射波 轻物质(多数电子处于弱束缚状态 ) 弱 强 重物质(多数电子处于强束缚状态 ) 吴有训实验结果(1926年发表) 银的 Ka 线被各种元素散射的X能谱图,散射角q =120o。

例 l0 = 0.02nm 的X射线与静止的自由电子碰撞, 若从与入射线成900的方向观察散射线。 求 (1) 散射线的波长l; (2) 反冲电子的动能; (3) 反冲电子的动量。 (1) 散射线的波长l: 解 (2) 反冲电子的动能:

(3) 反冲电子的动量: 动量守恒 可见光能否产生Compton效应?

§2.6 光子的引力效应 一. 光子的蓝移实验

二. 引力红移 多普勒红移

§2.7 实物粒子的波动性 一. 回顾 ——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能量 光子动量 1672年,牛顿,光的微粒说 1678年,惠更斯,光的波动说 19世纪初,菲涅尔、夫琅和费、杨氏等人证实了光的干涉和衍射,从而确立了光的波动性 19世纪末,麦克斯韦和赫兹肯定了光是电磁波 1900年,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假说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解释了光电效应,并被康普顿散射实验验证 光子能量 光子动量

二. 德布罗意假设 —— 微粒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能量 光子动量 Bohr氢原子理论引入了整数,在物理学中涉及整数的现象只有干涉和振动的简正模式。电子只看成粒子,必须同时赋予一个周期性,把它视为一种振动。 一个对粒子静止参考系S0 与S0以速度为v相对运动的参考系S观测, 由Lorentz变换 此时S0中的振动变成了一种波 波矢

物质波假说对Bohr理论的解释

K U 物质波的实验验证: 戴维孙—革末电子散射实验(1927年) ,观测到电子衍射现象。 G q 狭缝 电 流 计 镍 集 器 电子射线 单 晶 实验装置 实验结果表明: (1) 散射电子束在某些方向上特别强;这种现象类似于X射线被单晶衍射的情形,从而显示了电子束的波动特性。 (2) 在某一角度θ下改变加速电压U以实现对电子波长的改变。实验测出的曲线反映出确实存在着电子的布拉格衍射,从而定量地证实了德布罗意所预言的实物粒子的波动性果真存在。

理论分析 O A B C d X射线在晶体上的衍射 布拉格公式 对于电子 设加速电压为U 代入德布罗意关系 原子的间隔 晶面间距

在戴维孙—革末实验中,d 和θ是固定的,让U 逐渐变化,观察出射波束的强度。 当时取θ=80o,对于镍d =0.203 nm 当U不变时,j 不同,强度I 不同;在有的j 上将出现极值。当U=54V时,在j =50ο处出现极大值,在考虑了电子进入晶体后的折射后,理论值和实验结果一致。 镍的原子间隔是0.215nm, 电子进入晶格,被晶格电场加速能量 增加,即U变大,φ减小,和实验符合 的很好

理论其他证明微观粒子波动性的实验 (样品为金箔) 1928年,菊池正士把电子射在云母薄片上,获得了单晶透射衍射图样 1928年, G.P.汤姆逊和塔尔塔科夫斯基分别把电子射过金箔或其他的金属箔,获得了同心圆构成的衍射图样 (样品为金箔) 汤姆生的电子衍射实验原理 衍射图样 (波长相同) 电子束 X射线 Thomson(1892-1975)

1961年,约恩孙(C. Jonsson)直接做了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从屏上摄得了类似杨氏双缝干涉图样的照片。 直到1961年,约恩孙才制出长为50 mm,宽为0. 3 mm ,缝间距为1.0 mm 的多缝,用50kV 的加速电压加速电子,使电子束分别通过单缝、双缝……五缝,均可得到衍射图样。 电子双缝干涉图样 杨氏双缝干涉图样 1988年蔡林格等做了中子的双缝实验。

计算经过电势差 U1 =150 V 和 U2 =104 V 加速的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例 计算经过电势差 U1 =150 V 和 U2 =104 V 加速的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不考虑相对论效应)。 ,加速后电子的速度为 解 根据 根据德布罗意关系 p = h /λ,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为 波长分别为 150eV光子的波长8.27nm 说明 电子显微镜分辨能力R∝1/λ 远大于光学显微镜 << 电子波波长 光波波长 粒子很重,德布罗意波长很大,如10微克的尘埃,速度0.01m/s 波长在6×10-24m

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某些条件下表现出粒子性(光与物质 作用),另一些条件下表现出波动性(光在空间传播),粒子性和波 动性不会在同一观测中同时出现,不会在同一实验中直接冲突,互相 排斥的;两种概念在描述微观现象、解释实验时又都是不可缺少的, 企图放弃哪一个都不行,又是互补的,Bohr称之为并协的 少女?老妇? 波动性和粒子性实际就是微观粒子一体两面,既是波又是粒子,既不是 波又不是粒子 ;de Broglie波有什么特性呢?

三、 de Broglie波及其物理意义 1. 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O X Z 自由粒子  单色平 面波 自由粒子  A B C 单色平 面波 设一平面波沿速度 的方向传播,该方向的单位矢量为 ,即 ,t 时刻,波面上O点的振动: P  时间后,波面传到ABC,其上任一点P 的振动和 时间前AB上任一点O的振动相同: 写成复数形式:

根据德布罗意关系: 2. Born波函数统计解释 x 自由粒子波函数表示振幅恒定的单色平面波,波函数究竟代表什么呢? 电子束 光子 对于单缝衍射,从波动性看,亮纹对应于光 (电子束)强度大小I∝|ψ|2;从粒子性看, 亮纹应该是I=Nhν,大的地方, |ψ|2 ∝ N ,N 是光(电子束)通量,很明显N与光(电)子 出现几率成正比 。所以,|ψ|2解释为在给定空间在r处单位体积发 现粒子的几率。

出现概率小 电子数 N=70000 电子数 N=20000 电子数 N=100 电子数 N=3000 电子数 N=7 出现概率大 电子双缝干涉图样 出现概率小 电子数 N=70000 电子数 N=20000 电子数 N=100 电子数 N=3000 电子数 N=7 出现概率大

—— t 时刻,粒子在空间 r 处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又称为概率密度 1882.12.11 –1970.1.5 玻恩(M.Born)提出的物质波的统计解释。 波函数模平方表示发现粒子的几率。 —— t 时刻,粒子在空间 r 处的单位体积中出现的概率,又称为概率密度 1882.12.11 –1970.1.5 1954年Nobel Laureate 1. 时刻 t , 粒子在空间 r 处 dt 体积内出现的概率 2. 归一化条件 (粒子在整个空间出现的概率为1) 3. 波函数必须单值、有限、连续 概率密度在任一处都是唯一、有限的, 并在整个空间内连续 4. 单个粒子在哪一处出现是偶然事件; 大量粒子的分布有确定的统计规律。

例:作一维运动的粒子被束缚在0<x<a的范围内,已知其波函数为 求:(1)常数A;(2)粒子在0到a/2区域内出现的概率;(3)粒子在何处出现的概率最大? 解:(1)由归一化条件 (3)概率最大的位置应该满足 解得 (2)粒子的概率密度为 即当 时,粒子出现的概率最大。因为0<x<a,故得x=a/2,此处粒子出现的概率最大。 粒子在0到a/2区域内出现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