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 樊国梁 内蒙古大学理工学院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2008-3-3.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测量活动 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 有: ———— 、 ———— 、 ———— 等 。 ———— 是常用的测量长度工具 卷尺 刻度尺 游标卡尺 刻度尺.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大学物理实验.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绪论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2008年2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10.2 立方根.
§1.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 §2.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度估计的基础知识 §3.怎样上好物理实验课
物理实验绪论 物理实验教学中心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余角、补角.
大学物理实验.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第一章 函数 函数 — 研究对象—第一章 分析基础 极限 — 研究方法—第二章 连续 — 研究桥梁—第二章.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计算.
数列.
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1) 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线段的有关计算.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主讲:仵博万 博士,教授 电话: , 祝大家学习愉快,天天进步!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用计算器开方.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PowerPoint 电子科技大学 R、C、L的相位关系的测量.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2019/5/20 第三节 高阶导数 1.
2.3.运用公式法 1 —平方差公式.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数学模型实验课(二) 最小二乘法与直线拟合.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绪论(二)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基础物理实验 绪论(二) 复旦大学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基础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 课件下载:
基础物理实验 数据处理 课件下载: 原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大学物理实验 樊国梁 内蒙古大学理工学院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2008-3-3

绪论

实验选课 该实验课实行网上选课 : 网址:202.207.14.87或从理工学院“实验选课系统”进入 首先认真阅读《选课必读》,然后把最近的预备实验选完;以后再选其它实验。

实验纪律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阅读仪器使用说明,网上查看课件,写出预习报告,经教师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无预习报告者取消实验资格。 2、迟到超过15分钟者教师有权取消其本次实验资格; 3、严禁伪造和抄袭数据,一经发现,取消实验资格。 4、爱护仪器设备,严禁偷窃实验仪器,一经发现,并上报学校给予相应的处分。 5、做完实验,学生应将仪器整理还原,将桌面和凳子收拾整齐,经教师审查测量数据并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6、实验报告应在实验后一周内交实验室信箱。 7、请假必须有院办的假条,无故旷课在最后平均成绩里扣1.5分。

一.测量 1.测量的含义 2.测量的分类 二.误差 1.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2.误差来源 3.误差的分类

一.测量 1.测量的含义 测量就是把待测物理量与作为计量单位的同类已知量相比较,找出被测量是单位的多少倍的过程。

2.测量的分类 按方法分类: 1.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

用量具或仪表直接读出测量值的,称为直接测量。 例如:用刻度尺测长度、用电流表测电流等。 先直接测量一些其他相关量,再用物理公式计算出结果,这称为间接测量。 例如:在测电阻R时,可用电压表直接测电阻两端电压U值、用电流表直接测电阻上通过的电流I值,再用公式R=U/I计算出电阻R值,对电阻的测量就属于间接测量。

2.测量的分类 按条件分类: 1.等精度测量 2.非等精度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重复测量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的等精度测量。 如果对某一物理量重复地测量了多次,而且每次测量都是在相同条件下(同一仪器、同一方法、同一环境、同一观察者)进行的,这时我们没有根据指出某一次测量比另一次更准确些,认为每次测量都是在相同精度下测得的,这称为等精度测量。 如果在多次测量中,其中每次条件有了变化,那么在条件改变下的测量就是非等精度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重复测量都认为是在相同条件下的等精度测量。

二. 误差 1.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2.误差来源 3.误差的分类

1.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①.绝对误差 ②.相对误差

2. 误差来源 ①.仪器 ②.方法 ③.环境 ④.人员

3. 误差的分类 ①.系统误差 替代法 抵消法 交换法 半周期偶数观测法 对称观测法 特点:确定性 可用特定方法来消除 ②.随机误差 特点: 随机性 可通过多次测量来减小

一、不确定度的概念 二、不确定度的分类 三、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 四、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

一、不确定度的概念 由于误差的存在而被测量值不能确定的程度,是被测量真值在某个量值范围内的评定。 不确定度用S表示。 误差以一定的概率被包含在量值范围 中。 真值以一定的概率被包含在量值范 围 中。

二、不确定度的分类 A类不确定度: 由观测数列用统计分析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称A类不确定度。 可以通过统计方法来计算(如随机误差)。

B类不确定度: 由观测数列以外的其他信息用非统计分析方法评定的不确定度称B类不确定度。 不能用统计方法只能用其他方法估算(如仪器误差)。

三、直接测量不确定度的计算 A类不确定度的计算: 测量结果写成: (P =68.3%) 当测量次数很少时,将乘以一个t因子作为修正后的不确定度。

今后测量次数大于或等于5次的t因子均取为1 t 因子表(表中n表示测量次数) n 2 3 4 5 6 7 t0.683 l.84 1.32 1.20 1.14 1.11 1.09 n 8 9 10 15 20 ∞ t0.683 1.08 1.07 1.06 1.04 1.03 l 今后测量次数大于或等于5次的t因子均取为1

B2类不确定度的估计: K是一个系数,视误差限△的概率分布而定,可以计算,若△为正态分布K=3,若为均匀分布, 若为三角分布 。 通常级别较高的仪器△可视为正态分布,级别较低的仪器△可视为均匀分布。 在我们物理实验中若不能确定△的分布,可视为是均匀分布。

仪器误差 的确定: A.由仪器的准确度表示

B.由仪器的准确度级别来计算

C.未给出仪器误差时 连续可读仪器: 最小分度/2 非连续可读仪器: 最小分度

仪器误差限( )举例 a:游标卡尺,仪器示值误差一律取卡尺分度值。 仪器误差限( )举例 a:游标卡尺,仪器示值误差一律取卡尺分度值。 b:螺旋测微计,量程在0—25mm及25—50mm的一级千分尺的仪器示值误差均为 mm。 c:天平的示值误差,本书约定天平标尺分度值的一半为仪器的示值误差。 d:电表的示值误差, 量程 准确度等级%。

e:数字式仪表,误差示值取其末位数最小分度的一个单位。 f:仪器示值误差或准确度等级未知,可取其最小分度值的一半为示值误差(限)。 g:电阻箱、电桥等,示值误差用专用公式计算。

单次测量不确定度 对于单次测量得到的数据,无统计可言,这种测量造成的不确定度也是一种B类不确定度,称为B类测量不确定度,记作 在本课程中,无特别说明时均 。

合成不确定度S A类不确定度分量 B类不确定度分量 当为单次测量时,上式中 应换为

例: 解: 用50分度游标卡尺测一圆环的宽度,其数据如下: m=15.272; 15.276; 15.268; 15.274; 15.270; 15.274; 15.268; 15.274; 15.272cm . 求合成不确定度。 解: 由于是多次测量,存在A类不确定度: 任何直接测量都存在B类不确定度: 3 0.002 0.00116≈0.0012( ) SB2(m) D = 仪 cm 合成不确定度:

四、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 设N为待测物理量,X、Y、Z为直接测量量 (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由传递公式计算)

五、测量结果表达式:

一、有效数字的一般概念 二、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三、直接测量有效数字的确定 ——如何读数 四、间接测量量有效数字的确定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五、在处理有效数字时几点注意

一、有效数字的一般概念 定义:在测量结果的数字表示中,由若干位可靠数字加一位可疑数字,便组成了有效数字。 L1= L2= 3.4 3.4 5 6

二、有效数字位数的确定 12.04cm (4位) 20.60m2 2.00A 2.00104 0.0123dm (4位) (3位)

三、直接测量有效数字的确定 ——如何读数 读数的一般规则: 读至仪器误差所在的位置 例: (1)用米尺测长度: 0.1mm (2)用0.1级量程为100mA电流表测电流: 100×0.1%=0.1mA,读至0.01mA

四、间接测量量有效数字的确定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1.加减法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运算后的有效数字,取到最靠前出现可疑数的那一位。 尾数对齐:结果应保留的小数位数与诸量中小数位数最少的一个相同。

2.乘除法 3.乘方与开方 有效数字的运算法则: 运算后的有效数字,取到最靠前出现可疑数的那一位。 位数取齐:诸量相乘除,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一般与各个量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少的一个相同。 3.乘方与开方

4、某些常见函数运算的有效位数 (1)对数函数 y=lnx, y=logx 计算结果尾数的位数取得与真数的位数相同; (2)指数函数 y=ax 结果的有效数字,可与指数的小数点后的位数相同; (3)三角函数按角度的有效位数来定; (4)常数的有效位数可以认为是无限的,运算中应多取1位;

5、混合运算规则 当进行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应按加减规则、乘除规则和函数运算规则逐步计算,最后得到计算结果。

6、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的修约规则 (1)不确定度尾数采用采取“全入”方法 0.0048→0.005 0.041→0.05 (2)测量值尾数采用“四舍、六入、五凑偶”。 3.5348→3.53 3.5451→3.54 3.5350→3.54

五、在处理有效数字时几点注意: (1)在实验中,测量分量不确定度取2位有效数字;最终结果的不确定度保留1位有效数字,截断时采取“全入”方法; (2)最终结果写成: (单位)(P=68.3%) 的形式,结果和不确定度的末位对齐,截断采取“4舍6入5凑偶”方法;

(3)数据处理过程中,如果没要求不确定度,按运算规则处理,即中间数据要保留2位存疑数字,即比运算规则多取1位,最终结果保留1位存疑数字; (4)常数π、e等的位数可与参加运算的量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多的位数相同或多取几位。

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是一个对数据进行加工的过程。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有以下三类: 1.列表法 2.作图法 3.数学方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等)

▲列表法 例:用读书显微镜测量圆环直径 测量圆环直径D 仪器:读数显微镜 Δins=0.004mm 测量次序i 左读数/mm 右读数/mm 各个栏目标明名称和单位 标题:说明表格内容 例:用读书显微镜测量圆环直径 测量圆环直径D 仪器:读数显微镜 Δins=0.004mm 附加说明:实验仪器、条件等 原始数据 注意数据纪录的顺序 测量次序i 左读数/mm 右读数/mm 直径Di/mm 1 12.764 18.762 5.998 2 10.843 16.838 5.995 3 11.987 17.978 5.996 4 11.588 17.584 5 12.346 18.338 5.992 6 11.015 17.010 5.994 7 12.341 18.335 直径平均值D/mm 计算的中间结果数据  

▲作图法 优点:能形象直观地显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例题: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数据表

作图法步骤: 1.选择合适的坐标纸 一般选用直角坐标纸。 选择图纸时以不损失实验数 据的有效位数并能包括所有 注意: 实验点为限度。 I (mA) U (V) 8.00 4.00 20.00 16.00 12.00 18.00 14.00 10.00 6.00 2.00 1.选择合适的坐标纸 一般选用直角坐标纸。 选择图纸时以不损失实验数 据的有效位数并能包括所有 实验点为限度。 注意: 坐标分度时,忌用3、7等进行分度; 坐标分度可不从零开始; 尽可能使图线充满图纸。 2.确定坐标轴,选择合适的坐标分度值 注意: 连线时应该使用相应的工具; 通常连线是平滑的; 要注意剔除错误的数据点; 直线尽量通过(x, y)这一点。 3.标实验点 4.连成图线 5.标出图名及注解 2.00 4.00 6.00 8.00 10.00 1.00 3.00 5.00 7.00 9.00 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从图中取两点可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从而也就可以得到经验公式。 ▲图解法 利用已做好的图线,我们可以定量地求得待测量或得到经验公式。 从图中取两点可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和截距,从而也就可以得到经验公式。 如本例,由图上A、B两点可得被测电阻R为:

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I (mA) U (V) B(7.00,18.58) 由图上A、B两点可得被测电阻R为: A(1.00,2.76) 8.00 4.00 20.00 16.00 12.00 18.00 14.00 10.00 6.00 2.00 1.00 3.00 5.00 7.00 9.00 B(7.00,18.58) 由图上A、B两点可得被测电阻R为: A(1.00,2.76) 电阻伏安特性曲线

不当图例展示: 曲线太粗,不均匀,不光滑。应该用直尺、曲线板等工具把实验点连成光滑、均匀的细实线。 n λ(nm) 1.6500 500.0 700.0 1.6700 1.6600 1.7000 1.6900 1.6800 600.0 400.0 玻璃材料色散曲线图

改正为: n λ(nm) 1.6500 500.0 700.0 1.6700 1.6600 1.7000 1.6900 1.6800 600.0 400.0 玻璃材料色散曲线图

I (mA) U (V) 2.00 8.00 4.00 20.00 16.00 12.00 18.00 14.00 10.00 6.00 1.00 3.00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曲线 横轴坐标分度选取不当。横轴以3 cm 代表1 V,使作图和读图都很困难。实际在选择坐标分度值时,应既满足有效数字的要求又便于作图和读图,一般以1 mm 代表的量值是10的整数次幂或是其2倍或5倍。

改正为: o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曲线 I (mA) U (V) 1.00 2.00 3.00 4.00 8.00 20.00 16.00 12.00 18.00 14.00 10.00 6.00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曲线

o 图纸使用不当。实际作图时,坐标原点的读数可以不从零开始。 P(×105Pa) t(℃) 定容气体压强~温度曲线 1.2000 1.6000 0.8000 0.4000 P(×105Pa) t(℃) 60.00 140.00 100.00 o 120.00 80.00 40.00 20.00 图纸使用不当。实际作图时,坐标原点的读数可以不从零开始。

改正为: P(×105Pa) t(℃) 定容气体压强~温度曲线 1.0000 1.1500 1.2000 1.1000 1.0500 50.00 90.00 70.00 20.00 80.00 60.00 40.00 30.00 t(℃)

▲逐差法 逐差法是对等间距测量的有序数据,进行逐项或相等间隔相减得到结果。它计算简便,并可充分利用数据,及时发现差错,总结规律,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 使用条件: (1)自变量x是等间距变化 (2)被测物理量之间函数形式可以写成x的多项式: 分类: 逐项逐差(用于验证被测量之间是否存在多项式函数关系) 分组逐差(用于求多项式的系数)

用此法可检查测量结果是否正确,但注意的是必须用逐项逐差 应用举例(拉伸法测弹簧的倔强系数) 设实验中,等间隔的在弹簧下加砝码(如每次加一克),共加9次,分别记下对应的弹簧下端点的位置L0 L1 L2 ‥ ‥ ‥ L9 ,则可用逐差法进行以下处理 (1)验证函数形式是线性关系 把所得的数据逐项相减 看⊿L1⊿L2 ‥ ‥ ‥ ⊿L9是否基本相等.当⊿Li基本相等时,就验证了外力与弹簧的伸长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线性的,即F=k ⊿L 用此法可检查测量结果是否正确,但注意的是必须用逐项逐差

(2)求物理量数值 现计算每加一克砝码 时弹簧的平均伸长量 若用逐项逐差得到: 再求平均 从上式可看出用逐项逐差,中间的测量值全部抵消了,只有始末二次测量起作用,与一次加九克砝码的测量完全等价。

为了保证多次测量的优点,只要在数据处理方法上作些组合,仍能达到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目的。所以我们采用分组逐差。 通常可将等间隔所测的值分成前后两组, 前一组为L0 L1 L2 L3 L4 后一组为L5 L6 L7 L8 L9 前后两组对应项相减 再取平均值 由此可见,分组逐差和逐项逐差不同,这时每个数据都用上了,有利于减小误差。但注意:这里的 是增加五克时弹簧的平均伸长量。

▲数据的直线拟合(最小二乘法)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 用作图法进行拟合带有相当大的主观随意性, 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优于作图法。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 如果能找到一条最佳的拟合直线,那么这条拟合直线上各个相应点的值与测量值之差的平方和在所有拟合直线中是最小的。

最佳经验公式 y = a0+ a1 x 中a0 、 a1的求解 : 通过实验,等精度地测得一组互相独立的实验数据(xi,yi,i =1,2…k),设此两物理量 x、y 满足线性关系,且假定实验误差主要出现在yi上,设拟合直线公式为 y = f(x) =a0+ a1x 。则

物理实验中一般要求 r 绝对值达到0.999以上(3个9以上) 。 其中 r 表示两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与线性的符合程度,r[-1,1]。|r|1,x、y 间线性关系好, |r|0 ,x、y 间无线性关系,拟合无意义。 物理实验中一般要求 r 绝对值达到0.999以上(3个9以上) 。

系数的有效位数 回归方程 的相关系数r和系数A、B的有效位数可由以下方法确定: (1)实验中只要使得1-r保留2位有效位数就可以了,由此可以确定r的有效位数。 (2)系数A的有效位数和最大测量间隔 的位数大致相同; (3)系数B的末位可以和变量y的末位对齐

解:计算表格: 例:测某铜线随温度变化的电阻,数据如表,求在0℃时铜线的电阻及其温度系数。 t 17.8 26.9 37.7 48.2 58.3 R 3.554 3.687 3.827 3.969 4.105 解:计算表格:

利用Excel计算: CORREL(B1:F1,B2:F2) LINEST(B1:F1,B2:F2) INTERCEPT (B1:F1,B2:F2)

a、b、r 的具体求解方法: 1. 用有二维统计功能的计算器可直接求得 a、b、r; 2. 用计算机Excel 程序中的 intercept、slope、correl 函数也可直接求得 a、b、r; 3.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己编程求 a、b、r 。

如何写实验报告 1、预习报告: 在做实验之前必须完成,具体内容包括 (1)实验名称。实验报告封皮上已填写。 (2)实验目的。实验报告封皮上已填写。 (3)实验仪器。实验报告封皮上已填写。 (4)实验原理。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充分理解了教材内容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地叙述该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包括理论依据所用的公式的简单推导、必要的图示(如电路图、光路图)等,切勿全文照抄教材。 (5)实验内容。要写出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待测量,待测量用什么仪器去测量,测量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仪器 实验原理 均匀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密度,它是物质的重要物理参数之一。密度的测量涉及物体的质量

以上就是预习报告,不要局限于首页,实验原理内容较多,在首页后要加页继续写!! 和体积的测量。物体的质量一般可用天平直接测得,对于外形规则的物体,可通过测量其外观尺寸计算出它的体积,这就牵涉到长度的测量。 根据密度的定义式 (其中为m物体的质量,V是它的体积)可知,具有规则形状的固体只要测量出外观尺寸,计算出该固体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出质量,即可求得该固体的密度。 实验内容: 待测量量:底片的长L、宽D(游标卡尺测量) 底片的厚度H (千分尺测量) 小孔长l、宽d(读数显微镜测量) 底片质量m(电子天平测量)小孔个数n 由 计算密度及有关不确定度 以上就是预习报告,不要局限于首页,实验原理内容较多,在首页后要加页继续写!!

2、数据分析: 该部分内容在结束实验后完成 (1)实验步骤:根据自己做实验过程写具体步骤。 (2)数据记录及处理:把实验数据填写到记录页上,并有任课教师的签字,数据页要粘贴到实验报告的最后面,以便核对数据。 在实验报告中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归类,重新做成表格。根据误差和数据处理理论,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给出所有直接和间接测量量的测量结果(包含平均值和不确定度),所有结果都必须有中间过程。如果实验要求描绘曲线,必须绘制在坐标纸上。数据处理是实验的关键部分。 (3)分析与讨论。要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分析实验的成功点和不足之处。

原始数据:

数据处理: 1、计算长度 及不确定度

2、接下来分别计算D和H,然后计算V,最后计算 及 (计算略) 分析讨论: 经过实验掌握了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测量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理论值接近,比较理想,实验很成功。

知识点总结 (1)测量与误差关系 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误差定义、随机误差、系统误差、误差表示方法、误差消除方法、测量结果表示方法 (2)测量结果误差估算及评定方法 最佳值、标准偏差、不确定度 (3)直接测量结果误差及评定方法 单次测量、多次测量、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4)间接测量结果误差及评定 误差传递、间接测量式、不确定度表示测量结果 (5)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有效数字、加减法、乘除法、有效数位约定 (6)常用数据处理方法 列表法、作图法、逐差法、最小二乘法、直线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