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四节 太阳病疑似证 一、十枣汤证 【原文】太陽中風,下利嘔逆,表解者,乃 可攻之。其人漐漐汗出,發作有時,頭痛, 心下痞鞕滿,引脅下痛,幹嘔,短氣,汗出 不惡寒者,此表解裏未和也,十棗湯主之。 ( 152 )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便 秘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一 · 概述 ( 一 ) 定 义 便秘: 大肠传导失常 , 导致大便秘结不通的病证。 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病位:大肠.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 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伤寒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2006 年 2 月. (三)寒热错杂痞证 1. 半夏泻心汤证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 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
方剂与中成药 二、泻下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属于 “ 八法 ” 中的 “ 下法 ” 。 含义 《内经》: “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 其实者,散而泻之。 ” 立法依据 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八、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腹满寒疝宿食病 脉证治第十.
和 解 剂.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5 《伤寒论》主症和主脉辨证辨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杨运高.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二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温里剂 【概念】   凡以温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温里助阳,散寒通脉等作用,用于治疗里寒证的方剂,统称温里剂,属于“八法”中的“温法”。
经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 临床应用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泻下剂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 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 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 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定义: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概述 概念 腹满、寒疝、宿食 三病合篇的缘由: 腹满 辨证与治则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第 二 章 泻 下 剂.
第七章 温里药.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腹 痛.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表245 妇人产后病概论
经行感冒.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便秘.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概 述 定义:凡以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 毒物等作用,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疾 患的方剂,称为涌吐剂。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七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七、结胸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⒈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⒉ 熟悉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和禁忌。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林昌松.
第七节 温里药 定义:凡是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 适应证: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金匮教研室.
二、阳明病实证 (一)承气汤证.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主讲教师:英洪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表225 妊娠病名含义 育龄妇人受孕以后,至足月正常生产之前所发生的疾病,往往对母体的健康和胎儿的生长发育有 一定的影响,甚至可终止胎儿的生长,故称此期间所发的疾病为妊娠病.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腹 痛 陈良金.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一、少阳病变证治则.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概说 1、腹满:腹中胀满为主证 “阳道实,阴道虚”,实证热证多与胃肠有关,虚证寒证多与脾肾有关,或涉及肝。

2、寒疝:阴寒性的腹中疼痛证 “寒,冷也;疝,腹中痛也。”

3、宿食:脾胃功能失常,食物经宿不消而停积于胃肠所致。

合篇意义 病位——胃肠 证候——腹部胀满或疼痛 治疗——互参

腹 满

[原文1] 趺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必便难,两胠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当以温药服之。 [提要] 虚寒性腹满的成因与证治

趺阳脉微:中阳不足 趺阳脉弦:属肝,主寒主痛 腹满:脾胃虚寒,下焦肝寒上犯 便难:脾失肝之疏泄 两胠疼痛:肝寒循经上冲,停于两胠 治疗——温散虚寒

[原文2] 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提要] 腹满的虚实辨证与实证腹满的治法

虚证:脾虚气聚,按之气机得通 实证:有形实邪积结胃肠

腹满舌黄: 邪实热盛——承气类寒下 热结津枯——增液行舟 食积——消导同用

未经攻下——下 已经攻下—— 病重药轻——下 湿温、转虚——不可下

[原文3]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提要]论述虚寒腹满的辨证与治疗

腹满:脾胃虚寒,运化失司 时减:清阳得长,寒得温煦 复如故:浊阴复胜 治疗:温药——理中、附子理中

证型 虚寒性 实热性 病机 脾胃虚寒中气痞塞 实邪阻滞胃肠气机不通 程度 时有减轻 持续不解 触诊 按之不痛,喜温喜按 按之痛,拒按 舌 舌淡苔白滑 苔黄燥 脉 虚而迟 弦滑数 治疗 温补 寒下

[原文4]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下不止者,死。 [提要] 论述寒实内结,里阳衰竭的危候

痿黄:寒实内结,脾气衰败 不渴:寒实内结 躁:胸中阴盛阳微,阴不得阳(阴躁) 下利:阳衰,脏气不固 病机——阳气欲绝,阴寒凝聚胸中 治疗——温中回阳(四逆、附子理中等)

[原文9]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提要] 论述腹满兼表证的证治

腹满:气滞热壅,肠中实热内结 发热:外感风寒化热,在腹满之前 脉浮而数:邪热仍在表 饮食如故:病变在肠,未影响脾胃 病机——太阳表证未解,又见阳明腑实

治法——表里两解 方药——厚朴七物汤 厚朴三物汤:行气除满,泻里实热 桂枝汤:解表和营卫 去芍药:酸敛

[原文11]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提要] 论述胀重于积的腹满证治

痛而闭:里热壅滞,气机不畅,气滞重于积滞 治疗——行气导滞,通便泻热 方药——厚朴三物汤 厚朴(八两)、枳实:行气止痛消胀 大黄(后下):泻热除滞

厚朴三物 小承气 黄朴枳;大便秘结,腹痛,脉实体实;热结气滞;泄热行气 痛而闭 下利谵语,潮热 气滞热结在肠 实热滞于阳明热结旁流 行气除满,泄热止痛 泄热导滞,通因通用 朴八枳五四两黄 朴二枳三四两黄 枳朴先煎后大黄,行气 同煎 导滞更强

[原文12]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提要] 论述满痛在于心下,病属少阳、阳明的证治。

心下:胃脘连及两胁,少阳阳明合病 病机——少阳阳明实热 症状:郁郁微烦,往来寒热,胸胁逆满,舌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和解少阳,攻下阳明 方药——大柴胡汤 柴胡、芍药、半夏、生姜:和解少阳 大黄、枳实:泄下阳明热结 大枣:安中 去参草:壅滞

热结甚:芒硝泄热通便 心下实痛、连于胁下:瓜蒌、青皮清热下气 发黄:茵陈、黄柏 呕不止:左金、竹茹清热止呕

[原文13]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提要] 论述积胀并重的里实证治

腹满不减:气滞与燥屎内结 减不足言:微不足道 病机——里实 治法——下 方药——大承气汤

辨证要点:痞满燥实,脉实 “承气非可轻尝之品,舌苔老黄,甚则黑又芒刺,脉体沉实,确系燥结痞满,方可用之。”——吴鞠通

厚朴七物 大柴胡 厚朴三物 大承气 表邪入里热盛于里,肠道积滞 阳明少阳合病 实热内结,气机壅滞,胀重于积 燥屎积滞于肠,积胀并重 腹满发热脉浮数,饮食如故 心下满痛,往来寒热,郁郁烦 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 腹满不减,痞满燥实四证全 满痛偏于中,腹病在肠道 满痛重在心下,连及两胁 满痛偏于中脘 满痛多在脐周 解表攻里 和解攻里 行气除满 攻下积滞 表里双解 泻阳明热结,攻下为次 厚朴为主,行气除满,兼通便 厚朴大黄同量

[原文10]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提要] 论述脾胃虚寒,水湿内停的腹满痛证治

腹中寒气:脾胃虚寒,水湿内停 雷鸣切痛:寒气水湿,流于胃肠 胸胁逆满:寒气横逆,上犯胸胁 呕吐:胃失和降 症状:腹痛喜温喜按,呕吐清稀水饮,四肢厥冷,舌淡苔白滑,脉沉迟

治法——温中祛寒,降逆止痛 方药——附子粳米汤 附子:大辛大热,温中散寒止痛 半夏:降逆化湿止呕 粳米草枣:补益脾胃缓急

[原文14]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提要] 论述脾胃虚寒的腹满痛证治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寒邪挟胃气上逆 出见有头足:腹内寒气攻冲 病机——阳虚阴寒内盛,横行腹中,上逆胸胃

治法——温中健运,祛寒止痛 方药——大建中汤 蜀椒:辛热散寒降逆,安蛔 干姜:辛温散寒,合用止痛 人参:补中气 饴糖:缓中补虚

附子粳米汤 脾胃虚寒,水湿内停 胸胁逆满,雷鸣切痛 化湿降逆,散寒止痛 炮附子、半夏、草米枣 大建中汤 脾胃阳微,中焦寒甚 上冲皮起,出现有头足,不能食 大建中气,温中散寒 干姜、蜀椒、人参饴糖

[原文15]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弦紧,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提要] 论述寒实内结的腹满痛证治

胁下偏痛:寒实内结偏于一处,阻遏气机 发热:寒实内结,阳气被郁 脉弦紧:主寒主痛 病机——寒实内结

治法——温阳祛寒散结 方药——大黄附子汤 附子:辛热温通,祛脏腑之沉寒 细辛:散寒止痛 大黄:通便(制性存用)

“ 是以非温不能己其寒,非下不能去其结,故曰宜以温药下之。 ” ——尤怡

寒 疝

[原文5] 寸口脉弦,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提要] 论述表里皆寒的腹痛脉证

寸口:主表 脉弦:主寒主痛,主肝 寸口脉弦:寒在表 胁下拘急而痛:肝经寒邪甚 病机——内外皆寒

[原文6]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提要] 论述素体虚寒之人,外感寒邪的病症

中寒家:中焦阳虚,阴寒内盛之人 喜欠:阳气不伸 清涕出:感受外寒,胁壅肺窍 发热:寒邪外束,卫阳被遏 色和:邪未犯里 善嚏:邪气尚轻,正欲祛邪外出

[原文7]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提要] 论述里虚受寒的病证

中寒:素体里阳虚 下利:寒邪凝滞,清阳下陷 欲嚏不能:外触风寒,里阳无力抗邪外出 治疗——表里同治(理中汤加苏叶、葱白)

[原文8]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提要] 论述里寒证误下后的变证

瘦人:中焦虚寒,气血不足 绕脐痛:感受风冷或贪食生冷,寒凝腹中 谷气不行:寒邪犯胃,传导失职 治疗——温通

下之:更伤中阳 气上冲:正气抗拒下药之力 无气上冲:正气无力抗邪 心下痞:邪气内陷,中焦升降失常

[原文17]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逆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提要] 论述寒疝的病机和证治

脉弦紧:寒邪凝结 恶寒:里阳虚,卫气不能行与外 不欲食:外感寒邪,脾胃失运 绕脐痛:寒邪凝结,正邪相争 “弦紧脉皆阴也,而弦之阴从内生,紧之阴从外得。”

脉沉紧:寒邪与正气相搏,里阳大伤 手足厥冷:寒甚失温煦 白汗出:疼痛剧烈冷汗出 病机——阴寒内结

治法——破积散寒止痛 方药——大乌头煎 乌头:祛寒助阳,缓急止痛 蜜:制乌头毒性,延长药效 服法:药性峻烈,宜慎

[原文18]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提要] 论述血虚寒疝的证治

寒疝:血虚气亦虚,气不足便是寒 腹中痛:脾阳虚,阴寒甚 胁痛:肝血虚,气不和 里急:筋脉失养 病机——血虚生寒,经脉失养

治法——养血散寒,温中止痛 方药——当归生姜羊肉汤 羊肉:性甘温,大补气血,血肉有情之品 当归:温润养血,活血止痛 生姜:健脾暖胃散寒

[原文19]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挡乌头桂枝汤主之。 [提要] 论述寒疝兼有表证的治法

腹中痛:寒气内结,经脉不通 逆冷,手足不仁:阴寒甚,阳气闭阻,厥逆不通 身疼痛:表有寒邪,营卫不和 病机——内外皆寒,表里兼病

治法——解表散寒,温中止痛(两解表里寒邪) 方药——乌头桂枝汤 乌头:祛寒止痛 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表寒

寒疝三方之比较 大乌头煎 乌头桂枝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 寒气内结 内外俱寒 血虚内寒 阳气不行 表里皆病 大乌头煎 乌头桂枝汤 当归生姜羊肉汤 寒气内结 内外俱寒 血虚内寒 阳气不行 表里皆病 绕脐痛,发则白 腹痛逆冷,手足不仁 腹痛及胁痛里急 汗出手足厥冷, 身疼痛 脉沉紧 里寒 表里皆寒 血虚里寒 破积散寒止痛 解表散寒 养血散寒 温中止痛 温中止痛

宿食

[原文25]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提要] 论述宿食的脉象

脉紧:主表寒,主宿食内停 宿食停积,气机壅滞,紧束脉道

[原文24]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提要] 论述宿食在上脘的治疗

治法——涌吐宿食 方药——瓜蒂散 瓜蒂:味苦性升催吐 赤小豆:味酸能涌吐胸脘中实邪 香豉:宣发透泄,以助涌吐 “其高者,因而越之”

[原文21、22、23] [提要] 论述宿食在肠可用大承气汤的脉证

目的要求 1、了解三病的含义和合篇意义 2、了解宿食的脉因证治 3、掌握腹满寒疝的成因和辨证论治 4、背诵原文3、9、11、12、13、14、15、 17、 19条

思考题 1、腹满有虚实寒热之分,如何鉴别? 2、大乌头煎和乌头桂枝汤的适应证、病机有何异同? 3、厚朴三物与厚朴七物、大柴胡汤的适应证有何异同? 4、大黄附子汤和大承气汤,同为泻下,是否作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