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Advertisements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四章 卫气营血辨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 1 )概念: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 卫分证.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温 病 教 研 室.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 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伤寒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2006 年 2 月. (三)寒热错杂痞证 1. 半夏泻心汤证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 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温 病 学.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风 温.
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5 《伤寒论》主症和主脉辨证辨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杨运高.
第 三 章 问 诊.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第九章 外感病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介绍.
王 付 制作.
脏 腑 理 论 (藏 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田国庆. 脏 腑 理 论 (藏 象)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医教研室 田国庆.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六腑之间的关系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
唐琳 Tel: 财务会计学 唐琳 Tel: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胃阴亏虚.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大鵬國小 符玉梅 Tel: #202 十分享唸 大鵬國小 符玉梅 Tel: #202.
肺系疾病---感冒 感 冒.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病因辨证.
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齐贺彬.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第二节 脏腑辨证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四节 六经辨证 辨 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第二节 脏腑辨证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第四节 六经辨证

第一节 八纲辨证 概 说 一、表 里 --------辨别疾病病变部位的纲领 1.表证 2.里证 3.表证与里证鉴别 4.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第一节 八纲辨证 概 说 一、表 里 --------辨别疾病病变部位的纲领 1.表证 2.里证 3.表证与里证鉴别 4.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表里同病 表里转化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二、寒 热 ---------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1.寒证 2.热证 3.寒热证的区别 4.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寒热错杂 寒热转化 二、寒 热 ---------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 1.寒证 2.热证 3.寒热证的区别 4.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寒热错杂 寒热转化 寒热真假-----------格拒证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三、虚 实 ------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纲领 1.虚证 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2.实证 -------与邪气以及部位有关 三、虚 实 ------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纲领 1.虚证 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2.实证 -------与邪气以及部位有关 3.虚实鉴别 4.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虚实夹杂 虚实转化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四、阴 阳 1.阳证 2.阴证 3.亡阳证 4.亡阴证 ----------------------八纲的复杂性 06-10 四、阴 阳 1.阳证 2.阴证 3.亡阳证 4.亡阴证 ----------------------八纲的复杂性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大肠病辨证 1.心气虚,心阳虚 2.心血虚与心阴虚 3.心火炽(chi)盛 4.心血瘀阻 第二节 脏腑辨证 一、心与大肠病辨证 1.心气虚,心阳虚 2.心血虚与心阴虚 3.心火炽(chi)盛 4.心血瘀阻 5.痰迷心窍 6.痰火扰心 7.小肠实热 8.小肠虚寒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1.肺气虚 2.肺阴虚 3.风寒束肺 4.风热犯肺 5.燥邪犯肺 6.痰热壅肺 7.痰湿阻肺 8.大肠湿热 1.肺气虚 2.肺阴虚 3.风寒束肺 4.风热犯肺 5.燥邪犯肺 6.痰热壅肺 7.痰湿阻肺 8.大肠湿热 9.大肠液亏 10.大肠结热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三、脾与胃病辨证 1.脾气虚 2.脾阳虚 3.脾气下陷 4.脾不统血 5.寒湿困脾 6.脾胃湿热 7.胃阴虚 8.胃火炽盛 1.脾气虚 2.脾阳虚 3.脾气下陷 4.脾不统血 5.寒湿困脾 6.脾胃湿热 7.胃阴虚 8.胃火炽盛 9.食滞胃脘 10.胃阳虚 11.气滞胃脘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四、肝与胆病辨证 1.肝气郁结 2.肝火上炎 3.肝血虚 4.肝阴虚 5.肝阳上亢 6.肝胆湿热 1.肝气郁结 2.肝火上炎 3.肝血虚 4.肝阴虚 5.肝阳上亢 6.肝胆湿热 7.肝风内动(肝阳化风、热极生风、血虚生风) 8.寒凝肝脉 9.胆郁痰扰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1.肾精不足 2.肾阳虚 3.肾气不固 4.肾虚水泛 5.肾不纳气 6.肾阴虚 7.膀胱湿热 06-10 1.肾精不足 2.肾阳虚 3.肾气不固 4.肾虚水泛 5.肾不纳气 6.肾阴虚 7.膀胱湿热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六、脏腑兼病辨证 1.心肺气虚 2.心脾两虚 3.心肾不交 4.心肾阳虚 5.肝脾不和 6.肝胃不和 7.肝火犯肺 8.肝肾阴虚 1.心肺气虚 2.心脾两虚 3.心肾不交 4.心肾阳虚 5.肝脾不和 6.肝胃不和 7.肝火犯肺 8.肝肾阴虚 9.脾肺气虚 10.肺肾阴虚 11.脾肾阳虚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 06-10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是将外感温热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证候,进行分析归纳,概括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的证候类型。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一、卫分证 主证: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兼证: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少汗,咽喉肿痛等。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二、气分证 1.气分实热 ----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 2.热结肠道 ----日晡(bu)潮热,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三、营分证 1.热伤营阴 ----身热而夜盛,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或见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 2.热入心包 ----高热,神昏谵语,手足厥冷,舌红绛脉细数。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四、血分证 1.血热妄行 2.肝热动风证 3.血热伤阴证 -----在营分证的基础上,出现躁扰不安,斑疹透露,各种出血,舌红绛脉细数。 ----常兼见全身壮热,口渴引饮,多汗等气分证者,为气血两燔。 2.肝热动风证 -----发热心烦,口渴,头痛眩晕,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舌红绛脉弦数。 3.血热伤阴证 ----低热不退,夜热早凉,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神疲耳聋,舌红少津脉细数。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第四节 六经辨证 是外感伤寒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进行归纳分类的辨证方法。 第四节 六经辨证 是外感伤寒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进行归纳分类的辨证方法。 概括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三阳病证以六腑病变为基础,三阴病证以五脏病变为基础,所以六经辨证基本上概括了脏腑十二经病变。 反映了病变的部位、邪气的性质、正邪斗争的盛衰消长、病势趋向和六类病症之间的传变关系。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一、太阳病证 外感寒邪初期阶段。 1.太阳中风 2.太阳伤寒 ----发热恶风,汗出,头痛,苔薄白,脉浮缓。 ----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二、阳明病证 外感伤寒化热,邪热炽盛之证。 1.阳明经证 2.阳明腑证 -----面赤心烦,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舌苔黄燥,脉洪大。 ----身热日哺潮热,汗出连绵,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烦躁,甚神昏谵语,舌苔黄燥或焦黄有芒刺,脉沉实有力。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三、少阳病证 邪在半表半里之证 -----口苦咽干,目眩,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脉弦。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四、太阴病证 脾阳虚、寒湿内盛之证 -----腹满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阵阵,喜温喜按,口不渴,舌苔白滑,脉迟缓。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五、少阴病证 阳虚里寒为主,有寒化和热化之分。 1.少阴寒化证 2.少阴热化正 邪从阴化寒,阴盛阳衰之证。 ----畏寒蜷缩,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舌苔薄白,脉沉微。 2.少阴热化正 邪从阳化热,阴虚而阳亢之证。 ----心烦不寐,口燥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六、厥阴病证 1.寒热错杂证 2.厥热胜复证 正邪相争,阴阳失调,形成上热下寒、胃热肠寒的证候。 ----口渴饮水不止,气上冲心,饥而不欲饮食,胸中热痛,食则吐蛔,四肢厥冷,下利呕吐。 2.厥热胜复证 厥阴病发展过程中,阴阳消长的外在表现。 ----四肢厥冷与全身发热交替而作。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E-mail: shenshl@lzu.edu.cn shenshilin66@163.com 谢 谢 ! 欢迎交流 Tel: 0931-3947042 E-mail: shenshl@lzu.edu.cn shenshilin66@163.com 06-10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