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小便不通.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滑 胎滑 胎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目的要求: 掌握 滑胎的定义和辨证论治 熟悉 滑胎的病因病机和常用检查 了解 滑胎的预防与调摄,历代医家对滑胎 的论述及治疗上预培其损的临床意义。
Advertisement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妇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月经病. 月经先期 : 脾 肾 阳 阴 肝 薪水)补 ( 不) 固(够 ) 清 - 两张 丹 ( 账单 ) 脾气虚 补脾益气,摄血 调经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肾气虚 补益肾气,固冲 调经固阴煎/归肾丸 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 疏肝清热,凉血.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妊娠小便淋痛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目的要求  掌握 : 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及 辨证论治。  熟悉:妊娠小便淋痛的病因 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产后小便不通. 概 念概 念概 念概 念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 腹胀急疼痛者,称 “ 产后小便不通 ” ,又称 “ 产后癃闭 ” 。多发生于产后 3 日内,亦可发 生于产褥期中,以初产妇、滞产及手术产 后多见。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 腹胀急疼痛者,称 “ 产后小便不通.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本篇讨论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疾病。. 1 、消渴是指口渴而过多地消耗水液的,以严重 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一种病变。本篇所论消 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口渴 症状;二是指杂病中的消渴病,本篇论述以后 者为主。 2 、小便不利是指尿量及次数减少,甚则癃闭的.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2008 年世界肾脏日主题 : 神奇的肾脏 !. 浅谈慢性肾脏病的中医治疗 佛山市中医院肾内科 郑宝林.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淋证 山西中医学院 中医内科教研室 第五章 肾系病证. 【概说】 一、概念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腹 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沿革 (一)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 (二)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 · 五脏风寒积聚 病脉证并治》中称其为 “ 淋秘 ” ,将其病机归为 “ 热在下焦 ”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内科辅导. 肾系.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郁证 主要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 痛, 或精神恍惚,易怒喜哭, 或咽中如有物梗塞。 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等
内伤发热.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第五章第一节 口 疮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淋证水肿.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月 经 过 少.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淋 证.
淋 证 主 讲:孙继武 彭思镇卫生院 2015年4月.
阴 挺 (子宫脱垂).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经期间出血.
流产 三峡大学医学院 胡卫.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教学目标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 病理及鉴别诊断。 熟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 掌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王 付 制 作.
崩 漏.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堕胎、小产.
经 前 期 综 合 征 1、熟悉经前期综合征的定义、诊断、辨证 要点及辨证论治 2、了解经前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西医病因、发病机制。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经行感冒.
便秘.
气血同病辩证.
汗 证.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安 神 剂.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卢如玲.
淋证 中医内科 陈良金.
乳衄.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胃阴亏虚.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第七章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子 满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月经先期.
肾膀胱病证 淋 证.
消 食 剂.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易××,女,12周岁,1975年3月2日初诊。 主诉:近三月来月经过频过多,时间延长。2月28日月经来潮,势如泉涌。昨天曾服凉血止血中药,药后流血更多(一天用卫生纸一包多,并用很多棉花),不能坐立。经色鲜红夹有血块,腹微痛,汗多,疲乏,腰痠,自觉烦热口干,小便微黄。面色苍白,精神不振,舌淡红略胖,苔薄白润,脉细滑略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妊娠小便不通

概 念 妊娠期间,小便不通,甚至小腹胀急疼痛,心烦不得卧,称为“妊娠小便不通”。又称“转胞”或“胞转”。常见于妊娠中晚期。

本病最早记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此名转胞,不得溺也。”提出以“肾气丸主之”。故本病的发生与肾虚有关。 西医学的妊娠合并尿潴留可参照本病处理。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是胎气下坠,以致膀胱不利,水道不通,溺不得出。 1.气虚 胎居母体,赖气以载之,若平素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妊娠后胎儿逐渐长大,气虚无力举胎,胎重下坠,压迫膀胱,尿不得出。 2.肾虚 素体肾气不足,胞系于肾,孕后肾气愈虚,系胞力,胎压膀胱,或肾虚不能温煦膀胱化气行水,故小便难。

诊断 1.病史 了解有无多胎妊娠、糖尿病、巨大胎儿等情况。 2.症状 多发生在妊娠晚期,以小便不通、小腹胀满疼痛为主证。 3.检查 尿常规可无异常。B超显示有尿液潴留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与子淋鉴别:二者同为小便不利,子淋以小便淋沥涩痛为主,转胞以小腹胀急疼痛、溺不得出为主。可结合尿常规、B超等检查方法综合分析鉴别。

辨证论治 本病以小便不通为主,证候多为虚证。是由脾肾两脏之虚,致使小便蓄积膀胱,闭而不通。因胎在母腹,赖气以承载,血以滋养,若气虚不能举胎,或肾虚胎失所系,则胎压膀胱,以胞系了戾,溺不得出。可结合兼症及舌脉以辨之,证见小便胀痛,腰酸腿软属肾虚;证见小便不通或点滴量少,神疲乏力属气虚。治疗按“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总以补气升提,助膀胱气化为主。不可妄用通利之品,以免影响胎元。

1.气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不通,或频数量少,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安,面色huang白,神疲倦怠,头重眩晕,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滑。 证候分析:气虚无力举胎,胎重下坠,压迫膀胱,水道不利,溺不得出,故小便不通或频数量少;溺停膀胱,膀胱胀满,则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安;气虚下陷,清阳不升,中气不足,故面色huang白,头重眩晕,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滑,均为气虚之征。

治法:健脾益气,升陷举胎。 方药:益气导溺汤(《中医妇科治疗学》)。 党参 白术 扁豆 茯苓 桂枝 炙升麻 桔梗 通草 乌药 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扁豆补气健脾以载胎,升麻、桔梗升提举胎,乌药温宣下焦之气,桂枝、通草化气行水而通溺。全方共奏益气导溺之效。

2.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小便频数不畅,继则闭而不通,小腹胀满而痛,坐卧不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淡,苔薄润,脉沉滑无力。 证候分析:肾虚系胞无力,胎压膀胱,或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膀胱以化气行水,故小便频数不畅,甚至小便不通;溺蓄脬中,则小腹胀急疼痛,坐卧不宁;肾虚阳气不振,则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薄润,脉沉滑无力均为肾虚之象。

治法:温肾扶阳,化气行水。 方药:肾气丸(《金匮要略》)去丹皮。 地黄 山药 山萸肉 泽泻 茯苓 丹皮 桂枝 附子 方中地黄、山萸肉、山药滋补肝肾,泽泻、茯苓渗利行水,桂枝温阳化气,附子通阳化气以行水。全方共奏温肾扶阳,化气行水之功。附子有毒,用量宜小,且须先煎,可加生姜以制其毒。丹皮泻火伤阳,故去之。

其他疗法 1.针灸 主穴取气海、膀胱俞(双),阴陵泉(双),灸关元,配穴取大椎、足三里(双)。手法: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每隔l~2分钟捻转一次。须有通上达下的酸麻胀感。出针后加用电灸或艾卷灸,直至局部皮肤呈轻度充血为止。 2.热熨法 四季葱(大葱连须)每天用500 g,洗净后截断,稍捣烂,放入锅内炒热,分二次轮流使用,每次250 g。用布或毛巾包裹,热熨下腹部,自脐部顺次向耻骨部熨下,冷则易之,每次约30分钟。

案 例

王某某,38岁,已婚 患者多产,素体虚弱,现妊娠四个月,忽患小腹坠胀,小便不通,已有一昼夜,清晨赶来急诊。患者谓:“自怀孕后,食欲不振,时常头眩目花,腰酸不舒。最近10天来,小腹有坠胀感。昨晨起小便不通,尚不留意,至晚间膨胀难受,一夜未有好睡,所以一早赶来就诊”。按脉后,嘱其平卧,按其小腹,摸得胎位较一般低下,追问病史,平时经来腰酸便溏,子宫位置后倾,遂作脉案如后。

初诊:1960年6月。素体虚弱,复又多产,刻怀孕四个月,胃呆腰酸,昨起小溲不通,小腹垂胀难受,脉细滑,苔薄白。症属转胞,肾气不足,胎位下垂所致。治拟固肾托胎。 升麻2.4g,五味子4.5g,杜仲9g,川断9g,菟丝子9g,淮山药9g,白术6g,带皮茯苓9g,陈皮6g。一剂。 上方嘱服一剂,明日再来复诊。因症象颇急,小溲再不通利,会引起后果不利,所以观察服药后动静如何,再作对策。第二天患者来述,药后,小便业已通畅。

复诊:昨服固肾托补药后,胎位稍起,膀胱气化已复,小溲通畅,腹胀顿宽,腰酸好转,现稍感耳鸣目花,再宗原意,以巩固疗效。 升麻2.4g,五味子4.5g,黄芪9g,孩儿参4.5g,狗脊9g,菟丝饼9g,山药9g,炒枳壳4.5g,覆盆子9g,白术6g,茯苓9g。

临证思路 预后 文献摘录

子 淋

概 念 妊娠期间出现小便频急、淋沥涩痛等症状者,称为“子淋”,亦称“妊娠小便淋痛”,或“妊娠小便难”。本病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子淋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约占孕妇的7%,如未予适当治疗,将危及母儿的健康。西医学的妊娠合并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感染可参照本病治疗。

病因病机 病因以热为主。病机是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热有虚实之分,但以实证居多。实者主要是心火亢盛,湿热下注所致,虚者常为阴虚内热。

1.实热 (1) 心火偏亢 素体阳盛,孕后阴血下聚养胎,阴不济阳,心火偏亢,或孕后过食辛辣助火之品,热蕴于内,引动心火,心火亢盛,移于小肠,传入膀胱,热灼津液,故小便淋沥涩痛。 (2) 下焦湿热 摄生不慎,感受湿热之邪,蕴于下 焦,内侵膀胱,灼伤津液,气化不利发为本病。 2.阴虚津亏 素体阴虚,孕后阴血聚下养胎,阴液益亏,虚火内生,阴虚火旺,下移膀胱,灼伤津液,则小便淋沥涩痛。《胎产心法》云:“妊娠胞系于肾,肾间虚热,移于膀胱,而成斯证”。

诊断要点 1.病史 了解孕前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病史或孕期不洁性生活史。 2.症状 妊娠期间出现小便频急、淋沥涩痛甚或小腹拘急,腰部酸痛。 3.检查 尿液检查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尿培养有助明确致病菌。

鉴别诊断 1.转胞 即妊娠小便不通。以小便不利为主,或尿频量少,无灼热疼痛,尿常规正常。 2.妊娠遗尿 孕期小便不能控制而自行排出,小便频数、淋沥,但无涩痛,尿常规正常。

辨证论治 子淋多因于热。应详辨虚实。主症为小便频急、淋沥涩痛,甚或小腹拘急。兼见两颧潮红,午后潮热,手足心热者为阴虚;伴有面赤心烦,口舌生疮者为心火偏亢;伴见面色垢黄,口干不欲多饮,胸闷食少者多为湿热下注。 治疗应以清润为主,不可通利太过,以免损伤胎元而致堕胎小产。

1.实 热

(1)心火偏亢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频数,艰涩而痛,尿少色黄,面赤心烦,渴喜冷饮,甚者口舌生疮。舌红欠润,少苔或无苔,脉细滑数。 证候分析:心火偏旺,移热于小肠,热灼膀胱,水道不利,故小便淋沥涩痛;心火上炎则面赤,热扰心神则烦,舌为心之苗窍,心火偏亢则口舌生疮,面赤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滑数均为心火偏旺所致。

治法:清心泻火,润燥通淋。 方药: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加玄参、麦冬。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淡竹叶

生地凉血滋阴清热,加麦冬、玄参养阴生津降心火,木通上清心经之热,下则通利小便,利水通淋,淡竹叶清心除烦,甘草梢直达病所,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全方合用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使热退而小便自通。

若小便热甚者,酌加栀子、黄芩以清热解毒;热伤阴络尿中带血者加生地榆、大小蓟、白茅根以清热凉血止血。

(2)湿热下注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突感小便频数而急,尿黄赤,艰涩不利,灼热刺痛,面色垢黄,口干不欲饮,胸闷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与热搏,蕴结膀胱,气化不行,水道不利,故小便频数而短,尿黄赤,灼热刺痛。脾胃湿热,熏蒸于上,故面色垢黄,口干不欲饮。湿困脾胃,则胸闷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皆为湿热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加味五淋散(《医宗金鉴》)去滑石、木通,加通草。 黑栀子 赤茯苓 当归 黄芩 白芍 甘草梢 生地 泽泻 车前子 木通 滑石

方中黑栀子、黄芩、滑石、木通清热泻火通淋,茯苓、泽泻、车前子利湿通淋,白芍、甘草养阴清热又可缓急止痛,当归、生地养血安胎,使邪去而不伤正,治病而不动胎,诚为治湿热子淋之良方。惟滑石、木通,性较滑利,易动胎气,须慎用,可改用通草。

2.阴虚津亏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小便频数,淋沥涩痛,量少色黄,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大便干结,颧赤唇红。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滑数。 证候分析:素体阴虚,孕后阴血聚下养胎,阴液益亏,虚火内生,阴虚火旺,下移膀胱,灼伤津液,故小便频数,淋沥涩痛,量少色黄;阴虚内热,则午后潮热,手足心热,颧赤唇红,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滑数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阴清热,润燥通淋。 方药:知柏地黄丸(方见月经前后诸症)加麦冬、五味子、车前草。 若潮热盗汗甚者酌加地骨皮、生牡蛎以滋阴清热敛汗;小便中带血者加小蓟、旱莲草、仙鹤草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若血虚津亏,用子淋汤(《沈氏女科辑要笺正》)养血润燥通淋。 生地 阿胶 黄芩 栀子 木通 甘草梢

案 例

陆某某。女,34岁,已婚,工人。1972年4月18日初诊。 妊娠5个多月,小便频数,淋漓不净,尿道灼热而痛,尿色黄浊,口腻不饮,倦怠乏力,身重腿困。化验尿有红、白细胞,蛋白(-)。血压正常。查舌质红,黄白腻苔,脉见滑数。此为妊娠期间,湿与热相搏结,致州都之官气化不行。治疗当以清热利湿通淋,但要注意中病即止,防止通淋伤胎之弊。

处方:黄柏10g,苍术10g,苡米仁24g,生地10g,茯苓9g,泽泻9g,双花10g,连翘10g,白茅根15g,炒山药10g,桑寄生10g。

复诊:服上方3剂后,小便频数减,尿量较多,身重腿困转轻。原方加川续断9g,再服3剂,诸症消失。

临证思路 预后 文献摘录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