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宗师-孔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论语》十则 ( 公元前 公元前 479) ,名丘, 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 今山东曲阜市 ) 人。他是我国古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孙膑 墨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道家 孟子 儒家 诸子百家出现在哪一时期? 背景如何? —— 春秋战国.
华丰中学 李培珍老师 2 关于《论语》 2 1 关于孔子 3 字词解释, 内容理解 《论语》十则 (1,2,3,4,4, 5,6,7,8,9,10) 4 练习 返回 6 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方法 5 讨论.
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故里 ––– 山东曲阜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 祭祀活动。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孟学习论. 孔子(前 51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鲁国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 人。《论语》是孔子 弟子 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 言 行 的记录,共二十篇。它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南宋时,朱熹把它 《大学》《中庸》《孟 子》合为 “ 四书 ”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解释下面 “ 将 ” 的意义: ①将进酒( ) 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⑤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 ⑥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不得惜 ( ) ⑦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 动 词、请 qiāng 动词、拿 jiāng 动词、扶 jiāng.
第一节 法的概念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分类 第四节 法的历史
《论语》选读.
人教版语文 三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四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第四讲:魏晋南北朝散文.
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克己复礼.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郑州五中 薛春颖.
《〈论语〉选读》复习 ——夯实基础,融会贯通 龙山中学 任红燕
《论语》精选.
第九讲 儒家宗师-孔子.
公冶長第五 子謂公冶長, ﹁可妻也, 雖在縲絏之中, 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一.
《论语》选读的高考复习.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诲人不倦 倦.
语文大课堂经典诵读 四年级(上).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论语》十二章.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六则.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个问题才让路。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对弟子的评价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一个人的成就,各有专长,全才很少 ——怀念故旧之情.
油田一中高语组.
历史散文 墨家 先秦散文 道家 百家争鸣 诸子散文 法家 儒家.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 不同肤色的人种 授课教师:梅花镇朱家庄小学 孙新霞.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孔子与《论语》.
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 哲学学院 郭齐勇教授
夫子之道.
第一课 为政以德 一、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二、本课具体的思想内容: 2·1,以德为政 2·3,教民(法治、礼治) 13·9,富民、教民.
走下圣坛的孔子 (一) 四四审美阅读课题组.
先秦诸子散文.
高考《论语》专题复习.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走下圣坛的孔子 (三) 四四审美阅读课题组.
論語第十七 陽貨篇 後學楊美華.
第二讲 至圣先师孔子.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桐庐中学 张栋海 Z D H.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 学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A1 “奔腾少年” 学校生活 本刊第001期 本刊共 28 版 出版人:刘雨清 2014年6月1日 星期日 五月初四 甲午年 己巳月 癸卯日.
Do now – translate to Chinese
When I’m all alone You’re by my side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孔子和学生.
防蚊灭蚊.
五年级上册 孔子 1 2.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关雎.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儒家宗师-孔子

儒家宗师-孔子 孔子生平 夫子的为人 夫子的政治抱负 夫子会做官吗? 师生关系

孔子生平 1、孔父孔母 孔子的父亲,名纥,字叔梁,人称孔纥或叔梁纥。其父在童年和青年只能和平民子弟一样去寻求进仕之路,通过学习射御礼乐书数等六艺,已争取为贵族阶层当差服务,从而谋求食禄以糊口养生。 叔梁纥先后取了三位妻子。第三妻子就是孔子的母亲颜征在,颜家家境不好,其母排行老三。 在孔子不到三岁的时候,年迈的叔梁纥撇下妻小溘然长逝。孔丘母子失去了重要的依靠,处境十分艰难。刚强的母亲另谋出路,离开了孔家。

孔子生平1 2、孔母迁至鲁国的都城。孔子自幼就开始品尝着贫寒生活的滋味。孔子十七岁那年,孔母因长期负荷过重,身心交瘁,才三十多岁便与世长辞。孔子少时,“贫且贱” 。 3、孔子19岁时,长的身材高大,这年他结了婚。妻子复姓亓官,婚后第二年生下一个男孩。孔鲤,字伯鱼。

孔子生平2 4、孔子三十岁左右时,学问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地步,他要把自己的主张公诸于世,于是,他开辟了一条私人讲学的道路,开创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私人讲学事业。 5、在51岁那年,孔子正式出任中都(今山东汶上县)宰,由于政绩突出,升为小司空(主管工程),52岁任大司寇(主管司法)。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两国的“夹谷大会”,在大会之上,孔子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按照礼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成就。

孔子生平3 6、齐景公一面离间鲁国的内部关系,一面又送了八十名美女,季孙氏和鲁定公欣然接受了,并且三日不理朝政,对孔子的态度也怠慢了,孔子知道治国大计无法实施,于是怀着沉重的心情,率领众弟子离开了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的十四年的生涯。

孔子生平4 7、鲁哀公七年,鲁国与吴国举行会议,鲁国被迫送吴国“百牢”重礼,幸亏临时借用子贡去交涉,鲁国才未受辱;第二年,吴国又攻鲁国,孔子弟子有若立功。季康子因而认为孔子的弟子确实是有用之材,于是,派人到卫国请回冉有,后来,冉有为季康子带兵与齐国作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从何处学来的军旅战术,冉有说是学自孔子。从此可见,孔子是深通军事的。从而使季康子决定召回孔子而用之。

孔子生平5 8、回到鲁国之后,孔子曾经与鲁哀公谈论政事,季康子也曾经专门向他请教过,孔子对他们都是讲王道仁政。但是,孔子本人并没有在朝廷做官。倒是他的弟子冉有、子路等在季康子手下做官,辅佐朝政,不过,弟子的行为一直都是向孔子请教的。比如,季氏将伐颛臾时,孔子对冉有有一番深刻的、严厉的教诲;冉有为季康子增加赋税,遭到孔子的强烈反对。

孔子生平5 孔子的主要工作就是教授门徒,整理典籍。尤其是在整理典籍方面,成就最突出。“六经”至此才成为定本。也许是因为政治社会的理想未能真正实现,所以,孔子才更加重视以书面的形式来为后世提供治国方略吧!

孔子生平完 孔子的晚年生活是不幸的。回到鲁国的第二年,他唯一的儿子年仅五十岁的孔鲤去世,又过了两年,最喜爱的弟子之一颜回也死了,这对孔子打击很大。就在颜回死的那年,齐国国君被大夫所杀,孔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请求鲁哀公出兵讨伐,但是鲁哀公未答应,孔子在政治上又受到一次挫折。接着,弟子子路又死于非命。鲁哀公十二年四月十一日,孔子与世长辞,时年七十三岁。

主要思想 一、夫子的为人 子贡:“赐也何如?”子曰:“器也” 子贡:“何器”, 子曰“琥琏也”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一、夫子的为人1 被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子,如何评价自己? 自称为“学人”。好学、博学、活学。 第一,好学的证据。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一、夫子的为人2 卫公孙朝问於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於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 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自学成才。英雄不问出处。课上的好,一定是出自名校名师吗?

一、夫子的为人3 第二,博学的证据。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之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专才还是通才。北师大中文系教授李零解释:专家型人才,像射击,盯住一点;马车夫,到处跑,通才。

一、夫子的为人4 第三,活学的证据。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培养学生的悟性,学知识不如学方法。

二、夫子的政治抱负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yun)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沾诸?”子日“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二、夫子的政治抱负2 两次从政机会: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佛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於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而不食!”

二、夫子的政治抱负3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做官有空闲就坐坐学问,……最佳理想。首选是做官。做官是正当职业,俸禄是正当收入。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政界、俸禄。 解决读书人的出路问题。所以孔子积极做官。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ji)月而已可也,三年可成。” 一年见成效,三年大有成效。

二、夫子的政治抱负4 自己愿意从政,也积极介绍学生从政,孔子是官迷吗? 做官有原则和底线,不是什么时候都做,天下有道时出来做。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人道则见(xian),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二、夫子的政治抱负5 邦是国家,每个诸侯都是独立的国家。知识分子,太平盛事,穷兮兮的,可耻;生逢乱世,你风光的不得了,太可耻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错字,去)之,不去也。 我想做官,不能跑官要官。堂堂正正做官,你请我做。有钱有地位,荣华富贵,人都想,用不正当的手段得之,君子不要。

三、夫子会做官吗? 1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三、夫子会做官吗? 2 孔子有为官的策略吗? 官要做,命要保。危险的国家不去 。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xun)。”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zhi),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三、夫子会做官吗? 3 如何与权贵相处呢? 鲁国的阳货,季孙氏的家臣,掌权鲁国。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qi)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惹不起躲得起。

三、夫子会做官吗? 4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子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名)!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封地)。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三、夫子会做官吗? 5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大锅饭、平均主义?均是有等级的,君主得大份,大夫得小份。

三、夫子会做官吗? 6 鲁、卫国、陈国做官一共14年。求官的国家10多个。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一路碰钉子的居多。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穷是没路走。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乘木筏到海外去。仲由,比我还勇敢,盲从。找不到材料做木筏。

三、夫子会做官吗? 7 自己做官;为政,影响政治,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和大夫;培养学生,让学生去做官,育人。孔子从什么时候招学生?30岁后。弟子3000,72贤。

四、师生关系1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栗。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栗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师生关系2 感觉自己不久将离开人世。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孔子心中的大圣人,西周的开创人物,礼乐文化。没有了梦想,是很可怕的。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

师生关系3 子路添乱。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闻,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於臣之手也,无甯死於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於道路乎?” 孔子大病不起,子路张罗着成立治丧委员会。孔子病好后,怒斥他。为臣是指在人活着的时候就开始准备后事。诸侯能够享受,礼崩乐坏,大夫也开始使用这种待遇。孔子做过大司寇。孔子是个守礼的人,不越雷池一步。这是僭越,大夫不能行诸侯之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