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 丁 解 牛 《庄子·养生主 》 庖,厨师。 丁,人名。 解,分解、分割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富于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寓言来说明道理。 《庄子》共33篇,内篇7章,为庄周所作,外篇 15章和杂篇11章为庄周门人和后学者所作
通假字 “砉然向然” “技盖至此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 “善刀而藏之” 通“响”,响声 通“盍”,何。 “技”通“枝”,枝脉 “技盖至此乎” “技经肯綮之未尝” “善刀而藏之” 通“响”,响声 通“盍”,何。 “技”通“枝”,枝脉 通“缮”,拭、擦的意思
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 “月”,名词做状语 视为止,行为迟 视、行:动词作名词,目光、行为或举动 以无厚入有间 厚:形容词作名词,有厚度的刀刃
一词多义 善:“ 善哉” “善刀而藏之” 为:“庖丁为文惠王解牛” “视为止,行为迟” 族:“族庖月更刀” “每至于族” 乎:“技盖至此乎” “依乎天理”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通“缮”,修治,擦拭 介词,给,替 因为 众,一般的 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语气助词,表疑问 介词,相当于“于” 助词,用于词尾,不译
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技经肯綮之未尝”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判断句,“……者,……也”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古今异义: 古:天然结构 今:指封建论理道德法则。 “依乎天理” 天理 古:本来的样子 今: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因其固然” 固然 古:虽然如此,即使这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虽然,每至于族” 虽然
对照检测 B B 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依次是: (1)A、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乎) B、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会合) C、庖丁释刀对曰(放下)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接触) (2)A、官知止而神欲行(器官感觉) B、批大卻,导大窾(批判) C、因其固然(依照) D、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换) B B
D 加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A、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出) B、虽然,每至于族(即使这样) 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警惕) D、视为止,行为迟(阻止) D
翻译下列几个句子: 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所字结构)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1、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所字结构) 2、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从未(碰)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 (句式) 3、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骨节间的空隙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是有余地。 (成语) 4、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成语)
课文朗读 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⑵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⑶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⑷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欣赏“解牛之美” 视觉:动作 手触—肩倚—足履—膝踦 探究: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 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舞蹈化)——合于《桑林》之舞 听觉:响声 砉、騞——莫不中音 (音乐化)——合于《经首》之会 庖丁的技艺出神入化,看庖丁解牛是艺术享受。
探讨庖丁的“解牛经” 探究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解牛之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
目见全牛 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2、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解牛的三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目见全牛 目无全牛 游刃有余 (不懂规律) (认识规律) (运用规律)
3、课文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目的何在? 无道 有道 良庖岁更刀——割也 族庖月更刀——折也 臣之刀十九年矣——以无厚入有间 通过对比,说明“有道”与“无道” 的不同,突出“道”的重要。
4、庖丁的成长经验——解牛之道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 文惠君听庖丁“解牛之道”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 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庖丁的“解牛之道”: 完全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 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 相似之处:顺应自然。
告诉我们: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解牛一样,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用牛体的复杂结构来比喻社会,用刀来比喻人。 告诉我们: 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解牛一样,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
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谈谈 课文中的语句,能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
依理 谨行 藏锋 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顺其自然,不强求 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不莽撞,谨慎行事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臣以神遇不以目视——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技经肯綮之未尝—— 以无厚入有间——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 善刀而藏之—— 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顺其自然,不强求 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不莽撞,谨慎行事 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依理 谨行 藏锋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小寓言大智慧 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 3、要热爱本职工作。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 ……
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此成语多用以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1. 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羞愧得游刃有余。 2. 他曾在英国专修英国文学,要他用英文写作自然游刃有余。 3. 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 正确 此成语多用以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此成语多用以形容技艺十分纯熟。 1. 他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毫无集体观念,真是目无全牛。 2. 小王下棋总是输多赢少,因为他目无全牛,没有能做到“走一步看三招”。 3. 张师傅很有修车经验,对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结构等了如指掌,修理技术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地步。 正确 此成语多用以形容技艺十分纯熟。
1、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的,犹豫不决,真是踌躇满志。 2、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 正确 此成语多用以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绩心满意足。 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