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衛生與安全 第二章 基礎微生物的認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環保燃料 - 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 (Bio-Diesel)─ 廢食用油脂資源化 循環圖 什麼叫做生化柴油? 生化柴油係由可再生的油脂原料,諸如植物或 動物油脂,經合成 ( 交酯化 ) 所得的長鏈脂肪酸 甲脂,可代替柴油的一種 " 環保燃油 " 。經實驗 證明生化柴油可直接作為現有柴油引擎而不需.
Advertisements

1 食品科學 5‧55‧ 前言 新鮮食物無法久放,保存不易 – 人類學會製造發酵食品,以滿足食的 需求 – 研發食物防腐技術,以延長食物保存 期限 食品科學 – 認識食物中的營養素、發酵食品及食 品的保存方法.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第八章 膳食與營養 第三節 食品安全與衛生 Food Sanitation. 一.食品固有 指食品本身成分含有天然有毒有害物質, 如河豚含河豚毒素、毒蕈含的有毒成分 等。天然的食品毒素,實際上廣泛存在 於動植物體內,所謂 “ 純天然 ” 食品不一定 是安全的。 二.食品污染 指人們攝入各種食品從生產到銷售的各.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國立霧峰農工食加科 陳純慧 淺談食品中毒 日期 (Date):94 年 11 月 14 日 地點 (Place): 教務處會議室 指導老師 (Teacher): 邱秀英 老師 報告者 (Reporter): 陳純慧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食品中毒概論.
中二綜合科學科 單元十:常見的酸和鹼.
第七章 清潔消毒與殺菌 第九章 餐具的清洗管理
食物腐敗的原因 如何保存食物.
長話短說.
微生物的營養方式與適應性.
課程名稱:元素與化合物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可怕的 腸病毒 黃彥云
台北(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口腔顎面外科 口腔衛教.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概论 市食品药品综合执法支队 申克庆
欢迎您.
第20章 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第二节食品保存 高丽.
勞委會乙級證照項目(環境與安衛相關科系)
從「頂新」事件談健康飲食 2014/10/13.
主題:細菌染色觀察法 組別:第四組 組員: 許閎茗499H0016 鄭昆皇499H0017 陳德宇499H0018 薛采晴499H0019
肉類的防腐劑--硝酸鹽或亞硝酸鹽--「必要之惡」
我國有關乳酸菌之研究現況報告 報告人:廖啟成 副所長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五月八日.
老化的細胞生物學 (1)細胞衰老(senescence) (2)基因體的不穩定(genomic instability)
無菌概念之化學滅菌法 蔡佩橙499H0901 王慈音499H0903 鄒文福499H0905.
餐飲管理經營 – 單元五 餐 飲 安 全 衛 生 李宜玲 unit5餐飲安全衛生.
食品衛生與安全.
2-2細菌性食物中毒.
The Determination of Magnesium by Direct Titration
食品科學概論.
食物中毒與預防 細菌性食物中毒 2018/9/20 食物中毒與預防.
細胞膜的雙磷脂層 (Phospholipid bilayer in cell membrane)
亞硝酸鹽及硝酸鹽 (nitrite and nitrate)
Protein蛋白質3-Polyacrylamide gel 製備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The construction of cells
Chapter 17 非傳統加工.
中一綜合科學科 單完三:細胞.
空氣的組成 地球生物活動範圍的氣體俗稱空氣,空氣的密度約為1.32g/L;純淨、乾燥的空氣所含成分如下: 氮 78.08﹪ 氧 20.95﹪
蛋白質的沈澱作用 能使蛋白質發生沈澱作用的因素有: 酸 酸性試劑 單寧酸 重金屬離子(汞離子、鉛離子等) 咖啡因 嗎啡 中性鹽 有機溶媒 熱
控制空氣保存 Preservation by Controlled Atmosphere
中研院誠徵博士後研究員 一、基礎方面的研究: 二、應用方面的研究: 三、資格: 四、意者請備履歷、自傳及論文於104年06月30日前
認識食品中毒 二人或二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 的症狀,並且自可疑的食餘檢體及患者糞 便、嘔吐物、血液等人體檢體,或者其它有
食品保存的原理 Principles of Food Preservations
第二節 食品相關的重要微生物 食品發酵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學 郭嘉信 編著.
6-1 元素與化合物 課文重點: 1.化學反應的變化 2.物質的分類.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S. typhimurium)
鹽類-氯化鈉 組員:
2-2.1 原核生物界 1、全為單細胞,缺少核膜以及膜狀胞器, 例如:細菌和藍綠藻。.
降低或防治水污染 指導老師:林群馨 製作人:李國任.
第二章 微生物的生命現象 2-1 病 毒 2-2 細 菌 2-3 真 菌 2-4 微生物的應用 回總目錄.
生物科技與生命倫理 ~DNA的真相~ 6/5科學實作練習活動.
第二章 食品的變質及保藏法.
有趣的微生物 主講者 陳樺亭老師.
O-linked High mannose Glycoprotein N-linked Complex Hybrid Versican
實驗八 溶解度積之測定.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滴滴皆香醇 釀酒的過程 順天國中 吳建興製作.
細胞.
Machine Learning & Bioinformatics
國中常見正負離子表 正離子 正離子團 H+、Li+、Na+、K+、Ag+、Mg2+、Ca2+、Ba2+
影響微生物生長之因子 紫外光 溫度.
硝酸 HNO3.
輻射處理食品- 輻射能的另一和平用途 黃顯宗 東吳大學微生物學系
鼻孔和鼻屎的故事 圖片來源:漢聲《鼻孔的故事》.
Bioprocess Engineering
生物技術 Ch10.生物轉化技術 阮雪芬 Nov19&20, 2002 NTU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餐飲衛生與安全 第二章 基礎微生物的認識

細菌 細菌屬於單細胞生物,構造上具有細胞膜、細胞質、夾膜等組織 細菌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可提供人類飲食所需,但有些則會造成中毒生病

細菌分類 依形狀分類: ~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桿菌:結核桿菌、沙門氏菌 ~弧菌:腸炎弧菌 ~螺旋菌:梅毒螺旋菌

細菌分類 依據細菌的功能特性區分 ~產酸菌:乳酸菌、醋酸菌 ~分解菌:蛋白質、脂質分解菌 ~腸內菌:大腸菌 ~產氣菌 ~色素生成菌 ~黏液生成菌 ~食物中毒菌

細菌分類 依據細菌之可利用性區分 ~發酵菌類:釀醋(Acetobacter aceti) 、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及Bifidus) ~腐敗菌類:除了致病菌以外,很多只是人們尚未發現其可利用性,稱為腐敗菌 ~致病菌:會引起食物中毒,傷害人體健康,細菌性食物中毒又分為感染型、毒素型及中間型

繁殖 分裂繁殖:為細菌最普遍的繁殖方式,分裂繁殖是以對分裂的方式進行(binary fission)20 21 22 23 分枝繁殖:先長出分枝,再分離出去的繁殖方式 接合繁殖:兩菌接合,交換物質而更新原生質之方式進行繁殖 孢子繁殖:細菌抵抗惡劣環境時會使用孢子繁殖,一個細菌只能形成一個孢子

環境對細菌之影響 餐飲衛生與管理方面,想要控制細菌等微生物之發展,初期之時間掌控,非常重要 細菌在適合的環境才會大量繁殖或產生毒素,因此要在初期細菌數目還沒有大量繁殖時予以殺滅 「迅速」是餐飲衛生與管理非常重要的一個觀念

影響細菌的環境因子 (一)溫度:一般菌體的最低生長溫度為-240C,最高為900C;又可分為 ~嗜冷菌:00C或00C以下 ~通性嗜熱菌:嗜中溫菌與嗜熱菌之間 嗜冷菌 嗜中溫菌 嗜熱菌

影響細菌的環境因子 法律規定,烹調後之成品,需將食品儲存於600C以上高溫,或70C以下低溫,其目的為避開細菌大量繁殖的危險溫度範圍 「加熱」或「冷藏」為餐飲衛生與管理的一個重要觀念

影響細菌的環境因子 (二)養份:細菌的養份分為能源、氮源、維生素、礦物質及相關生長因子 (三)脂肪:對於微生物可以提供保護作用,增加其抗熱性 (四)水分:不同的微生物,各有其最適合生長的水分需求;加工技術常利用糖漬、鹽醃、乾燥與脫水等方法來改變食品之水活性,而達到抑制微生物生長之目的

微生物生長與水活性(Aw)的關係 微生物 Aw 細菌 0.9~1.0 酵母菌 0.8~0.88 黴菌 0.75~0.80 嗜鹽性細菌 耐旱性黴菌 0.60~0.65 嗜滲透壓性酵母菌

影響細菌的環境因子 (五)酸鹼值:不同的菌體各有其最適當的生長酸鹼值,一般在中性pH 7.0附近,pH 4.6以下則不容易生長;因此低酸性食品即以4.6作為分界點 肉毒桿菌在pH 4.6以下時不容易生長,一般加工常添加有機酸以降低酸鹼值來達到殺死肉毒桿菌之目的

影響細菌的環境因子 (六)抗菌抑制劑:蛋白具有溶菌素、小紅莓具有苯甲酸等,均有抑菌效果 當有抑菌物質存在時,微生物之抗熱能力,食品工業經常利用適量添加合法食品添加物,再配合加熱殺菌過程以達到保存食品之目的 己二烯酸、過氧化氫及漂白劑亞硫酸納等

影響細菌的環境因子 (七)氧化還原電位:新鮮的食物,氧化還原電位高,適合好氣性細菌生長;厭氧菌喜好低氧化還原電位的環境 香腸等肉類製品經常添加維生素C,以達保鮮之目的

影響細菌的環境因子 (八)氧氣:細菌依其對於氧氣需求區分為:好氣性細菌(對於氧氣需求量高)、嫌氣性細菌(不喜歡氧氣)和兼性細菌(介於兩者之間) 二氧化碳含量達到10%時,即具有防腐之效果;現有之食品包裝,有添加或灌充二氧化碳及其他惰性氣體作為防腐

影響細菌的環境因子 (九)微波及其他:現行各家庭,流行以微波爐進行食物加熱;微波加熱使食品溫度升高,導致微生物體內的蛋白質、核酸等分子結構變性,使菌體受到損害而死亡 目前微波除了使用於家庭以外,也開始應用於食品工業中能源加熱、食品加熱等加熱之用途

控制與應用 如何利用與控制細菌,會使細菌變好或變壞? ~利用的好:肉毒桿菌變成美容新利器 ~利用不好:製酒過程被污染,將導致腐敗

黴菌 台灣氣候高溫多濕,非常適合黴菌之生長,因此餐飲場所中,常常因為加熱後,水蒸氣增加,凝結水滯留,而提供黴菌容易生長之環境 ~利用方面:製酒、味增、醬油及乳酪等;抗生素、酵素及荷爾蒙等醫藥用途 ~有害方面:使食物腐敗、農作物病害,甚至使人體感染(香港腳)

黴菌-生長需求 生長需求與下列因素有關: 水份(水活性):多數黴菌發育必須的水活性是0.80以上,但有些可以耐到0.60 溫度:發育適溫為25~300C左右,最低溫度可達100C以下

黴菌-生長需求 3. 氧氣:黴菌都屬於嗜氧性,當氧濃度低時,發育將受到抑制;氧濃度0.2%以下時,則不能發育 4. 酸鹼值:喜好微酸性,pH4~8範圍內均能發育 5. 食物(營養素) 6. 抑制劑

黴菌作用 黴菌作用分為下列五種: 1. 使食物腐爛 2. 酒麴、醬油麴製作 3. 乾酪、乳酪製作 4. 豆腐乳製作 5. 糖化菌(發酵工業用)

黴菌作用 黴菌危害農產品中,主要是對於果實類較多,造成水果變質、外觀不良及黴菌毒素污染等 污染食品,主要於糕餅 誤食會引起下痢、腹痛及嘔吐等症狀 黴菌毒素中之黃麴毒素為目前致癌物質中最強烈之一種

黴菌污染途徑 由食品原料及副原料來源之污染:小麥粉、生鮮魚介類、鮮奶或油類、器械、器具及作業員手指、冷卻水及包裝材料 由製造環境來源之污染:附著的黴菌及隨著氣流流入的黴菌

黴菌污染途徑 3. 空氣過濾網清潔不良時 4. 建築內部有凸出物,上方堆積飛塵埃或粉塵 5. 輸送帶 6. 截切刀 7. 病媒等

酵母菌 酵母粉或健素糖 ~麵包發酵 可提供現在人飲食不均衡所缺乏之維生素與礦物質 許多食品腐敗也與酵母菌有關

酵母菌-生長需求 物理性因素:溫度、水份與光線 營養性因子: ~碳源:單醣、雙醣及多醣 ~氮源:蛋白質、胺基酸、胺鹽及硝酸鹽 ~其他無機物 3. 化學性因子有鹽、亞硫酸、乳酸與酒精等

酵母菌作用 啤酒及蒸餾酒等酒類製造 紅色色素 醋酸

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微生物存在於自然環境中,例如,空氣、土壤、動植物、食物、人或動物消化腸道與水等 如果保存不當,而造成微生物孳生繁殖時,將導致食品腐敗 如何控制微生物的生長則相當重要

微生物控制方法 (一)空調設計:微生物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會迅速繁殖,因此防止微生物設計上,主要多以控制溫度及溼度 準清潔區及清潔區: ~需控制在200C以下 ~加熱殺菌且冷卻後之未包裝食品,則應控制於100C以下 ~溼度方面則應保持牆壁、食品接觸面或食品表面不致有凝結水產生

微生物控制方法 (二)離心除菌:飲料及乳品製造過程中,經常使用離心機處理,已產生高菌量與低菌量的原料 (三)化學藥劑殺菌:次氯酸鹽、碘化物、甲醛、過氧化氫、臭氧、環氧乙烯、氫氧化鈉級過醋酸等

微生物控制方法 (四)過濾除菌與空氣過濾設備:礦泉水或啤酒,最常利用過濾方式來進行除菌,以避免因加熱而破壞其風味 一般過濾細菌之大小,有可區分為精密過濾會微過濾 細菌之粒徑為0.2~5.0 mm 病毒之粒徑為0.015~0.2 mm 真菌之粒徑為5.0~10 mm 黴菌之粒徑為2.0~10 mm

微生物控制方法 (五)薄膜應用技術:利用微生物與食品成分之理化性質不同,而以薄膜過濾方式來除菌 目前主要應用在釀造、乳品與飲料等方面

微生物控制方法 (六)紫外線照射殺菌: ~日光所含最多的紫外線波長約為350mm左右 ~一般可殺菌之波長約為100~280mm,其中以260mm波長之殺菌力最強

微生物控制方法 (七)臭氧殺菌:臭氧在空氣及水中之殺菌效果不同,水中約為0.3~0.5ppm即可殺死黴菌、酵母菌、大腸桿菌及枯草桿菌;空氣中對於大腸桿菌約需要5ppm,枯草桿菌則需要10ppm才能殺滅

微生物控制方法 (八)光觸媒殺菌 (九)高電場脈衝 (十)高壓 (十一)脈衝強光 (十二)無機消毒劑:金屬離子、鹵族、酸、鹼及溶劑等

微生物控制方法 (十三)有機消毒劑:酚、醛與四級銨等,原理是使酵素或核蛋白失去活性,破壞細胞膜,使蛋白質變性 (十四)氧化劑:次氯酸鹽、過氧化氫、高錳酸鉀及過乙酸等,以氧化作用或細胞質蛋白的鹵化作用來殺菌

微生物控制方法 (十五)酒精:使細胞壁之脂質溶解 (十六)芳香精油:有效驅蟲及消毒殺菌 (十七)負離子:中和空氣之灰塵及細菌等帶正電粒子 (十八)電解酸性水:以pH 2.7、氧化還原電位之電解酸性水處理 (十九)高溫噴射蒸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