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祛风湿药及方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九章 活血化瘀药.  凡以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功 效,常用于治疗瘀血证的药物,称为活血化瘀 药或活血祛瘀药。活血化瘀作用较强者,称为 破血药或逐瘀药。 一. 含义:
Advertisements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于 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一. 含义 :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 .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寒,主入肝胆。 2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3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身黄、小便黄。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十六单元 补阳药. 功效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本类药物味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入肾经。 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 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 诸证。 咸以补肾,辛甘化阳,能补助一身之元阳,肾阳之虚 得补,其他脏腑得以温煦,从而消除或改善全身阳虚.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1 止血药 一、含义 : 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 药,称为止血药。 二、功效 : 止血 。 三、分类 : 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四、适应证:出血证。 五、配伍: 凉血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常配活血化瘀药,防止止血留瘀。 六、使用注意: 1 .因证选药。 2 .关于炒炭止血的问题。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引言  《中藏经》:痹者,闭也。  现代临床上的风湿病、类风湿病、痛风 病等皆属于《内经》痹证范畴。  《内经》中的 “ 痹 ” 范围很广。
第一章解表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祛风散寒药对 麻黄 - 桂枝 药对出处《伤寒论》 麻黄 桂枝 麻黄 桂枝组成.
痹 病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治要点                         分证论治.
第四章 袪风湿药.
第五节 腰 痛.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第九章 祛湿药 掌握化湿药藿香、苍术的功效、主治和特点。 凡能祛除湿邪,治疗水湿证的药物叫祛湿药。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腰 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祛风湿药.
第八讲: 祛风湿药 功效:祛风湿药主要具有祛风散寒除湿的作用。此外,部分药物还分别具有舒筋活络、止痛、强筋骨等作用。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痹证乃经络气血为邪气闭阻,营卫运行凝涩不畅所致之病。 包括风寒湿痹、脏腑痹等,较之今天单指关节病变的痹证,含义更广。
第九章 清 热 药.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第十一章 祛风湿药 【含义】祛风湿—指以苦燥之性的药物祛除流于 肌肉、经络、筋骨、关节等处的风湿之 邪,用治风湿痹痛的方法。
痹证.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王 付 制 作.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第一节 痹 证 第一节 痹证.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介绍 烟台渤海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71年,是国内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科研成果丰硕,规模最大的大型金牌制药企业之一,公司于2010年1月6日在美国成功上市。 公司厂房、设施均按GMP标准进行设计建造、购进,已于2004年6月一次性通过了GMP认证验收,并与2009年再一次通过验收.
腰 痛.
风湿病中医学概念及研究现状 秦皇岛金罡经贸有限公司
第四节 祛风湿药 定义:凡是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经行感冒.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第四章 祛风湿药.
清热药.
气血同病辩证.
痹 病 沧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科.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产后痹病案讨论 参与作案人员 李平 刘畅 杨吉祥 杨珍 罗小利 唐丽 侯昱昊 鲜子兰.
类风湿性关节炎 李 世 骐 教授主 讲.
《中医风湿病学》 筋 痹 辽宁中医药大学风湿病科 高明利.
痹 证 Bi syndrome.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大血藤(红藤) 苦平 大肠肝 藤茎
祛 湿 剂.
利水渗湿药.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第十三章 利水渗湿药.
消 食 剂.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堕胎 小产 广州中医药大学妇科教研室 赵颖 掌握堕胎、小产的定义、诊断与鉴别诊断。 掌握堕胎、小产的辨证论治。 熟悉堕胎、小产的病因病机。
第九节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sciatic neuralgia),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腰、臀、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临床上以根性坐骨神经痛多见。本病多见于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骨盆病变、腰骶软组织劳损及部分内科疾病中。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痹证”等范畴。本病与感受外邪、跌仆闪挫等有关。病位主要在足太阳、足少阳经。感受风寒湿邪或湿热下注,痹阻经脉;腰部跌仆闪挫,损
活血化瘀药.
第五章 化湿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节 祛风湿药及方剂

定义: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祛风湿药。

风湿---因---本 痹痛---果---标 “风除湿去,血活气行,而证即愈。” 《本草求真》

风湿痹痛 主证:肢体关节疼痛 兼证:肌肤麻木(风湿侵犯肌肤) 筋脉拘挛(风湿侵犯经络) 关节不利(风湿侵犯筋骨)

适应证: 风湿痹痛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素问·痹论》

a.风胜者---行痹、风痹 肢体疼痛游走不定 祛风+活血

b.寒胜者---痛痹、寒痹 肢体疼痛剧烈,遇寒痛增,得热痛减 祛风+散寒止痛(温经)

c.湿胜者---着痹、湿痹 肢体疼痛重着不移 祛风湿+利湿、健脾

d.热痹(久郁化热;夹有热邪) 关节局部红肿热痛 祛风湿+清热

筋骨痿软无力、疼痛 (痿痹) 久病不愈 拘挛麻木,屈伸不利 (顽痹)

行痹 疼痛游走不定,恶风寒 肢 体 关 节 肌 肉 疼 痛 屈 伸 不 利 痹 痛 痛痹 痛剧固定,遇寒则甚,得热则缓 着痹 重着而痛,手足笨重,麻木不仁 热痹 关节红肿热痛,筋脉挛急 尪痹 关节剧痛,肿大变形 虚痹 绵绵而痛,麻木尤甚伴心悸乏力

配伍 辨类型: 行痹:祛风(祛风湿药)+活血养血药 着痹:温燥(祛风湿药)+燥湿健脾药 痛痹:散寒(祛风湿药)+通经活血药 辨类型: 行痹:祛风(祛风湿药)+活血养血药 着痹:温燥(祛风湿药)+燥湿健脾药 痛痹:散寒(祛风湿药)+通经活血药 热痹:寒凉(祛风湿药)+凉血清热药 辨病程: 在表:祛风湿药+解表药 入里:强筋骨(祛风湿药) +补肝肾药 久病:祛风湿药+补气血药

使用 1、根据痹证的不同类型,适当配伍 2、祛风湿药常与活血药及行气药同用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气通则血活,血活则风散

3、痹痛日久常兼瘀血,配合活血药同用;久病则虚,宜扶正祛邪 4、辛香苦燥,易耗伤阴血

辛苦温 肝脾肾 祛风除湿 散寒止痛 舒筋活络 疼痛麻木 关节肿大 筋脉挛急 屈伸不利 祛风湿散寒药 风 湿 痹 证 祛 风 湿 药 祛 风 散 寒 除 湿 辛苦寒 肝脾肾 祛风胜湿 通络止痛 清热消肿 风湿热痹 关节不利 红肿热痛 祛风湿清热药 苦甘寒 肝肾 腰膝酸痛 痿软无力 四肢拘挛 祛风胜湿 补肝益肾 强筋壮骨 祛风湿强筋骨药

使用注意 注意用法: 多以酒剂或丸剂服用(慢性疾病)。 注意禁忌: 阴虚血亏者慎用(多燥)。

独活

处方用名: 独活、大活、川独活、香独活

入肝肾走筋骨散寒除湿通痹 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 发汗解表 味辛发散 味苦燥湿 性温胜寒 入膀胱走肌表散风祛湿解表

一、祛风湿,止痹痛--风寒湿痹痛 特点: 1、新久痹痛均可用 2、善治寒湿痹痛 3、善下行,治下半身痹痛

性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属下部寒湿重者为宜。 肌体 筋脉 经络 关节 风 祛风除湿 散寒通痹 寒 桑寄生、杜仲 《千金方》 独活寄生汤 湿 附子、乌头 《千金方》 乌头酒 关节疼痛 屈伸不利

二、 解表--头风头痛 风寒表证 表证夹湿

独活与羌活功用比较 辛苦性温 入肾膀胱 祛风除湿 通痹止痛 发散风寒 性较缓和 ,善走气分,发散力不及羌活 ,偏于祛风除湿而走下,用于风寒湿在下在里、久病伏风头痛。 独活 风外 寒感 湿风 痹寒 证湿 疼表 痛证 气味浓烈 ,善走血分,发散力强 ,偏于发汗解表而走上,善治风寒湿在上在表, 新感游风头痛。   羌活

威灵仙

威灵仙 棉团铁线莲 威灵仙 东北铁线莲 药材威灵仙

一、祛风湿,通经络-- 风湿痹痛,拘挛麻木 “威,言其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纲目》

特点: 1、药性走窜,通利十二经络。 “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        《本草经疏》

2、止痛力强 “丹溪曰:威灵仙,痛风之要药也。其性好走,通十二经,朝服暮效。”     《本草图解》

二、消痰水--痰饮积聚 “痰饮之病,气壮者服之有捷效。”  《纲目》

三、治骨鲠--诸骨鲠喉 威灵仙,糖醋煎,鱼骨刺,软如绵。

防己

木防己(广防己):偏祛风止痛 汉防己(粉防己):偏利水消肿 “汉防己主水气,木防己主风气” 《本草拾遗》

雷公藤

独活寄生汤 《备急千金要方》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组成 独活、防风、秦艽、肉桂、细辛、桑寄生、杜仲、牛膝、当归、川芎、干地黄、芍药、人参、茯苓、甘草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证。腰膝冷痛,关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立法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外感风寒湿或风湿热之邪,痹着肌肉、筋骨、关节,导致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1、何为痹证? 外感风寒湿或风湿热之邪,痹着肌肉、筋骨、关节,导致以肢体关节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肝主筋、肾主骨,外邪久羁,五体之病影响其所合之脏,而致肝肾不足;邪气痹阻,气血不畅,日久而致气血两虚。 2、痹证日久为何会导致肝肾、气血不足? 肝主筋、肾主骨,外邪久羁,五体之病影响其所合之脏,而致肝肾不足;邪气痹阻,气血不畅,日久而致气血两虚。

配伍意义 独活——祛风散寒胜湿 防、艽、辛——祛风散寒胜湿 肉桂——温里祛寒,通利血脉 桑寄生、杜仲、牛膝 ——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 当、芎、地、芍——补血和血 参、苓、草——益气健脾 祛风湿 止痹痛 益肝肾 补气血

应用要点 1.使用指征 痹证日久,肢体关节疼痛, 舌淡脉虚。 2.临证加减 痛著者(寒甚之“痛痹”),加川草乌等;痛处游走者(风甚之“行痹”),加白花蛇、威灵仙等;肢体困重者(湿甚之“着痹”),加防己、薏苡仁、苍术;正虚不著者,减人参、地黄。

秦艽

络石藤

木瓜

木瓜

蕲蛇

豨莶草

五加皮

桑寄生

祛风湿(散寒)药功效总结简表 祛 风 风 湿 寒 散 湿 寒 痹 止 痛 痹 痛 吐 泻 转 筋 独 活 独 活 祛 风 湿 散 寒 止 痹 痛 善治下部寒湿痹痛,发汗解表(风寒挟湿表证) 风 寒 湿 痹 痛 威灵仙 善治游走行痹痛,通经络,消骨哽(诸骨哽咽) 川 乌 散寒止痛强,(诸寒疼痛、跌打损伤、麻醉疼痛) 草 乌 蕲 蛇 祛风通络强,(干湿癣症),定惊止痉(惊风破伤风) 乌梢蛇 善治风湿关节疼痛,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疔疮肿毒、腰带疮、皮肤瘙痒) 雷公藤 善治久风顽痹、筋脉拘急,舒筋活络(脚气肿痛),除湿和胃缓挛急 木 瓜 吐 泻 转 筋 治各种痹痛,和中化浊止吐泻,祛风止痒(风瘙瘾疹) 蚕 沙

祛风湿(散寒)药功效总结简表 祛 风 风 湿 寒 散 湿 寒 通 痹 止 络 痛 痹 痛 伸筋草 舒筋活络 寻骨风 通络止痛 松 节 松 节 活络止痛,善去筋骨间风寒湿邪 海风藤 通经活络 老鹳草 舒筋活络,止泻痢(湿热泻痢) 祛风通络,利水(水肿,小便不利)下乳(乳汁不通、乳房胀痛)祛风止痒(风疹瘙痒) 路路通

祛风湿(清热)药功效总结简表 秦 艽 止痹痛,退虚热(骨蒸潮热)清湿热(湿热黄疸) 风 湿 热 痹 疼 痛 肿 胀 祛 风 湿 清 热 止 秦 艽 止痹痛,退虚热(骨蒸潮热)清湿热(湿热黄疸) 风 湿 热 痹 疼 痛 肿 胀 祛 风 湿 清 热 止 痹 痛 防 己 止痛,(湿热痹痛)利水消肿(水肿、痰饮证) 桑 枝 利关节,善治善治风湿热痹,行水消肿(水肿) 通 络 · 筋 脉 拘 挛 通经活络,善治善治风湿热痹,清热解毒(疮疡肿毒,湿疹瘙痒)降压(高血压) 豨签草 臭梧桐 活络,降压(高血压) 通络止痛,善治下肢关节痹痛,杀虫止痒(疥癣湿疹) 海桐皮 络石藤 祛风通络,善治热痹,凉血消肿(喉痹痈疡) 穿山龙 活血通络(扭伤腰腿痛)清肺化痰(热痰咳嗽)

祛风湿(强筋骨)药功效总结简表 祛 风 风 湿 湿 痹 强 痛 筋 · 骨 腰 止 膝 痹 酸 痛 千年健 止痹痛 既治痹症又治痿证,利尿(水肿,小便不利) 五加皮 桑寄生 功似五加皮,安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强腰膝(腰痛脊强),温补固摄(遗尿白带过多) 狗 脊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与千年健 祛风湿 强筋骨 五加皮 桑寄生 狗 脊 千年健 又能利尿,也用治水肿,水便不利等症。其中南五加无毒,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北五加有毒,能强心、利尿、止痛,但不可过量和长期服用,以防蓄积中毒。 补肝肾,也可用治肝肾不足,腰膝软弱、小儿行迟等症。 风湿痹证日久兼肝肾不足,腰膝酸痛,筋骨痿软无力者。 祛风湿 强筋骨 五加皮 又能补肝肾而安胎,也常用治肝肾亏虚,冲任不固之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桑寄生 狗 脊 兼能温补固摄,也可用治肾气不固之遗尿尿频、白带过多等症。 作用单纯而药力较缓,尤宜于老年人,多泡酒服。 千年健

要点 1、主治证 下半身风湿痹痛:独活 诸骨鲠喉:威灵仙 吐泻转筋:木瓜

2、功效 补肝肾安胎:桑寄生 既清虚热,又清实热:秦艽

3、分类 祛风湿、止痛: 独活、防己、川乌(散寒) 通络止痛: 马钱子、雷公藤(祛风除湿)

祛风湿、通经络(通络): 威灵仙、 络石藤、蕲蛇、豨莶草 舒筋活络:木瓜、秦艽(祛风湿)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 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强腰膝)

4、其他 寒凉性药:防己、雷公藤、秦艽、 络石藤、豨莶草 有大毒药:川乌、马钱子、雷公藤、 蕲蛇

安胎 桑寄生 利水 防己、五加皮、路路通 消食 木瓜 定惊 蕲蛇、乌梢蛇 兼能 清虚热 秦艽 治骨鲠 威灵仙 补肝肾 桑寄生、五加皮、狗脊 凉血消肿 络石藤 化湿和胃 木瓜、蚕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