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黑龙江省医院 陈国俊 尖端扭转型室速的 诊断和治疗.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特殊类 型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通常在原发或 继发性 Q-T 间期延长的基础上发生,其心电 图特征、发病原理、病因及治疗均与一般 的室性心动过速不同。 1966 年 Dessertenne.
Advertisements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李涛 《急诊医学》 发热、心悸、少尿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 李涛
软饮料概述 人文艺术系 石惠舟. 什么是饮料? 饮料概述 饮料是指以水为基本原料,由 不同的配方和制造工艺生产出 来,供人们直接饮用的液体食 品。 饮料 饮料除提供水分外,由于在不 同品种的饮料中含有不等量的 糖、酸、乳以及各种氨基酸、 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 因此有一定的营养。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心律不整用藥之認識 及臨床應用. 定義 正常心跳 – 由右心房的竇房結 (SA node) 來控制,經由房 室結 (AV node) 、希氏徑 (His Bundle) ,把電刺 激由心房傳到心室,引起心臟的收縮,以維持 正常的血壓及身體所需之血液供應。 – 正常成人在休息狀態每分心跳速率為 60.
Taiwan SECOM Group 1 營造令人安心的環境 搶救生命有更好的方法 C P R + A E D 心肺復甦術及電擊器使用 中興保全集團 立偉電子 嘉義連絡處 張 錦 安 主任 掌握搶救生命黃金五分鐘.
搶救生命有更好的方法 Taiwan SECOM Group 1 掌握搶救生命黃金五分鐘營造令人安心的環境 心肺復甦術 + 傻瓜電擊器 CPR+AED+CPR 苗栗縣政府消防局 救護義消 新北市救護照顧協進會 急救教練 緊急救護技術員 基本救命術指導員 邵安緯 Mobile :
常见全身性疾病的心电图表现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于小林 Tel:
搶救生命有更好的方法 Taiwan SECOM Group 1 掌握搶救生命黃金五分鐘營造令人安心的環境 心肺復甦術及 自動體外電擊器 CPR+AED 期待! 台灣處處有 AED 人人都會 CPR 人人都敢救人 AED 推廣小組 洪 怡 晴 護理師
5·20 学生营养日 勤工办 学生营养日来历 1989 年成立的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在营养学家于 若木的主持下,结合世界卫生组织 2000 年人人享 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制定了 1991 年至 2000 年 10 年学生营养工作计划。其中确定每年 5 月 20 日 为中国学生营养日。其目的在于广泛、深入宣传.
第五单元 酒水知识与酒吧服务 主题三 蒸 馏 酒 —— 中国蒸馏酒. 蒸馏酒是把经过发酵的酿酒原料,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蒸馏过 程提取的高酒度酒液。
急性心肌梗塞( AMI ) 的护理 内一科 何石燃. 患者,男性, 43 岁,于 06 月 13 日 12 : 58 入 院,缘患者于 6 月 12 日夜 8 时许饮少量啤酒(约 100ml )后行剧烈运动,继而出现背部疼痛,以 脊柱两侧为明显,伴头晕,乏力,冷汗出,呕吐 胃内容物 1 次,非咖啡色样,遂至板芙医院就诊,
心臟內科 心律不整心導管 燒灼術衛教 心律不整心導管燒灼術 以電極導管經血管放入心臟記錄心內電圖,並刺 激心臟誘發心律不整。然後找出病源部位,接上 高頻幅電流將病灶燒灼。可根治的心律不整,包 括: 心室上頻脈 (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心血管二科 姜志安.
一、概念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五、诊断要点
動態心律不整判讀 Dysrhythmias
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新进展 北京同仁医院急诊科 傅研.
第二十三章 围术期心律失常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
第三章 心律失常 甘肃中医学院西医内科教研室.
心律失常 心内科:刘晓红 院内网:
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健 康 评 估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康复系 护理教研室 李敏.
食品安全小常识 目 录 下一页 封 底.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内儿科教研室 刘文慧.
鬼太郎 身為幽靈族後裔一員的鬼太郎,他出生的時候,父母便雙亡,不過他的爸爸化身為眼珠,陪伴著他。而鬼太郎與他的同伴貓女、臭鼠人等,為了維持妖怪與人類間的和平,他們將一一消滅邪惡的妖怪,守護這世界的和平。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长沙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长 沙 医 学 院 内 科 教 研 室 阳旭军 长 沙 医 学 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中興保全集團 立偉電子 AED推廣小組:蔡佳君 Mobile:
整理者: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过早搏动.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三章 心律失常 (Arrhythmia) 杜玉芝 学时数:4学时.
第六节 心律失常 一、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心脏激动起源或/和传导异常.
第六节 心律失常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心 厥.
Dynamic Dysrrhythmia 快速心律判讀準則與方法 三總急診部.
急性心肌梗死 Quintessence11.
心电图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中的应用 龙华医院.
拖带技术(Entrainment) 在电生理检查中的应用
中華民國空軍34中隊進行夜間偵察任務情形與畫伏夜出的蝙蝠相同,因此以「蝙蝠中隊」命名,而所屬偵察機均漆成黑色,而又稱作「黑蝙蝠」。隊徽是一隻展翅的黑蝙蝠,在北斗七星上飛翔於深藍的夜空中,翅膀穿透外圍的紅圈,象徵潛入赤色鐵幕。
冠心病的心电图.
心 电 图 检 查.
动态心电图 黄光齐 深圳大学-德州仪器DSPs实验室
元智大學 公眾AED+CPR課程 期待! 台灣處處有AED 人人都會CPR 人人都敢救人 中興保全集團 立偉電子 公眾AED推廣部 朱寶信
急性心肌梗死.
常见心律失常的处理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急救中心 蔡卫东.
唐五代兩宋詞 方舟p.69.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应用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李学文 2010年9月4日.
第二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
少见心肌病 北京协和医院 朱文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两种心电现象的并存与掩盖 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 何方田.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于小林 Tel: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于小林 Tel:
第四节 心肌梗塞与心肌缺血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恩典更新 羅15:1-13.
Jing Xu M. D. Dept. of Cardi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M.U
心 肌 梗 死.
全国第八届心电图系统班讲稿 青岛大学 医学院附属医院 陈清启教授.
当一回消费者 泰安高新区北店子小学 刘清艳.
心律失常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功能科.
汽 车 文 化.
葉 森 洲 長庚醫院心臟內科 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醫學系內科 教授
ACLS 高級心臟救命術.
Antiarrhythmic Drugs Huifang Tang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 和正常数据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第六节 心律失常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颱風與防災 颱風知多少.
多路程控高压电源的研制及其在核探测技术中的应用
第六章 样本及抽样分布 §2 抽样分布 4) 正态总体的样本均值与样本方差的分布: 定理1.
高精度、高稳定性多路程控高压电源的设计 天津市森特尔新技术有限公司.
心律失常及护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房 、心室肥大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心肌梗塞 心律失常 电解紊乱和药物影响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退出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产生原理 静息电位:-90mV 动作电位: 心电综合向量的形成 电位与检测电极位置的关系 除极 复极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心脏除极、复极与心电各波段的关系 QRS波群命名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导联体系 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电图导联 常规12导联体系:1940年由Einthoven创设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肢体导联:(Limb Leads) 标准肢体导联(双极导联)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Ⅰ :L+-R- Ⅱ:F+-R- Ⅲ:F+-L- aVR aVL aVF 胸前导联:(Chest Leads) V1 ~ V6 疑有RVMI、RVH、RBBB时加做V3R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六轴系统: 心电图与心电向量的关系 心电图就是有关平面的心电向量环 在该导联轴上的投影(二次投影)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测量 心率的测量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 心脏循长轴转位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P波 意义:代表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 圆钝平滑 形态: 圆钝平滑 方向:在Ⅰ、 Ⅱ 、aVF、V4-V6 导联均向上,aVR导联向 下、其余导联呈双向、 倒置或低平 时间: <0.12s 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mV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 P-R 间期 意义: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时间:心率在正常范围时,成年人为0.12~0.20s,老人 及心动过缓时,P-R间期略延长,但≤ 0.22s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 QRS 波群 意义: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间:0.06~0.10s,(<0.11s) 波型:V1、V2呈rS型 V5、V6呈qR、qRs、Rs、或R型 V3、V4导联R/S≈1 aVR主波向下,呈QS、rS、rSr′或Qr型 aVL、aVF呈qR、Rs、R或rS型 Ⅰ、Ⅱ、Ⅲ在电轴不偏时主波均向上 振幅:R波:V1≤1.0mV, V5、V6 ≤2.5mV, aVR≤0.5mV,aVL<1.2mV, aVF<2.0mV, Ⅰ<1.5mV Q波:除aVR外,正常Q波振幅<R/4 (同导联),时间<0.04s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 ST段 意义: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为一等电位线 下移:应≤0.05mV 上抬:V1~V2≤0.3mV,V3≤0.5mV,V4~V6≤0.1mV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 T波 意义: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方向: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Ⅰ、Ⅱ、V4~V6向 上,aVR向下,Ⅲ、aVL、aVF、V1~V3向上、双 向或向下,若V1的T波向上,V2~V6就不应再向下 振幅:应≥R/10(同导联),但 Ⅲ、aVL、aVF、 V1~V3 导联除外,在胸导联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 u 波 T之 波后 0.02~0.04s 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代表心室 Q-T 间期 意义: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间 时间:0.32~0.44s(HR在60~100次/分时),心率越快, Q-T间期越短 u 波 T之 波后 0.02~0.04s 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代表心室 后继电位,低钾时 u 波明显增高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 小儿心电图特点 老年心电图特点 可概括为自起初的右室占优势型转变为左室占优势型的过程 心律失常:早搏、房颤、传导阻滞 心房、心室肥厚 心肌缺血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心房肥大(atrial enlargement) 心室肥大(ventricular hypertrophy)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心房肥大(atrial enlargement) 右房肥大 左房肥大 双房肥大 心室肥大(ventricular hypertrophy) 左室肥大(LVH) 右室肥大(RVH) 双室肥大(BVH)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右房肥大 图解 P波高尖≥0.25mV,以Ⅱ、Ⅲ、aVF最为突出,又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右房肥大 图解 P波高尖≥0.25mV,以Ⅱ、Ⅲ、aVF最为突出,又 称“肺型 P 波”。PV1直立≥0.15mV或振幅算术和≥ 0.20mV。 除极时间正常 IPIV1>0.03mm.s(起始P波指数:Incept P Index)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左房肥大 图解 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0.12s,呈双峰, 间距≥0.04s,又称“二尖瓣型 P 波”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左房肥大 图解 Ⅰ、Ⅱ、aVR、aVL导联P波增宽≥0.12s,呈双峰, 间距≥0.04s,又称“二尖瓣型 P 波” PtfV1 ≤-0.04mm.s (P波终末电势:P terminal force )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双房肥大 图解 P波增宽≥0.12s,振幅≥0.25mV V1导联P波高大双向,上下振幅均超过正常范围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左室肥大(LVH) 左室高电压 电轴左偏 QRS:0.10~0.11s ST-T改变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左室肥大(LVH) 左室高电压 ① RV5 、 V6 >2.5mV ② RV5 +SV1>4.0mV(男)、3.5mV(女) ③ RI>1.5mV、 RaVL>1.2mV、 RaVF>2.0mV ④ RI+SⅢ>2.5mV 电轴左偏 QRS:0.10~0.11s ST-T改变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右室肥大(RVH) 右室高电压 电轴右偏 ST-T改变 ① V1导联R/S≥1,V5导联R/S≤1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右室肥大(RVH) 右室高电压 ① V1导联R/S≥1,V5导联R/S≤1 ② RV1 +SV5>1.05mV(重症>1.2mV) ③ aVR导联的R/q或R/S≥1,R>0.5mV 电轴右偏 ST-T改变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双侧心室肥大(BVH) 大致正常心电图 单侧心室肥大心电图 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心肌缺血的临床类型 临床意义 鉴别诊断 缺血型改变 损伤型改变 心肌缺血的ST段、T波或ST-T改变可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等情况。 图解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出现高大的 T 波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出现倒置的 T 波

第四节 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心肌病、心肌炎、瓣膜病、心包炎等心血管病 低钾、高钾等电解质紊乱 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影响 自主神经调节障碍 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 以上均可引起ST-T改变。

第五节 心肌梗塞 基本图形及机制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不典型图形改变和鉴别诊断 第五节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 : 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其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及演变规律。 基本图形及机制 心肌梗塞的图形演变及分期 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 不典型图形改变和鉴别诊断

第五节 心肌梗塞 “缺血型”改变: 心内膜缺血-T波高尖直立 “损伤型”改变: 面向损伤区导联ST段抬高 “坏死型”改变: 第五节 心肌梗塞 “缺血型”改变: 心内膜缺血-T波高尖直立 心外膜缺血-T波对称倒立 “损伤型”改变: 面向损伤区导联ST段抬高 “坏死型”改变: 面向坏死区导联出现异常Q波(宽度≥0.04s, 深度≥R/4)或者呈QS波

第五节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图形演变 心肌梗塞分期 早期(超急性期) 急性期(充分发展期) 近期(亚急性期) 陈旧期(愈合期) 图1 图2

第五节 心肌梗塞 早期(超急性期):数分~数小时,首先出现短暂的心内膜下心肌缺血,产生高大T 波,若出现短暂的心外膜下心肌缺血,心电图上出现对称倒置的T波,以后迅速出现ST 段斜行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以上表现多因持续时间太短而不易记录到。此期若治疗及时而适宜,有可能避免发展为心肌梗塞或使已发生梗塞的范围趋于缩小。

第五节 心肌梗塞 急性期(充分发展期):数小时或数日~数周,高耸T波开始降低后即可出现异常Q波(包括QS);ST段呈弓背向上抬高,抬高显著者可形成 单相曲线,继而逐渐下降 。此期可同时并存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型T波倒置。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近期(亚急性期):梗塞后数周~数月,此期以坏死及缺血图形为主要特征。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 Q波持续存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第五节 心肌梗塞 陈旧期(愈合期):急性心肌梗塞3~6个月之后或更久,ST段和T波恢复正常或T波持续倒置、低平,趋于恒定不变,残留下坏死的Q波。坏死型Q波消失多见于梗塞面积小、心功能较好者。

第五节 心肌梗塞 非Q波型心肌梗塞: 心梗合并其他病变: 合并室壁瘤,可见升高的ST段持续半年以上; 第五节 心肌梗塞 非Q波型心肌梗塞: 心梗合并其他病变: 只有ST段抬高或压低及T波倒置,ST-T改变可呈规律性演变,但不出现异常Q波。 合并室壁瘤,可见升高的ST段持续半年以上; 合并右束支阻滞,初始向量表现心梗特征,终末为右束支阻滞特点; 合并左束支阻滞,梗塞图形被掩盖,此时可结合临床症状及心肌酶学进行诊断。

第五节 心肌梗塞 鉴别诊断: 单纯ST段抬高还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急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等 感染或脑血管意外,可出现短暂“QS”或“Q”波 第五节 心肌梗塞 鉴别诊断: 单纯ST段抬高还见于早期复极综合征、急性心包炎、变异型心绞痛等 感染或脑血管意外,可出现短暂“QS”或“Q”波 心脏横位可导致Ⅲ导联出现Q波,Ⅱ导联正常 顺钟向转位、左室肥大及左束支阻滞,V1V2出现QS波,并非前间壁心梗 右室肥大、心肌病可在某些导联出现异常Q波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概述 心律失常的心肌电生理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异位性心动过速 扑动与颤动 传导异常 逸搏与逸搏心律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概述 概念: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心律失常分类: 发病机制: 窦房结发出冲动异常 异位自律性增高 激动起源异常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概述 概念: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心律失常分类: 发病机制: 激动起源异常 激动传导异常 窦房结发出冲动异常 异位自律性增高 触发活动—后除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心肌电生理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sinus rhythm) 窦性心动过速:(sinus tachycardia)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 窦性心律不齐:(sinus arrhythmia) 窦性停搏:(sinus arrest)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起源于窦房结的心率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起源于窦房结的心率 P波规律出现,且P波形态表明激动来自窦房结(P波在Ⅰ、 Ⅱ 、aVF、V4 、 V5 、V6直立,在aVR倒置) 频率为60~100次/分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指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儿童<1岁超过140次/分, 1~6岁超过120次/分)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指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00次/分(儿童<1岁超过140次/分, 1~6岁超过120次/分)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心室率在100 ~160次/分之间 可伴有ST段轻度压低和T波振幅偏低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指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心室率在40~60次/分之间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节律不均 心电特征: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电特征: 窦性心律不齐:指窦房结发出激动的节律不均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s 窦不齐常和窦缓同时存在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性停搏:亦称窦性静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电特征: 窦性停搏:亦称窦性静止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因迷走神经张力增大或窦房结障碍,在一段时间内窦房结停止发放激动。 具有窦性心律的特点 在规律的P-P间期中,突然出现较长时间(数秒乃至数十秒不等)内无P-QRS-T波 群,且长 P-P 间距与正常P-P间距不呈倍数关系 窦性停搏后常出现逸搏或逸搏心律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变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晕、黑 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窦。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变累及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引起头晕、黑 蒙、晕厥等临床表现,称为病窦。 心电特征: 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不宜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在显著窦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又称慢-快综合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 激动,又称过早搏动或早搏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的 激动,又称过早搏动或早搏 机制:折返激动、触发活动、异位起搏点的 自律性增高 名词解释:联律间期、代偿间歇、插入性早 搏、单源早搏、多源性早搏、频发性早搏 早搏类型:室性、房性、交界性(结性)早搏

第六节 心律失常 联律间期:指异位搏动与其前窦性搏动之间的时距,折返途径与激动的传导速度等可影响联律间期的长短。

第六节 心律失常 代偿间歇:指期前出现的异位搏动代替了一个正常异位搏动,其后出现一个较正常心动周期为长的间歇。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插入性早搏: 指插入在两个相邻正常窦性搏动之间的期前收缩。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单源性早搏:指期前收缩来自同一异位起搏点或有固有的折返径路,其形态、联律间期相同。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多源性早搏: 指同一导联中出现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异位搏动。如联律间期固定,而形态各异,则为多形性期前收缩,其临床意义与多源性期前收缩相似。

第六节 心律失常 频发性早搏:指每分钟的早搏数超过5个 二联律:早搏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即一个早搏加上一个正常窦性心搏) 第六节 心律失常 频发性早搏:指每分钟的早搏数超过5个 二联律:早搏与窦性心律交替出现(即一个早搏加上一个正常窦性心搏) 三联律:每二个窦性心搏后出现一次早搏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QRS-T波前无P波或无相关的P波; 期前出现的QRS形态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T波方向多与QRS的主波方向相反; 有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间距等于正常P-P间距的二倍)。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P′波,形态和窦性P波有所不同 P′-R间期通常>0.12s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房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P′波,形态和窦性P波有所不同 P′-R间期通常>0.12s 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的两个窦性P波的间距小于正常P-P间距的二倍)

第六节 心律失常 交界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P波, 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第六节 心律失常 交界性期前收缩: 期前出现的QRS-T波,其前无P波, QRS-T形态与窦性下传者基本相同 出现逆行P′波( Ⅱ 、Ⅲ、aVF导联倒置, aVR直立),可发生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s)、之中(R-P′间期<0.20s),或与QRS相重叠 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异位性心动过速 指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高或折返激动引起的快速异位心律(期前收缩连续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分为房性、交界性及室性心动过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性心动过速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第六节 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心电特征: 突发突止; 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 第六节 心律失常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突发突止; 频率一般在160~250次/分,节律快而规则; QRS形态一般正常(伴有束支阻滞和室内差异传导时,可呈宽QRS波)。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心电特征: 频率多在140~200次/分,节律可稍不齐;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频率多在140~200次/分,节律可稍不齐; 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 ; 如能发现P波,并且P波频率慢于QRS频率,P-R无固定关系(房室分离),则诊断明确; 偶而心房夺获心室或发生室性融合波,也支持室速的诊断。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nonparoxysmal tachycardia) 心电特征: 渐起渐止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电特征: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nonparoxysmal tachycardia) 渐起渐止 频率比逸搏心率快,比阵发性心动过速慢,交界性心率多为70~130次/分,室性60~100次/分 易发生干扰性房室脱节,出现各种融合波或夺获心搏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orsade de pointes , TDP)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电特征: 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torsade de pointes , TDP) 增宽变形的QRS波群以每3~10个心搏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的正负方向,易转为心室颤动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扑动与颤动 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不应期缩短,同时伴有一定的传导障碍,形成环形激动及多发微折返。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扑动与颤动 心肌的兴奋性增高,不应期缩短,同时伴有一定的传导障碍,形成环形激动及多发微折返。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心室扑动 (ventricular flutter) 心室颤动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电特征: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 正常P波消失,代之连续的大锯齿状扑动波(F波),F波在Ⅱ 、Ⅲ、aVF导联中清晰可见; 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且形态、大小、间距一致,QRS时限不增宽; 若房室传导比率恒定(如2 :1或4 :1) , 则心室率规则,反之,则不规则; 如F波的大小和间距有差异,且频率>350次/分,称为不纯性心房扑动。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电特征: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正常 P 波消失,代之大小、形状各异的颤动波(f 波),通常以V1导联为最明显; f 波频率为350 ~600次/分; 心室率绝对不规则,QRS波一般不增宽; 可出现差异性传导(QRS波增宽变形)。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 条件:a、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异常 b、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电特征: 心室扑动:(ventricular flutter) 条件:a、心肌明显受损,缺氧或代谢异常 b、异位激动落在易颤期 无正常的QRS-T波,代之以连续快速而相对规则的大振幅波动;频率为200 ~250次/分; 持续短暂,不是很快恢复,就是转为室颤而导致死亡。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电特征: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心脏停跳前的短暂征象 QRS-T波完全消失,出现大小不等、极不匀齐的低小波; 频率200~500次/分。

第六节 心律失常 传导异常 心脏传导阻滞(heart block) 干扰与脱节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 第六节 心律失常 传导异常 心脏传导阻滞(heart block) 干扰与脱节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 窦房阻滞 (sinoatrial block) 房内阻滞 (intra-atrial block) 房室传导阻滞 (atrioventricular block,AVB) 束支与分支阻滞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阻滞分类: 按部位:窦房阻滞、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室内阻滞 按程度:一度(传导延缓)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阻滞分类: 按部位:窦房阻滞、房内阻滞 房室阻滞、室内阻滞 按程度:一度(传导延缓) 二度(部分 激动传导发生中断) 三度(传导完全中断) 按发生情况:永久、暂时、交替及渐近性

第六节 心律失常 窦房阻滞: 规律的窦性P-P间距中突然出现一个长间歇(P-QRS-T均脱漏),且等于正常窦性P-P间距的倍数(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P-P间距逐渐缩短,出现长间歇( P-QRS-T脱漏) 后P-P间距又突然延长呈文氏现象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心电特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房内阻滞: 心电特征: 不完全性(多见):P波增宽≥0.12s,出现双峰,间距≥0.04s,V1导联 Ptf 负值增大(注意和左房肥大鉴别); 完全性(少见):在正常窦性激动 P波之外还可见与其无关的异位的P′或F、f 波,自成节律 。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房室传导阻滞: (AVB) Ⅰ°:P-R间期延长,成人>0.20s(老年人>0.22s) 或两次检测结果相比较,心率无明显改变而P-R间期延 长超过0.04s Ⅱ°:Ⅰ型(Morbiz Ⅰ型):P 波规律出现, P-R间期 逐渐延长(延长的绝对增加值递减),直到一个P 波后 脱漏一个QRS波群, P-R间期缩短又逐渐延长,周而复 始出现,称为文氏现象 Ⅱ型(Morbiz Ⅱ型): 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 长),部分P 波后无QRS波群 Ⅲ°: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P 波与QRS波群毫无关系, 房率快于室率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束支与分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 (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束支与分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 (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 ) QRS时限≥0.12s (完全性) ;<0.12s(不完全性); V1或V2导联QRS呈rsR′型或M型波;Ⅰ、V5、V6导联S 波增宽而有切迹,时限≥0.04s;aVR呈QR型,其R波 宽而有切迹; V1导联R峰时间>0.05s; 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Ⅰ、V5、V6导 联T波方向与终末S波方向相反,仍直立。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束支与分支阻滞: 左束支阻滞 (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束支与分支阻滞: 左束支阻滞 (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LBBB ) QRS时限≥0.12s (完全性) ;<0.12s(不完全性); V1、V2导联呈rS型或呈宽而深的QS波; Ⅰ、aVL、V5、 V6导联R波增宽、顶峰粗钝或有切迹;心电轴左偏; Ⅰ、V5、V6导联 q 波消失; V5、V6导联R峰时间>0.06s; ST-T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束支与分支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 ( 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 ,LAFB)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束支与分支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 ( left anterior fascicular block ,LAFB) 心电轴左偏在-30°~-90°以≥-45° 有肯定的诊断价值; Ⅱ、Ⅲ、aVF 导联呈rS型,SⅢ>SⅡ ,Ⅰ、 aVL导联呈qR型,RaVL>RⅠ; QRS时限轻度延长,但<0.12s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束支与分支阻滞: 左后分支阻滞 ( 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 ,LPFB) 第六节 心律失常 束支与分支阻滞: 左后分支阻滞 ( left posterior fascicular block ,LPFB) 心电轴右偏在+90°~+180°; Ⅰ、aVL导联呈rS型, Ⅱ、 Ⅲ、aVF 导联 呈qR型,且 q 波时限<0.025s;RⅢ >RⅡ QRS时限<0.12s

第六节 心律失常 干扰与脱节: 正常的心肌细胞在一次兴奋后具有较长的不应期,因而对于两个相近的激动,前一激动产生的不应期必然影响后面激动的形成和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扰。 当心脏两个不同起搏点并行地产生激动,引起一系列干扰,称为干扰性房室脱节。

第六节 心律失常 预激综合征: 指在正常的房室结传导途径之外,沿房室环周围还存在附加的房室传导束(旁路),使心房冲动提前激动心室的一部分或全体,或心室冲动提前激动心房的一部分或全体。 WPW综合征 (Wolff-Parkinson-While syndrome) LGL综合征(Lown-Ganong-Levine syndrome) Mahaim型预激综合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WPW综合征: 解剖基础: 房室环存在直接连接心房与心室的一束纤维-Kent束。 心电特征: P-R间期缩短<0.12s; 第六节 心律失常 WPW综合征: 解剖基础: 房室环存在直接连接心房与心室的一束纤维-Kent束。 心电特征: P-R间期缩短<0.12s; QRS增宽≥0.12s,起始部粗钝(称为delta波),终末部分正常; 继发ST-T改变,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第六节 心律失常 LGL综合征: 解剖基础: a.存在绕过房室结传导的旁路纤维James束 第六节 心律失常 LGL综合征: 解剖基础: a.存在绕过房室结传导的旁路纤维James束 b.房室结较小发育不全或房室结内存在一条传导异常快的通道引起房室结加速传导 心电特征: P-R间期<0.12s,但QRS起始部无预激波,故又称短P-R综合征

第六节 心律失常 Mahaim型预激综合征: 解剖基础: Mahaim纤维是一种特殊的房室旁路,具有类房室结样特征,传导缓慢,呈递减型传导。 第六节 心律失常 Mahaim型预激综合征: 解剖基础: Mahaim纤维是一种特殊的房室旁路,具有类房室结样特征,传导缓慢,呈递减型传导。 心电特征: P-R间期正常或长于正常人 QRS起始部可见预激波

第六节 心律失常 逸搏与逸搏心律 高位节律点发生病变或受到抑制而出现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时,或因传导障碍而不能下传时,或其他原因造成长的间歇时,作为一种保护性措施,低位起搏点就会发出一个或一连串的冲动,激动心房或心室。仅发生1~2个称为逸搏,连续3个以上称为逸搏心律。 房性逸搏心律 交界性逸搏心律 室性逸搏心律 反复心律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电解质紊乱 药物影响 高血钾 低血钾 高血钙 低血钙 洋地黄 奎尼丁 其他药物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高血钾: [K+]>5.5mmol/L Q-T间期缩短,T波高耸 [K+]>6.5mmol/L QRS 增宽,P-R 及Q-T 间 期延长,ST段压低 [K+]>7.0mmol/L QRS进一步增宽,P-R及Q-T 间期进一步延长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低血钾 ST段压低,T波低平或倒置,u 波增高,Q-T 间期正常或轻度延长(Q-T-u 间期延长)。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高血钙 低血钙 S-T段缩短或消失,Q-T间期缩短 S-T段明显延长、Q-T间期延长、直立T波变 窄、低平或倒置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洋地黄 S-T段下垂型压低 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ST-T呈“鱼钩型” Q-T间期缩短 以上为洋地黄效应,当洋地黄中毒时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奎尼丁 Q-T间期延长 T 波低平或倒置 u波增高 P 波稍宽可有切迹,P-R稍延长 当奎尼丁中毒时 QRS时限明显延长 房室传导阻滞、窦缓、窦停或窦房阻滞 各种室性心律失常。

第七节 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其他药物 如胺碘酮及索他洛尔等可使QT间期延长

心率的测量 : HR=60/P-P或R-R间期 Af=6秒钟R波数X10

第二节 心电图测量和正常数据 mean QRS axis:它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 部瞬间向量的综合,借以说明心室在除极 过程这一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势方向和强度。 通常指的是它投影在前额面上的心电轴。 可用心电图中任何两个肢体导联的 QRS波 群的电压或面积计算出心电轴。一般采用 平均心电轴与Ⅰ导联正(左)侧段之间的 角度来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 测量方法: 目测法 振幅法 作图法 查表法 临床意义:

发生心梗的部位多与冠状动脉分支的供血区域相关,因此心电图的定位基本与病理一致。

图中第1、3、5、7个QRS波前无P波,且延迟出现,故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同时,在两个QRS波中间夹有一个逆行P′波,R-R<0 图中第1、3、5、7个QRS波前无P波,且延迟出现,故为交界性逸搏心律;同时,在两个QRS波中间夹有一个逆行P′波,R-R<0.50s,故诊断为反复心率。

主编:李雪峰 策划:诊断教研室 图象扫描与处理:李雪峰 界面设计与制作:李雪峰 动画制作:李雪峰 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 诊断教研室 二○○三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