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 出现 吐血 衄血…… 一系列出血症状 如何处理?. 组员 主讲&ppt: 任润媛 收集资料: 孔競谊 张雪 (临床加减运用) 吴禄兰 刘英 (案例) 谢静思 刘晚霞 (药物分析)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Advertisements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药 物 ―― 理血药 作 用 ―― 活血祛瘀、止血 病 证 ―― 血瘀证、出血证 定 义 血证血证 血虚 出血 血瘀 — 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 — 血行不畅,瘀蓄内停 — 离经妄行 补血 止血 活血祛瘀 分类分类.
1 止血药 一、含义 : 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各种出血病证的 药,称为止血药。 二、功效 : 止血 。 三、分类 : 凉血止血,温经止血,化瘀止血,收敛止血。 四、适应证:出血证。 五、配伍: 凉血止血药或收敛止血药常配活血化瘀药,防止止血留瘀。 六、使用注意: 1 .因证选药。 2 .关于炒炭止血的问题。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八、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壹 展会营销方式 在休闲娱乐产业中的分析. 壹 展会营销方式 在休闲娱乐产业中的分析 对于行业、企业、产品的作用 会展营销 的作用 会展营销 集行业资源要素、灵活多变的活动手段、面对面的展览展示等优点,已经发展成为所有行业开展营销工作的首选手段。 1、市场调研功能 5、注意力经济效应 2、产品创新功能.
和 解 剂.
理血剂 【概念】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  
理血剂 概念: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或止 血作用,治疗瘀血和出血证的方剂,统称 理血剂。 立法依据: “血实者直决之”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行政执法人员 综合法律知识培训 二OO六年八月.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2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考点:理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和 解 剂.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 脉证治第十六.
温经散寒话艾叶.
安全自护我能行 ——八年(1)班主题班会.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我 起 誓: 尊师如父,爱徒如子。 仁心仁术,悬壶济世。 端庄检点,护患隐私。 非己所长,不强为之。 守誓得福,违誓福止。 希波克拉底誓言.
经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 临床应用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麵包的秘密 作者:奧亨利.
劳动与工作.
清热剂.
第九章 清 热 药.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内科。脾胃.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清热药 定义: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第 十 章 泻 下 药.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肺结核.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经行感冒.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清热药.
便秘.
气血同病辩证.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乳衄.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呕吐哕下利病脉 证治第十七.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月经先期.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消 食 剂.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五章 实 证 概 述.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组员 主讲&ppt: 任润媛 收集资料: 孔競谊 张雪 (临床加减运用) 吴禄兰 刘英 (案例) 谢静思 刘晚霞 (药物分析) 伍安银 (辅助治疗)

病人 出现 吐血 衄血…… 一系列出血症状 如何处理?

毋庸置疑…… 首先得治标——止血!!! 热 然后再分析病本 病因 病机…… 寒 瘀 虚

热 盛 原文(十七)P345 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瀉心湯方:亦治霍亂。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心氣不足:《千金要方》作“心氣不定”,心煩不安。

主症:1“心气不足”(心烦不安) 2吐血/衄血(色鲜红 来势急 ) 提示我们临床见出血病人辨证要点: 鲜 淡 暗 急 缓 伴见症状 来势 颜色 热象 (面赤口渴 烦燥便秘 舌红苔黄 脉数有力……) 寒象 …… 虚象…… 瘀象…… 鲜 淡 暗 急 缓

症状补充: 面赤口渴 烦躁便秘 失眠心悸 口舌生疮 舌红(尖尤甚)苔黄干燥 脉数有力(或芤脉)

病机 定位——心(藏神 主血脉) 病因——火盛 病势——急 热盛扰心 迫血妄行 治法 清心泻火止血

方药分析: 黄连——(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清心火 张仲景“诸泻心汤,大黄黄芩或用或否,黄连则无不用”(《本草思辩录•黄连》) 叶天士曰:黄连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薛己《保婴撮要》说:“心经实热,宜用泻心散或导赤散。”又说:“因心经有热者,导赤散加黄连。”泻心散只是一味黄连。 可见其清心泻火之力专!!! 黄连: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姜黄连:清胃,和胃止呕

黄芩——(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凉血止血) 泻上焦之火 凉血止血 即能入气分又能入血分 《本草》:“主诸热” 补充:清 杨时泰《本草述钩元》言:黄连善治因湿而生热者,黄芩善治因热而生湿者

大黄——苦寒降泄 降火(火性炎上) 作用 防止心火移热于小肠(叶天士曰:大黄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入手太阳寒水小肠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手少阳相火三焦经)

补充大黄用法 大黄:性味苦寒,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络(沉而降,走而不守) 生用:攻积导滞势猛,泻火解毒力强 酒制:其力稍缓,酒之升提,引药上行,可清上焦实热 熟用:其力稍缓,活血祛瘀,清化湿热 醋制:消积化瘀,止血 炒炭:止血凉血

大黄 黄连 黄芩——三药合用 大苦大寒直折三焦之热

关于煎服法 本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取其“降火止血”之功 《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煎服方法——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取其清淡之性味,功在“泻热消痞”

关于加减 若主治吐血,多为胃上脘出血,血止后应立即采用甘寒养阴之品,以益气养阴以善其后。 若伴见口苦,小便赤,便秘,伴嗳气泛酸,胸胁胀痛,恶心呕恶,柏油便,舌绛或有瘀斑(肝火犯胃)+橘皮,竹茹,吴茱萸,白芍。

若伴见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腹痛欲泻,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弱(肝脾不调)+香,白芍,甘草,白术,云苓,陈皮,霍梗,苏梗,白豆蔻。 若伴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濡数(脾胃湿热)+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丹参,龙葵,霍梗,苏梗,云苓。

若胃脘嘈杂,饥不欲食,或痞胀不舒,隐隐灼痛,干呕,呃逆,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乏津,脉细数(脾胃阴虚)+白芍,桂枝,乌梅,山楂,沙参,甘草,川石斛。 若心烦失眠,胸闷胃满,恶心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苔黄腻(痰热扰心)+礞石,朱砂。 若出血多,可酌加凉血止血药,如仙鹤草,丹皮,牛膝,紫草,茜草,白茅根。

类方比较 四大泻火解毒汤的区别: 黄连解毒汤以黄连为君,是泻火以解热毒,侧重于导三焦火热下行,而无泻下作用,用治热毒壅盛三焦之证; 泻心汤以大黄为君,既可泻火消痞,又可泻血分实热以止血,用大黄导热下行,尚具“以泻代清”之意,且使血止而不留瘀; 栀子金花汤于黄连解毒汤中加入大黄一味,不仅泻火解毒之力得到增强,并有引热下行之功,方剂结构更趋完善,用治热毒更甚且兼大便秘结者; 清瘟败毒饮重用石膏大清阳明经热为君,配用芩连泻火,犀、地凉血解毒,以使气血两清,用治温疫热毒,气血两燔之证。

类证比较 病机 起病 表现 治法 柏叶汤 中气虚寒 血不归经 缓 血色暗红 兼见寒象 温阳散寒止血 泻心汤 火热炽盛 迫血妄行 急 血色鲜红 兼见热象 清热泻火止血

临床运用 注意!! 本方不拘泥于治疗出血证,还可用以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等辨证属于三焦热盛的疾病

患者面色苍黄,两颧微赤,舌苔极白微黄,尿黄便秘,痰出白腻而带腥臭,发音微嘶。脉弦滑数,右手特大,甚至滑动搏指。 病例 (肺结核) 柯某某,男,48岁,干部。于l962车5月21日入院。 患者于30岁时曾患肺炎。3车前曾与肺结核患者长期接触,以后逐渐发生咳嗽,服止咳药不效。于去年春同咳嗽如剧,并有寒热发生,咯少量血,在家疗养至秋季后病情未见改善。今年3月间,咳吐脓血痰。经某医院X线透视,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 患者面色苍黄,两颧微赤,舌苔极白微黄,尿黄便秘,痰出白腻而带腥臭,发音微嘶。脉弦滑数,右手特大,甚至滑动搏指。

治疗经过:入院5小时反复大量出血,约有500毫升,当即灌服热童便及十灰散,继与肃肺保金豁痰止血方剂,血止后觉胸中热痛、怔忡盗汗、音低而嘶,又进养阴清肺、或寒降火宁心方5剂,仍复大量出血,且较第一次更剧。 经急救止血后,尚频频咳痰带血,脉洪数滑动,胸痛心顿。 最后改用大剂苦寒泻火法,用泻心汤化裁。 大黄l5克 黄芩9克 黄连12克 生栀子12克

如脉洪数实、心烦不眠,则加石膏、竹茹;如脉见芤(失血过多,气血两伤),则去石膏加西洋参(益气阴生津)。如是出入加减连服l2剂,血止,咳逆胸痛平,脉转缓滑,眠稳餐加,于6月11 日出院。追踪访视2月余(时当炎暑立秋季节),未见再出血,体健肌丰,能参加体力劳动。再2只后第2次透视。肺部病灶已愈合。

辅助治疗它法: 针灸:皮肤针叩刺大椎、合谷、曲池、曲泽 食疗:吃些性苦性凉之品:苦瓜、杏仁、苦菜、芹菜、芥兰、苦丁茶等 水果:甘寒之品(西瓜、梨、木瓜、猕猴桃、苹果等) 生活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