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Analysis of Vitamin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维生素 B 维生素 B 族 维生素 B 族有十二种以上,被世界一致 公认的有九种,全是水溶性维生素,在 体内滞留的时间只有数小时,必须每天 补充。 维生素 B 族包括 B 1 、 B 2 、 B 3 (烟酸)、 B 5 (泛酸)、 B 6 、 B 11 (叶酸)、 B 12 (钴胺素)。
Advertisements

实验十八 碘量法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 维生素 C 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 组成胶原蛋白的重要成份, 加速术后伤口愈合  增加免疫力,防感冒及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 预防癌症  抗过敏  促进钙和铁的吸收  降低有害的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 减少静脉中血栓的形成  天然的抗氧化剂.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6.4 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分析.
第十九章 中药及制剂分析概论 analysis.
第二节 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纯化 提取 取样 鉴别 检查 含量测定.
第十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八章 对氨基苯甲酸酯类和酰苯胺类局麻药物的分析
学习情境三 分娩护理 任务二 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子任务1 产力异常.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二节 -内酰胺类 抗生素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lactam antibiotics
第七章 胺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药物制剂分析 Analysis Analysis of drugs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第十二章 制 剂 分 析.
Analysis of drugs in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第十二章 制 剂 分 析.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维生素(vitamin):维持人类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活性物质,主要用于机体的能量转移和代谢调节,体内不能自行合成,须从食物中摄取。 Ch.P收载:维生素A、B1、B2、B6、B12、C、D2、D3、E、K1、叶酸、烟酸、烟酰胺等原料及制剂共30多个品种.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五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 的分析 Analysis of Steroid Hormones.
维生素A.
实验七: 维生素AD软胶囊中维生素A 的含量测定.
第十一章 维生素类药物 的分析.
第十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维生素A结构和性质、鉴别试验.
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实验四 维生素AD胶丸中 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
药物的分析 牡丹江医学院药学院 药物分析教研室.
第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七章 维生素类药物 的分析.
第八章 杂环类药物的分析 Analytical of Heterocyclic drugs
药物结构与分析方法Ⅰ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Barbiturates
第十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四节 原料药及制剂检查.
第十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
6.7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十章 巴比妥及苯并二氮杂卓类镇静催眠药物的分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药物分析 供药学类专业用 第六版 刘文英 主编 人民卫生出社.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实验一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药物维生素C的纯度
药物分析 第六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
第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4-4 维生素C的分析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第十章 胶囊剂的质量检测 一、定义 二、分类 三、检测步骤.
第十一章 抗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三节 片剂和注射剂中药物含量测定 一.制剂中常见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
第十二章 制 剂 分 析.
药品检验技术.
第六章 芳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分析.
第五章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Analysis of Barbitals Drugs)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方法 定性鉴别 纯度检查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维生素B1的质量分析.
第二节 药品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及要点.
依据 方法 真伪优劣 物理性质试验 化学性质试验 正文 质量信息 品名 结构式 分子式与分子量 化学名 含量的规定 处方 制法 【性状】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碱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硅酸盐中SiO2、Fe2O3、Al2O3、CaO和MgO的测定
第四节 含量测定 一、酸碱滴定法(中和法) (一). 直接滴定法 pKa3~6 都有游离羧基,显酸性。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第九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实验六: 肌苷的分析.
盐酸溶液中氯化氢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分析.
铁矿(或铁粉)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无汞定铁法)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野菊花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八 复方左炔诺孕酮片质量检验 1.
第十四章 中药制剂分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分析 Analysis of Vitamins 定义:维持人类机体正常代谢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活性物质, 体内不能合成, 必须从食物中摄取. VitA, E, B, C, D.

脂溶性 水溶性 VitB族(B1、B2、B6、B12) VitC、叶酸、烟酸、烟酰胺 VitM VitPP VitA、D2、D3、 E、K1 等 水溶性 VitB族(B1、B2、B6、B12) VitC、叶酸、烟酸、烟酰胺 VitM VitPP

第一节 维生素 A R -H 维生素A醇 -COCH3 维生素A醋酸酯 -COC15H31 维生素A棕榈酸酯

一、结构和性质 1.与有机溶剂混溶, 2.共轭双键:UV、多个立体异构、易氧化. 3.与SbCl3发生显色反应. 4.分为维生素A醇和酯.

相对生物效价 维生素A (全反式) 325.5 100% 新维生素Aa 328 75% 新维生素Ab 320.5 24% 新维生素Ac 310.5 15% 异维生素Aa 323 21% 异维生素Ab 324 24%

脱氢 VitA2 脱水 VitA3 聚合物 鲸醇

共轭多烯侧链 易被氧化 △或有金属离子存在时氧化↑;VitA密封凉暗处,充氮气或加入抗氧剂保存

环氧化物 VitA醛 VitA酸

试剂:饱和无水SbCl3的无醇CHCl3溶液 现象:蓝色(渐变为紫红色) 二、鉴别试验 1.三氯化锑反应 试剂:饱和无水SbCl3的无醇CHCl3溶液 现象:蓝色(渐变为紫红色) (Carr-Price反应)

蓝色 紫红

2.UV: VitA(λmax326nm)→HCl/加热得脱水VitA(350~390nm有3个峰,348,367,389nm)

3.TLC BP 对照品法 显色剂 三氯化锑 USP 显色剂 磷钼酸 规定斑点颜色和Rf值

三、含量测定 (一)UV:三点校正法(★) 1.原理: (1)杂质的吸收在310~340nm波长范围内呈一条直线,且随波长的增大吸收度减小; (2)物质对光的吸收具有加和性。 A样=A纯品+A杂质 

2.生物效价:每克供试品中所含VitA的国际 单位数(IU/g) 3.换算因子:每1个E数值所相当的效价。 换算因子=效价/E 1 IU=0.344μg VitA醋酸酯=0.300µg VitA醇 每克维生素A醋酸酯相当于2907000IU 每克维生素A醇相当于3330000IU 1% 1cm

溶剂 max 换算因素 E VitA醋酸酯 环己烷 328 1900 1530 VitA醇 异丙醇 325 1830 1820 5、三点波长的选择: 1)等法: 用于VitA醋酸酯测定, 1=328,2=316,3=340nm ( 3-1 = 1-2) 2)等A法:VitA醇及不能用第一法测定的VitA醋 酸酯 325,310,334nm (A2=A3=6/7A1)

判断 是否在326~329nm之间 在326~329nm之间 是 否 改用第二法 求算 并与规定值比较

计算: A×D×1900×W W×100×标示量 标示量%= 6、测定: 第一法(适用于VitA醋酸酯 ) VitA醋酸酯加环己烷制成9-15µg/ml,测5个波长下的吸收度,计算Ai/A328。 计算: A×D×1900×W W×100×标示量 标示量%=

A值选择 (nm) 300 316 328 340 360 A A1 A2 A3 A4 A5 Ai/A3 A1/A3 A2/A3 A3/A3 A4/A3 A5/A3 药典规定值 0.555 0.907 1.000 0.811 0.299 判断方法: 1.最大吸收值是否在326-329nm间; 2.计算Ai/A328 与药典规定值 之差.若  0.02, 用A328计算. 3.若一个以上超过 0.02,计算 A328校正=3.52(2 A328 –A316 – A340)

4.求f值 (1) 3%,用A328计算 (2)-15%~-3%,用A328校正计算 (3)﹤-15%或﹥+3%用第二法

例:VitAD胶丸中VitA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规格10000VitAIU/丸)装量差异项下(平均装量0 例:VitAD胶丸中VitA的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规格10000VitAIU/丸)装量差异项下(平均装量0.08262g/丸)的内容物 0.2399g 至250ml量瓶中,用环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0ml,置另一20 ml量瓶中,用环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以环己烷为空白,测定最大吸收波长为328nm,并在下列波长处测得吸收度为

A300 /A328 :0.555 A316/A328 :0.907 A328/A328 :1.000 A340/A328 :0.811 A360/A328 :0.299 A300 :0.354 A316 :0.561 A328 :0.628 A340 :0.523 A360 :0.216 求本品中维生素A的含量?

规定: 0.555 0.907 1.000 0.811 0.299 A300 /A328 :0.564 A316/A328 :0.893 A328/A328 :1.000 A340/A328 :0.833 A360/A328 :0.344 + 0.01 -0.01 + 0.02 + 0.04 - =

如果用A328测定值计算,则为102.8%

UV第二法(皂化法) 适合于维生素A醇以及VitA醋酸酯用第一法无法消除杂质干扰时用此法 1.方法:在300,310,325,334nm处测定吸收度 2.计算:求E

3、A值选择: (1)max在323~327nm之间,且A300/A325 0.73 A325校正=6.815A325–2.555A310–4.260A334 (A325校正-A325)100%/A325 3%,则用A325计算 超出3%,则用A325校正计算 (2)若max不在323~327nm之间或A300/A325大于0.73,色谱法纯化后再测定。

判断max是否在323~327nm之间 是 否 取未皂化样品采用色谱法纯化后再测定 计算

判断 A300 /A325 是否小于或等于0.73 否 是 取未皂化样品采用色谱法纯化后再测定 计算A325(校正)

(二) HPLC:NP-HPLC,ChP(2010)新增方法,第二法,外标A定量 (三)三氯化锑比色法 1、原理: VitA加饱和无水SbCl3的无醇CHCl3溶液 显蓝色 2、方法:标准曲线法 3、注意:1)快速测定 , 2)无水操作 , 3)样品温度, 4) 专属性

第二节 维生素B1的分析 HCl Cl- 氨基嘧啶环-CH2-噻唑环(季铵碱)

一、结构和性质 1、易溶于水 2、硫色素反应 3、UV:λmax=246nm 4、噻唑N(季胺盐)和伯氨基碱性强,显二元碱;嘧啶环上2个N碱性弱,不能成盐 5、与生物碱沉淀剂反应生成恒定的沉淀

二、鉴别试验 1.硫色素反应thiochrome reaction(VitB1特有) 强碱性:NaOH试液(3.25mol/L),加酸荧光消失. 氧化剂:铁氰化钾, 产物:三环共轭显兰色荧光

氧化 硫色素

2.沉淀反应 碱性N:与硅钨酸,重金属盐等反应生成沉淀;类似生物碱性质

沉淀反应 VitB1 H+ H+ H+ H+

3. Cl- Cl-反应

4.硫元素反应 S元素反应

5.IR

三、含量测定 1、非水溶液滴定法(原料) (1)盐酸盐ChP2005加HgAc25ml, ChP2010不加 (2)VitB1:HClO4(1:2),指示剂:喹哪啶红-亚甲蓝(ChP2005),ChP2010用电位法 T=0.1×1/2×337.27=16.86mg.

2、UV(制剂): 246nm, 片剂 A×D ×W ×1000×100% E × 100×W ×S标 D=100×100÷5 , E=421 注射液: A×D ×1000×100% E × 100×V ×S标 标示量%= 标示量%=

3、硫色素荧光法:USP34-NF29 VitB1 OHˉ/铁氰化钾 硫色素, 异丁醇提取, 365 nm下呈蓝色荧光,435nm, 对照品法测定含量.

S 对照液 d A 供试液 b + NaOH + 铁氰化钾 + 异丁醇 + NaOH + 异丁醇 + NaOH + 铁氰化钾 + 异丁醇

第三节 维生素 C

1、易溶于水 2、水溶液呈酸性 一、结构和性质 1.溶解性, C3-OH的 pKa = 4.17 一元酸 C2-OH的

2. 光学活性 手性C(C4、C5) * L(+)-抗坏血酸 活性最强 *

3.强还原性:烯醇式(dienol group)结构

有活性 无活性 有活性

与碱反应 4. 水解反应

5. 具糖的性质 结构与糖类相似 糖类的显色反应 50℃

6. UV:

二、鉴别试验 1、AgNO3反应(ChP2010):

2、与2,6 - 二氯靛酚反应 (ChP2000) 还原型 氧化型 玫瑰红色 蓝色 OHˉ

3、与其他氧化剂反应: VitC:亚甲蓝、碱性酒石酸铜试液(USP)、KMnO4

4.TLC:CHP2010 对维生素C制剂(泡腾片)进行鉴别 5.具糖类性质(USP): VitC 水解、脱羧, 脱水生成糠醛,加吡咯加热变为蓝色

戊糖 50℃ (蓝色) ← (糠醛) (吡咯)

6.UV(BP): 0.01molHCl中243nm有最大吸收

三.杂质检查 1.溶液澄清度和颜色 ChP2010测定420nm吸收度:原料(200mg/ml),A应﹤0.03,注射剂(50mg/ml)A应﹤0.06,片剂(50mg/ml)A应﹤0.07 2.Fe,Cu:AAS Fe:供试液:5g 0.1MHNO3 25ml,测A为b 对照液:5g 1ml标准Fe,0.1MHNO3 25ml测A为a 要求:b﹤(a-b)

3.草酸:加CaCl2检查澄清度. 草酸+钙→草酸钙 比浊法 供试品溶液:样品+水+氢氧化钠试液+稀醋酸+氯化钙试液,放置1小时,浑浊 对照品溶液:草酸+水+氢氧化钠试液+稀醋酸+氯化钙试液,放置1小时,浑浊

三、含量测定 1. 碘量法:直接碘量法 1)VitC还原性强 2) VitC :I2=1 :1 3) 条件:酸性,滴定剂:I2(0.05mol/L),指示剂:淀粉 H H O H O H H O H O O H + O O + I2 O + 2HI O H O H O O

4)注射剂测定+丙酮,消除抗氧剂 NaHSO3的干扰 5) 片剂:过滤后测定. 6) T=0.05×176.12 ×1/1=8.806mg

取本品约0. 2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 取本品约0.2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在30秒内不褪。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2. 2,6-二氯靛酚滴定法(USP, JP)→条件:酸性, 自身指示剂法指示终点, 滴定剂:2,6-二氯靛酚 3. HPLC:用于多种维生素含量测定. 考虑:检测波长, 分离条件(流动相)

第四节 维生素D的分析 维生素D2 维生素D3

一、结构和性质 1. 无色针晶或白色粉末 2. 含多个双键, UV吸收(λmax265nm), 极不稳定, 易氧化变质, 效价↓, 毒性↑. 3. 具有旋光性. 4. 类似甾体结构 H2SO4/Ac2O 显色. 5. 脂溶性.

二. 鉴别 1.显色:VD H2SO4/Ac2O 黄→红→紫→绿. SbCl3 红. 原料:IR 3. VD2,D3区别: H2SO4/EtOH ,λmax: D2为 570nm, D3为495nm.

三 杂质检查 1.麦角甾醇→D2:本品10mg 90% EtOH 溶解,加洋地黄毒苷,不得产生浑浊或沉淀. 2.前维生素D光照产物检查 三 杂质检查 1.麦角甾醇→D2:本品10mg 90% EtOH 溶解,加洋地黄毒苷,不得产生浑浊或沉淀. 2.前维生素D光照产物检查 3.有关物质:NP-HPLC

四 含量测定(ChP:HPLC) 无VA醇和其它杂质干扰时,用第一法,否则用第二法 第一法: 1.对照液:D2,D3均为0.25mg/mL(异辛烷). 2.内标液: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1mg/mL (正己烷). 3.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取D3①对照液,用正己烷稀释,用波长为254nm和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使产生前D3②,反式D3③,速甾醇④等,(1)进样5次,测定D3峰值,RSD应<2.0%. (2)测定②与和③以及 ①和 ④的R均应>1.0。

4.F测定: VD As/ms Ar/mr. D3对照液5ml,加2,6二叔丁基对甲酚1粒,通N2, 90°C水浴1.5hr,冷后加内标5ml,加正己烷到50ml,进样,计算前VD折算成VD的校正因子: f2=(Asmr﹣f1msAr1)/(Ar2ms) s:内标, 1:VD, 2:前VD, r:对照 5.含量:本品25mg加三甲基戊烷80ml,超声1min定溶到100ml,取5ml加内标5ml加正己烷至50ml. HPLC测定VD总量: mi=(f1Ai1+f2Ai2)ms/As f1=

第五节 维生素E * * *

名 称 R1 R2 相对活性 α-生育酚 β-生育酚 CH3 H 1.0 0.5 0.2 0.1 一、结构和性质 γ -生育酚 δ -生育酚 1、有、、 、 结构,天然品为d-,合成品为dl-,生物效价: 右旋体:消旋体=1.4:10 名 称 R1 R2 相对活性 α-生育酚 β-生育酚 γ -生育酚 δ -生育酚 CH3 H 1.0 0.5 0.2 0.1

4、VitE(加热水解)→游离生育酚 氧化 醌型 化合物 5、UV :λmax=284nm 2、微黄色或黄色透明的粘稠液 3、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4、VitE(加热水解)→游离生育酚 氧化 醌型 化合物 5、UV :λmax=284nm

二、鉴别试验 1.硝酸反应(水解氧化同时发生) 75℃15′

取本品约30mg,加无水乙醇10ml溶解后,加硝酸2ml,摇匀,在75℃加热15分钟,溶液应显橙红色。

2.FeCl3反应(可区别VitE和生育酚) VitE(醇制KOH,水解)→生育酚(FeCl3氧化) →对位醌+Fe+2(2,2′联吡啶,显色)→血红色

生育酚 弱氧化剂 [O] 对-生育醌

3.UV:λmax=284nm, λmin=254nm = 41.0~45.5

4.TLC 5.IR及GC:ChP2010采用IR鉴别VE 薄层板 硅胶G 展开剂 环己烷 -乙醚(4 :1) GC鉴别VE软胶囊和VE粉 展开剂 环己烷 -乙醚(4 :1) 显色剂 硫酸(105℃ 5′) VitE Rf = 0.7

三、杂质检查 1. 酸度:检查游离醋酸,滴定法:本品1g,用0.1mol/L氢氧化钠滴定,酚酞指示液指示,不得过0.5ml。 2.生育酚→滴定液:0.01mol/L Ce(SO4)2 , 指示剂:二苯胺。 0.1g本品加无水乙醇5ml,消耗滴定液不得过1.0ml.L=2.15% T=0.01×430×1/2=2.154mg 3.有关物质:GC,主成分自身对照法 4.残留溶剂(正己烷):GC,顶空进样

四、含量测定 1.GC(ChP2010) 固定相:硅酮OV-17,检测器:FID,内标:正三 十二烷 n﹥500或5000, R应符合规定。 As/Cs Ax×Cs Ar/Cr As f= Cx=f 内标: 样品中不存在的物质 与被测组分峰靠近 能与各组分完全分离 与被测组分的量接近

内标液 取正三十二烷加正己烷溶解 并稀释成1.0mg/ml溶液 例 对照液 :精密称取VitE对照品0.2011g, 置棕色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液10ml,密塞,振摇使溶解,取1~3ul注入GC仪,测定,计算 供试液: 精密称取供试品0.1998g置棕色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内标液10ml,密塞,振摇使溶解,取1~3ul注入GC仪,测定,计算

0.373 对照液 0.368 供试液 本品含C31H52O3应为96.0 ~ 102.0%

2.HPLC(JP):外标法(h) 固定相→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 流动相→甲醇-水(49:1) 检测波长→292nm; R>2.6; RSD≤0.8% 3.FLu

第六节 复方制剂分析 HPLC

例:VitB1片UV法含量测定,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VitB1 25mg),置100ml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1000)约70ml,振摇15分钟,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5.0ml,置另一100ml量瓶中,再加盐酸溶液(9→1000)稀释至刻度,摇匀,在246nm处测定吸收度,按C12H17ClN4OS·HCl的吸收系数E为421计算,即得。 已知:20片重=1.4070g,A246=0.461 取样量=0.1551g,规格=10mg/片 求:本品含量是否符合药典规定? (应相当于标示量的90.0~110.0%)

小结 1. VitA:UV(三点校正法)测定含量. 2. VitB1:硫色素,UV和非水碱量法测定含量. 3. VitC:还原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4. VitD:HPLC, 5. VitE:GC测定含量,游离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