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糖尿病知多少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 家庭醫學科 林儀蒂 醫師 什麼是糖尿病 ?(1) 正常情況下, 身體會將吃進去的澱粉 類食物轉變成葡萄糖, 做為身體的燃 料 。 胰島素是由胰臟製造的一種荷爾蒙, 它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 提供 熱能 。
据卫生署数据显示, 自民国 71 年起, 癌症一直都是国 人死因第一位。近日英国《每日邮报》及印度《印 度时报》等外国媒体, 综合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 症研究机构、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美国哈佛大学、 英国牛津大学等近几年的研究指出, 以下有 7 种人罹 癌机率高, 应尽早防范。
雷一雪 周可然 徐超 杨光 社会学与社会工作 第一节 胎儿的发育过程  卵细胞期 从精卵的成功结合开始,卵细胞期大约持续 3 周,是胎儿发育的第一阶段,为胚胎阶段打下坚实 基础.
新生儿黄疸. 教 学目 标  熟悉 : 败血症感染的常见途径 病理性黄疸与生理性黄疸的鉴别 蓝光箱使用目的、方法  掌握 : 胆红素脑病的定义及临床观察要点 败血症的护理诊断、措施.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新生儿黄疸. 概 念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又 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由于新生儿时期 体内胆红素(大多为未结合胆红素)的累积 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可分为生理 性黄疸及病理性黄疸两大类;病理性黄疸可 导致核黄疸(胆红素脑病)而引起死亡或严 重后遗症。 新生儿黄疸(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的新进展 郑 玲 芳.
黄 疸.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黄 疸 112~161.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人體的奧妙 姓名:林佩儀 班級:六年4班 指導老師:趙美華老師.
第十二章 黄 疸.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基本医疗、医疗保险 相关政策简介.
第十七章 肝 脏 的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平湖一院儿科 缪海中.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华医院儿内科 钱继红
The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department of CMU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儿童医院内科 吴明昌 教授 主任医师
第十九章 肝胆生化.
第十六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第五章).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黄 疸 112~161.
第13章 黄疸 黄疸的概念 黄疸的原因、类型和发生机理 黄疸的类型 黄疸的一般治疗原则.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东海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 胡彩英.
胎 黄 儿科教研室.
新生儿黄疸概论 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 杨萍萍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
上课了 请安静.
肺结核.
苏科版八上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姜堰市张甸初中 单春网.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Welcome.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黄疸的诊断和治疗.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ticemia)
七種人癌症風險最高.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新生儿肺炎 Neonatal Pneumonia
常见症状评估和 护理诊断 * 黄疸6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章 雅 青.
第十四章 肝 脏 的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第 十 一 章 肝的生物化学.
溶血性贫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十二章 黄 疸.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PBL教学 黄疸待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感染性疾病中心.
第六章第十一节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12/1/2018.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17章 肝的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主讲教师:尹燕华.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新生儿黄疸 Neonatal Jaundice

Background and Introduction Billirubin Metabolism Special problems in neonates Dangerous of the Hyperbillirubinemia The diseases in relation with Neonatal Jaundice

图 正常胆红素代谢 肝脏 网状内皮系统 肝内血红素组织血红素 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血液内 胆红素+Y、Z蛋白 光面内质网 肠肝循环 图 正常胆红素代谢 肝脏 网状内皮系统 无效的 血红素形成 (旁路) 衰老的红细胞的分解代谢80 % 肝内血红素组织血红素 胆红素+血浆白蛋白------血液内 胆红素+Y、Z蛋白 光面内质网 肠肝循环 重吸收后90% 结合作用 结合胆红素 ------肝细胞 毛细胆管 10% 葡萄糖醛酸90% 0-葡萄糖结合物 0-木糖结合物 肾脏 结合胆红素 细菌作用 ------肠腔 尿:尿胆原 (0-4毫克/日) 门V 尿胆原80% 排出 粪:尿胆原(40-280毫克/日)

1、胆红素生成较多 2、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3、肝功能不足 4、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红胆素代谢的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2、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3、肝功能不足 4、肠肝循环增加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成生较多 1. 红细胞过剩 2. 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 3. 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 4. 旁路胆红素来源多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胆红素成生较多 1. 红细胞过剩 2. 胎儿血红蛋白半衰期短 3. 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 4. 旁路胆红素来源多

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白蛋白联结运送胆红素能力不足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白蛋白联结运送胆红素能力不足

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 1. 载体Y、Z蛋白少 2. 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善 3. 肝酶活力易遭破坏 4. 生后血糖浓度迅速下降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 1. 载体Y、Z蛋白少 2. 肝酶系统发育不完善 3. 肝酶活力易遭破坏 4. 生后血糖浓度迅速下降

肠肝循环负荷大 1. 肠道菌群少 2. 小肠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 活性高 3. 胎粪中胆红素含量高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 肠肝循环负荷大 1. 肠道菌群少 2. 小肠内b-葡萄糖醛酸苷酶 活性高 3. 胎粪中胆红素含量高

生理性黄疸 Physiological Jaundice 特征 足月儿 早产儿 出现时间 2-3天, 4-6天达高峰 黄疸程度 <12mg/dl <15mg/dl 持续时间 7-10天 2-3周 一般情况 好 好 产生机理:综合因素

Pathological Jaundice 病理性黄疸 Pathological Jaundice 特点 1、出现过早,生后24小时内 2、黄疸较重:Bi >12mg/dl;升高快 >5mg/dl/d 3、持续时间长 4、黄疸进行性加重或消退后再次出现

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 1、新生儿溶血:. 同族免疫性溶血(ABO、Rh). RBC形态异常. 酶缺乏

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1、新生儿肝炎 2、先天性胆道闭锁 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感染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常见原因 高结合胆红素血症 1、新生儿肝炎 2、先天性胆道闭锁 混合性高胆红素血症 感染性黄疸

新生儿感染性黄疸 由于各种重症感染(细菌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黄疸,尤其是大肠杆菌败血症。 新生儿感染性黄疸 由于各种重症感染(细菌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黄疸,尤其是大肠杆菌败血症。

临床特点 1、黄疸加深,消退延迟 2、中毒症状: 反应低下;肝脾肿大;严重者 休克、DIC 3、感染病灶:肺炎、脐炎、尿感、 脑膜炎等 新生儿感染性黄疸 临床特点 1、黄疸加深,消退延迟 2、中毒症状: 反应低下;肝脾肿大;严重者 休克、DIC 3、感染病灶:肺炎、脐炎、尿感、 脑膜炎等

诊断 1、胆红素增高: 早期(初生一周)以间胆为主, 后期可为双相 2、确定感染灶: 血培养、尿培养、CSF检查、胸片 新生儿感染性黄疸 诊断 1、胆红素增高: 早期(初生一周)以间胆为主, 后期可为双相 2、确定感染灶: 血培养、尿培养、CSF检查、胸片

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 ABO溶血病 1、第一胎即可发生,约50% 2、ABO不合率20%,仅10%发病 3、多为O型血母亲,婴儿为A或B型 Rh溶血病 1、第一胎不溶血(有流产,母输血史例外) 2、外祖母学说 3、Rh抗原性依次为D>E>C>c>e,RhD溶血 最常见。

新生儿溶血病 临床特点 1、黄疸:出现早(24小时内),程度重 (Bi>18-20mg/dl) 2、贫血:重者心衰;可有后期贫血 3、肝脾肿大 4、水肿:胎儿、胎盘水肿

新生儿溶血病 实验室 1.提示溶血指标: (1)RBC、Hb降低 (2)Ret增高,>6% (3)有核RBC>10% (4)间胆增高 2.母子血型不同: (1)母O,子A、B; (2)母Rh阴性,子Rh阳性

新生儿溶血病 3.三项试验 〔1〕Rh溶血病 Coomb’s:直接阳性, 间接阳性(抗体存在类型) 〔2〕ABO溶血病 Coomb’s直接阳性 游离抗体 释放试验阳性

新生儿溶血病 诊断: 病史:母既往生产史:高胆患儿、贫血、 死胎、胎儿水肿 产前诊断 〔1〕 Rh阴性的母亲于孕28、32、 36周测Rh抗体 〔2〕羊水检查:母亲Rh阴性,且 抗体增高,测羊水Bi 出生后:黄疸,三项试验

预防 Rh阴性母亲第一胎娩出后,3天内 母亲肌注抗D免疫球蛋白。 新生儿溶血病 预防 Rh阴性母亲第一胎娩出后,3天内 母亲肌注抗D免疫球蛋白。

母乳性黄疸 (Breast milk jaundice) 病因不明,可能与新生儿胆红素 肠-肝循环增加有关。

母乳性黄疸 临床特点 (1)发生在纯母乳喂养儿 (2)黄疸出现: 早发型 3-4天, 晚发型 6-8天 (3)缺乏特殊诊断方法 (4)停喂母乳后,黄疸可消退 (5)预后良好

新生儿肝炎 (Neonatal hepatitis) 多数为CROTCHS感染 发病机理 〔1〕胆汁郁积:毛细胆管和肝 管阻塞 〔2〕肝细胞受损

新生儿肝炎 临床表现 1、阻塞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增高 2、生理性黄疸退后又出现或持续 加深 3、尿色深黄,大便色浅 4、消化道症状:纳减或纳增,呕吐、 腹泻 5、贫血 6、肝脾大

新生儿肝炎 诊断 1.病史和临床表现 2.实验室: 〔1〕胆红素增高,呈双相 〔2〕肝功能SGPT增高,白蛋白可降低 〔3〕病原学:三对半、CMV IgG/M、 TOXO IgG/M

胆道闭锁 诊断及与肝炎的鉴别 〔1〕发现黄疸的日期 〔2〕大便颜色的改变 〔3〕胆红素性质 〔4〕肝胆B超 〔5〕同位素ECT检查:锝99

黄疸的诊断和鉴别 1、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2、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 3、必要时进行肝脏活检 4、影像学检查 黄疸的诊断和鉴别 1、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2、选择适当的实验室检查 3、必要时进行肝脏活检 4、影像学检查

1、促进正常胆红素代谢的过程 2、阻止肠肝循环 3、加速胆红素分解——光疗 4、机械除去血中胆红素——换血 5、中药治疗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促进正常胆红素代谢的过程 2、阻止肠肝循环 3、加速胆红素分解——光疗 4、机械除去血中胆红素——换血 5、中药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核黄疸(Kernicterus) 病因和发病机理 1、游离胆红素致病论 2、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

临床表现 警告期 痉挛期 缓解期 后遗症期 预防和治疗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临床表现 警告期 痉挛期 缓解期 后遗症期 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