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疸 目的要求 中医系 陈良金 1.了解黄疸的证候特征、范畴及研究进展。 2.熟悉黄疸的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第三节 利湿退黄药 1 .特点:味甘淡或苦,性寒,主入肝胆。 2 .功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3 .主治:湿热黄疸(阳黄): 目黄、身黄、小便黄。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饮食五行与食疗养生 第六课肝、胆食疗方法分析 病因分析 肝炎、胆囊炎 高血压 头痛、失眠、黑眼圈.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结合实际解读藏獒标准 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副主任 —— 张晓峰. 行业流行语 它的超群毛量震惊世人,高耸的头峰、丰密的 被毛、饱满的臀部饰毛以及飘逸的腿部绯毛皆 展露绝难匹敌的品质,骨量亦是不俗,一见难 忘,感受视觉上的无限震撼! 它拥有一副业界罕见的绝佳头版,方正之余又 不失圆浑饱满,超低的发毛点仿若起于那短方.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温 病 教 研 室.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肝 功 能 试 验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王兴宁 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肝 脏 的 主 要 功 能  代谢  生物转化  排泄与分泌  凝血与纤溶.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湿 阻.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痢疾.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淋证水肿. 淋证水肿 (一)淋证的概念 淋证是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引起的以小便贫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黄 疸.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六节 黄疸 《健康评估》配套CAI课件 主编:蔡小红 编者:周肖英 2010年10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黄 疸 112~161.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消化系统湿热病证中医诊治进展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 黄 疸 112~161.
黄 疸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梁 丽 娟.
再生障碍性贫血(AA) 西医内科学教研室.
46、 痹 证.
第十五章 祛湿剂.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胎 黄 儿科教研室.
肺结核.
看图识谱案例征集 姓 名 _______________ 医 院 _______________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 丰.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经行感冒.
黄 疸.
Welcome.
气血同病辩证.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肝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林 艳.
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常见症状评估和 护理诊断 * 黄疸6 上海交通大学护理学院 章 雅 青.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第十四章 肝 脏 的 生 物 化 学 Biochemistry in Liver.
糖尿病流行病学.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
乙肝小三阳怎样调养.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消 食 剂.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十二章 黄 疸.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PBL教学 黄疸待诊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感染性疾病中心.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黄 疸 目的要求 中医系 陈良金 1.了解黄疸的证候特征、范畴及研究进展。 2.熟悉黄疸的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黄 疸 中医系 陈良金 目的要求 1.了解黄疸的证候特征、范畴及研究进展。 2.熟悉黄疸的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掌握黄疸的临床证候特征,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

李某,男,23岁,2009年8月初诊 患者素有乙肝大三阳病史5年。最近1周感冒后自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胸脘痞闷,心烦懊恼,时有低热,小便色黄,大便干结,皮肤骚痒。遂于2009年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查皮肤、巩膜黄染,色鲜明,腹平软,肝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3CM处触及,质软轻压痛,莫非氏征(一),脾未触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肝功能:总胆红素160umol/L,直接胆红素90umol/L,间接胆红素70umol/L,谷丙转氨酶700u/L。 提问:1.中医诊断为什么病证?2.辨为何种证型?3.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什么?4.中医怎样治疗与调养本病?

一、概述 概 病机: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 汁外溢 括 病位:肝胆(脾胃) (一)·定义: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 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 的常见肝胆病证。 病因:湿热疫毒 概 病机: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 汁外溢 括 病位:肝胆(脾胃) 临床特征:目黄、身黄、尿黄

(二)·源流 黄疸之名首见于《内经》。又称“黄瘅”。 《素问·平人气象论》、《灵枢· 论疾诊尺》指出了黄疸病诊断的三大特征。 病因: 《伤寒论》归结为湿热、寒湿、瘀血、火邪,尤为强调湿热与寒湿在发病中的重要地位。 《金匮要略》重申:“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主张。 《诸病源候论》认为有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

分类: 始于《金匮》将黄疸分为五疸:黄疸、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 《诸病源候论》将黄疸证急而危重者称为“急黄”。并首先引入“阴黄”这一概念。 罗天益《卫生宝鉴》中,根据黄疸的性质,分为阳黄与阴黄两大类。 《景岳全书》提出了“胆黄”这一病名。

治疗上: 《金匮要略》:“但利其小便”、“当以汗解之”、“当下之”等治疗原则。 传染性: 《瘟疫论》对瘟黄的传染性已有初步认识。 《沈氏尊生书》认识到这一类黄疸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又有传染性等特征。 西医学的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三)、范围:本病与西医所述黄疸意义相同,大体相当于西医学中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胆囊炎、药物性肝损害,钩端螺旋体病、某些消化系统肿瘤(如胰头癌等),以及出现黄疸的败血症等,若以黄疸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证候特征] · 1、黄疸的共同特征 目黄、身黄、小便黄。关键性的特征? 2、三类黄疸各自的特征 阳黄 黄色鲜明,伴有发热、口渴、苔黄腻等 阳黄 黄色鲜明,伴有发热、口渴、苔黄腻等 湿热之象。 阴黄 黄色晦暗或如烟熏,伴有神疲畏寒,苔 白腻,脉濡缓等寒湿之象。 急黄 黄色如金,伴有高热烦渴,神昏谵语等 湿热挟毒,内陷心营之候。

二、病因病机 1、感受时邪疫毒 2、饮食所伤 时蕴 脾功 湿交 邪结 胃 能 热蒸 胆液外泄 黄疸(阳黄) 疫中 运失 内肝 时蕴 脾功 湿交 邪结 胃 能 热蒸 胆液外泄 黄疸(阳黄) 疫中 运失 内肝 毒焦 化常 阻胆 热毒炽盛,伤及营血 急黄 2、饮食所伤 饥嗜 运湿 郁熏 饱酒 化浊 而蒸 胆液外溢 黄疸(阳黄) 失过 失内 化肝 常度 职生 热胆

3.脾胃虚弱 素运 气肝 疏 体化 血失 泄 脾失 亏所 失 胆 虚司 损养 职 汁 外 溢 黄疸(阴黄) 久脾 湿阻 胆 肌 素运 气肝 疏 体化 血失 泄 脾失 亏所 失 胆 虚司 损养 职 汁 外 溢 黄疸(阴黄) 久脾 湿阻 胆 肌 病阳 从滞 汁 肤 阳受 寒中 受 黄损 化焦 阻

综上所说认为 1.主要病邪:湿邪 2.基本病机:湿浊阻滞,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而发黄 3.发黄的病理关键:湿蒸热郁 4.黄疸的病理演变与脾胃阳气盛衰有关 中阳偏盛—湿从热化—湿热发黄—阳黄 中阳不足—湿从寒化—寒湿发黄—阴黄

(一)诊断依据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目黄、身黄、尿黄。以目睛发黄为主,因为目白睛发黄是出现最早、消退最晚,是最易发现的指征之一。 2.患病初期,目睛发黄往往不一定出现,而是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食油腻、腹胀肠鸣、恶寒发热、四肢无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表现为主,三五日以后,才逐渐出现目黄,随之尿黄与身黄。急黄表现为黄疸急性起病,迅即加深,甚则内陷心包,出现神志昏迷。 3.有肝炎接触史,饮食不节(洁)或使用对肝脏有毒药物等病史。 4.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TB<17mmol/L为正常,>17mmol/L,但<34mmol/L为隐性黄疸,>34mmol/L为显性黄疸,直接胆红素,尿胆红素、尿胆原,血清转氨酶,肝脏的病毒学检测以及B超、CT、胆道造影等,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

黄疸实质 诊断黄疸注意事项 1.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2.要排除假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并不增加) A .球结膜下脂肪沉着 其实质是血浆胆红素升高聚积于巩膜、粘膜体液和皮肤,达到一定程度即出现黄疸。(正常值1.7~17.1umol/L) 诊断黄疸注意事项 1.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2.要排除假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并不增加) A .球结膜下脂肪沉着 B .大量进食含β -胡萝卜素较多的食物, C.使用新生霉素,产生一种无害色素, 3.有关隐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在 17.1~34 umol/L)

(二)鉴别诊断 1、萎黄 黄疸 萎黄 相同点 均可见皮肤发黄 不同点 病机 湿邪阻滞,胆汁外泄 气血不足,肌肤失养 临床特征 目黄为主,兼有身黄尿黄 皮肤萎黄无光泽,双目不黄伴有眩晕气短心悸

2、黄胖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阳黄与阴黄 阳黄—由湿热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伴有口干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黄腻,脉弦数,预后良好。 阴黄—由寒湿所致,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伴有脘闷腹胀,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淡白,苔白腻,脉沉迟或濡缓,病情缠绵,不易速愈。

2.阳黄宜辨湿热轻重 热重于湿—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赤,便秘,苔黄腻脉弦数。 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其色不如热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恶心呕吐,便溏,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3.辨急黄 灼阴—口干尿少 伤气—神疲乏力,少气懒言 动血—衄血、便血、尿血 窍闭—神昏谵语

《金匮要略》有:“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的明训。 治疗大法---祛湿利小便。(祛湿可以退黄,利小便为湿邪寻找出路) 阳黄—清热化湿(苦寒攻下) 阴黄— 温化寒湿 化瘀退黄 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虚黄—健脾生血柔肝 (二)治疗原则

注意: 1.不可分利太过 热重治疗时应注意清热护阴,否则利湿太过会重伤阴液,使热更甚。 2.清热不可苦寒太过 湿重,应注意化湿护阳,否则苦寒太过会损其阳气,使湿反难化。 3.调整肝脾应贯穿治疗的始终 调整肝脾功能,即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以改善肝郁脾壅、痰血阻络的病机,防止转变为积聚;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又当以清热解毒,凉营开窍为法。

(三)分证论治 (1)阳黄 主证:黄疸的特点(微黄)+湿热夹表证 治法:清热化湿 佐以解表 主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 1、湿热兼表 主证:黄疸的特点(微黄)+湿热夹表证 治法:清热化湿 佐以解表 主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 临证体会:属黄疸的早期,不易发现,常 常误诊为感冒,此时询问病史 很重要。治疗重在化湿解表

2、热重于湿 主证:黄疸的特点(黄疸明显,色泽鲜明)+ 湿热中阻证(热偏重)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主方:茵陈蒿汤 临证体会:本型治疗的重点在清热通腑, 如 果出现高热要加强清热解毒,防止 向急黄转变。

3、湿重于热 (湿偏重) 治法:除湿化浊,泄热除黄 主方:茵陈四苓汤或甘露消毒丹 临证体会:本型的用药重在化湿,调畅气机 主证:黄疸的特点(黄色如桔)+湿热中阻证 (湿偏重) 治法:除湿化浊,泄热除黄 主方:茵陈四苓汤或甘露消毒丹 临证体会:本型的用药重在化湿,调畅气机 不可过于寒凉,以免损伤脾阳。 要注意防止向阴黄的 转 化。

4、胆腑郁热 证 治法: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主方:大柴胡汤 临证体会:本型的特点除黄疸,还有右胁的 剧痛。治疗重在利胆退黄,常常 主证:黄疸的特点(黄色鲜明)+胆腑郁热 证 治法: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主方:大柴胡汤 临证体会:本型的特点除黄疸,还有右胁的 剧痛。治疗重在利胆退黄,常常 重用金钱草。保持大便的通畅尤 为重要。

5.疫毒发黄(急黄) 主证:黄疸的特点(深黄而迅速)+疫毒内 陷营血(闭窍动血)证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主方:千金犀角散加味 临证体会:本型来势凶险,发展迅速。治疗 重在清热解毒,加强中药保留灌 肠,防止闭窍昏迷。辨证使用瘟 病三宝。加强使用中药的静脉制 剂(清开灵、茵栀黄),注意中 西结合。

(2)阴黄 1、寒湿证 阻证 主证:黄疸的特点(晦暗如烟薰)+寒湿中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主方: 茵陈术附汤 临证体会:本型治疗重在温化健脾。在温 中健脾同时,利湿退黄,慎用寒 凉药物

2、脾虚证 主证:黄疸的特点(淡黄而不鲜明)+中焦 脾虚证 治法:补养气血,健脾退黄 主方:小建中汤 临证体会:脾虚黄疸,大多见于各型黄疸 的后期,标志着整体功能的衰 退 ,治疗重在扶正,辅以去邪 防止向鼓胀、昏迷、呕血等变证 发展

1.对顽固性黄疸的治疗 (四)黄疸的治疗进展 提出三个 要点 ①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 ②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 ③治黄要治痰,痰化黄易散。

对顽固性黄疸,无论阴黄还是阳黄,都应加强活血化瘀,推崇赤芍、丹皮。 对顽固性黄疸,属阳黄热重以及急黄应加强清热解毒。推崇水牛角、大青叶、青黛以及牛黄、熊胆, 对顽固性黄疸,属阳黄湿重以及阴黄应加强化痰。推崇川贝、海浮石、白矾。

2.对急黄的治疗 应遵循四条原则 ①抓三早(早发现、早去诱因、早治疗) ②重三防(防出血、防高热、防神昏) ③ 促三利(利胆、利尿、利便) ④用三法(清热解毒、清营凉血 、通腑 涤毒)。

[转归预后] 本病的转归不与黄疸的轻重成正比,而与黄疸性质、体质强弱、治疗护理等因素有关。一般阳黄起病急病程短;阴黄起病缓病程长。急黄为阳黄的重症,病情危重,应及时救治。阳黄、阴黄、急黄虽性质不同,轻重有别,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阳黄若患者体质差,病邪重,黄疸日益加深,迅速出现热毒炽盛症状而转为急黄;阳黄也可因损伤脾阳,湿从寒化,转为阴黄;急黄若热毒炽盛,内陷心营,或大量出血,可出现肝肾阳气衰竭之候;阴黄久治不愈可转为积聚、鼓胀。 一般说来阳黄预后良好,急黄邪入心营,耗血动血,预后多不良。至于阴黄若阳气渐复黄疸渐退,预后较好;若阴黄久治不愈,化热伤阴动血,黄疸加深,转为鼓胀重症,则预后不良。

[预防与调摄] 1.预防 ⑴黄疸因外邪所致者,多具有传染性,应进行隔离,一般需40天,食具用生活用品要消毒。 ⑵注意饮食卫生,严格管理血液制品,积极治疗胆石症,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 2.调摄护理 ①精神调摄。多虑善怒,致使病情加重,故应保持乐观的情绪。 ②饮食有节。患者病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症明显,所以调节饮食为主要的辅助疗法;既往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以保证营养供应,但注意要适度,不可过量。阳黄患者的饮食,适宜于软食或半流饮食,以起到补脾缓肝的作用。禁食辛热、酒及油腻之品。阴黄患者也应进食富于营养而易消化的饮食,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不吃油炸、坚硬的食物,避免损伤血络。黄疸患者在恢复期,更忌暴饮暴食,以防重伤脾胃,使病情加重。

③起居有常。病后机体功能紊乱,往往容易疲劳,故在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应适当卧床休息,有利整体功能的恢复。急性期后,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练太极拳、气功之类,是十分必要的。急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或吃流质食物,予以补液。禁辛辣、油腻、坚硬的食物,以防助热、生湿、伤络。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黄疸加深或皮肤出现斑疹为病情恶化之兆,若烦躁不宁,神志恍惚,脉象变为微弱欲绝或散乱无根,为欲脱之征象,应及时抢救。

李某,男,23岁,2009年8月初诊 患者素有乙肝大三阳病史5年。最近1周感冒后自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胸脘痞闷,心烦懊恼,时有低热,小便色黄,大便干结,皮肤骚痒发黄。遂于2009年8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查皮肤巩膜黄染,色鲜明,腹平软肝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3CM处触及,质软轻压痛,莫非氏征(一),脾未触及;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肝功能:总胆红素160umol/L,直接胆红素90umol/L,间接胆红素70umol/L,谷丙转氨酶700u/L。 提问:1.中医诊断为什么病证?2.(并分析)辨为何种证型?3.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什么?4.中医怎样治疗与调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