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吐法及护理 【概念】 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药物,使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Advertisements

第 37 、 38 章 尿石症、泌尿系统梗阻病人的护理 三、肾积水. 泌尿系统梗阻:发生自肾至尿道口任何部位的 梗阻都将影响尿液的排出,称为泌尿系统梗阻, 又称尿路梗阻。 概 念.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第八章 节育期保健 药物避孕 适应症 禁忌症 药物的种类 常见副反应及防治原则 短效避孕药 探亲避孕药 长效口服避孕药 长效甾体避孕针 避孕药缓释系统 外用避孕药.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中医一般护理包括生活起居 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和用 药护理。 生活起居护理是指在病人患病期间,护理人 员针对患者的病情分别给予环境的特殊安排 和生活的护理照料。 生活起居护理的目的在于促进机体内外阴阳 的平衡,恢复和保养正气,增强机体抵御外 邪的能力,为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创造良好的 条件。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方剂学 第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方剂学 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周代) 二、蕴酿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明代) 1. 重要著作:《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 经》、《伤寒杂病论》、 《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 和剂局方》、《伤寒药方明理 论》、《普济方》。
方剂与中成药 二、泻下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属于 “ 八法 ” 中的 “ 下法 ” 。 含义 《内经》: “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 其实者,散而泻之。 ” 立法依据 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和 解 剂.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21世纪课程教材教学课件 方 剂 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 精品课程课件.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第八章 防治法则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方 剂 学 何霞芬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素问·六节藏象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第 二 章 泻 下 剂.
第 十 章 泻 下 药.
第七章 温里药.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肺结核.
经行感冒.
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概 述 定义:凡以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 毒物等作用,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疾 患的方剂,称为涌吐剂。
*****临床试验 研究中心: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科 主要研究者:**** 申办者:********公司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感 冒.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消化功能调节药.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林昌松.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第九章 防治原则.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甲状腺激素.
常見的傳染病.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痉 症.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防蚊灭蚊.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二、吐法及护理 【概念】 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药物,使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二、吐法及护理 【概念】 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药物,使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内经》说:“在上者涌之” 1、误食毒物,停留胃中,未被吸收。 2、宿食停滞不化,尚未入肠,脘部胀痛。 3、痰涎壅盛,阻碍呼吸。 4、癫痫发狂等证。

【护理】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1、一般服药的剂量应从小量渐增,一服即吐者,不必尽剂。 2、服药后应多饮开水,以助药力,或用手探喉引吐。 3、服药后呕吐不止者,用生姜汁、冷开水或药物解之。 4、患者呕吐时应取坐位或侧卧位。 5、吐后给温开水漱口,及时更换或清洗衣被。 6、服药期间应禁食,然后从流食开始逐渐到普食。 7、年老体弱、心脏病、高血压、婴幼儿、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8、食物中毒或误服毒物患者,要保留呕吐物,以便化验。

三、下法及护理 【概念】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是通过运用泻下药荡涤肠胃、通利大便、使停留在肠胃中的宿食、燥屎、冷积、瘀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适应症】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其下者,引而竭之。” “中满者,泻之于内。” 下法是为里实证而设,必须是有形实邪。

【护理】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1、此类药易伤胃气,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3、服寒下药时,忌同时服用辛燥、滋补药。 4、服润下药时应配合食疗。 5、泻下作用峻者,久病体虚、妇女胎前产后 及月经期应慎用或忌用。

四、和法及护理 【概念】 【适应症】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亦称和解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治法。 1、半表半里之少阳证。 2、肝脾不和病证。 3、肠胃不和病证。

“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宣,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伤寒邪在表者,必渍形以为汗;邪在里者,必荡涤以为利。其于不内不外,半表半里,既非发汗之所宣,又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解则可矣。” “寒热并用之谓和,补泻合剂之 谓和,表里双解之谓和,平其亢厉之谓和”

五、温法及护理 【概念】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温法是通过温中祛寒、回阳通络等作用,使寒邪去,阳气复,经络通,血脉和的治疗方法。 《医学心悟》:“温者,温其中也。脏受寒侵,必用温剂(法)”。 【适应症】 里寒证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六、清法及护理 【概念】 亦称清热法,是通过清热泻火,使邪热外泄,以清除里热的一各方法。 【适应症】 里热证

七、消法及护理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概念】 【适应症】 广义: 狭义: 是通过消食导滞和软坚散结作用,以使气、血痰、食、水虫等积聚而成的有形之邪逐渐消散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 广义: 狭义:

中药用药“八法”及护理 八、补法及护理 【概念】 是针对人体气血阴阳,或某一脏腑之虚损,经以补养的一种治法。 【适应症】 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