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假定:所论二次曲线非退化. 仅讨论二阶曲线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第 九 章 会 计 报 表.
复习: :对任意的x∈A,都有x∈B。 集合A与集合B间的关系 A(B) A B :存在x0∈A,但x0∈B。 A B A B.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行政诉讼法.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 4.1 二次曲线的射影定义 一、二次曲线的代数定义 定义4.1 坐标满足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常熟理工学院学生处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市一中 九年级数学组.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3)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命题及其关系 命题.
第十二单元 第28讲 第28讲 古代中国的科技和文艺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上海交通大学 概率论第一、二章测验题 大学数学教研室 童品苗.
“08高考化学学业水平(必修科目)测试的命题和教学对策研究”
一次函数的图象复习课 南华实验学校 初二(10)班 教师:朱中萍.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校 招生录取办法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
第四章第一节 增值税法律制度2 主讲老师:梁天 经济法基础.
习题课 阶段方法技巧训练(一) 专训1 三角形判定的 六种应用.
如何寫工程計畫書 臺北市童軍會考驗委員會 高級考驗營 版.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习题课 阶段方法技巧训练(一) 专训2 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的四种应用类型.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19.2 证明举例(2) —— 米 英.
2.6 直角三角形(二).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電子白板百萬小學堂 本活動建議搭配電子白板 學生最多可分成2~6組(請按組別按鈕) 老師可以視時間多少,來進行活動 每一組要回答十個問題。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基础会计.
大綱:整數的加法 整數的減法 蘇奕君 台灣數位學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2.2矩阵的代数运算.
上杭二中 曾庆华 上杭二中 曾庆华 上杭二中 曾庆华.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數線上兩點的距離.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
9.5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纪迎春.
4.6 图形的位似     观察思考:这两幅图片有什么特征? 都是有好几张相似图形组成,每个对应顶点都经过一点.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位似.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总假定:所论二次曲线非退化. 仅讨论二阶曲线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总假定:所论二次曲线非退化. 仅讨论二阶曲线 一、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对应 1、定义 定义4.12 二阶曲线上全体点的集合称为一个二次点列, 称为这点列的底. 记作(A,B,C,…)或(P)或. 定义4.12' 二级曲线'上全体直线的集合称为一个二次线束, '称为这线束的底. 记作'(a,b,c,…)或'(p)或'. 只讨论二次点列. 注:作为点的集合, 二次点列与一次点列、线束都具有同样多的元素.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一、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对应 2、二次点列上四点的交比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一、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对应 2、二次点列上四点的交比 定义4.13 设A, B, C, D为二次点列上四点. 则其交比定义为 (AB, CD)=S(AB, CD). 其中S为上任意一点. 若上述交比为–1, 则称这四点构成二次点列上一个调和点组. 注:由推论4.3, (AB,CD)与S的选取无关,本定义合理.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一、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对应 3、二次点列间的射影对应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一、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对应 3、二次点列间的射影对应 定义4.14 如图所示点列、线束与二次点列之间的透视对应. 记作:S(P) (P);x(P1) (P). 注1:线束与二次点列, 束心须在上;点列与二次点列, 对应点连线共点于上. 注2:点列、线束与二次点列之间的透视对应是保交比的双射. 定义4.15 若两个二次点列分别与两个射影线束透视, 则这两个二次点列成射影对应. S(P) (P) S(P) S'(P') (P)  '(P') S'(P') '(P')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一、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对应 4、Steiner作图法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一、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对应 4、Steiner作图法 定理4.17 (1) 已知相异的三对对应点惟一确定两个二次点列间的一个射影对应. (2) 二次点列间的射影对应是一个保交比的双射. 例1. 已知两个二次点列与'的射影对应的三双相异的对应点A, A'; B, B'; C, C'(如图), 求作上任一点P在'上的对应点P'(Steiner作图法). 注1 直线B0C0称为与'的射影对应的透视轴. 由作图, 透视轴存在而不惟一. 注2 透视轴不惟一, 但是P的对应点P'惟一存在.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二、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定义 同底两个二次点列间的射影对应称为二次点列上的一个射影变换.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二、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定义 同底两个二次点列间的射影对应称为二次点列上的一个射影变换. 定理4.18 (Steiner)设 f 为二次点列上的一个非恒同的射影变换. 则存在惟一直线 p0 , 使得对于 f 的任何两对对应点A, A'; B, B', 都有PAB=AB'A'B在直线p0上. 直线 p0称为 f 的射影轴, 简称轴. 证明:(略, 见教材). 注:射影轴即为三双对应点确定的Pascal线. 轴与的交点即为 f 的不变点. f 的射影轴 推论4.11 二次点列上的一个非恒同的射影变换 f 的轴可由已知 f 的相异的三对对应点完全确定. 推论4.12 二次点列上任一个非恒同的射影变换 f 可由已知其轴和一对相异的对应点完全确定.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二、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定义4.17 二次点列上的双曲型、抛物型、椭圆型射影变换.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二、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定义4.17 二次点列上的双曲型、抛物型、椭圆型射影变换. 注:二次点列上的一个射影变换 f 为双曲型、抛物型或椭圆型 f 的轴与相交、相切或不相交(交于一对共轭虚点). 定理4.19 f: (P) (P') 体会:通过透视对应, 一维基本形的射影对应、射影变换的许多性质都可移植到二次点列上来. S(P) (P) x(P1) (P) S(P') (P') x(P'1) (P') fS: S(P) S(P') fx: x(P1) x(P'1) f 与fS , fx为同型射影变换. 定理4.20 对于二次点列上的双曲、椭圆型射影变换, 其两个不变元素与任一对相异的对应元素所成交比为常数, 称为特征不变量.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定义 二次点列上的一个非恒同的射影变换 f 称为对合, 如果任取上一点S与 f 的对应点连线得到线束S中一个对合 f0. 注:二次点列上的对合由与之透视的线束的对合诱导. 定理 对于二次点列, 下列结论成立: (1) 上的对合可由已知其相异的两对对应点惟一确定; (2) 上的一个非恒同的射影变换 f 为对合 f 有一对对应元素相互对应; (3) 上对合的几何条件:(P1P'1, P2P3)= (P'1P1, P'2P'3); (4) 上对合 f 的射影轴 p0称为 f 的对合轴. 问题: 上对合 f 的轴能与相切吗 ? 答案:不可能. 因为不存在抛物型对合.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注:设已知上对合f 的两对对应点A,A';B,B'. 作出对合轴 p0.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注:设已知上对合f 的两对对应点A,A';B,B'. 作出对合轴 p0. 分别为点A,A';B,B'处切线的交点. 共线于对合轴p0. 问题:对合对应点的连线有何规律? 答案:AA' ,BB',…以及不变点X, Y处的切线必共点.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推论 对于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f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推论 对于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f (1) f 的对合轴可由其相异的两对对应点惟一确定; (2) f 可由其对合轴惟一确定; (3) 在 f 的任意一对相异的对应点处的切线交于对合轴 p0. 定理 二次点列上任意对合的特征不变量为–1. 即二次点列上对合的任一对相异的对应点被两个不变点调和分离. 利用配极变换又可得: 定理 二次点列上对合 f 的任一对对应点的连线过一定点;以不在上的任一点为束心的线束中每一直线与的交点是上同一对合的对应点. 上述定点称为f 的对合中心, 对合中心是对合轴的极点. 推论 二次点列Γ上的任一对合可由已知其对合中心惟一确定.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例1. (P.135, Ex. 2)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例1. (P.135, Ex. 2) 证明. 由上题, (AB, XY)= –1. 所以 (PQ, AB)=R(XY, AB)=(XY, AB)= –1. 于是:(PQ, AB)=…= (CT, AB)= –1  对合. 引申1. 当R沿运动, 由RX×AB, RY×AB可得到直线AB上以A, B为不变点的对合的任意多对对应点. 引申2. 综合1, 2题得到简单的作图题: 设过不在已知非退化二阶曲线上一点T所作的两切线的切点为X, Y, l为过T不与相切的直线, l交于A, B. 求作l上以A, B为不变点的对合的任一对对应点(异于图中已知点). 引申3. 设直线 l与非退化二阶曲线交于相异二点A, B. 求作l上以A, B为不变点的对合的任意两对对应点. (多种解法, 03级考题)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例2. (P.135, Ex. 4)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例2. (P.135, Ex. 4) 证明. 二阶曲线上对合的几何条件与点列上对合的形式完全相同, 照抄P.77, §2.5, 例2.14. 例3. (P.135, Ex. 5) 证明. 如图, 过P0另作的弦P1Q1, 设AP1, AQ1分别交'于P1', Q1'. 由定理4.24, 在上(P, P1, …)(Q, Q1, …)为对合(以P0为对合中心). 于是, 在A为束心的线束中, A(P, P1, …)A(Q, Q1, …)为对合. 从而, 在'上, 对应(P', P1', …)(Q', Q1', …)为对合. 由上述对合可知, 其对应点的连线P'Q', P1'Q1'必定共点于对合中心.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例4(P.135, Ex. 7) 如图, 设A,B为不在非退化二阶曲线上的两个定点, PP', P'P''分别为通过A,B的两条动弦. 求证: (P) ↔ (P')与(P') ↔ (P'')都是上的对合. 问(P) ↔ (P'')是否为上的对合? 证明 以定点A为对合中心, (P) ↔ (P')为对合. 以定点B为对合中心, (P') ↔ (P'')为对合. (P) ↔ (P'')不一定成为对合. 除非PP''能够经过定点.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 4.5 二次点列上的射影变换 三、二次点列上的对合 例5(P.135, Ex. 8) 如图, 设PP'为过不在非退化二阶曲线上一定点的动弦, 又A,B为上的两个定点, 且Q=AP×BP', R=BP×AP'. 求证:Q,R在另一条二阶曲线上. 证明 由PP'过定点得(P) ↔ (P')为对合. 于是A(P,P'…) ↔B(P',P…)为射影线束. 而Q, R,…为此二射影线束的对应直线的交点, 所以在另外一条二阶曲线上. 注:由此想到: 上两定点与其上同一个动点连线, 得到两个射影线束. 上两定点分别与其上射影变换的对应点连线, 得到两个射影线束.

The Class is over. Goodbye! 今日作业 P.135, 1, 3 The Class is over. Goodb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