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Advertisements

《論語》中的「仁」 與「禮」. 一、什麼是「仁」? 樊遲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 可謂仁矣。」 子貢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 方也已。」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 不懼。」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熟读背诵 2. 理解文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 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 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复习 1 、孔子是春秋时期 人,是我国古 代著名的 、 。是 学派 的创始人。 2 、《论语》是怎样的一本书? 3 、背诵《论语》八则第一则。 鲁国 教育家思想家儒家.
《论语》十二章 一、作者与作品简介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 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 邑(今山东曲阜 东南)人。
一:中国古代德育方法 二:日本的德育方法 三:美国的德育方法 四:社会主义国家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 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 务、落实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各种手段、方式、途 径和形式。对德育方法进行比较,一般需要对古 今中外的德育方法进行系统研究和纵横比较,以 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目的。
走近《论语》 27 《论语》二则 子曰: “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 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wéiwéiyuē yǐ wǎng dàidài.
《论语》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 余功清 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子曰: “ 有教无类。 ” 子曰: “ 君子贞而不谅。 ” 子曰: “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 子曰: “ 当仁不让于师。 ” 子曰: “ 道不同不相为谋。 ” 子曰: “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庙举行祭孔大典 2014 年 9 月 28 日. 探究:孔子思想在今天的社会价值?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论语》六则 孔子(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 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物。 《论语》是 “ 语言的论纂( zuăn )” ,是 语录的意思,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 行,共 20 篇,语录体散文。南宋朱熹把.
张 金 城 第四讲 孔子论孝与修身之道. 一、孔子论孝 百善孝为先 孝道 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 最大文化特质。 “ 以孝治天下 ” 成为贯彻两千年帝制社 会的治国纲领。
深圳市高级中学丁要贤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2016年9月3日 第 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 后,人们在他的书籍中发 现只有半部《论语》,所 以世有 “ 半部《论语》治天 下 ” 之说。 《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 “ 四书.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论语》十二章.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 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 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 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 《中庸》《孟子》并称 “ 四书 ” ,共二十篇。
中共咸宁市委党校 邓如松. 孔子是一位历史巨人,《论语》是孔子等人的言论 汇集,是孔子思想和言行的写照,是儒家经典,是 可以发掘利用的思想宝库。我们应当学习研究孔子 和《论语》,从中吸取知识和思想营养。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 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 孔子思想核心是: “ 礼 ” 、 “ 仁 ” 。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文化的长河 1.黄帝和孔子 白鲨小队 张熙童、钱逸洲、胡睿阳、郁海屹.
《论语》十二章 复习. 一、常识 ( 1 )孔子: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 人讲学之风,主张 “ 有教无类 ” 和 “ 因材施教 ” , 起到了 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他向往西周的 “ 太平盛世 ” ,倡导 施行 “ 仁政.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 百家争鸣 ” 的含义: 所谓 “ 百家 ”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 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 “ 争鸣 ” 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第3章 中国管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问题与思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为什么中国大学的管理学教科书基本上是西方的体系?
沈阳培训 2012年8月12日 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 苏金良
《论语》论君子 钱逊
克己复礼.
第二课 克己复礼 一、 本课总的思想内容: 孔子推崇的是周礼。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郑州五中 薛春颖.
《论语》精选.
公冶長第五 子謂公冶長, ﹁可妻也, 雖在縲絏之中, 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一.
百度与言论自由.
第一编 第二章孔子 洛阳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省级教学团队网络课程 中国哲学史.
儒家文化视域下的人生价值诉求 ——向古人学习做人的学问
《大学语文》导言 ——为文化而文学.
模块一 阅读欣赏 项目一《论语》.
論語 論仁 (100上,康熙版).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则 商家中学 王爱军.
論語‧衛靈公篇 國一乙 s 楊毓芸.
《论语》六则 论 语 论 语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论语》十二章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孔子和学生 敏而好学 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第二章 管理学的产生 学习前人的管理智慧和经验.
钱逊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钱逊
第一课 孔子与老子 老子雕像 孔子画像.
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 哲学学院 郭齐勇教授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 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第 一 课 时.
夫子之道.
仁者爱人 仁爱的基本含义 (人生的价值观).
先秦诸子散文.
千年的文字,千年的温暖 ----《<论语>选读》之《交友之道》选读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 国学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
友 善 江苏科技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讲座.
高中历史必修三 文化史专题.
干部政德教育 传承儒家思想精髓 涵养干部为政之德 李敬学.
第1课 孔 子 与 老 子 ■孔子的学说 ■老聃与《道德经》.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齐鲁师范学院 刘德增
第 1 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 2.掌握孔子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3.探讨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晓声而后操千曲,识器而后观千剑 ——古诗文复习指导 吉林省实验中学 侯雪.
第二讲 至圣先师孔子.
第二单元 古代东西方的先哲 桐庐中学 张栋海 Z D H.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 于雪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Welcome to my ppt 申鹏昌 07化二.
Rainbow Home Church 注目耶稣之170 以终为始.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论语》导读 第五讲 孔子的仁学思想(三) ——仁学的扩展内容

“里”、“处”: “立足于、居于……境地”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一、里仁为美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篇》) “里”、“处”: “立足于、居于……境地”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论语.雍也篇》)

二、克己复礼、知行合一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 克己:修心,解决“知”的问题 复礼:修身,解决“行”的问题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三、为仁由己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颜渊篇》)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论语.卫灵公篇》) 法律:他律性;道德:自律性 康德:“自律原则是唯一的道德原则。”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四、能近取譬,仁之方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篇》) 能近取譬:善于用近在身边的生活现象作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比喻思维。 比喻和“恕道”蕴含的共通心理机制: ——以己度物、以己量人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篇》) 五、观过知仁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篇》) “过则勿惮改。”(《论语•子罕篇》)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治长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六、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篇》) 博学:文化知识、生活智慧的丰富积累; 笃志:立定志向,诚心专一、坚定不移; 切问:虚心求教,以无知自居,不耻下问; 近思:从近在身边的生活中领悟做人的道理,不舍近求远,好高骛远。

七、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参见“孔子的仁学思想(三):成人的途径”)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八、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篇》) 1、志于道:设定人生目标理想,志存高远; 2、据于德:脚踏实地,以情理为处事原则; 3、依于仁:以仁爱、同情心为情怀; 4、游于艺:广泛涉猎,多才多艺,技多不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