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提高在波传播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掌握波动图像变化规律 问题11:如图7-20中实线为一列简谐波在时刻t1的图象,虚线是它在t2=(t1+0.5)秒时的图象。(1)求这列波可能的传播速度。(2)若3T<(t2-t1)<4T,①如果图7-20是这列波在甲介质中向右传播的图象,求它在甲介质中的波速。②如图7-20是这列波在乙介质中的向左传播的图象,求它在乙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如果这列波在丙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74米/秒,问这列波向哪个方向传播?
【分析思路】 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并且知道经Δt时间波的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一段距离ΔS,且波形具有重复性。解(1)的关键是要注意到波的传播的双向性,因此有两类解。又由于该图象可以是对于不同周期的,因此每类解都具有多样性。由于(2)中已限定了条件,3T<Δt<4T,则波经Δt传播的距离ΔS一定满足3λ<ΔS<4λ。第(3)中只要算出Δt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ΔS,由波传播的重复性即可判定传播方向。 【解题方法】 根据波的传播特性——重复性,找出不满一个波长的部分位移,确定传播速度及判定方向。在未限定条件时重复部分为nλ,即为一个通项关系,在限定条件时,重复的波长为限定的波长数。
【解题】 (1)由图7-20可读出λ=8米。 设波沿x正方向传播,则从图可知:ΔS右=nλ+3=8n+3(米) n=0,1,2,3… 【解题】 (1)由图7-20可读出λ=8米。 设波沿x正方向传播,则从图可知:ΔS右=nλ+3=8n+3(米) n=0,1,2,3… 设波沿x负方向传播,从图可知:ΔS左=nλ+5=8n+5(米) n=0,1,2,3… 上两式可合并成一个表达式V=16n+6米/秒 当n=0,1,2,3…时波向右传播; 当n=-1,-2,-3…时波向左传播。 事实上,不论何种波,波速有一定范围,因此n的取值实际上是有限的整数。
(2)上述为通项公式,当3T<(t2-t1)<4T时,上式仍成立。故n取3。当波向右传播时,传播距离为3λ+3米,向左传播时传播距离为3λ+5米。故由通项公式得:V右=16n+6=16×3+6=54(米/秒) V左=16n+6=16×(-4)+6=-58(米/秒),负号表示波沿-x方向(即向左)传播。 (3)由ΔS=v·Δt=74×0.5=37(米) ∴ΔS=4×8+5米,即波向某方向传播了4个波长后又传播了5米,因此波向左传播。当然此时4T<Δt<5T。
问题12:一列横波(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7-27所示,自右向左传播,已知在t1=0 问题12:一列横波(简谐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7-27所示,自右向左传播,已知在t1=0.7秒时,P点出现第二次波峰,Q点坐标为(-7,0)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A和质点B在t=0时刻位移是相等的 B.在t=0时刻, 质点C向上振动 C.在t=0.9秒末时, 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D.在t3=1.26秒末时,
说明:由波形图可知t=0时,质点A和质点B分别处于波峰和波谷,其质点振动位移的大小虽然都是最大值,但方向相反;由于波向左传播,∴t=0时刻,质点P向y轴负向(下)运动,质点C向y轴正向(上)运动,再依已知条件,t=0.7s时P点出现第二次波峰,根据P点运动方 ×0.7=0.4s,当A点的t=0时运动状态(波峰)刚传到Q点时,Q点第
小结:挖掘波动图像提供的信息 (1)直接求出振幅A,波长λ. (2)此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及达到某位移的各质点. (3)如已知波的传播方向可以知道各质点的速度方向,由某质点速度方向可以确定波的传播方向:方法是前面质点带动后面质点振动,或后面质点跟着前面质点振动.即“前带后,后跟前”,还可比较各质点的速度大小. (4)可以看出此时各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并比较加速度大小. (5)可以画出△t后的波形,平移△x=v△t.
巩固练习:1、一列横波在x轴上传播,t1=0时和t2=0.05s的波形如图实线和虚线所示. (2)设周期小于(t2—t1),并且波速为600m/s.求波的传播方向
2、 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7-30所示,由此图可知[ ] A.若质点a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 2、 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7-30所示,由此图可知[ ] A.若质点a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 B.若质点b向上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 C.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c向下运动 D.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d向上运动 B,D
3、一列简谐波沿直线传播,位于此直线上的A、B两质点相距为6米,某时刻t1,A质点处在正的最大位移处,B质点恰好处于平衡位置。从这一时刻起,又经过了Δt=0.005秒时,A质点恰好回到平衡位置,B质点正好在负的最大位移处,设波的传播方向为由A到B,且波长λ>6米,周期T>Δt,试求这列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 【解题方法】 由A点B点之间距离及A、B点的振动关系,确定A、B之间的波形。利用振动与波的关系,计算该波的波长、频率及波速。
>Δt这一条件限制,故k只能取0,1,即 由V=λf得V1=8×50=400(米/秒) 由V=fλ 得V2=24×150=3600(米/秒)
4、图7-29为一列简谐横波上两质点P、Q的振动图象,P、Q相距30m. a)若P质点距振源近,则横波波速多大? b)若Q质点距振源近,则横波波速多大.
解 a)P质点距振源近,就表明P质点先振,由图7-29所示 8=8n+2 (n=0,1,2,3,…) b)若Q质点距振源近,就表明质点Q先振,由图7-29所示,Q质点运动状态在Δt左时间内传到P点,则 ∴波速 (n=0,1,2,3,…)
5、一列简谐波,波速为0.5m/s,某一时刻的波形如图7-31中实线所示,经过时间t后的波形图为图中虚线所示,那么所经过的时间t可能是[ ] A.1s B.3s C.5s D.8s ABC
6、如图7-32所示为某一时刻横渡的部分波形,该波的频率为2赫,已知此时A点的速度方向向上,那么 1) 该波波长为多少? 1) 该波波长为多少? 向什么方向传播?波速多大? 解 1)在图中找一点C,由A点向上振动,可知C点也向上振动,而A先振,所以波向右传播. 由频率为2Hz,波长为8cm,所以有v=f·λ=2×8=16(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