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
文言翻译的原则 高考翻译文言文 要遵循“直译为主”的原则。
直译 字字落实要对译 紧扣原文,按原文字词和句式对等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实现直译的基本方法就是对译法。对译法就是按照原文的词语、词序和句式,逐字逐句的翻译。
1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06年重庆卷) 判断下面三个句子的翻译是否正确 1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06年重庆卷) 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直译
直译:①现在的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2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06年福建卷) 直译:①现在的侍奉国君的人说:“我能替国君开辟疆土,充实府库。” 直译
对译:张衡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上奏章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 3.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对译:张衡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上奏章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 直译
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信+达+雅
信 指的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曲解原文的意思。 忠实于原文 留、删、换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郡做太守。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郡。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郡做太守。 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年号、国号、帝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在译文中均可保留下来。 2、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越王勾践驻守在会稽山上。 留
作战,靠的是勇气。 2、夫战,勇气也。 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 2、夫战,勇气也。 有的文言虚词,它们仅有语法作用,而无实际意义。这些词包括发语词、音节助词、主谓之间的虚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加强语气的词等等。这些词,在翻译时可作适当的删减。另外,有些重复表义的文言词语,译文中只保留一个即可。 作战,靠的是勇气。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删
换 换,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原文如果含有一些古词,翻译时应当注意将其对换成意义相同的现代词语。例如:官场中的“下车”(一到任)、“视事”(到职工作)、“乞骸骨”(告老还乡)、“除”(授予官职)等等。 例: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换
此外还要恰当处理一些修辞格。 1比喻: 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借代:“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翻译时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行了。 例: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3委婉的说法,古人行文,或为顾忌或为谦恭或为求雅,往往不言其事,把国王死说成“山陵崩”,把出兵征伐别人说成“会猎”,这些都可按现代汉语的习惯来翻译。 例: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4用典,古人写文章常用典故,我们在翻译时也要适当译出典故的用意。 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5铺陈,这类句子为了增强语势,故意用了繁笔 例:(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这个句子可凝缩译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达 指译文应通顺明白,符合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文通句顺:调、补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硬的筋骨。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1、古之人不余欺也。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文言文某些句子中的语序,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和习惯不同,翻译时应作适当调整,比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牙齿,强硬的筋骨。 调
您 它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蓝色字的翻译方法 有些文言语句比较简练,往往省略某些成分,译文应作必要的补充,使语句通顺明白。 补 1、若 舍郑 以 为 东 道 主。 如果 放弃围攻郑国(而) 把 当作东道主。 您 它 2、 既罢, 归国,以相如功大, 拜 为上卿。 有些文言语句比较简练,往往省略某些成分,译文应作必要的补充,使语句通顺明白。 结束后, 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 任命 做上卿。 渑池会 赵王等 赵王 蔺相如 补
雅 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能表达得生动优美,能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神韵。这是对翻译的最高要求。 表达优美,再现神韵
抓住翻译的关键 文言文翻译需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二是特殊句。 1抓关键词 在文言文翻译试题中往往会设置几个关键得分点,这几个关键得分点多数是句中的关键词语。文言句子中的关键词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多义实词、常见虚词(尤其是多种意义用法的虚词)。翻译的时候,考生只要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并准确翻译,就能得分。反之,关键词语翻译错误,或不准确,那么这个分就遗憾的丢掉了。
例1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03全国卷) 例2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2004年湖南卷) 译文: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 译文:在这个亭子上喝酒并以此为乐。 句(1)中的“廷”“面”属于名作状,应分别译为“当廷”“当面”。句(2)中“乐”意动用法,应译为“以……为乐”
例3 每月初得禄,裁留身,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纺绩以供朝夕(04年甘肃、青海等地卷) 例4 土木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06年江苏卷) 译文:每月初得的俸禄,仅仅留下自身的口粮,其余全都分给或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饭食。“裁”通“才”应译为“仅仅”。 译文: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罢”通“疲”,疲惫不堪
2.抓特殊句 特殊句式(包括固定句式)的翻译,也往往是考题设置的关键得分点之一。考生如果不能识别某个特殊句式,不知道它的特殊顺序、固定译法,那么就不能准确翻译这个文言句子,因此丢分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例1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2005年福建卷) 例2 赵国何求而不得也!(2005年天津卷)
当堂巩固 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06浙江卷) 译文: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照。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贫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05全国卷二) 译文: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3众相顾,迄无应者。(05湖北卷) 译文: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 4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05江西卷) 译文: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结论 1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可联想课文中相关句子,推测词义。 3无论何词,都不能脱离上下文这个小语境。
课堂小结 字字落实:要对译 忠于原文: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意译 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根据原文内容的大意来翻译,不局限于原文的每一个字句,可采用与原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意译发生的前提是直译不通达、让人费解时或原文含有借代,借喻等修辞格,翻译时应注意采用意译的方式,使文意贯通,即谓“贯”。 意译
直译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意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对译: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回乡的一种谦辞 直译 对译:视察事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写信乞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 意译: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意思不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