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 炎 (Pneumonia) 川北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陈绍平 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 述 肺炎是肺实质的炎症(终末气道、肺泡腔及间质) 解剖分类 大叶性(肺泡性)肺炎 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Advertisements

小儿腹腔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内容提要 腹腔感染的分类 腹腔感染的治疗原则 腹腔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儿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
腹腔感染的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张克难. 腹腔感染抗菌药物应用指南 腹腔感染的分类 腹腔感染的治疗原则 腹腔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 营养与免疫调控等支持治疗.
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 医学博士 王金德. 概 述 概念 呼吸系统感染: 1 ,上呼吸道感染(简称 “ 上感 ” ) 2 ,下呼吸道感染(气管 - 支气管 - 肺实质感染)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诊治进展. CAP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情况(美国) – 每年有 2  3 百万人患 CAP –500 , 000 CAP 患者需住院治疗 –45 , 000 人左右因此导致死亡,居主要致死病因的第六位 病原体构成谱 – 非典型致病原所占比重不断升高 – 随地区、人群、季节等因素而变化.
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s ) 氨基环醇 + 氨基糖,配糖键 天然: 1 )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新霉素 2 )小单孢菌: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诺 霉素、阿司米星 半合成: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肺炎 pneumonia. Definition of Pneumonia 肺 炎 定 义 Definition of Pneumonia 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 炎症。 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感染所致的肺炎最多 见。
肺炎 Pneumonia 肺炎:是指肺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WHO 调查肺炎死亡率占呼吸系统急性感染死亡率的 75.5 % 我国在各种死亡病因中,肺炎占第五位。 [ 肺炎类型 ] 按病因:感染性肺炎 — 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性、真菌性、寄生虫性肺炎。 理化性肺炎 — 放射性、吸入性、类脂性肺炎。 变态反应性肺炎.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张媛媛.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史 1928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可以分泌出抑制 金葡菌生长的物质 1940 年,分离出青霉素,并在小鼠上验证疗 效 1943 年,用发酵法大批量生产青霉素 1950’ ,发现 6-APA ,开发出半合成青霉素 1960’
第七节 肺炎. 一、概述 (一)概念: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 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 。 (二)肺炎的病因学.
抗菌药物的优化治疗 Optimising Antibiotic Therapy 呼吸内科  查日田 2011年3月23日.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黄 祖 瑚.
肺炎的治疗 Quintessence11.
肺 炎 (Pneumonia) 王 玮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呼吸内科.
药理学 第三十二讲 化学治疗药 主讲人 赵丽娟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总学时 48学时.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药学部 2014年3月.
第三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化脓菌/肠道菌分离鉴定过程(四).
呼吸道感染诊断及 抗生素规范化使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病房 侯芳
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
2011年医院流行菌株 及耐药监测情况 检验科 微生物室.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XXX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β-内酰胺类(lactams)抗生素 具有β-内酰胺环一类抗生素。 历史: 1928年,Fleming 发现青霉素,偶然事件。
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肺炎 (pneumococcal pneumonia)
重症肺炎治疗进展 金华医学院 龚国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张婴元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洪秀华.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等)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的统称化学治疗。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呼吸科
肺结核.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平顶山市卫校 张磊.
X 线 诊 断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系 张红珍.
耐药机理及其耐药细菌的 检测与临床 长江大学临床学院检验科艾彪
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杨清 主治医师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头孢菌素.
抗菌药概论 常用术语 抗菌谱: 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抑菌药 ; 杀菌药;
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
肺炎.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onglycosides.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四十章 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多重耐药菌判读标准 及微生物报告单解读 检验科 徐静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三十九章 b-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肺部感染性疾病处理原则.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第三十五章 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40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重症肺炎界定标准与 抗菌治疗的探讨.
长 春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精品资源共享课 制作部门:基础医学部 病理教研室 高寒.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39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Synthesized Antibiotics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CAP抗菌治疗原则指南解读 (注:本课件为5年前版本未及时更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肺 炎 (Pneumonia) 川北医学院内科学教研室 陈绍平 教授 陈绍平 教授 The studies shown in the following slides revealed that initial inadequate therapy is prescrib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frequency, and that administration of initial inadequate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mortality rates.

定 义 WHO资料: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2位死亡原因,在我国则居第5位。 定 义 肺炎(pneumonia)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腔及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气 促、肺浸润、炎症体征及X线改变。 WHO资料: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2位死亡原因,在我国则居第5位。

肺炎的病死率上升: ►病原体的变迁 ►易感人群结构改变 ►医院获得肺炎发病率增加 ►病原学诊断困难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细菌耐药 ►人群贫困化加剧

病因分类 (一)细菌性肺炎 1. 需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需氧革兰染色阴性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 厌氧杆菌

病因分类 (二)病毒性肺炎: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等 (三)支原体肺炎 (四)真菌性肺炎:白色念珠菌、曲菌等 (五)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立克次体、衣原体、弓形体、原虫及寄生虫等

病因分类 (六)物理、化学及过敏性肺炎 1. 物理因素:放射线等 2. 化学因素:刺激性气体、液体等 3. 过敏原

“SARS”

细菌性肺炎 最常见,占肺炎的80%。 CAP,以往致病菌大多数(90%)为肺炎球菌;近二三十年来,致病菌发生很大变化,约占40%,其余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军团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 在非细菌感染中,病毒性、支原体肺炎常见。

病原菌分布规律的变化 ◆肺炎球菌的比例不断下降 ◆革兰阴性杆菌的比例不断增加:绿脓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 ◆新的病原菌肺炎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军团菌 ◆非致病菌成为机会致病菌 ◆真菌发病率增加 ◆耐药菌株不断增加 ◆变化的原因:发生环境的改变

按发生环境可分为: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cquired pneumonia, CAP)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cquired pneumonia, HAP)

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肺炎球菌(40%)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20%) , 其中最常见的是肺炎克雷白杆菌

2005年ATS/IDSA有关HAP/VAP的定义 HAP:患者入院≥ 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且入院时未处于潜伏期。HAP可以在医院病房中治疗,病情严重时也可以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患者在气管插管48~72小时后发生的肺炎,包括在HAP中。 ATS/ IDSA :美国胸科学会/美国感染病学会 2005年ATS/IDSA指南是美国胸科学会发表的1996年HAP共识的更新版本。建议主要是根据委员会成员在美国胸科学会(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联合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发表的资料。该组织对HAP/VAP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细菌学、诊断和抗微生物治疗等主要方面都进行了审议。治疗建议的重点是抗生素选择和患者分层;没有讨论对肺炎的辅助性非抗生素治疗。指南将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定义为患者入院≥ 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且入院时未处于潜伏期。HAP可以在医院病房中治疗,病情严重时也可以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定义为患者在气管插管48~72小时后发生的肺炎,包括在HAP中。 医疗机构相关肺炎(HCAP)定义为本次感染前90天内因急性病住院治疗,且住院时间≥ 2天的所有患者;居住在护理院或康复机构的患者;本次感染前30天内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伤口护理;或者到医院或透析门诊定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HCAP包括在HAP/VAP范围内。 附:医疗机构相关肺炎(HCAP):本次感染前90天内因急性病住院治疗,且住院时间≥ 2天的所有患者;居住在护理院或康复机构的患者;本次感染前30天内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伤口护理;或者到医院或透析门诊定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HCAP包括在HAP/VAP范围内。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占全部院内感染的第3位 ◆革兰染色阴性杆菌(50%):绿脓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原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等 ◆肺炎球菌(30%) ◆金黄色葡萄球菌(10%) ◆免疫受损宿主(ICH)

解剖分类 1、大叶性肺炎( lobar pneumonia) ►即肺泡性肺炎:炎症经肺泡→肺泡间孔(Cohn孔) →肺泡→肺段→肺叶 ►以肺泡腔病变为主 ►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 ►X线显示节段性片状密度增高影

右中叶肺炎

解剖分类 2、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即支气管性肺炎(bronchopneumonia):炎症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肺泡 ►多继发于其他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X线显示沿肺纹理分布的融合性斑点状阴影

解剖分类 3、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 ►累及支气管壁和支气管周围,有肺泡壁增生及间质水肿 ►X线显示为一侧或双侧肺下部的不规则条索状密度增高阴影。

间质性肺炎

(Pneumococcal Pneumonia) 肺炎球菌肺炎 (Pneumococcal Pneumonia)

病因及发病机制 1、肺炎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可寄生在正常人体的上呼吸道中 2、上呼吸道免疫防御功能受损(受凉淋雨、疲劳、酒、病毒感染)或有慢性心肺疾患、免疫缺陷者→细菌进入下呼吸道,在肺泡内繁殖 3、致病力是细菌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 4、病变可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 5、易累积胸膜引起渗出性胸膜炎

病 理 分期: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 病 理 分期:充血水肿期 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 溶解消散期 病变消散后,肺组织结构无破坏,不留纤维斑痕。少数病例纤维蛋白吸收不完全而成为机化性肺炎。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临床表现:诱因 受凉、劳累等 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临床表现:症状 ►起病多急骤 ►寒战、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 ►发热:高热、伴寒战,可呈稽留热 ►全身肌肉酸痛 ►咳嗽咳痰:痰少,可带血丝或呈铁锈色痰 ►胃肠道反应可类似急腹症 ►感染严重时可出现休克、ARDS及神经症状

临床表现:体征 急性发热面容 有败血症者:皮肤及黏膜出血点、巩膜黄染 有脑膜炎者:颈强、病理性反射 肺部体征:呼吸快、发绀 早期-患侧呼吸运动幅度减小,呼吸音减低 中期-肺实变体征:语颤增强,叩诊浊音,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后期-湿罗音 累及胸膜时有胸膜摩擦音

并发症 1、感染性休克 2、胸膜炎、胸腔积液、脓胸 3、肺脓肿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升高,N>80%,并有核左移或中毒颗粒 2、痰涂片:革兰染色阳性及荚膜染色阳性 3、痰培养及血培养:可以确定病原体 4、PCR和荧光标记抗体检测 5、胸片或肺CT

右中叶肺炎

诊 断 1、症状 2、体征 3、血常规 4、胸片 5、病原学

鉴别诊断 1、干酪样肺炎 结核中毒症状低热乏力 痰找抗酸杆菌阳性 胸片

右上干酪性肺炎图像:大片斑片影,密度不均,中间呈虫蚀样改变

鉴别诊断 2、其他病原体所致的肺炎:金葡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 3、急性肺脓肿 6、肺癌 4、胸痛时应与渗出性胸膜炎、肺梗塞等鉴别 5、有消化道症状时与急腹症鉴别 6、肺癌

右下肺癌X线 类似肺炎; 但无急性感 染表现; 血白细胞也 正常;进一 步检查可协诊

右侧包裹性积液

治疗:抗菌药物治疗 对青霉素过敏者:红霉素、林可霉素 重症患者: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 首选:青霉素 对青霉素过敏者:红霉素、林可霉素 重症患者: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 疗程:通常为14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或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1、青霉素类 (一)ß内酰胺类 * 青霉素 对葡萄球菌以外的Gr +球菌和奈瑟菌属感染,应为首选药! * 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双氯西林等耐酶青霉素对ß -内酰胺酶稳定,主要用于产酶葡萄球菌所致各种感染; * 以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为代表的氨基青霉素,对Gr +菌效果不如青霉素,但对流感杆菌、肠球菌及部分肠杆菌有抗菌作用。

其中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啶等口服品种,适用于各种轻-中度感染; 而注射用药血药浓度较高,对敏感菌重度感染有效; 2、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头孢菌素 对耐青霉素葡萄球菌、其它Gr +菌、大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流感杆菌等有交叉抗菌活力: 其中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拉啶等口服品种,适用于各种轻-中度感染; 而注射用药血药浓度较高,对敏感菌重度感染有效;

对Gr +菌的活性与一代头孢比较相近或稍差,而对Gr - 菌的活性作用则增强,但对部分肠杆菌耐药。 第二代头孢菌素 对Gr +菌的活性与一代头孢比较相近或稍差,而对Gr - 菌的活性作用则增强,但对部分肠杆菌耐药。 用于Gr + 和Gr – 菌敏感的各种感染。 常用品种有:头孢呋辛/克洛/孟多/替安等。前两者的片剂是口服代表品种。

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ß-内酰胺酶更稳定,抗菌谱更广泛,对肠杆菌科细菌、奈瑟氏菌、流感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部分厌氧菌有强大抗菌活力。但对葡萄球菌的作用较一代和二代头孢菌素差。

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后,血药浓度高、脑脊液中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对肝/肾毒性较低,为其三个特点,故适用于:严重Gr – 及敏感Gr + 菌感染、病因不明感染的经验治疗、以及院内感染。 常用品种: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曲松/菌必治(半衰期达8h可qd用药)、头孢哌酮/先锋必(抗铜绿假单孢菌)、头孢他啶/复达欣(抗铜绿假单孢菌活力最强);其口服品种有头孢特仓酯、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等。

同三代头孢菌素比较:对ß内酰胺酶更稳定,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其中: 第四代头孢菌素 同三代头孢菌素比较:对ß内酰胺酶更稳定,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其中: 头孢匹美/马斯平---用于Gr+/-菌感染,如金葡菌、链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克雷伯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菌血症及败血症。 头孢匹罗---用于耐药的金葡菌/铜绿假单孢菌/肠杆菌/柠檬酸菌感染。 头孢立定---对铜绿假单孢菌有特效,是头孢哌酮抗菌活力的32倍。

3、其他ß内酰胺类 1)头酶素 对ß-内酰胺酶稳定,抗菌谱与二代头孢相近,对肠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包括脆弱类杆菌也有良好活性。 主要品种有:头孢西丁/美唑/替坦/拉腙等。 适用于:厌氧菌或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如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肺脓肿等。

2)单环ß-内酰胺类 对多种ß-内酰胺酶稳定,对Gr – 菌作用强,对Gr+菌及厌氧菌作用差,属窄谱抗菌素! 以安曲南为代表。

3)碳青霉素类 抗菌谱极广,对Gr-菌、 Gr+需氧菌和厌氧菌有强大活性,对ß-内酰胺酶稳定。 代表品种为亚安培南/泰能,美洛培南/美平。 适应证:各种细菌所致严重感染; 病因不明的感染; 院内感染; 免疫缺陷感染者。

4)ß-内酰胺酶抑制剂 有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其中以三唑巴坦作用最强; 临床产品有: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以上产品适用于产酶金葡菌、肠杆菌、流感杆菌、淋球菌、卡他莫拉菌、脆弱类杆菌等感染。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还适用于铜绿假单孢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二)喹诺酮类 第一代奈啶酸仅对Gr-菌有效/吸收差/反应多; 第二代吡哌酸对Gr-杆菌有效可用于尿路感染; 及需氧/厌氧菌、支/衣原体作用强,能安 全、有效地治疗各种感染。

(三)新大环内酯类 特点是:均为依托红霉素的衍生物,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如罗红、地红、克拉、阿奇霉素等,抗菌谱加宽,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非结核分支杆菌均有效;不良反应轻而少;可qd用药;组织浓度高、分布广,如阿奇在前列腺的浓度是血的10倍。 是治疗呼吸道感染如社区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的常用药。

(四)氨基糖苷类 对Gr-杆菌如大肠/肺炎/流感杆菌抗菌活力强;对沙雷菌、肠杆菌、拘橼酸菌、铜氯假单孢菌、不动/产碱杆菌敏感。对葡萄球菌和Gr-杆菌有3h或更长久的后续作用(PAE)。 主要品种:链霉素主用于结核病;卡那霉素趋于淘汰;庆大耐药率较高;阿米卡星耐药率最低;妥布和西索米星与庆大有交叉耐药;此外外还有核糖霉素、小诺霉素、奈替米星、新霉素。

(五)糖肽类-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 1.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适用于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特别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或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肠球菌属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也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 2.粒细胞缺乏症高度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 3.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口服,可用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的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患者。

治疗:支持疗法 卧床休息 补充热量、水分、蛋白质及维生素等 对症治疗

并发症的处理 怀疑脓胸患者,应积极排脓引流 若体温降而复升或3天内仍不下降者,可能有细菌耐药、肺炎球菌的肺外感染、混合感染、药物热或并存其他疾病 怀疑脓胸患者,应积极排脓引流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补充血容量: 纠正酸中毒: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控制感染: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 预防及纠正MODS

预 后 一般良好 如有下列因素则较差: 年老,有心、肺等基础疾病者 有免疫缺陷者 病变广泛、多叶受累者 有严重并发症者

概 念 无反应性肺炎: 给予足够抗菌药物治疗的肺炎,其临床状况没有足够的反应。 治疗10以后没有反应或者治疗2周吸收少于50%的肺的浸润(Feinsilver and Fein)

概念 进展性肺炎 治疗24h后临床恶化,或影像学增加50%。(2001 ATS 指南) 治疗72h后临床恶化呼吸困难需要机械通气或出现败血性休克(septic shock)(Arancibia )

概念 不吸收肺炎 吸收延迟肺炎 经过10d足够的抗菌药物治疗,2周内肺部阴影吸收少于50%,4周没有吸收。 不吸收肺炎 吸收延迟肺炎 Kirtland and Winterbauer(1991) 经过10d足够的抗菌药物治疗,2周内肺部阴影吸收少于50%,4周没有吸收。 经过10天足够抗菌药物治疗,临床情况没有改善和恶化,或肺部的阴影12周没有吸收。

概念上的统一 进展性肺炎:短期,24 ~ 48 h 无反应性肺炎:临床症状体征,3~7d 不吸收肺炎:影像学的改变。2 ~ 4 W

影响肺炎消散速度的因素 病原体 表. 不同病原体肺炎X线的演变速度 病 原 体 最初的X线恶化 X线消散 残留异常阴影 肺炎链球菌(无菌血症) 偶见 1~3月 罕见 肺炎链球菌(伴菌血症) 多见 3~5月 25%~35% 金 葡 菌 多见 3~5月 常见 流感嗜血杆菌 偶见 1~5月 偶见 其他G-杆菌 偶见 3~5月 10%~20% 莫拉卡他菌 罕见 1~3月 少见 军团杆菌 多见 2~6月 25% 肺炎支原体 罕见 2~4月 罕见 衣原体属 罕见 1~3月 10%~20%

影响肺炎消散速度的因素 年龄 ≤50y 4周内吸收 90% > 50y 4周内吸收 30% 严重程度 轻中症CAP 3~4周

影响肺炎消散速度的因素 基础疾病 免疫状态

住院肺炎患者的治疗反应 病原体 病死率 平均住院时间 退热时间 X线清晰时间 (%) (天) (天) (周) (%) (天) (天) (周) 肺炎链球菌 12 5~6 3~5 3~13 流感嗜血杆菌 7 6 2~4 _ GNB 35~60 11 _ _ 军团菌 15~25 _ 5 11 肺炎支原体 <1 _ 1~2 1~2 卡氏肺孢子虫 17 8 6 5~8

肺部感染微生物化疗疗程 感染病原或类型 疗 程 肺炎链球菌肺炎 热退后3~5天 (最短5天) 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3周,常达6周 感染病原或类型 疗 程 肺炎链球菌肺炎 热退后3~5天 (最短5天) 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3周,常达6周 葡萄球菌肺炎 3~4周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AIDS 3周 其他免疫抑制宿主 2周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肺炎 2~3周 肺脓肿 通常4~6周 (热退后4~5天改口服)

肺部感染抗微生物化疗疗效评价 微生物疗效和临床疗效一致,但由于微生物学诊断困难,临床疗效更重要 临床疗效 全身-体温、器官功能、神志、血象···· 局部-影像学、脓痰、血气、肺顺应性、气道阻力···· 影像学是重要指标,但非唯一指标

解析 治疗无反应性肺炎是“大概念”,进展性肺炎、不吸收肺炎与消散延迟性肺炎是“小概念”;早期评价是症状为主,后期评价影像学吸收与否成为重要指标,因而出现“不吸收”或“消散延迟”等用语。 尚有“难治性肺炎”(Overwhelming pneumonia)一词,现在已很少用,与治疗无反应有近似意义 重点是寻找原因,明确诊断

预 防 避免诱发因素 目前已有纯化的荚膜抗原疫苗,可使肺炎球菌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保护期1~5年

(Staphylococcus Pneumonia) 葡萄球菌肺炎 (Staphylococcus Pneumonia)

病因及发病机制 多见于原有全身疾病或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或皮肤疖、痈的细菌入血 病菌可来源于呼吸道或血液 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两类 致病物质主要是毒素与酶 致病力可用血浆凝固酶来测定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株(MRSA)的出现

病 理 多处肺实变、化脓及组织破坏 形成单个或多发性脓肿 气囊肿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或隐袭 寒战、高热、胸痛,全身中毒症状较重 痰为脓性,量多,带血丝或呈粉红色乳状 严重者可早期出现休克

实验室检查 1、肺部X线:肺段或肺叶实变,或呈小叶样浸润,其中有单个或多发的液气囊腔。X线阴影的易变性是金葡萄肺炎的另一重要特征。 2、血常规: WBC↑,N ↑ ,有核左移,细胞内有中毒颗粒。 3、血、痰病原学检查:

所有葡萄球菌对普通青霉素耐药率接近100%,故不考虑使用 对甲氧西林 敏感葡萄球菌 (MSSA) 新青II 头孢一代 氨基糖苷类 金黄色 葡萄球菌 耐甲氧西林 葡萄球菌 (MRSA) 万古霉素 葡萄 球菌 表皮 葡萄球菌 病情相对较轻 但容易耐药 所有葡萄球菌对普通青霉素耐药率接近100%,故不考虑使用

(Klebsiella Pneumonia) 克雷白杆菌肺炎 (Klebsiella Pneumonia)

病因及发病机制 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 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进入肺内 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疾患、全身疾病或院内感染 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并且产生超广谱酶 细菌具有荚膜

病 理 大叶或小叶融合性病变,以上叶多见 渗出液粘稠 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单个或多发性脓肿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 寒战、高热、胸痛 痰为粘稠脓性,量多,带血,灰绿色或砖红色、胶冻状 严重者可早期出现休克 预后差

右上肺脓肿

诊 断 临床表现 胸片 病原学检查

治 疗 第二、三代头孢菌素联合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Mycoplasmal Pneumonia) 肺炎支原体肺炎 (Mycoplasmal Pneumonia)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最小微生物之一 通过呼吸道传播 吸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毛活动与破坏上皮细胞 致病性可能与患者对病原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敏反应有关

临床表现 起病较缓慢 乏力、咽痛、纳差、肌痛 发热:可持续2~3周 阵发性、刺激性呛咳 咳少量粘液

诊 断 临床表现 胸片: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 血清学检查:冷凝集实验、IgE抗体测定、核酸杂交 诊 断 临床表现 胸片: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 血清学检查:冷凝集实验、IgE抗体测定、核酸杂交 病原体培养

治 疗 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