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ura的 社會認知論
Bandura社會認知論的基本假定: 1.雖然生物性在人格建構上扮演一些角色,但是人類大部分還是學習的產物。 2.人們有能力使用象徵符號。象徵是一項瞭解環境的有利工具,並且可以創造和管理環境的事項;特別是語言,幫助我們轉換經驗為內在模式引導我們未來的行為,這些轉換若有一致性將建構成為自我系統;此項能力類似後設認知。 3.人類的機能是建立於個人事實、環境因素和行為的互惠性互動上,Bandura將此項模式稱為交互決定論。
交互決定論 Reciprocal Determinism 1、人類行為有三個交互反應的變項,即環境(E)、行為(B)、個人(P) 環境(E) 個人(P) 行為(B)
2、所指的個人,大部分為內在事實,例如認知,因為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和參與,兩者可以影響環境和行為。 3、認知被環境及行為所塑造、決定,但環境與行為亦有部分被認知所決定。
決定的意義 環境本身雖無法決定我們的行為,但是我們對環境的觀念卻對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可以選擇一種可以提昇和環境互動之可能性的行為,因此行為不只是一個獨立的變項,它會被環境與個人所影響。
巧遇的機會和意外的因素 Bandura認為人們有很強的適應力和彈性,並應該以此能力擴充生活寬度,因為三個變項(B,P,E)會隨著時間改變,巧遇的機會(和不熟悉的人不期然相遇)和意外的因素(不被期待和計畫的環境經驗)即為兩個重要的潛在改變。
自我系統 1.Bandura認為自我系統是一個認知結構,包括知覺、評估和調節行為;自我系統讓我們能觀察和象徵化我們的行為,以及在記憶的基礎下評估過去有被增強或沒被增強的行為與未來結果的預期。 2、行為表現並非完全受環境影響,亦非完全受單一或雙重動機的影響,否則行為的一致性會更高。
自我調節 Self-regulation 1.靠著使用反射的思考,他們能夠操作環境和產生行為的結果。 2.人們使用反應與強化兩策略來進行自我調節。 3.反應可以減少成就與目標的差異,強化使設定更新或更高的目標。 4.自我調解的貢獻: (1)人們擁有操控外在事實的能力,且符合互惠的相互影響模式。 (2)我們有能力監督行為和評估其近程和遠程目標。
自我調節的外在因素 外在事實至少對自我調節有兩方面影響: 1.提供我們評估行為的 標準。 2.提供增強的媒介以協 助自我調節。 自我調節的外在因素 外在事實至少對自我調節有兩方面影響: 1.提供我們評估行為的 標準。 2.提供增強的媒介以協 助自我調節。
自我調節的內在因素 自我觀察 1.即使不是非常的注意, 我們仍可監督我們的表現 ,但會有選擇的注意某些 表現而忽略某些行為的情 形。 2.我們會選擇性地注意到 我們行為的某些方面。我 們觀察的對象是依興趣及 已經存在的自我概念而定
判斷歷程 1、透過認知的仲裁,我們進行判斷歷程來自我調解,使我們不只有能力反應自我覺察,也以建立的目標替行為作價值判斷。 2、判斷歷程倚靠個人的標準、參照的成就、行為價值、行為表現的歸因。
3. 個人標準是評估自己的成就而非與他人比較,但是個人價值仍會有一些參照的標準,例如學生和班上同學比較。 4 3.個人標準是評估自己的成就而非與他人比較,但是個人價值仍會有一些參照的標準,例如學生和班上同學比較。 4.人們會評估行為的價值以做努力程度的依據。 5.人們會將成功作內在或外在因素的歸因。如果我們相信成功是內在歸因,則會讓人有信心並更加努力;若將失敗做外在歸因,如自己的缺點、不可控制的外在因素等,可能會讓人放棄達成目標。
有效的自我反映 1、透過自我增強或自我責備,我們可以鼓勵自我產生行為。 2、自我增強並非都是靠立即性的回饋,大部分都是靠認知能力來促成行為的結果。 3、Bandura假設人有獲得獎賞、避免處罰的自我組合標準。
選擇性的激發和內在控制的解除 1、人有兩個主要的行為約束力:社會認可、內在的自我認可。 2、人們透過選擇性的激發和內在控制的解除使人們免於侵犯個人標準。 3、人沒有像良知或超我等自動的內在控制單位。
4、自我調節的影響並不是自動的,而是當它被激發時才會運作。Bandura稱此一概念為選擇性的激發。 5、人在何時如何激發其自我調節的功能,受到了自我評價及環境的影響。 6、人依照自己對情境的解釋來選擇激發的行為。
都是認知系統用來減輕行為責任的技術,方法有三: 1.將行為目的正當化 2.減輕參照標準 3.對行為使用委婉的標籤 重新界定行為 都是認知系統用來減輕行為責任的技術,方法有三: 1.將行為目的正當化 2.減輕參照標準 3.對行為使用委婉的標籤 取代或擴散責任 1.將責任歸咎於他人 2.擴大責任歸屬範圍以減輕自己的責任負 擔。
忽視或歪曲行為結果 1.低估行為結果 2.忽視行為結果 3.歪曲或誤解行為結果 忽視或歪曲行為結果 1.低估行為結果 2.忽視行為結果 3.歪曲或誤解行為結果 譴責犧牲者 將犧牲者非人性化或歸咎 譴責犧牲者,將責任歸屬模糊掉。
解除內在控制VS.防衛機轉 1.解除內在控制系統不是潛意識或自動化機制,而是認知的調停。Freud的防衛機轉或Adler的安全防護傾向則是自動運作,可以是意識的或潛意識的。 2.它允准人們可寬諒地自我評估,因而可以在一個曖昧的情境下減輕或避免責任,不過那只能用於判斷我們自己的行為。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1.S-E是一種信念。係指:人們對自己在某種情境下表現某種行為之能力的預期。 - 它會影響自己選擇怎樣的挑戰; 在活動中應該投注多少精力; 當面對挫折或失敗經驗時能堅持多久、以及對挫折的調適能力。
雖然自我效能對我們的行為有重大的影響,但我們的行為並不是只受自我效能的影響。自我效能、環境因素、先前的行為、結果的期待等因素的混合,產生行為的結果。 一個人的S-E將決定其動機的強度。 S-E通常會經由動機和資訊處理的共同作用,影響一個人的認知功能。
2、高自我效能的人相信他們可以經由努力來改變環境,低自我效能的人則認為自己沒辦法做任何的事。 3、自我效能並不是指對我們行為「結果的期待」,而是「效能的期待」。「效能的期待」是指一個人對自己有信心能執行某項行為,而「結果的期待」是指一個人對自己行為結果的預測。
比如一個人可能有自信自己在面試時會表現的很好(高自我效能),但卻認為自己不會被錄取(低的結果期待),因為高失業率的影響
4、自我效能並不是指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走、吃;. 自我效能也不是指在執行某件行為時,不會感到焦慮、壓力或恐懼; 4、自我效能並不是指一些基本的技能,比如走、吃; 自我效能也不是指在執行某件行為時,不會感到焦慮、壓力或恐懼; 自我效能也不等同於自我抱負,比如一個海洛因上癮者,可能有抱負自己要脫離毒品,但對破除這個習慣卻沒有信心。
自我效能的來源 成功的經驗 替代性經驗 社會性說服 生理和情緒狀態 (健康的身體)
自我效能的來源 經由以下四點的獲得、增強或減弱: 自我效能的來源 經由以下四點的獲得、增強或減弱: 1.成功的經驗:其原則為 (1)成功的經驗所提昇自我效能的程度,會依據工作的困難度而決定; (2)經由自己努力而成功會比經由他人的協助而成功,更增進自我效能; (3)當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去做還是失敗時,會減低自我效能;
(4)在情緒激動或情緒低落時失敗,會比當我們盡最大的努力還是失敗時,較不減低自我效能; (5)在建立堅固的自我效能後的失敗經驗,會比還未建立時,對自我效能的損傷低; (6)當一個人建立了高自我效能後,偶爾的失敗並不會影響他的自我效能。
2.可替代性的經驗: 1)經由社會的模範提供替代性的經驗。當我們觀察別人成功實惠提昇我們的自我效能;當我們觀察跟自己能力相近的人失敗時,會降低自我效能。當觀察的模範和自己較無相關時,對自我效能的影響也較低。
2)一般來說,替代性的經驗對自我效能的影響並不如個人親身的體驗,但替代性的經驗對低自我效能卻有深遠的影響。比如一個游泳選手看到相同能力的另一位選手在渡河比賽失敗,可能造成他不敢嘗試相同的舉動,這樣的影響也許會持續一輩子。
3.社會的說服: 社會的說服造成自我效能的影響是有限的,但經由以下四點可增強或減低自我效能: 3.社會的說服: 社會的說服造成自我效能的影響是有限的,但經由以下四點可增強或減低自我效能: (1)這個說服者是被相信的; (2)說服者的建議或忠告是 被說服者能力可做到 的; (3)說服者的地位和權威; (4)當社會的說服伴隨成功 的經驗,更能增進被 說服者的自我效能。
4.生理和情感的狀態: 強烈的情緒會降低行為的表現,當人們處於強烈的恐懼、明顯的焦慮或極度的壓力下,可能有較低的自我效能。但在適當的壓力下,會促進行為的表現。
自我效能可當作行為的預測 自我效能不是一個整體性的本質,它會隨著情勢的不同而變化,評估自已在不同的活動中需俱備多少的能力。
a. 高自我效能-有一致的環境---結果最有. 可能成功。 b. 低自我效能-有一致的環境---人們可能. 會挫敗,因為他們會覺得工作難度對 c.高自我效能-無一致的環境---人們會增 加努力去改變環境,他們會去測試、 盡力改變,當結果還是失敗後,他 們會去尋求更多有反應的環境。 D.低自我效能-無一致的環境---人們對自 已行為的會感覺冷淡、失望、無助、 沒有信心。
自我效能高低與環境一致性關係 成功的經驗 一致 感到挫折 努力改變環境或放棄或改追求另一個較好的環境 認命、感到無力 不一致 自我效能 高
1.集體效能是指人們有信心經由集體的努力可促使社會改變,集體效能並不是來自集體的心智,而是來自許多許多具有自我效能的個體一起工作。 2.班度拉認為人們經由個人的自我效能和集體效能來控制他們的生活。
破壞集體效能的因素 (1)我們生活在地球村,發生在某地方 的情形會影響其他的地區; (2)由於出現許多不了解或不知是否可 控制的現代科技,降低我們的集體 效能; (3)複雜的社會機構或官僚體制會妨礙 社會的改變; (4)無數人類的問題會降低集體效能, 例如飢荒、戰爭、自然破壞等等。
Bandura相信我們很多學習的經驗是透過觀察別人而來。但是並非所有的學習都是透過觀察別人而來,我們也可透過自身經驗學習。 觀察學習 Bandura相信我們很多學習的經驗是透過觀察別人而來。但是並非所有的學習都是透過觀察別人而來,我們也可透過自身經驗學習。 Bandura認為增強不是學習的絕對要素。行為的習得未必要有增強但習得的行為是否會表現出來得視是否有增強作用存在。 Bandura相信觀察學習比透過自身直接經驗的學習更有效率。
模仿 1.模仿是觀察學習的核心。 2.模仿學習包涵增加或扣除所 觀察的行為,然後把它類 化到其它行為。模仿不止 是單純 的模仿還有包涵認 知的歷程。
模仿的決定要素 1.模仿對象的特質---高地位、有才能、有影響力的個體,我們比較可能去模仿; 2.觀察者的特質影響了模仿的可能性,當被觀察者的特質是模仿者所缺乏的,則越可能被模仿; 3.被模仿者的行為結果會影響模仿者。
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 在觀察學習的歷程中,觀察者不但可以經由觀察而習得被觀察對象的行為,也可以察見被觀察者的情緒反應,如高興或恐懼,並隨之對該有關事物或情境產生同樣的情緒反應,縱使觀察者從未直接經歷或接觸該事物或情境。Bandura稱這種經由觀察別人行為而習得情緒反應的歷程為「替代學習」。
一、注意 二、保留(動作表徵的記憶 、 語言編碼) 三、行為再現 四、酬賞(誘發、動機) 觀察學習的過程 一、注意 二、保留(動作表徵的記憶 、 語言編碼) 三、行為再現 四、酬賞(誘發、動機)
一、注意: (1)當被觀察的個體越與我們自身相關聯時,我們越會受吸引; (2)當被模仿的個體越有吸引力時,我們越容易去注意; (3) 當被模仿者的行為本質對我們越重要,我們越會去注意。
二、保留、記憶 (1)動作表徵的記憶 (2)語言編碼 - 可以加速觀察學習的歷程, - 可以幫助我們選擇哪些是 我們所要的,哪些是我們該 捨棄的 - 另外,也可以幫助我們回憶 象徵性的行為。
三、行為的產物. 在注意、保留我們所觀察的行為後,我們會有新的行為出現。在呈現這些行為於適當的行動中我們必須問自已幾個問題: a、我如何做它 三、行為的產物 在注意、保留我們所觀察的行為後,我們會有新的行為出現。在呈現這些行為於適當的行動中我們必須問自已幾個問題: a、我如何做它? b、什麼是我要做的? c、我這樣做對嗎?
四、酬賞(誘發 動機) 1.觀察學習最有效率是在當學習者被誘發去做模仿的行為時。注意和呈現導引出一連串的學習行為,但是行為表現可被誘發產生另一個新行為。 2.觀察一個被處罰的行為表現將會降低它重覆該行為的可能性。
動作表徵的學習 1.Bandura認為增強對於行為的影響不是自動的從行為反應結果而來。例如:言語的增強必須被注意到或了解,它才有意義,而且這個意義接受者所解讀的也許不同於傳送者的本意。
2、一個反應的結果至少有下列三種. 運作---. (1)傳送訊息. (2)誘發未來的行為 2、一個反應的結果至少有下列三種 運作--- (1)傳送訊息 (2)誘發未來的行為 (3)增強現在的行為 3、Bandura認為有效率的學習至少包 涵下列因素: (1)學習者運用認知 (2)了解什麼樣的行為會導致成 功的反應
官能障礙行為 Bandura認為行為是經由個人、行為和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個人因素包涵認知和神經心理歷程,環境因素則是人際關係和社會經濟因素,而行為的因素則包括先前經驗被增強的結果。官能障礙本身容易有反向壓抑、恐懼和敵視的行為。
1.失敗容易導致壓抑,而壓抑的人容易輕視自已的成就和才能,結果將會導致不幸、無價值感、沒有目標和沮喪。 負向壓抑 1.失敗容易導致壓抑,而壓抑的人容易輕視自已的成就和才能,結果將會導致不幸、無價值感、沒有目標和沮喪。 2.Bandura認為官能障礙者壓抑的發生有三個次系統的運作:
1. 自我觀察---他們容易誤判自已的行為表現和扭曲他們過去記憶中的成就。 2 1.自我觀察---他們容易誤判自已的行為表現和扭曲他們過去記憶中的成就。 2.判斷過程---壓抑的人比較可能做錯誤的判斷。他們為自已設置不真實的高標準,以致他們無法達到該行為的標準而評判這樣的行為是失敗的 3.自我反作用---他們不僅嚴苛的評判他們自已,也會因為他們的缺點嚴厲的自我懲罰。
恐懼症 1.恐懼或害怕的學習是經由直接的經驗、不適當的概化、觀察學習而來,尤其以觀察學習最多。 2.有恐懼症的人很難被辨識出來,因為他們會避開令他們害怕的情境。
3.Bandura認為電視或其他傳播工具會使我們的恐懼普遍化,常被報導的強暴、武裝搶劫、殺人,會造成社會的恐懼,使人們住在緊閉上鎖的屋內,即使他們並沒有被強暴、搶劫的經驗。 4.具有恐懼症的人會避開令他們恐懼的情境,這種避開的行為是經由個人的期待、外在環境因素、和先前經驗三者交互決定而成。
1.攻擊行為的學習是經由觀察他人、和正增強或負增強的直接經驗、訓練、指示、或奇異的信念。
2.攻擊行為一旦建立,人們會因為以下五 因素持續攻擊行為: 2.攻擊行為一旦建立,人們會因為以下五 因素持續攻擊行為: (1)他們享受施加傷害在受害者身上(正增 強) (2)他們避免會被他人攻擊的嫌惡結果(負 增強) (3)他們因為沒有表現侵略而受到傷害(處 罰) (4)他們藉著侵略行為來符合父母管教的標 準(自我增強) (5) 他們觀察別人因為攻擊行為受到獎勵, 不具攻擊的行為卻受到處罰
3.Bandura認為攻擊行動會導致進一步的攻擊行為,而設計一個實驗:將一群男女混和的小孩分成四組: (1)實驗組A:觀察真人用言語及行 動攻擊玩具; (2)實驗組B:觀察影片有人用言語 或行動攻擊玩具; (3)實驗組C:觀察卡通人物用言語 或行動攻擊玩具; (4) 控制組:未觀察任何攻擊行為。
之後讓實驗組的小孩進入和影片佈置一樣的玩具間,觀察他們是否會有攻擊行為。實驗結果顯示: (1)接觸攻擊模範的小孩會比未接觸攻擊模範的小孩更具攻擊性; (2)小孩不論是觀察真人、影片或卡通,會表現出來的攻擊行為並沒有不同; (3)一般來說,各個實驗組的小孩會表現的攻擊行為機率是控制組的兩倍; (4)實驗組的小孩表現的攻擊方式和他所觀察的攻擊方式是一致的。
治療 1.社會認知治療最主要的目的是達 到自我調節,治療師不只要引 誘出行為的改變,也要維持這 改變。 2、改變的步驟包括: 1.社會認知治療最主要的目的是達 到自我調節,治療師不只要引 誘出行為的改變,也要維持這 改變。 2、改變的步驟包括: 步驟一:引出改變 步驟二:概括化 步驟三:維持。
基本的治療方法 1.明顯或多樣的模範與觀察學習 2.隱藏或認知的模範,將所觀察 到的視覺化 2.隱藏或認知的模範,將所觀察 到的視覺化 3.動作表徵的學習,實際去執行 引起焦慮的狀況。可運用系 統減敏感法,伴隨放鬆訓練 來減低恐懼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