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烧结 烧结的目的:把粉状物料转变为致密体 本章内容:1、概述 重点:1、烧结过程与机理 难点:烧结过程与传质机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膜蒸馏技术 报 告 人: 申 龙 导 师: 高 瑞 昶.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九章 烧 结 Sintering.
5 烧结方法简介.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Geophysical Laboratory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看一看,想一想.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瞬时性问题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5.3万有引力定律 一.历史的回顾 1.地心说和本轮理论(C.Ptolemy,约前150)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中式烹调技艺 第八章.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函 数 连 续 的 概 念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第十二章 陶瓷烧结原理与技术 关于烧结机理若干问题: 1.陶瓷的烧结定义? 2.陶瓷烧结过程及要弄清的几个要点是什么?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2.高斯定理(Gauss theorem) 一.电通量(electric flux) 1.定义:通过电场中某一个面的电力线条数。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烧结 烧结的目的:把粉状物料转变为致密体 本章内容:1、概述 重点:1、烧结过程与机理 难点:烧结过程与传质机理 第九章 烧结 烧结的目的:把粉状物料转变为致密体 烧结的致密体的显微结构由晶体、玻璃体和气孔组成。 本章内容:1、概述 2、烧结过程与机理 3、 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 4、影响烧结的因素 重点:1、烧结过程与机理 2、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 3、影响烧结的因素 难点:烧结过程与传质机理

第一节 概 述 一、烧结定义 二、与烧结有关的概念 三、烧结过程推动力 四、烧结模型

一、烧结定义 1、烧结的物理过程: 颗粒间接触面积扩大;颗粒聚集;颗粒中心距逼近,逐渐形成晶界;气孔形状变化;体积缩小;从连通的气孔变成各自独立的气孔并逐渐缩小,以致最后大部分甚至全部气孔从晶体中排除。

2、烧结的定义: 据烧结粉末体所出现的宏观变化 据烧结的本质 3、衡量烧结程度的指标 ①坯体收缩率 ②气孔率 ③吸水率 ④相对密度 即 : 一种或多种固体粉末经过成型,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开始收缩,在低于熔点温度下变成致密、坚硬的烧结体,这种过程称为烧结。 据烧结的本质 由于固态中分子(或原子)的相互吸引,通过加热使粉末体产生颗粒粘结,经过物质迁移使粉末体产生强度并导致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称为烧结。 3、衡量烧结程度的指标 ①坯体收缩率 ②气孔率 ③吸水率 ④相对密度 即 : 烧结体密度 理论密度

二、与烧结有关的一些概念 1. 烧结与烧成 烧成:包括多种物理和化学变化 烧结:仅指粉料经加热而致密化的简单物理过程 2. 烧结和熔融 1.    烧结与烧成 烧成:包括多种物理和化学变化 烧结:仅指粉料经加热而致密化的简单物理过程 2.    烧结和熔融 烧结是在远低于固态物质的熔融温度下进行的 金属粉末 盐类 硅酸盐

3.    烧结与固相反应 相同点:均在低于材料熔点或熔融温度下进行,并且过程中都至少有一相是固态 不同点:固相反应至少有两组分参加,并且发生化学反应,最后生化合物AB,烧结可以是单组分或双组分参加,两组分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烧结使材料更加致密,但微观晶相并未发生变化

三、烧结过程推动力 1、 推动力:粉末物料的表面能大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 1、 推动力:粉末物料的表面能大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 2、 衡量指标:通常用晶界能γGB和表面能γ SV之比值来衡量烧结的难易。 越小越易烧结。 对球形颗粒:弯曲表面由于表面张力而造成的压差 对非球形曲面: 烧结的推动力: 结论: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与球形颗粒(或曲面)曲率半径成反比,与粉料表面张力成正比,故粉料越细,由曲率引起的烧结推动力越大

四、烧结模型

第二节 固态烧结 固态烧结主要传质方式: 蒸发-凝聚、扩散传质和塑性流变

一、蒸发-凝聚传质 1.原因:蒸汽压差△P 模型:双球模型 由于 , 颗粒表面近似平面 由开尔文公式: P1—曲率半径为ρ的颈部的蒸汽压 由于 , 颗粒表面近似平面 由开尔文公式: P1—曲率半径为ρ的颈部的蒸汽压 P0—球形颗粒表面蒸汽压 γ—表面张力 d—密度

设 很小 △P—颈部和颗粒表面上的饱和蒸汽压之间的压差

2. 条件:颗粒足够小 3. 球形颗粒接触面积颈部生长速率: 注:① ,对蒸发-凝聚传质用延长烧结时间不能达到促进烧结的效果 2. 条件:颗粒足够小 3. 球形颗粒接触面积颈部生长速率: 注:① ,对蒸发-凝聚传质用延长烧结时间不能达到促进烧结的效果 ②从工艺控制考虑,两个重要的参数是原料起始粒度r和烧结温度T

4. 蒸发-凝聚传质的特点 烧结时颈部区域扩大,球的形状改变为椭圆,气孔形状改变,但球与球之间的中心距不变,坯体不收缩,坯体密度不变。

二、扩散传质 1. 传质机理:空位浓度差△C 下面通过计算不同部位空位浓度说明扩散传质机理: 在无应力区(晶粒内部): n0—晶粒内空位数 EV—空位生成能

由于颈部区域受到张应力、而颗粒接触中心受到压应力,不同部位受力不同,不同部位形成空位所做的功也有差别。 在颈部区域和颗粒接触中心有应力存在,而使空位形成所作的附加功如下: 张应力区: 压应力区:

设在颗粒内部无应力区空位形成能为 , 颈部或颗粒接触点区域空位形成能为 , 则 压应力区(接触点): 张应力区(颈表面): 设在颗粒内部无应力区空位形成能为 , 颈部或颗粒接触点区域空位形成能为 , 则 压应力区(接触点): 张应力区(颈表面): 不同部位空位形成能大小次序: 张应力区[ ]<无应力区[Ev]<压应力区[ ]

由于空位形成功不同,引起不同部位空位浓度不同。 若Cn、Co、Ct分别代表压应力区、无应力区、张应力区的空位浓度。则:

从颈表面到接触中心处之间的空位浓度差△1[C]: 若 当 时, 则 所以 同理 从颈表面到接触中心处之间的空位浓度差△1[C]:

从颈表面到颗粒内部之间的空位浓度差△2[C]: 由计算知: 空位扩散方向: 扩散方式:表面扩散、晶界扩散、体积扩散

2. 扩散传质的动力学 (1) 烧结初期 坯体变化:以表面扩散为主,气孔率大,收缩约在1%左右 动力学方程: 颈部增长速率: 2. 扩散传质的动力学 (1) 烧结初期 坯体变化:以表面扩散为主,气孔率大,收缩约在1%左右 动力学方程: 颈部增长速率: 颗粒中心距逼近速率:

返回

返回

由方程出发,从工艺角度考虑,在烧结时需控制的变量: Ⅰ.烧结时间: 如图9-9 故以扩散传质为主要传质手段的烧结,用延长烧结时间来达到坯体致密化的目的是不妥当的,此类烧结宜采用较短的保温时间。 Ⅱ.原料的起始粒度: 如图9-10 在扩散传质的烧结过程中,起始粒度的控制相当重要 Ⅲ.温度对烧结过程的决定性作用 温度升高,自扩散系数 D*明显增大,故升高温度必然加快烧结的进行。

扩散传质初期动力学方程可以写成: Y — 烧结收缩率 K — 烧结速率常数 t — 烧结时间 logY—t作图为一直线,截矩=K’(随T升高而升高),斜率=1/P(不随T变化)

⑵ 烧结中期: 坯体变化:进入中期,颗粒开始粘结,颈部扩大,气孔由不规则形状逐渐变成由三个颗粒包围的圆柱形管道,气孔相互联通。晶界开始移动。晶粒正常生长。以晶界和晶格扩散为主,气孔率降低为5%,收缩达80%~90%。 坯体气孔率(PC)与烧结时间的关系: L—圆柱形空隙的长度 t—烧结时间 tf—烧结进入中期的时间 因而烧结中期致密化速率最快

⑶ 烧结后期: 坯体变化: 气孔完全孤立,气孔位于四个晶粒包围的顶点。晶粒明显长大,坯体收缩率达90%~100% 烧成后期空隙率:  

第二节 固态烧结 固态烧结主要传质方式: 蒸发-凝聚、扩散传质和塑性流变

一、蒸发-凝聚传质 1.原因:蒸汽压差△P 模型:双球模型 由于 , 颗粒表面近似平面 由开尔文公式: P1—曲率半径为ρ的颈部的蒸汽压 由于 , 颗粒表面近似平面 由开尔文公式: P1—曲率半径为ρ的颈部的蒸汽压 P0—球形颗粒表面蒸汽压 γ—表面张力 d—密度

设 很小 △P—颈部和颗粒表面上的饱和蒸汽压之间的压差

2. 条件:颗粒足够小 3. 球形颗粒接触面积颈部生长速率: 注:① ,对蒸发-凝聚传质用延长烧结时间不能达到促进烧结的效果 2. 条件:颗粒足够小 3. 球形颗粒接触面积颈部生长速率: 注:① ,对蒸发-凝聚传质用延长烧结时间不能达到促进烧结的效果 ②从工艺控制考虑,两个重要的参数是原料起始粒度r和烧结温度T

4. 蒸发-凝聚传质的特点 烧结时颈部区域扩大,球的形状改变为椭圆,气孔形状改变,但球与球之间的中心距不变,坯体不收缩,坯体密度不变。

二、扩散传质 1. 传质机理:空位浓度差△C 下面通过计算不同部位空位浓度说明扩散传质机理: 在无应力区(晶粒内部): n0—晶粒内空位数 EV—空位生成能

由于颈部区域受到张应力、而颗粒接触中心受到压应力,不同部位受力不同,不同部位形成空位所做的功也有差别。 在颈部区域和颗粒接触中心有应力存在,而使空位形成所作的附加功如下: 张应力区: 压应力区:

设在颗粒内部无应力区空位形成能为 , 颈部或颗粒接触点区域空位形成能为 , 则 压应力区(接触点): 张应力区(颈表面): 设在颗粒内部无应力区空位形成能为 , 颈部或颗粒接触点区域空位形成能为 , 则 压应力区(接触点): 张应力区(颈表面): 不同部位空位形成能大小次序: 张应力区[ ]<无应力区[Ev]<压应力区[ ]

由于空位形成功不同,引起不同部位空位浓度不同。 若Cn、Co、Ct分别代表压应力区、无应力区、张应力区的空位浓度。则:

从颈表面到接触中心处之间的空位浓度差△1[C]: 若 当 时, 则 所以 同理 从颈表面到接触中心处之间的空位浓度差△1[C]:

从颈表面到颗粒内部之间的空位浓度差△2[C]: 由计算知: 空位扩散方向: 扩散方式:表面扩散、晶界扩散、体积扩散

2. 扩散传质的动力学 (1) 烧结初期 坯体变化:以表面扩散为主,气孔率大,收缩约在1%左右 动力学方程: 颈部增长速率: 2. 扩散传质的动力学 (1) 烧结初期 坯体变化:以表面扩散为主,气孔率大,收缩约在1%左右 动力学方程: 颈部增长速率: 颗粒中心距逼近速率:

返回

返回

由方程出发,从工艺角度考虑,在烧结时需控制的变量: Ⅰ.烧结时间: 如图9-9 故以扩散传质为主要传质手段的烧结,用延长烧结时间来达到坯体致密化的目的是不妥当的,此类烧结宜采用较短的保温时间。 Ⅱ.原料的起始粒度: 如图9-10 在扩散传质的烧结过程中,起始粒度的控制相当重要 Ⅲ.温度对烧结过程的决定性作用 温度升高,自扩散系数 D*明显增大,故升高温度必然加快烧结的进行。

扩散传质初期动力学方程可以写成: Y — 烧结收缩率 K — 烧结速率常数 t — 烧结时间 logY—t作图为一直线,截矩=K’(随T升高而升高),斜率=1/P(不随T变化)

⑵ 烧结中期: 坯体变化:进入中期,颗粒开始粘结,颈部扩大,气孔由不规则形状逐渐变成由三个颗粒包围的圆柱形管道,气孔相互联通。晶界开始移动。晶粒正常生长。以晶界和晶格扩散为主,气孔率降低为5%,收缩达80%~90%。 坯体气孔率(PC)与烧结时间的关系: L—圆柱形空隙的长度 t—烧结时间 tf—烧结进入中期的时间 因而烧结中期致密化速率最快

⑶ 烧结后期: 坯体变化: 气孔完全孤立,气孔位于四个晶粒包围的顶点。晶粒明显长大,坯体收缩率达90%~100% 烧成后期空隙率:  

第四节 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 再结晶与晶粒长大是与烧结并行的高温动力学过程,特别是晶粒长大与二次再结晶过程往往与烧结中、后期的传质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它对烧结过程和烧结体的显微结构和性能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 初次再结晶 1.定义:在已发生塑性形变的基质中出现新生的无应变晶粒的成核和长大过程 2.推动力:基质塑性变形所增加的能量

二. 晶粒生长(晶粒长大) 1.定义:无应变的材料在热处理时,平衡晶粒尺寸在不改变其分布的情况下,连续增大的过程 2.推动力:晶界两边物质的自由能之差△G是使晶界向曲率中心移动的驱动力

如图9-18: A、B晶粒之间由于曲率不同而产生的压差为: 由热力学知: 当温度不变时 △G —跨越一个弯曲界面的自由能变化 —摩尔体积 结论:晶粒生长是晶界移动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小晶粒之间的粘结;晶粒生长取决于晶界移动的速率。 晶体生长速率:

3.判断晶粒长大几何学的三个原则: ⑴晶界上有晶界能的作用,因此晶粒形成一个在几何学上与肥皂泡沫相似的三维阵列 ⑵从一个三界汇合点延伸至另一个三界汇合点的晶界都有一定曲率,表面张力使晶界移向其曲率中心 ⑶在晶界上的第二相夹杂物(杂质或气泡),如果它们在烧结温度下不与主晶相形成液相,则将阻碍晶界移动 由许多颗粒组成的多晶体界面移动情况如右图所示

晶粒长大定律: D—时间t时的晶粒直径 K—常数 D0—t=0时的晶粒平均尺寸 晶粒生长后期 : logD—t作图为一直线,其斜率为

返回

返回

4.影响晶粒生长的因素: ⑴第二相夹杂物(杂质、气孔)影响—阻碍作用(图9-20) ⑵有少量液相出现在晶界上—少量液相抑制晶粒长大 当气孔汇集在晶界上时,晶界移动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晶界移动被气孔或杂质所阻挡,使正常的晶粒长大终止 晶界带动气孔或杂质以正常速度移动,使气孔保持在晶界上,并可利用晶界的快速通道排除,坯体继续致密化 晶界越过气孔或杂质,产生二次再结晶,把气孔包入晶体内部(图9-22) ⑵有少量液相出现在晶界上—少量液相抑制晶粒长大

5.极限晶粒直径: 讨论: DL—晶粒正常生长时的极限尺寸 d—夹杂物或气孔的平均直径 f—夹杂物或气孔的体积分数 ①当f愈大时则DL愈小 ②当f一定时,d愈大则晶界移动时与夹杂物相遇与的机会就越少,于是DL愈大

三. 二次再结晶(或称异常长大和晶粒不连续长大) 三. 二次再结晶(或称异常长大和晶粒不连续长大) 1.定义:二次再结晶是少数巨大晶粒在细晶消耗时成核长大的过程(当正常的晶粒长大过程停止后,个别具有多边界的大晶粒以自身为核心不断吞并周围小晶粒而异常长大的过程为二次再结晶) 2.推动力:大晶粒界面与邻近高表面能和小曲率半径的晶面相比有较低的表面能

相同点:二者的推动力均为界面两侧质点的自由能之差,都是通过界面的迁移 3.晶粒生长与二次再结晶的异同点: 相同点:二者的推动力均为界面两侧质点的自由能之差,都是通过界面的迁移 不同点: 晶粒生长 二次再结晶 晶粒平均尺寸增长 个别晶粒异常长大 不存在晶核,晶界处于平衡状态 大晶粒是二次再结晶的晶核 界面上无应力 界面上有应力存在 气孔维持在晶界上或晶界交汇处 气孔被包裹到晶粒内部

4.二次再结晶产生的原因: ⑴ 原始粒度不均匀,存在个别大晶粒 ⑵ 烧结温度偏高或烧结速率太快 ⑶ 成型压力不均,局部有不均匀液相

5.避免二次再结晶采取的措施: ⑴ 合理选择原料的粒度,提高粒度均匀性,减少产生大颗粒的可能 ⑵ 控制温度抑制晶界移动速率,避免晶界移动过快 ⑶ 引入适当添加剂

6.不良结果(危害): 大晶粒内出现隐裂纹,导致材料机、电性能恶化

四.晶界在烧结中的作用 ⑴ 晶界是气孔通向烧结体外的主要扩散通道 ⑵离子晶体中,晶界是阴离子的快速扩散通道 ⑶晶界上溶质的偏聚可以延缓晶界的移动,加速坯体致密化

第五节 影响烧结的因素

一.原始粉料的粒度 在固态或液态的烧结中,r越小,x/r越大. 1.细颗粒增加烧结的推动力; 2. 缩短了原子扩散距离; 3.提高颗粒在液相中的溶解度。

起始粒径细而均匀,可防止二次再结晶,最适宜的粉末粒度为0.05一0.5um, 原料粉末的粒度不同,烧结机理可能不同。A1N烧结粒度为0.78-4.4um时,粗颗粒按体积扩散机理进行烧结,而细颗粒则按晶界扩散或表面扩散机理进行烧结。

形成固溶体,主晶相晶格畸变,缺陷增加,便于结构基元的移动而促进烧结。 二.外加剂的作用 1.外加剂与烧结主体形成固溶体 形成固溶体,主晶相晶格畸变,缺陷增加,便于结构基元的移动而促进烧结。 一般地说有限置换型固溶体比连续固溶体更有助于促进烧结。外加剂离子的电价和半径与烧结主体离子的电价、半径相差愈大,使晶格畸变程度增加,促进烧结的作用也愈明显。 Al2O3烧结时,加入Cr203形成连续固溶体可以在1860℃烧结,而加入1%一2%TiO:只需在1600℃左右就能致密化。

液相中扩散传质阻力小、流动传质速度快。降低烧结温度,提高致密度。 2.外加剂与烧结主体形成液相 液相中扩散传质阻力小、流动传质速度快。降低烧结温度,提高致密度。 3.外加剂与烧结主体形成化合物 高温下形成镁铝尖晶石而包裹在氧化铝晶粒表面,抑制品界移动运动,充分排除晶界上的气孔,对促进坯体致密化有显著作用。

4.外加剂阻止多晶转变 CaO加入到ZrO2,阻止多晶转变,促进烧结。 5.外加剂起扩大烧结范围的作用

三.烧结温度与保温时间

四.盐类的选择及其煅烧条件 五.气氛的影响 六.成型压力的影响 四.盐类的选择及其煅烧条件 五.气氛的影响 六.成型压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