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 中 医 内 科 梁丽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郁 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概 述概 述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 致,以心情抑郁、情绪满闷、胁肋 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 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 病证。
饮食五行与食疗养生 第六课肝、胆食疗方法分析 病因分析 肝炎、胆囊炎 高血压 头痛、失眠、黑眼圈.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脏腑兼证 脏腑兼证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中医教研室 黄泽辉. 1 .心肺气虚:心肺两脏气虚表现的 证候。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久病咳喘,耗伤心肺之气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病理分析 禀赋不足 年高体弱 年高体弱 证候分析: 证候分析: v 心悸 宗气不足,鼓动无力。 v 咳喘,气短,声音低怯,动则尤甚.
讨论汇报 囤荣梁 唐人彦 王 彧 张伟伟 宋 磊 房梁柱.
湖北省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 风. 痛风 — 定义 痛风为慢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 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 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 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相当 于中医的痹证。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思路 三峡大学医学院 陈良金
第五节 腰 痛.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胁 痛.
中国民族药物学概论 第十一讲 常用蒙古族药材及制剂介绍 刘 圆 教授 主讲 西南民族大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西南民族大学 青藏高原研究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针灸学内科病证 胃 痛.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腰 痛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腰 痛.
第七章第三节 痿 证.
胃 痛 Stomachache.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黄 疸 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梁 丽 娟.
第十四章 眼眶疾病.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腹 痛.
胎 黄 儿科教研室.
黄 疸 目的要求 中医系 陈良金 1.了解黄疸的证候特征、范畴及研究进展。 2.熟悉黄疸的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实 证 定义:是对人体感受外邪,或体内病 理产物蓄积而产生的各种临床 表现的 病理概括。 包括气滞、血瘀、湿阻、痰、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王素娥 青岛大学医学院 张玉杰
肺结核.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田 丰.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腰 痛.
经行感冒.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燕梅
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月经不调.
气血同病辩证.
痹 病 沧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科.
胸腹部疼痛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 王建民. 胸腹部疼痛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 王建民.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王永霞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中医风湿病学》 筋 痹 辽宁中医药大学风湿病科 高明利.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胃阴亏虚.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猩红热.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糖尿病流行病学.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腹 痛 陈良金.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胁痛 中 医 内 科 梁丽娟

目的要求 了解胁痛为临床常见多发病。该病和范围,调摄与护理以及现代研究进展。 熟悉其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掌握胁痛的证候特征,诊断要点,证候分型的辨证论治。

胁,指胁肋部,在胸壁两侧,由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 一、病名  胁,指胁肋部,在胸壁两侧,由腋以下至第十二肋骨。 胁痛,指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历史沿革 胁痛之名,首见于《内经》。 《素问举痛论》指出了外感胁痛的成因 《素问五邪》强调了“恶血在内”。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指出内伤协同的病机。 《内经》对胁痛的贡献: 病因:虽有感受外邪于情志所伤之异,但更强调 寒邪。 病机:突出了气滞不通与淤血阻络。 病位:病证所在脏腑为肝胆。

张仲景对胁痛的认识侧重在治法方药上,代表方小柴胡汤。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认为病位除了肝胆,与肾有关。 严用和认为胁痛成因主要在于情志所伤。 张景岳《景岳全书》中阐明了胁痛不离肝胆,而非尽源于肝胆.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对胁痛之属于久痛入络者,善于辛香通络、甘缓补虚、辛泄祛瘀等法,立方选药,颇具巧思,对后世医家颇具影响。

胁痛主要见于西医: 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肝脏寄生虫病 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等

二、病象 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证, 疼痛可为刺痛、胀痛、闷痛、窜痛、隐痛等。 三、病位 病位:胁肋 病变脏腑:肝、胆,与脾、胃、肾有关

四、病类 分虚实两类 五、病性 实、 虚、虚实夹杂 六、病程 实证:来势急、病程短 虚症:来势缓、病程长

七、病因病机 病机关键:肝胆经络阻滞不通,“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七、病因病机 痛 络脉不通 悲哀恼怒 肝气郁结 肝气抑郁 疏泄失司 气阻络痹 情志不舒 邪气外袭 淤血阻络 负重外伤 损伤脉络 气血不畅 阻塞脉络 络脉不通 气滞日久 痛 久卧湿地,湿邪侵胁 日久 肝经湿热 化热 湿热互结 饮食不节,伤脾生湿 肝失疏泄 外邪犯胆,经脉不利 胆腑郁热 煎熬胆汁 聚而为石 嗜食肥甘、湿热熏蒸 肝郁化火,伤肝阴血 水不涵木,肝阴不足 络脉不荣 肝阴不足 劳欲过度 精血亏损 肾精亏损

八、诊断: 1、临床表现: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 疼 痛可为刺痛、胀痛、闷痛、窜痛、隐痛等。 2、体征:可有右上腹压痛,肝区叩击痛 3、实验室检查:肝功能、血象

九、鉴别诊断: 胸痛:胸部疼痛为主,伴胸闷心悸 胃脘痛:胃脘部疼痛为主,伴返酸, 吞酸嘈杂

十、辨证治疗 1、辨外感于内伤: (一)辨证要点: 外感:指感受湿热之邪,湿热蕴蒸肝胆,失于疏泄,起病急骤,病程短,伴有寒热、口苦、恶心、呕吐。 内伤:肝气郁滞,淤血内阻或肝阴不足引起,起病缓慢,病程长,少见寒热表现。

2、辨疼痛性质: 气滞 胀痛,游走性,时痛时止,时轻时重, 情绪变化而增减。 血瘀—刺痛,痛处固定,持续,拒按,入夜尤 甚。 湿热—重着疼痛,痛有定处,持续性疼痛间歇 剧。 阴亏—隐痛,疼痛较轻,绵绵不绝,喜按,劳累后疼痛加剧

3、辨病性虚实: 胁 痛 虚 实 辨 表现 实 虚 起病痛势 病程 按压 形体 脉象 起病急痛剧 病程短拒按 体壮 脉实 起病慢 隐痛 病程长喜按 体虚 脉虚

(二)治疗要点: 1、治疗原则:通实、养虚 2、治疗方法: 实证——理气、活血、清热、化湿 虚证——滋阴、养血、柔肝

(三)分证论治 肝气郁结 症状:气滞胁痛实证症候+肝郁症候 机理:肝郁气滞,疏泄不利,气阻胁络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 加减:

瘀血阻络 症状:血瘀胁痛实证症候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旋复花汤加味

肝经湿热 症状:胁肋实证症候+肝胆湿热症候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 加减:

胆腑郁热 症状:胁肋实证症候+胆腑郁热症候 治法:清热利胆 方药:清胆汤 加减:

肝阴不足 症状:胁痛虚证症候 治法:滋阴柔肝,养血通络 方药:一贯煎 加减:

十一、其他治法 可配合针灸疗法 1、毫针 2、灸法 3、穴位注射

十二、转归预后 内伤胁痛各个证型之间可相互转化 外感——内伤胁痛 治疗得当,预后较好 失治误治可演变它证。如癥、瘕、痞、块,癌证,预后差。

十三、预防与调护 1、精神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2、劳逸结合 3、饮食宜清淡有营养食物

消脂中药: 虎杖、茵陈、山查、荷叶、泽泻、人参大蒜、丹参、花粉、首乌、姜黄、莪术 枸杞子。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