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1 四、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3 )踹: 指腓肠肌。 ( 3 )踹: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第四章 卫气营血辨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 1 )概念: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 卫分证.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月经不调 主要内容 概述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按语 概述 定义  广义 ---- 泛指一切月经病  狭义 ---- 指月经的周期、经色、经量、经质出 现异常改变,并伴有其他症状。 本节课主要以月经周期的异常作为本病 的主要特征介绍。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针灸治疗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针灸临床教研室 洪 杰.
针灸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刘 悦.
The Lung Meridian of Hand-taiyin
针灸的基础知识.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第十八章 止 血 药.
第八章 防治法则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Traditional Chinese Internal Medicine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感 冒.
清热药 二、功效:清里热(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 三、适应证:里热证。 四、使用注意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素问·标本病传论》 (节选)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治疗学总论 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ies of TCM
第七章 温里药.
刺 法 灸 法 学 针灸基础教研室 秦晓光.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醒脑开窍针法.
阴阳 五行 学说.
阴阳学说.
二、吐法及护理 【概念】 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药物,使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肺结核.
经行感冒.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含义:凡以清热凉血主要功效,治疗营分、血分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
第二章 腧穴总论.
清热药.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月经不调.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九章 防治原则.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
内经刺法.
消 食 剂.
十一、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头角:额角。 2.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覆盖于颊车穴部。 3.毛际:指耻骨部阴毛部。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X-射线荧光分析.
一· 概论 a. 调和阴阳 b. 扶正祛邪 c. 疏通经络 1·针灸的治疗作用 (Regulating the Yin and Yang )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中医药的治疗原则 正治反治 标本缓急 扶正祛邪 脏腑补泻 三因制宜

正治反治 正治法:又称逆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原则,所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性质相反,适用于疾病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如“寒者热之”。

正治反治 反治法:又称从治,是顺从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采用方药性质与疾病假象一致,究其实质,依旧是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法。 正治反治是治病求本这一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

标本缓急 标:是指疾病的现象,为疾病的次要矛盾; 本:是指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主要矛盾; “标”、“本”是中医学用以分辨疾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的理论。 一般规律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扶正祛邪 以正气不足为主,邪气不盛的病证,由采用扶正之法,使正盛而邪去; 以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虚的病证,则采用祛邪之法,使邪去正安; 邪实正虚,正虚已不耐攻伐的病证,则采用先扶正后祛邪之法; 邪实正虚,但正气尚耐攻伐的病证,则采用先祛邪后扶正之法; 正虚邪恋,采用扶正与祛邪同时并用。

脏腑补泻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壮水制阳和益火消阴 泻表安里、开里通表和清里润表

三因制宜 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是指治疗疾病要根据病人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以及季节、地域的不同情况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的主要治法 解表法 补益法 清热法 消法 攻下法 理气法 和解法 理血法 温里法

解表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外感表证、水肿和疮疡的初期,以及斑疹将透的阶段。 攻效:解表 透疹 祛湿 消肿 注意事项

清热法 适用范围:凡热证,不论热在气分或血分,内伤或外感,只要里热盛,皆可用清法治疗。 攻效:清气分热 清营凉血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注意事项

攻下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邪在肠胃、燥屎停结、热结于里,以及水结、蓄血、痰滞、虫积等病症。 攻效:寒下 温下 润下 逐水 注意事项

和解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邪在半表半里或表里同病,以及肝胃不和、胃肠功能失调的病证。 攻效: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理胃肠 注意事项

温里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寒邪留滞,阳气不足的病证。 攻效:温中祛寒 温经散寒 回阳救逆 注意事项

补益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正气不足,体力虚弱而无力逐邪者。 攻效:补气 补血 补阴 补阳 注意事项

消 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食滞停积或慢性积聚而不宜攻下者,以消食、软坚、散结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攻效:消食滞 消结石 消瘿瘤 消水肿 消 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食滞停积或慢性积聚而不宜攻下者,以消食、软坚、散结的方法来达到治疗目的。 攻效:消食滞 消结石 消瘿瘤 消水肿 注意事项

理气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气机失调的病证。 攻效:行气法 降气法 注意事项

理血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瘀血内阻和各种出血病证。 攻效:活血(祛瘀)法 止血法 注意事项

针灸的治疗原则 局部与整体 调整阴阳 补虚与泻实 清热与散寒

局部与整体 局部治疗:针对局部症状而进行的治疗。 整体治疗:对某一疾病的病因进行治疗。 局部与整体治疗:既重视病因治疗,又重视症状治疗,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原则。

调整阴阳 疾病的发生是阴阳平衡失调,出现偏盛偏衰。临床上通过针刺治疗损其有余、补其不足以恢复阴阳平衡。如实热证、阳气亢盛,宜针用泻法,或用疾刺法或刺出血,通过泻热以制约阳气过度亢盛。

补虚与泻实 本经补泻:在一般情况下,凡属某一经络脏腑的病变,而未涉及其它经络脏腑者,即可在该经取穴运用补泻手法而达到治疗目的。 异经补泻:指在疾病发生过程中,出现了一经以上的病理变化,在治疗中采用多经穴位进行治疗。

清热与散寒 实热证一般针用泻法,宜疾刺或刺出血; 虚热证一般针用补法; 表寒证针宜浅刺疾出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里寒证针宜深刺、留针或用灸法; 虚寒证宜用补法或用灸法。

针灸的主要治法 处方组成规律 处方的变化规律 常用配穴法 特定穴的应用

处方组成规律 近部取穴 远部取穴: 本经取穴 异经取穴 随症取穴

处方的变化规律 补与泻的作用相反 针刺深浅不同则应用有异 取穴有主次,施术有先后 针法和灸法应用有别 处方的腧穴加减

常用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 表里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

特定穴的应用 五输穴 俞募穴 原络穴 八脉交会穴 八会穴 下合穴 郄穴

推拿的治疗原则 在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疾病的本质,治病求本; 采取相应的治法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针对疾病的轻重缓急以及病变个体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治疗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以求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推拿的主要治法 汗法 温法 通法 清法 泻法 补法 和法 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