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一、概述 1、病证特征: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的病症。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一、概述 2.鉴别诊断: (1)口渴症 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见多食、多尿、尿甜、消瘦等消渴的特点。 (2)瘿病:其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肿物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西医的糖尿病、尿崩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一、概述 3.现代医学范围 西医的糖尿病、尿崩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病因病机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积 热 伤 津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 嗜食无度 肺燥 上消 多饮 多食 多尿 消瘦 尿甜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二、病因病机 积 热 伤 津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 嗜食无度 肺燥 上消 多饮 多食 多尿 消瘦 尿甜 阴虚燥热 胃热 中消 情志失调 气郁化火 郁 火 伤 阴 肾虚 下消 阴 虚 火 旺 劳欲过度 素体阴虚 气阴两伤 阴阳俱虚 血瘀 变证百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辨证论治 1.辨上、中、下三消之主次: 上——口渴喜饮; 中——消谷善饥; 下——小便频数。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三、辨证论治 1.辨上、中、下三消之主次: 上——口渴喜饮; 中——消谷善饥; 下——小便频数。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应从养阴入手,燥热较甚时佐以清热,阴损及阳者阴阳并补。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三、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应从养阴入手,燥热较甚时佐以清热,阴损及阳者阴阳并补。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3.辨证分型施治: 证型 证候特征 舌脉 治法 选方 上消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三、辨证论治 3.辨证分型施治: 证型 证候特征 舌脉 治法 选方 上消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 消渴方 中消 消谷善饥,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形体消瘦 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 清胃泻火, 养阴生津 玉女煎 下 消 肾阴亏虚 尿频量多,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头昏耳鸣 舌红,脉沉细数 滋阴固肾 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 小便频数,混浊如膏,腰膝酸软,形寒畏冷,甚则阳痿 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温阳滋肾固涩 《金匮》肾气丸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常用中成药 上消——消渴丸 中消——玉泉丸 下消——知柏地黄丸 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返回本节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常用中成药 上消——消渴丸 中消——玉泉丸 下消——知柏地黄丸 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