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Advertisements

妇科趣记 刘英娇整理. 月经病. 月经先期 : 脾 肾 阳 阴 肝 薪水)补 ( 不) 固(够 ) 清 - 两张 丹 ( 账单 ) 脾气虚 补脾益气,摄血 调经补中益气汤/归脾汤 肾气虚 补益肾气,固冲 调经固阴煎/归肾丸 阳盛血热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阴虚血热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肝郁血热 疏肝清热,凉血.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妊娠小便淋痛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目的要求  掌握 : 妊娠小便淋痛的定义及 辨证论治。  熟悉:妊娠小便淋痛的病因 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头 痛头 痛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五节 头痛. 一、概述 返回目录 (一)头痛的概念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绌急 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 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 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 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下篇:内科病证第.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产后小便不通. 概 念概 念概 念概 念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 腹胀急疼痛者,称 “ 产后小便不通 ” ,又称 “ 产后癃闭 ” 。多发生于产后 3 日内,亦可发 生于产褥期中,以初产妇、滞产及手术产 后多见。 新产后小便点滴而下、甚至闭塞不通,小 腹胀急疼痛者,称 “ 产后小便不通.
肺 痿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目录 1. 概 述 2. 病因病机 3. 诊查要点 4. 辨证论治 5. 结语 6. 临证备要.
中医学 第八版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 不 寐 【概念】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 病证。主要由于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使心神不安所 致。 【病因病机】 1. 心脾两虚 2. 阴虚火旺 3. 心虚胆怯 4. 情志所伤 5. 痰热扰心.
讨论汇报 囤荣梁 唐人彦 王 彧 张伟伟 宋 磊 房梁柱.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本篇讨论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疾病。. 1 、消渴是指口渴而过多地消耗水液的,以严重 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一种病变。本篇所论消 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口渴 症状;二是指杂病中的消渴病,本篇论述以后 者为主。 2 、小便不利是指尿量及次数减少,甚则癃闭的.
消 渴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朱建红 [ 定义 ]  消渴是以多尿、多饮、多食、形体消瘦,或尿有 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其病机主要是禀赋 不足,阴津亏损,燥热偏胜,且多与血瘀密切相 关。  消渴是一种发病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证, 近年来发病率更有增高的趋势,中医药在改善症.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内科病证的辨证论治 咳嗽 喘证 内伤发热 心悸. 咳 嗽 一、定义: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发出咳 声或咳吐痰液的肺系病证。 咳:有声无痰。 嗽:有痰无声。 病位:肺。
第三节 补阴药及方剂. 阴虚证 表现为两类见症: 表现为两类见症: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一是阴液不足,不能滋润脏腑组织,出现皮肤、咽喉、 口鼻、眼目干燥或肠燥便秘。 二是阴虚生内热,出现午后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两 颧发红;或阴虚阳亢,出现头晕目眩。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中 医 基 础 理 论中 医 基 础 理 论 主要内容: 1 、阴阳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2 、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内科辅导. 肾系.
郁证 主要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 痛, 或精神恍惚,易怒喜哭, 或咽中如有物梗塞。 神经衰弱、癔症、焦虑症等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第五章第一节 口 疮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儿科教研室.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经断前后诸证.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便 秘 主讲:马剑颖 讲师.
中 医 诊 疗 技 术.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介绍.
第四节 围绝经期综合征 教学目标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 病理及鉴别诊断。 熟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断。 掌握: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王 付 制 作.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王素娥 青岛大学医学院 张玉杰
第十一章第24节 红蝴蝶疮 2009年6月6日星期六.
下篇:内科病证 第八节 不寐 第八节 不寐 返回目录.
清热药.
月经不调.
便秘.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淋证 中医内科 陈良金.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胃阴亏虚.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糖尿病流行病学.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杨天荣 1.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痉 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一、概述 1、病证特征: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的病症。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一、概述 2.鉴别诊断: (1)口渴症 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见多食、多尿、尿甜、消瘦等消渴的特点。 (2)瘿病:其中气郁化火、阴虚火旺的类型,以情绪激动,多食易饥、消瘦,类似消渴病的中消,但眼球突出,颈前生长肿物则与消渴有别,且无消渴病的多饮、多尿、尿甜等症。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西医的糖尿病、尿崩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一、概述 3.现代医学范围 西医的糖尿病、尿崩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病因病机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积 热 伤 津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 嗜食无度 肺燥 上消 多饮 多食 多尿 消瘦 尿甜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二、病因病机 积 热 伤 津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 嗜食无度 肺燥 上消 多饮 多食 多尿 消瘦 尿甜 阴虚燥热 胃热 中消 情志失调 气郁化火 郁 火 伤 阴 肾虚 下消 阴 虚 火 旺 劳欲过度 素体阴虚 气阴两伤 阴阳俱虚 血瘀 变证百出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三、辨证论治 1.辨上、中、下三消之主次: 上——口渴喜饮; 中——消谷善饥; 下——小便频数。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三、辨证论治 1.辨上、中、下三消之主次: 上——口渴喜饮; 中——消谷善饥; 下——小便频数。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应从养阴入手,燥热较甚时佐以清热,阴损及阳者阴阳并补。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三、辨证论治 2.治疗原则: 应从养阴入手,燥热较甚时佐以清热,阴损及阳者阴阳并补。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3.辨证分型施治: 证型 证候特征 舌脉 治法 选方 上消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三、辨证论治 3.辨证分型施治: 证型 证候特征 舌脉 治法 选方 上消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 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清热润肺, 生津止渴 消渴方 中消 消谷善饥,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形体消瘦 舌苔黄燥,脉滑实有力 清胃泻火, 养阴生津 玉女煎 下 消 肾阴亏虚 尿频量多,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头昏耳鸣 舌红,脉沉细数 滋阴固肾 六味地黄丸 阴阳两虚 小便频数,混浊如膏,腰膝酸软,形寒畏冷,甚则阳痿 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温阳滋肾固涩 《金匮》肾气丸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常用中成药 上消——消渴丸 中消——玉泉丸 下消——知柏地黄丸 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返回本节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常用中成药 上消——消渴丸 中消——玉泉丸 下消——知柏地黄丸 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