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防治原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科普中心 国家粮食局油脂研究院健康大课堂. 主讲人: 林亭 “ 饮食新概念 ” 科普讲座 饮 食 与 健 康饮 食 与 健 康.
Advertisements

孩儿们, 下午好!. 第一章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学中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理,就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辩证论理,凭借四诊所得资料, 辨别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机、病性、病情。法,就是 依据辩证所得的综合判断,提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 治疗方法。方,就是依据治法进行合理恰当的组成或选方。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第八章 防治法则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APA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APA(美国精神病学会)抑郁症治疗实践指南 此指南2010年5月批准,于2010年10月正式出版
《素问·标本病传论》 (节选)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绪 论.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ies of TCM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阴阳 五行 学说.
阴阳学说.
肺结核.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经行感冒.
清热药.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八章 病 机.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LOGO.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中医药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糖尿病流行病学.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
消 食 剂.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白云小学 一(5)班 陶官森.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 510实验室 韩春玲.
基因信息的传递.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防治原则

重点: 1、掌握预防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2、掌握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预防 一、含义 预防,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制止疾病的发展。 《内经》谓之“治未病” 第一节 预防 一、含义 预防,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制止疾病的发展。 《内经》谓之“治未病” 突显中医历来就重视预防的思想。包括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二方面。

二、预防的内容 (一)未病先防 含义: 在疾病未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 方法: 对于未病先防,中医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因疾病的发生事关邪正双方,故治未病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1、针对人体正气(正气充足与否是决定发病的关键) 调摄精神 调节精神、情志活动 避免不良刺激 调节饮食起居 饮食有节——节度 保养 起居有常——规律 正气 促进血脉流通 煅炼身体 关节疏利 气机调畅 药物预防,人工免疫

目的: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御邪气的侵入,防止疾病的发生。 《内经》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针对致病的邪气(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顺应四时—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防邪侵入 避开邪气 环境卫生 目的:防止病邪侵入 《内经》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二)既病防变 含义: 疾病发生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病情发展和变化。 (二)既病防变 含义: 疾病发生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病情发展和变化。 早期诊断——见微知著(邪浅病轻或病 方法 初,病人自觉症不明显;虽病重, 但症 状 隐匿,无明显感觉(潜病期) 早期治疗——掌握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及传 变,有效治疗,截断其传变途径(初期、 萌芽阶段)

第二节 治则 中医治疗学,一般可分为治则与治法两大类。 一、基本概念 治则:治疗疾病的法则。 第二节 治则 中医治疗学,一般可分为治则与治法两大类。 一、基本概念 治则:治疗疾病的法则。 1、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基本精神为指导;2、是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3、可指导临床立法、处方用药。 注:治则的确立必须以辨证为基础,是通过对疾病的全面分析,使我们对疾病有一个纲领性认识,由此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一经确定,使临床方法、选方用药有所遵循。

治法: 在治则指导下对疾病证候采取不同的、具体的治疗方法。 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治则——用以指导治疗方法的总则(具有概括性、指导性) 治法——是治则的具体化,从属于治则(具有灵活、多样性)

二、 无论确立何种治则,都要着眼于疾病本质。针对其本质进行治疗——是具有最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律、是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基本方针,对其他各种治则具有统领指导作用。 (一)含义 病因——“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本 病性——本于阴阳 病机——谨守病机 治则的总纲——治病求本

因为“证”是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机、病性、邪正关系(或称病势)在内,反映了疾病内在病理变化的本质。 现代医家认为: 求——辨 本——证 求本即辨证,治病求本本于证。 因为“证”是疾病本质的高度概括,包括病因、病位、病机、病性、邪正关系(或称病势)在内,反映了疾病内在病理变化的本质。 结论: “治病求本”就是辨证论治的体现。 核心: 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解决主要矛盾。

(二)“治病求本”的具体运用 1、治标与治本 传统又称标本先后、标本缓解。 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以及标本兼治之说的概称。 基本精神: 从复杂多变的病症中,区分轻重缓急,确定治疗的先后主次。体现了疾病过程中处理各种矛盾的灵活方法,与重点突出、措施有节的治疗步骤。

标与本的不同含义 以标与本分析各种疾病的主要与非主要矛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运用范围的不同,标本有多种含义。

邪气为标 病因为本 从疾病关系而言 症状为标 在内为本(本质) 从病变部位而言 在表为标(表象) 先病为本(原发) 从发病时间而言 正气为本 从邪正关系而言 邪气为标 病因为本 从疾病关系而言 症状为标 在内为本(本质) 从病变部位而言 在表为标(表象) 先病为本(原发) 从发病时间而言 后病为标(继发)

注:标本之本与“治病求本”是不属于同一层次上的概念。 治病求本——含义明确而单纯,指能决定疾病病理变化规律的内在本质。 标本之本——相对于标而言,随不同运用范围,有多种含义。

治标治本的临床应用 ※一般而言,治疗疾病总以“治本”为要。 古有“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清热,喘生休耗气,遗精莫涩泄。明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之说。 ※但是,疾病过程中的矛盾关系是可变的。 以标本代表主次矛盾,病变中它们的主次地位可相互转移。 故,治疗重点、先后随矛盾主次地位的转移而调整。

应用原则:标症紧急,有可能危及生命或影响对病本的治疗——救急措施。 临床治疗: 可直接治本—— 一步到位 分清病证标本缓急, 先治其标—— 再治其本 制订治病求本的实施计划 标本同治—— 二者兼顾 标本治疗三步骤: 急则治其标 应用原则:标症紧急,有可能危及生命或影响对病本的治疗——救急措施。

注: 标症或标病治疗后,仍须治疗本病,是治本 的必要前提。 例: 大出血者——紧急止血、固脱,再究出血病因病机。 蛔厥腹病——当先安蛔止痛,再图驱虫治本。 原有慢性病复感外邪——先治外感再治宿疾本病。

《内经》:中满、小大不利者,治其标。 中焦胀满——药食不能纳入 危及生命 大小便不利——邪无出路 例: 水臌病先逐水通便,再调理肝脾。 注: 急则治标属权宜之计,可暂用而不可常用。目的是为治本创造有利条件。

缓则治其本 应用原则:针对标症不急、病情比较平稳的病证而采取的常用治则——对指导慢性病的治疗有较大的意义。 注: 1、此时标症未危及生命。 2、或机体对标症的反应尚能适应。 操作:直接治其本,本去而标自消或先治其本继而治标。 例: 肺阴虚咳嗽—滋阴润肺使肺阴充足,咳嗽自消 阳虚水肿——温补阳气使之振奋,水肿自消

标本同治 应用原则:针对标病与本病错杂并重时采取的一种治疗原则——标本兼顾同治。 注:此时,疾病程度上不允许单独治标或单独治本。 例: 气虚外感——益气解表 阳虚水肿——温阳利水 注:标本同治并非治标与治本绝对平均对待,或标多本少、或本多标少,有所侧重。

总结: 本重于标,必须治本 治标与治本 标急于本,暂时治标 标本并重,标本兼治 2、正治与反治 是在“治病求本”根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有无假象而制定的两种治疗原则。

正治法 含义: 正:正规、常规 正治是逆疾病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则。又称“逆治”——采用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 适应: 疾病的本质与现象相一致的病证,现象真实地反映出本质。 结果: 当针对疾病本质治疗时,疾病的现象随之消除。

常用治法: 寒——证候属性 ※ 寒者热之 热——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表寒证——辛温解表 具体运用 温中祛寒 里寒证 回阳救逆 温经散寒

热——证侯属性 ※ 热者寒之 寒——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表热证——辛凉解表 具体运用 清气分热 里热证 清热凉血 清热解毒 清脏腑热

虚—— 证候属性 ※ 虚则补之 补——治疗原则(方药的功用) 气虚——补气 具体运用 血虚——补血 阴虚——补阴 阳虚——补阳

实——证候属性 ※实则泻之 泻——治疗原则(方药功用) 瘀阻经络——化瘀通经 具体运用 痰热蕴肺——清肺化痰 里热积滞——苦寒攻下 宿食壅滞胸脘——涌吐

反治法 含义 反:反常、变异、非常规之意。 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原则,又称“从治”——采用与疾病证候中假象性质相同的方药进行治疗。 适应: 疾病的本质与现象不完全一致的病证(病情复杂较严重)。

常用治法: 前一“寒”— 治法和方药的性质 ※ 寒因寒用 后一“寒”— 病证之假象属性 具体运用: 用寒凉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寒现象的 病证(以寒治寒) 适用于:里热盛极,格阴于外之真热假 寒证

前一“热”——治法和方药的 性质 ※ 热因热用 后一“热”—病证的假象属性 用温热性质的方药治疗具有假热 现象的病证(以热治热) 具体运用 适用于:阴寒内盛,格阳于外 之真寒假热证

前一“塞”——具有补益功用的药物 ※ 塞因塞用 后一“塞”——虚性闭塞不通的现象 用补益的方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虚证(以补开塞) 具体运用 适用于:由于人体正气虚弱,布化无力而致真虚假实证

前一“通”——具有通利功用的药 ※ 通因通用 后一“通”——实性通泄下利的现象 用具有泻下通利功用的方药治疗具 通泄下利症状的实证(以通治通) 具体运用 适用于:实邪阻滞气机、气化传导 失司所致的真实假虚证

结论: 反治法是指所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外表征象相一致而言,但这些征象皆为假象。 从表面上看,反治法似乎与正治不同,但从本质上看,反治法与正治法并非两样,皆以治病求本为核心。

3、扶正与祛邪 是针对虚证和实证制定的治则。 制定此原则的基础:基于正气与邪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扶正 运用补益的方药(或采用其他方法),以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与自然修复力,从而祛除邪气,战胜疾病,使机体恢复健康——“补虚” 《内经》 “虚则补之” 适应:正气虚,邪气也不盛之病证。

虚证:气、血、阴、阳虚及脏腑的各种虚证。 气虚——益气(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类) 血虚——养血(当归、白芍、阿胶类) 方法: 针对虚证而设。 虚证:气、血、阴、阳虚及脏腑的各种虚证。 气虚——益气(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类) 血虚——养血(当归、白芍、阿胶类) 阴虚——滋阴(生地、熟地类) 阳虚——温阳(附子、肉桂类) 补益气血——重在? 结合脏腑 补益阴阳——重在? 脏腑虚损——调理脏腑

祛邪 运用攻伐的方药(或采用其他方法),以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从而使正气恢复,疾病痊愈。 《内经》 “实则泻之” 适应:邪气盛,正气亦未伤之病证。 方法: 针对实证而设。 要考虑使邪有出路、因势利导、就近逐邪。

发汗——麻黄、桂枝类 清解——银花、连翘类 涌吐——瓜蒂类 攻下——大黄、芒硝类 消导——莱菔子、山楂类 通利——车前、泽泻类

体壮初病——邪盛——实证——祛邪为主 体弱久病——正虚——虚证——扶正为主 总结: 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相辅相成 使用原则: 一般而言 扶正可以祛邪 扶正与祛邪的关系 相辅相成 祛邪可以扶正 使用原则: 体壮初病——邪盛——实证——祛邪为主 一般而言 体弱久病——正虚——虚证——扶正为主

适用于正虚邪实相兼者,故扶正与祛邪并用即“攻补兼施”,但要注意主次之分。 扶正与祛邪并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相兼者,故扶正与祛邪并用即“攻补兼施”,但要注意主次之分。 扶正兼祛邪——扶正为主,兼顾祛邪 适用于正虚为主,邪盛为次之虚实错杂证 兼用 祛邪兼扶正——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扶正与祛邪先后使用 适用于正虚邪实相兼者而又不宜扶正与祛邪并用者。 适用于正气虽虚,尚能耐攻或扶正反会 先后 助邪之病证 先祛邪后扶正——先攻后补 适用于正气虽虚,尚能耐攻或扶正反会 先后 助邪之病证 先扶正后祛邪——先补后攻 适用于正气虚甚,不耐攻邪之病证 总之,临床无论选用哪种方法,都以有利于正气为目的。

4、调整阴阳 阴阳失调是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矛盾,阴阳盛衰是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故其治疗原则,不外乎调整阴阳。 损其偏盛 针对阴阳偏盛病理变化而确定的治则 阳盛则热(实热)——热者寒之 损其偏盛 以清热的方法以祛除阳邪 (泻其有余)阴盛则寒(寒实)——寒者热之, 以祛寒的方法以祛除阴邪

补其偏衰 针对阴阳偏衰病理变化而确定的治则 阳虚则寒(虚寒)——补阳法、 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补其偏衰 (补其不足) 阴虚则热 (虚热)——滋阴法、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另:根据阴阳互根之关系,治疗阴阳偏衰时,可以“阴阳相济”法 阳中求阴——在补阴时适当配用 补阳药,以促进阴液的化生 阴阳相济 阴中求阳——在补阳时适当配用 补阴药,以促进阳气的化生 目的:通过调整阴阳的偏盛偏衰,使其恢复相对平衡协调的正常的状态。

5、三因制宜 因——根据 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根据时令气候节律特 点,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 三因制宜 因地——根据地理环境特点, 制定适宜的治法和方药 因人——根据病人年龄、性别 和体质等方面特点,制定 适宜的治法和方药

4、标与本的不同含义、治标与治本的临床应用(标本治疗三步骤) 5、正治法的含义、适应证及常用治法 6、反治法的含义、适应证及常用治法 重点回顾: 1、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含义 2、治则与治法的含义及关系 3、治病求本的含义 4、标与本的不同含义、治标与治本的临床应用(标本治疗三步骤) 5、正治法的含义、适应证及常用治法 6、反治法的含义、适应证及常用治法 7、扶正的含义、适应证及常用治法 8、祛邪的含义、适应证及常用治法 9、调整阴阳的具体方法 10、三因制宜

复习思考: 1、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何谓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3、何谓治病求本? 4、标本的相对概念是什么?标本缓急治则如何运用? 5、何谓扶正、祛邪?如何选用? 6、什么叫正治法、反治法?反治法中四个方法的含义和运用如何? 7、调整阴阳中损其偏盛、补其偏衰具体之法是什么?何谓阳中求阴、阴中求阳? 8、何谓“三因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