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t00099@mail.tut.edu.tw 2532106-5021 0970605595 1
命題思考 建構何種師生關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教學與學習的模式(課堂 身教 言教…) 教學與學習的模式(課堂 身教 言教…) 立志的重要性(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知己、知彼(個性、能力、興趣……)
題解 ‧出處:選自論語 先進。 ‧人物行止:透過孔子與四位學生間的互動,具體 地呈現出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及弟子們的 個性與抱負。 ‧筆法特色: ‧其豐富的義理內涵與卓越的寫作筆法,在《論語》 諸篇章中極為特出。 ‧一般人多以為儒家氣象莊嚴,而不知孔子施教多 是從生活平常處入手。在本文中,孔子以閒談的 方式引導學生各言其志,並隨機啟發。 舉止、氣度 3
弟子或陳述理想抱負,或抒發生命情懷,最後孔子既肯定了子路等人的淑世襟懷,也讚許曾點祥和悠然的境界,師生之間和樂一片。 ‧筆法特色: 弟子或陳述理想抱負,或抒發生命情懷,最後孔子既肯定了子路等人的淑世襟懷,也讚許曾點祥和悠然的境界,師生之間和樂一片。 改善社會 ‧體製: 論語篇章大多篇幅簡短,為以談話和問答為主的語錄體,然而本章全文凡四百多字,情節完整,對話生動,人物性格躍然紙上,為先秦散文的佳篇。
《論語》的身世 1.語錄體──孔子與弟子、時人談論與應答的語 錄。 2.成書經過──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記述 編輯而成。 3.體製──全書分為二十篇,起自〈學而〉,終 於〈堯曰〉,每篇取篇首二或三字為名,成書時 間約在春秋戰國之交。 4.經學地位:為十三經之一。 5
孔子生平綱要 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生於西元前四七九年,年七十三。 (一)少也貧賤 (二)長而好學 (三)去魯返魯 (四)在魯從政 (五)周遊列國 (六)整理六經 細說孔子 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6
孔門四科十哲 孔子的學生據說有三千人,其中七十二人在學業上很有成就。孔門弟子中造詣最高的十人被稱為孔門四科十哲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子路; 文學:子游、子夏。 7
孔門弟子──子路 1.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 2.性好勇,孔子曾說:「野哉,由也」,即謂仲 由有剛猛不馴之氣勢。 3.子路曾為季氏宰,頗著政績,曾治衛之蒲邑, 孔子三稱其善。 4.《左傳》哀公十五年,衛國動亂,子路為衛人 碎屍成肉醬。 8
孔門弟子──曾點 1.曾點是一位奮發進取之士,孔子曰:「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即為明證。 2.曾點之子曾參即為儒門宗聖。 9
孔門弟子──冉有 1. 性謙和,多才藝,尤擅政事。 2.冉求為季孫氏家臣,替季氏聚斂,孔子以季氏已很富有,要學生們指責冉求之不是。 3.冉求非獨文治上有所表現,在武功上亦有可圈之處。 10
孔門弟子──公西華 1.姓公西,名赤,字子華,亦稱公西華。束帶立朝,嫻賓主之儀。 2.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長於祭祀之禮、賓客之禮著稱,且善於交際,曾「乘肥馬,衣輕裘」,到齊國活動。 11
結構表 弟子依年紀大小次序排列:子路最大,然後是曾皙、冉有、公西華 論語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孔子問志 體現「禮」的精神 孔子有問而後學生有答 四子述志 以「禮」為重心 最年長的子路率爾而對,因不知謙讓故受孔子哂笑 志向:治國必能使人民有勇,且知禮義 長幼有序─ 師生有序─ 毋以吾長乎爾而不敢直言己志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12
四子述志 以「禮」為重心 年紀第三長的冉有被問而後回答,孔子沒有表示 志向:盼成為宗廟會同典禮上的司儀官 年紀最小的公西華被問而後回答,孔子沒有表示 志向:可使人民富足,但禮樂教化須另待高明 年紀第二長的曾皙被問之後,停止鼓瑟回答,獲得孔子肯定 志向: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是禮樂盛行下,太平盛世的悠然之志
為國須重「禮」與「讓」 哂笑子路:其言不讓 肯定冉有:其言謙讓,所為亦是治國大事 肯定公西華:其言更謙讓,所為亦是國家大事 孔子評志
第一段 子路1.、曾皙2.、冉有3.、公西華4.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5.!居6.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7.?」 1.子路:姓仲,名由,一字季路。春秋魯國人,小孔子九歲,性率直,好勇力。 2.曾皙:姓曾,名點,字皙。春秋魯國人,與子參同為孔子弟子,性狂放。皙,音ㄒㄧ。 3.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春秋魯國人,小孔子二十九歲,性謙和,多才藝,亦擅政事。 4.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春秋魯國人,小孔子四十二歲,熟習禮節,長於外交。 關閉
第一段 子路1.、曾皙2.、冉有3.、公西華4.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5.!居6.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7.?」 句意:孔子請弟子說說自己的志向。由此可見孔子於課堂上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及其循循善誘、啟發式的教學方式。 修辭:倒裝、省略── 「一日長乎爾」即「長乎爾一日」; 「毋吾以也」為「毋以吾長於爾而不敢直言己志」之省文。 5.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不要因為我的年紀比你們稍大,就不敢說出自己的志向。以,因為。 關閉
第一段 子路1.、曾皙2.、冉有3.、公西華4.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5.!居6.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7.?」 修辭:倒裝──「不知吾也」即「不知吾也」 6.居:平日。義同「平居」。 7.則何以哉:那你們會怎麼做? 關閉
段旨 第一段: 學生依長幼次序排列,孔子先問學生後答,體現禮 的精神。 關閉
段析 第一段: 四位弟子名字依年齡大小排列,表現孔門「學 不躐等」的精神。孔子鼓勵學生說出心中想法, 呈現出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 關閉
段旨 第二段: 最年長的子路自言志向是治國必能使人民有勇,且知禮 義,因不知謙讓,故被孔子哂笑。 關閉
第二段 子路率爾8.而對曰:「千乘之國9.,攝10.乎大國之間,加 之以師旅11.,因之以饑饉12.,由也為之,比及13.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14.也。」夫子哂15.之。 句意:子路自言志向是治國必能使人民有勇,且知禮義。由此可見子路的自信與直率。 8.率爾:輕率、急遽的樣子。 9.千乘之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在春秋時代後期,千乘為小國,萬乘為大國。乘,音ㄕㄥˋ,四馬駕一車,此處借指兵車。 10.攝:夾處。 下一頁
第二段 子路率爾8.而對曰:「千乘之國9.,攝10.乎大國之間,加 之以師旅11.,因之以饑饉12.,由也為之,比及13.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14.也。」夫子哂15.之。 11.加之以師旅:指又受到外敵的侵略。加,加上。師旅,軍隊。 12.因之以饑饉:指接著又鬧饑荒。因,增添,有接連之意。饑饉,泛指荒年。穀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 13.比及:等到。比,音ㄅㄧˋ,和「及」同義。 14.方:禮義。 關閉
第二段 子路率爾8.而對曰:「千乘之國9.,攝10.乎大國之間,加 之以師旅11.,因之以饑饉12.,由也為之,比及13.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14.也。」夫子哂15.之。 句意:夫子哂之:孔子哂笑,乃因子路其言不讓。 15.哂:音ㄕㄣˇ,微笑。 關閉
段析 第二段: 人物神情與對話,都與子路的個性相符應。而 子路自恃其勇,所以其所表現的專長也在勇武 方面。因子路「率爾」,所以孔子「哂之」, 詞語雖簡但頗為傳神。 關閉
第三段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16.,如17.五、六 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8.。如19.其禮樂, 以俟20.君子。」 句意:冉有自言志向是使人民富足。 修辭:倒裝 ── 「爾何如」即「爾如何」、「可使足民」即「可使民足」 16.方六七十:指每邊長六、七十里的土地面積,此指小國。 17.如:或。 18.足民:使人民富足。 19.如:至於。 20.俟:音 ㄙˋ,等待。 關閉
段旨 第三段: 年紀第三長的冉有回答志向是可使人民富足,但謙稱 禮樂教化不能做好,須另待高明,孔子沒有表示意見。 關閉
段析 第三段: 冉求有問才答,並以禮樂須另請高明作結,正 足以表現其謙退精神。 關閉
段旨 第四段: 年紀最小的公西華回答志向是做宗廟會同典禮上的司 儀官,孔子聽後沒有表示。 關閉
第四段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 事21.,如22.會同23.,端章甫24.,願為小相25.焉。」 句意:公西華自言志向是從事外交會盟之事 21.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之事。 22.如:與、和。 23.會同:指諸侯朝覲天子或諸侯會盟之事。 24.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端,古代禮服,又稱玄端。章甫,古代禮帽。 25.小相:相為諸侯祭祀、會盟時的司儀官,小為謙詞。 關閉
段析 第四段: 公西華也是有問才答,而志向從治國縮小到成 為小相,甚至不敢言能,數語之間即呈現出身 為晚輩的客氣。從子路以至公西華,有層遞的 效果。 關閉
段旨 第五段: 年紀第二長的曾皙被問之後,停止鼓瑟,回答志向是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獲得孔子肯定。 關閉
第五段 「點!爾何如?」鼓瑟希26.,鏗爾27.,舍瑟而作28.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29.。」子曰:「何傷乎?亦 各言其志也。」曰:「莫春30.者,春服既成,冠者31.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32. ,風乎舞雩33.,詠而歸。」夫子喟然34.嘆曰:「吾與35.點 也。」 修辭:轉品──「鼓」名詞轉動詞 26.希:指瑟聲漸歇。希,通「稀」。 27.鏗爾:鏗然一聲。鏗,音ㄎㄥ,狀聲詞。 28.舍瑟而作:放下瑟,站了起來。舍,同「捨」。作,起立。 29.撰:撰述,此指陳述。 關閉
第五段 「點!爾何如?」鼓瑟希26.,鏗爾27.,舍瑟而作28. 句意:曾皙從容體道,胸次悠然,有與萬物同流之意。 修辭:借代 ──「冠者」 30.莫春:晚春。莫,音ㄇㄨˋ,「暮」之本字。 「點!爾何如?」鼓瑟希26.,鏗爾27.,舍瑟而作28.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29.。」子曰:「何傷乎?亦 各言其志也。」曰:「莫春30.者,春服既成,冠者31.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32. ,風乎舞雩33.,詠而歸。」夫子喟然34.嘆曰:「吾與35.點 也。」 31.冠者:成年男子。古代男子多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冠,音ㄍㄨㄢˋ。 32.浴乎沂:在沂水邊洗浴。沂,音ㄧˊ,水名,源出山東省鄒城市,於江蘇省北部流入泗水。 33.風乎舞雩:在舞雩臺上吹風乘涼。風,音ㄈㄥˋ,乘涼。舞雩,古時求雨的祭壇。雩,音 ㄩˊ,求雨之祭名。 關閉
第五段 「點!爾何如?」鼓瑟希26.,鏗爾27.,舍瑟而作28.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29.。」子曰:「何傷乎?亦 各言其志也。」曰:「莫春30.者,春服既成,冠者31.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32. ,風乎舞雩33.,詠而歸。」夫子喟然34.嘆曰:「吾與35.點 也。」 34.喟然:嘆息的樣子。喟,音ㄎㄨㄟˋ。 35.與:贊同、讚許。 關閉
段析 第五段: 至「鼓瑟希」一詞方知曾點從一開始便在演奏。 「音希、鏗爾、舍瑟、起身」是優雅從容的連 續動作;「異乎三子者」是一種自信;「浴乎 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則是胸次悠然的結點。 關閉
第六段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 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36.,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37.?」「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 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 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38.?」 36.讓:謙讓。 37.唯求則非邦也與:冉求所說的,不是治理國家的事嗎?唯,語首助詞。與,通「歟」。 38.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言公西華之才堪為大相,今謙言只能做小相,又有誰能做大相呢? 關閉
段旨 第六段: 孔子哂笑子路其言不讓;肯定冉有其言謙讓,所為亦 是治國大事;肯定公西華其言更謙讓,所為亦是國家大 事。 關閉
段析 第六段: 若無此段,則曾點之志向,眾人似乎無法匹敵。 經由孔子的評語,方見出儒家的入世精神終不 會泯滅,唯禮讓謙退才能從事福國利民的事業。 藉由與曾皙的對話,則可以看出孔子對學生的 深入了解與因材施教。 關閉
描寫技巧 (一)全文幾乎都是透過對話的形式呈現,而人物的對話則與其性情若合符節。 ‧場景的安排的交代頗具巧思: 1.「侍坐」:一個師生共話討論的場面 2.「鼓瑟希」:對話是在音樂聲中進行 3.「三子者出,曾皙後」:對話者從五人變成二人。 39
描寫技巧 (二)本篇師生談話,反映了儒家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態度和方法。 本文僅三百一十五個字,其中用於敘事、描繪人生情態的文字極少,而主要筆墨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及人物的動作,使本文具有非同凡響的藝術效力。 40
段落分析 本文可分為三段。 1.孔子問志—從開頭至「則何以哉?」 2.四子述志—從「子路率爾而對」至「吾與點也」為第二段 3.孔子評志—從「三子者出」至篇末為第三段 41
思想探討 ‧「言志」兩字是全文章法的線索。 ‧孔子不作具體回答,意味深長。 ‧「夫子何哂由也」這一具體提問引出了孔子的一段評語,點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為國以禮」。 1.子路「知方」(懂禮知義) 2.冉求高度重視禮樂教化 3.公西華「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是禮的體現。 4.曾皙所描繪的理想生活是形象化的禮樂之治。 42
思想探討 ‧孔子對子路等三人的志向都是肯定的,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先富後教,禮樂治國。 ‧孔子對子路「哂之」的原因——因為孔子向來認為,治國以禮,禮以讓為貴,子路的話不夠謙讓,所以孔子「哂之」。冉有、公西華的談話卻過於謙虛了,所以孔子評述他們的話時,表明他的這一意思。 43
本文特色 1.脈絡清楚、結構完整 本篇雖是語體散文,但結構完整,以孔子的啟發性講話開頭,又以孔子的評語作結。「言志」二字貫穿全文,文章通過「言志」這一中心線索來表現「治國以禮」的中心思想,脈絡十分清楚。 44
本文特色 2.採對話體、人物個性鮮明 本篇師生五人的談話,如同劇本、小說中的人物對話一樣,具有鮮明的個性。 ‧下列這些能力、人格特質要跟誰配對呢? 循循善誘、親切和藹、輕率衝動、自信、勇猛、懂得祭祀禮儀、善辯、悠然灑脫、保守謹慎、謙虛、擅長帶兵作戰、能讓人民富足、擅長外交、有音樂素養、生性淡泊、擅長內政、 45
論語成語 成 語 詞 義 率爾成章 不經思索,下筆成文。形容文學作品粗疏、草率、不細心 千乘萬騎 形容車馬眾多 萬乘之國 成 語 詞 義 率爾成章 不經思索,下筆成文。形容文學作品粗疏、草率、不細心 千乘萬騎 形容車馬眾多 萬乘之國 出兵車萬乘之大國。後世稱天子為萬乘 喟然而嘆 長聲嘆息 登堂入室 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過猶不及 說明做得太多與做得不夠一樣不合適
與孔門弟子有關的成語 成 語 詞 義 名正言順 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見賢思齊 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論語》簡介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語錄體之祖。 ‧孔子學說的代表文獻。 ‧秦火後漢有今文魯論、齊論與古文古論。 ‧其主旨以仁為中心。 ‧今本論語乃張侯論共二十篇,分上下論各十,起於〈學而〉,終於〈堯曰〉 ,計五百零八章。 48
《孟子》簡介 ‧作者:孟子弟子筆記,孟子潤飾而成。 ‧《孟子》七篇,分上下,計十四卷。 ‧學說要旨:性善、尊王賤霸、貴民輕君, 先富後教、重仁義輕功利、距楊墨放淫辭。 49
《大學》簡介 ‧分為經一章,傳十章。經是曾子作,傳 乃曾子弟子作。 ‧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 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六步驟:止、定、靜、安、慮、得。 50
‧作者:相傳孔子之孫子思所作。 ‧講儒家的人生哲學: 《中庸》簡介 ‧作者:相傳孔子之孫子思所作。 ‧講儒家的人生哲學: 性、情、中和、忠恕、智、仁、勇、誠。 ‧與《大學》本為《禮記》中之一篇。 ‧共三十三章,孔門傳授之心法。 ‧中庸之道是支配中華民族數千年主要的思想。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張群以為 養慧之法。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