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課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三 課 史記的文學特色與成就 史記的地位、價值 寫作方法.
Advertisement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第六課 五柳先生傳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東晉 陶淵明 任真自得的 人物性情 模仿史書傳記的 形式,描述人物 性情 ★文意說明:本文為陶淵明辭官後,模仿史 書傳記形式寫成,是陶淵明稟性志趣的 自我剖析,也是他的自傳。 ( 人物 ── 主角 )( 體裁 )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7 的乘法口诀. 7 的乘法口诀 外海中心小学 林秀屏 七九 六十三 七二 十四 七四二十八 七七 四十九 七五 三十五 七六 四十二 七八 五十六 七一 得七 七三 二十一.
第四課 夏 夜. 第四課 夏 夜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楊喚 新詩 ( 童詩 ) 寫夏夜的寧 靜、溫馨 以擬人手法 描寫夏夜的 景致 季節+時間 寫夏夜的美麗 與豐富。
學生作文的寫作方法 童詩的寫作技巧. 一、童詩的寫作型式 1 .童詩要分行(一句一行) 2 .童詩可以分段.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十課 論語選 ( 一 ) 學而時習之 ( 二 ) 譬如為山 ( 三 ) 三人行. 第十課 論語選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孔子弟 子及再 傳弟子 ( 一 ) 從學習中得到喜悅與 快樂,並養成君子的風度 ( 二 ) 為學要持之以恆 ( 三 ) 人人皆可為我師 以語錄的 形式說明 學習和修 養的重要 ★補注:
智慧中國人的語錄 論語. 序曲 一、金玉良言 孔子的智慧語錄輯結成《論語 》,成為炎黃子孫千百年來的箴言 ,而古今中外亦有許多名言佳句皆 可成為我們立身處世之標竿。下列 文句可作為同學參考,同學可多參 考名人傳記或其他資料,找出更多 的名言佳句。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第十一課 兒時記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沈復 回憶孩童時代 由觀察、想像 所得到的物外 之趣 先總寫「物外之 趣」,再就不同 事物,分段記敘 ,以回應首段 ★文意:主旨在記敘作者兒時所獲得的物 外之趣。
第二課 月光餅. 第二課 月光餅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琦君 回憶童年時與表姑爭 吵、和好的往事,並 抒發思鄉之情 先寫物,接 著敘事,然 後抒情 ★文意: *月光餅: ⒈原指中秋應景食物 月餅,轉為作者「鄉愁 」的寄託。 ⒉思物、思人、思鄉、憶舊的寄託物。 *物:月光餅/事:與表姑的童年往事/情:思鄉.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論語》中的子路. 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又聞。 《論語.公冶長》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 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 《 論語.雍也 》
子罕篇. 1. 顏淵感嘆:「仰之彌高,鑽之彌 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當中的 「之」指的是?這段話在讚嘆誰有 何表現? 2.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中的 「彌」意思是? ( 等同於「日久彌 新」的「彌」 )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資優教育 人文課程 孔子/四科十哲/論語.
第十課 論語選.
第六課 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章 「長沮、桀溺」章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中國的教育.
論語選 盍各言爾志賞析.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第四課 髻 琦君.
教席面試技巧 伍德基.
第十六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教學目的】
授課教師:徐玉梅 中正大樓C 孟子選 授課教師:徐玉梅 中正大樓C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吴昌晖.
孔子的修养之道 ﹎﹎﹎﹎﹎﹎﹎﹎﹎﹎﹎﹎﹎﹎﹎﹎﹎﹎ 爱众亲仁 博学笃行 长沙民政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龙江
授課教師:徐玉梅 中正大樓C 第9課桃花源記 授課教師:徐玉梅 中正大樓C
二元一次不等式 課堂練習一:圖解 x
填字遊戲 腳 〈 〉踏〈 〉地 取 〈 〉地〈 〉材 牽 〈 〉腸〈 〉肚 散 〈 〉頭〈 〉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亞洲大學的數位學習資源與應用 鍾仁宗老師 101年12月4日.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課程說明 什麼是歷史? 為何而歷史? 如何而歷史?. 課程說明 什麼是歷史? 為何而歷史? 如何而歷史?
詞語的 褒貶色彩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設計理念與教學步驟 本簡報可配合翰林英語第五冊第七課或康軒英語第六冊第二課的文法句型使用。
三年級國語生字詞語補充教學 ※「凶」、「兇」傻傻分不清楚? ※當「河馬」遇見「荷馬」 …… ※到搖頭晃腦網站「首」 「頁」 ,顧顧「自」己的面子吧! 設計者:黃鈺涵.
農業金融講義 課程大綱.
陳 情 表.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POWER POINT 簡報小工具 課程教授:楊淳皓 老師 學生姓名:連逸峻.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 音樂學士 ※主修鋼琴: 師事: 林足芬、董學渝、林明慧…等多位老師 ※花蓮女中 ※國風國中 ※明義國小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信息 永生系列 第四講 永生的過程 (2) 約翰福音 6:50-51 牟張大明姊妹.
人事室 白宏堯 主任 編輯╱主持 本校圖文大樓七樓 國際會議廳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電子電路的連接法 配合第四單元 奇妙的電 製作人:吳康瑜.
試行計畫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黃笑冰.
第四組 停車場搜尋系統 第四組 溫允中 陳欣暉 蕭積遠 李雅俐.
Zotero_搞定中文、英文格式 中臺圖書館.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六課論語選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徐玉梅 中正大樓C401-3 t00099@mail.tut.edu.tw 2532106-5021 0970605595 1

命題思考 建構何種師生關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教學與學習的模式(課堂 身教 言教…) 教學與學習的模式(課堂 身教 言教…) 立志的重要性(孔子: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知己、知彼(個性、能力、興趣……)

題解 ‧出處:選自論語 先進。 ‧人物行止:透過孔子與四位學生間的互動,具體 地呈現出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及弟子們的 個性與抱負。 ‧筆法特色: ‧其豐富的義理內涵與卓越的寫作筆法,在《論語》 諸篇章中極為特出。 ‧一般人多以為儒家氣象莊嚴,而不知孔子施教多 是從生活平常處入手。在本文中,孔子以閒談的 方式引導學生各言其志,並隨機啟發。 舉止、氣度 3

弟子或陳述理想抱負,或抒發生命情懷,最後孔子既肯定了子路等人的淑世襟懷,也讚許曾點祥和悠然的境界,師生之間和樂一片。 ‧筆法特色: 弟子或陳述理想抱負,或抒發生命情懷,最後孔子既肯定了子路等人的淑世襟懷,也讚許曾點祥和悠然的境界,師生之間和樂一片。 改善社會 ‧體製: 論語篇章大多篇幅簡短,為以談話和問答為主的語錄體,然而本章全文凡四百多字,情節完整,對話生動,人物性格躍然紙上,為先秦散文的佳篇。

《論語》的身世 1.語錄體──孔子與弟子、時人談論與應答的語 錄。 2.成書經過──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根據記述 編輯而成。 3.體製──全書分為二十篇,起自〈學而〉,終 於〈堯曰〉,每篇取篇首二或三字為名,成書時 間約在春秋戰國之交。 4.經學地位:為十三經之一。 5

孔子生平綱要 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人。生於西元前四七九年,年七十三。 (一)少也貧賤 (二)長而好學 (三)去魯返魯 (四)在魯從政 (五)周遊列國 (六)整理六經 細說孔子 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6

孔門四科十哲 孔子的學生據說有三千人,其中七十二人在學業上很有成就。孔門弟子中造詣最高的十人被稱為孔門四科十哲 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 言語:宰我、子貢; 政事:冉有、子路; 文學:子游、子夏。 7

孔門弟子──子路 1.仲由,字子路,一字季路。 2.性好勇,孔子曾說:「野哉,由也」,即謂仲 由有剛猛不馴之氣勢。 3.子路曾為季氏宰,頗著政績,曾治衛之蒲邑, 孔子三稱其善。 4.《左傳》哀公十五年,衛國動亂,子路為衛人 碎屍成肉醬。 8

孔門弟子──曾點 1.曾點是一位奮發進取之士,孔子曰:「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即為明證。 2.曾點之子曾參即為儒門宗聖。 9

孔門弟子──冉有 1. 性謙和,多才藝,尤擅政事。 2.冉求為季孫氏家臣,替季氏聚斂,孔子以季氏已很富有,要學生們指責冉求之不是。 3.冉求非獨文治上有所表現,在武功上亦有可圈之處。 10

孔門弟子──公西華 1.姓公西,名赤,字子華,亦稱公西華。束帶立朝,嫻賓主之儀。 2.在孔子弟子中,公西赤以長於祭祀之禮、賓客之禮著稱,且善於交際,曾「乘肥馬,衣輕裘」,到齊國活動。 11

結構表 弟子依年紀大小次序排列:子路最大,然後是曾皙、冉有、公西華 論語選││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孔子問志 體現「禮」的精神 孔子有問而後學生有答 四子述志 以「禮」為重心 最年長的子路率爾而對,因不知謙讓故受孔子哂笑 志向:治國必能使人民有勇,且知禮義 長幼有序─ 師生有序─ 毋以吾長乎爾而不敢直言己志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 12

四子述志 以「禮」為重心 年紀第三長的冉有被問而後回答,孔子沒有表示 志向:盼成為宗廟會同典禮上的司儀官 年紀最小的公西華被問而後回答,孔子沒有表示 志向:可使人民富足,但禮樂教化須另待高明 年紀第二長的曾皙被問之後,停止鼓瑟回答,獲得孔子肯定 志向: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是禮樂盛行下,太平盛世的悠然之志

為國須重「禮」與「讓」 哂笑子路:其言不讓 肯定冉有:其言謙讓,所為亦是治國大事 肯定公西華:其言更謙讓,所為亦是國家大事 孔子評志

第一段 子路1.、曾皙2.、冉有3.、公西華4.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5.!居6.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7.?」 1.子路:姓仲,名由,一字季路。春秋魯國人,小孔子九歲,性率直,好勇力。 2.曾皙:姓曾,名點,字皙。春秋魯國人,與子參同為孔子弟子,性狂放。皙,音ㄒㄧ。 3.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春秋魯國人,小孔子二十九歲,性謙和,多才藝,亦擅政事。 4.公西華:姓公西,名赤,字子華。春秋魯國人,小孔子四十二歲,熟習禮節,長於外交。 關閉

第一段 子路1.、曾皙2.、冉有3.、公西華4.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5.!居6.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7.?」 句意:孔子請弟子說說自己的志向。由此可見孔子於課堂上是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及其循循善誘、啟發式的教學方式。 修辭:倒裝、省略── 「一日長乎爾」即「長乎爾一日」; 「毋吾以也」為「毋以吾長於爾而不敢直言己志」之省文。 5.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不要因為我的年紀比你們稍大,就不敢說出自己的志向。以,因為。 關閉

第一段 子路1.、曾皙2.、冉有3.、公西華4.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5.!居6.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7.?」 修辭:倒裝──「不知吾也」即「不知吾也」 6.居:平日。義同「平居」。 7.則何以哉:那你們會怎麼做? 關閉

段旨 第一段: 學生依長幼次序排列,孔子先問學生後答,體現禮 的精神。 關閉

段析 第一段: 四位弟子名字依年齡大小排列,表現孔門「學 不躐等」的精神。孔子鼓勵學生說出心中想法, 呈現出循循善誘的教育方式。 關閉

段旨 第二段: 最年長的子路自言志向是治國必能使人民有勇,且知禮 義,因不知謙讓,故被孔子哂笑。 關閉

第二段 子路率爾8.而對曰:「千乘之國9.,攝10.乎大國之間,加 之以師旅11.,因之以饑饉12.,由也為之,比及13.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14.也。」夫子哂15.之。 句意:子路自言志向是治國必能使人民有勇,且知禮義。由此可見子路的自信與直率。 8.率爾:輕率、急遽的樣子。 9.千乘之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在春秋時代後期,千乘為小國,萬乘為大國。乘,音ㄕㄥˋ,四馬駕一車,此處借指兵車。 10.攝:夾處。 下一頁

第二段 子路率爾8.而對曰:「千乘之國9.,攝10.乎大國之間,加 之以師旅11.,因之以饑饉12.,由也為之,比及13.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14.也。」夫子哂15.之。 11.加之以師旅:指又受到外敵的侵略。加,加上。師旅,軍隊。 12.因之以饑饉:指接著又鬧饑荒。因,增添,有接連之意。饑饉,泛指荒年。穀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 13.比及:等到。比,音ㄅㄧˋ,和「及」同義。 14.方:禮義。 關閉

第二段 子路率爾8.而對曰:「千乘之國9.,攝10.乎大國之間,加 之以師旅11.,因之以饑饉12.,由也為之,比及13.三年,可 使有勇,且知方14.也。」夫子哂15.之。 句意:夫子哂之:孔子哂笑,乃因子路其言不讓。 15.哂:音ㄕㄣˇ,微笑。 關閉

段析 第二段: 人物神情與對話,都與子路的個性相符應。而 子路自恃其勇,所以其所表現的專長也在勇武 方面。因子路「率爾」,所以孔子「哂之」, 詞語雖簡但頗為傳神。 關閉

第三段 「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16.,如17.五、六 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8.。如19.其禮樂, 以俟20.君子。」 句意:冉有自言志向是使人民富足。 修辭:倒裝 ── 「爾何如」即「爾如何」、「可使足民」即「可使民足」 16.方六七十:指每邊長六、七十里的土地面積,此指小國。 17.如:或。 18.足民:使人民富足。 19.如:至於。 20.俟:音 ㄙˋ,等待。 關閉

段旨 第三段: 年紀第三長的冉有回答志向是可使人民富足,但謙稱 禮樂教化不能做好,須另待高明,孔子沒有表示意見。 關閉

段析 第三段: 冉求有問才答,並以禮樂須另請高明作結,正 足以表現其謙退精神。 關閉

段旨 第四段: 年紀最小的公西華回答志向是做宗廟會同典禮上的司 儀官,孔子聽後沒有表示。 關閉

第四段 「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 事21.,如22.會同23.,端章甫24.,願為小相25.焉。」 句意:公西華自言志向是從事外交會盟之事 21.宗廟之事:指諸侯祭祀之事。 22.如:與、和。 23.會同:指諸侯朝覲天子或諸侯會盟之事。 24.端章甫:穿著禮服,戴著禮帽。端,古代禮服,又稱玄端。章甫,古代禮帽。 25.小相:相為諸侯祭祀、會盟時的司儀官,小為謙詞。 關閉

段析 第四段: 公西華也是有問才答,而志向從治國縮小到成 為小相,甚至不敢言能,數語之間即呈現出身 為晚輩的客氣。從子路以至公西華,有層遞的 效果。 關閉

段旨 第五段: 年紀第二長的曾皙被問之後,停止鼓瑟,回答志向是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獲得孔子肯定。 關閉

第五段 「點!爾何如?」鼓瑟希26.,鏗爾27.,舍瑟而作28.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29.。」子曰:「何傷乎?亦 各言其志也。」曰:「莫春30.者,春服既成,冠者31.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32.  ,風乎舞雩33.,詠而歸。」夫子喟然34.嘆曰:「吾與35.點 也。」 修辭:轉品──「鼓」名詞轉動詞 26.希:指瑟聲漸歇。希,通「稀」。 27.鏗爾:鏗然一聲。鏗,音ㄎㄥ,狀聲詞。 28.舍瑟而作:放下瑟,站了起來。舍,同「捨」。作,起立。 29.撰:撰述,此指陳述。 關閉

第五段 「點!爾何如?」鼓瑟希26.,鏗爾27.,舍瑟而作28. 句意:曾皙從容體道,胸次悠然,有與萬物同流之意。 修辭:借代 ──「冠者」 30.莫春:晚春。莫,音ㄇㄨˋ,「暮」之本字。 「點!爾何如?」鼓瑟希26.,鏗爾27.,舍瑟而作28.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29.。」子曰:「何傷乎?亦 各言其志也。」曰:「莫春30.者,春服既成,冠者31.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32.  ,風乎舞雩33.,詠而歸。」夫子喟然34.嘆曰:「吾與35.點 也。」 31.冠者:成年男子。古代男子多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冠,音ㄍㄨㄢˋ。 32.浴乎沂:在沂水邊洗浴。沂,音ㄧˊ,水名,源出山東省鄒城市,於江蘇省北部流入泗水。 33.風乎舞雩:在舞雩臺上吹風乘涼。風,音ㄈㄥˋ,乘涼。舞雩,古時求雨的祭壇。雩,音 ㄩˊ,求雨之祭名。 關閉

第五段 「點!爾何如?」鼓瑟希26.,鏗爾27.,舍瑟而作28.  ,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29.。」子曰:「何傷乎?亦 各言其志也。」曰:「莫春30.者,春服既成,冠者31.五、 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32.  ,風乎舞雩33.,詠而歸。」夫子喟然34.嘆曰:「吾與35.點 也。」 34.喟然:嘆息的樣子。喟,音ㄎㄨㄟˋ。 35.與:贊同、讚許。 關閉

段析 第五段: 至「鼓瑟希」一詞方知曾點從一開始便在演奏。 「音希、鏗爾、舍瑟、起身」是優雅從容的連 續動作;「異乎三子者」是一種自信;「浴乎 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則是胸次悠然的結點。 關閉

第六段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 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36.,是故哂之。」 「唯求則非邦也與37.?」「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 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 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38.?」 36.讓:謙讓。 37.唯求則非邦也與:冉求所說的,不是治理國家的事嗎?唯,語首助詞。與,通「歟」。 38.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言公西華之才堪為大相,今謙言只能做小相,又有誰能做大相呢? 關閉

段旨 第六段: 孔子哂笑子路其言不讓;肯定冉有其言謙讓,所為亦 是治國大事;肯定公西華其言更謙讓,所為亦是國家大 事。 關閉

段析 第六段: 若無此段,則曾點之志向,眾人似乎無法匹敵。 經由孔子的評語,方見出儒家的入世精神終不 會泯滅,唯禮讓謙退才能從事福國利民的事業。 藉由與曾皙的對話,則可以看出孔子對學生的 深入了解與因材施教。 關閉

描寫技巧 (一)全文幾乎都是透過對話的形式呈現,而人物的對話則與其性情若合符節。 ‧場景的安排的交代頗具巧思: 1.「侍坐」:一個師生共話討論的場面 2.「鼓瑟希」:對話是在音樂聲中進行 3.「三子者出,曾皙後」:對話者從五人變成二人。 39

描寫技巧 (二)本篇師生談話,反映了儒家禮樂治國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育態度和方法。 本文僅三百一十五個字,其中用於敘事、描繪人生情態的文字極少,而主要筆墨是師生之間的對話及人物的動作,使本文具有非同凡響的藝術效力。 40

段落分析 本文可分為三段。 1.孔子問志—從開頭至「則何以哉?」 2.四子述志—從「子路率爾而對」至「吾與點也」為第二段 3.孔子評志—從「三子者出」至篇末為第三段 41

思想探討 ‧「言志」兩字是全文章法的線索。 ‧孔子不作具體回答,意味深長。 ‧「夫子何哂由也」這一具體提問引出了孔子的一段評語,點明了全文的中心思想:「為國以禮」。 1.子路「知方」(懂禮知義) 2.冉求高度重視禮樂教化 3.公西華「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是禮的體現。 4.曾皙所描繪的理想生活是形象化的禮樂之治。 42

思想探討 ‧孔子對子路等三人的志向都是肯定的,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先富後教,禮樂治國。 ‧孔子對子路「哂之」的原因——因為孔子向來認為,治國以禮,禮以讓為貴,子路的話不夠謙讓,所以孔子「哂之」。冉有、公西華的談話卻過於謙虛了,所以孔子評述他們的話時,表明他的這一意思。 43

本文特色 1.脈絡清楚、結構完整 本篇雖是語體散文,但結構完整,以孔子的啟發性講話開頭,又以孔子的評語作結。「言志」二字貫穿全文,文章通過「言志」這一中心線索來表現「治國以禮」的中心思想,脈絡十分清楚。 44

本文特色 2.採對話體、人物個性鮮明 本篇師生五人的談話,如同劇本、小說中的人物對話一樣,具有鮮明的個性。 ‧下列這些能力、人格特質要跟誰配對呢? 循循善誘、親切和藹、輕率衝動、自信、勇猛、懂得祭祀禮儀、善辯、悠然灑脫、保守謹慎、謙虛、擅長帶兵作戰、能讓人民富足、擅長外交、有音樂素養、生性淡泊、擅長內政、 45

論語成語 成 語 詞 義 率爾成章 不經思索,下筆成文。形容文學作品粗疏、草率、不細心 千乘萬騎 形容車馬眾多 萬乘之國 成 語 詞 義 率爾成章 不經思索,下筆成文。形容文學作品粗疏、草率、不細心 千乘萬騎 形容車馬眾多 萬乘之國 出兵車萬乘之大國。後世稱天子為萬乘 喟然而嘆 長聲嘆息 登堂入室 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水平 過猶不及 說明做得太多與做得不夠一樣不合適

與孔門弟子有關的成語 成 語 詞 義 名正言順 指做某事名義正當,道理也說得通 見賢思齊 看到德才兼備的人,就想向他學習,和他一樣

《論語》簡介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語錄體之祖。 ‧孔子學說的代表文獻。 ‧秦火後漢有今文魯論、齊論與古文古論。 ‧其主旨以仁為中心。 ‧今本論語乃張侯論共二十篇,分上下論各十,起於〈學而〉,終於〈堯曰〉 ,計五百零八章。 48

《孟子》簡介 ‧作者:孟子弟子筆記,孟子潤飾而成。 ‧《孟子》七篇,分上下,計十四卷。 ‧學說要旨:性善、尊王賤霸、貴民輕君, 先富後教、重仁義輕功利、距楊墨放淫辭。 49

《大學》簡介 ‧分為經一章,傳十章。經是曾子作,傳 乃曾子弟子作。 ‧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 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六步驟:止、定、靜、安、慮、得。 50

‧作者:相傳孔子之孫子思所作。 ‧講儒家的人生哲學: 《中庸》簡介 ‧作者:相傳孔子之孫子思所作。 ‧講儒家的人生哲學: 性、情、中和、忠恕、智、仁、勇、誠。 ‧與《大學》本為《禮記》中之一篇。 ‧共三十三章,孔門傳授之心法。 ‧中庸之道是支配中華民族數千年主要的思想。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張群以為 養慧之法。 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