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明病实证 (一)承气汤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Advertisements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本篇讨论消渴、小便不利和淋病三种疾病。. 1 、消渴是指口渴而过多地消耗水液的,以严重 口渴、多饮为主要表现一种病变。本篇所论消 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热病过程中出现的口渴 症状;二是指杂病中的消渴病,本篇论述以后 者为主。 2 、小便不利是指尿量及次数减少,甚则癃闭的.
便 秘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一 · 概述 ( 一 ) 定 义 便秘: 大肠传导失常 , 导致大便秘结不通的病证。 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病位:大肠.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第四章 卫气营血辨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 1 )概念: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 卫分证.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 一、中风表虚证 (一)桂枝汤证 原文 12/P30 分析:论述了桂枝汤证的主要症状与基本 病机及《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
伤寒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2006 年 2 月. (三)寒热错杂痞证 1. 半夏泻心汤证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 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
方剂与中成药 二、泻下剂 医学与健康学院 陈 力.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属于 “ 八法 ” 中的 “ 下法 ” 。 含义 《内经》: “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 …… 其实者,散而泻之。 ” 立法依据 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温 病 学.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风 温.
二、热证  (一)   栀子豉汤类证 .
5 《伤寒论》主症和主脉辨证辨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杨运高.
第八章 防治法则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便 秘 主讲:马剑颖 讲师.
第二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导大便,泻下积滞,攻逐水饮等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统称泻下剂。
便 秘.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TCM 第一章 问 诊 Interrogation
二、伤寒表实证 (一)   麻黄汤证 论太阳伤寒的主要证候与治疗.
第九章 外感病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泻下剂 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 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胃肠 积滞、荡涤实热,或攻逐 水饮、寒积等作用,治疗里 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定义: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本篇主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辨证施治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介绍.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第十 概述 概念 腹满、寒疝、宿食 三病合篇的缘由: 腹满 辨证与治则 实热性腹满与虚寒性腹满的辨证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第 二 章 泻 下 剂.
第 十 章 泻 下 药.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姜桂美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表245 妇人产后病概论
二、吐法及护理 【概念】 吐法亦称涌吐法,是通过药物,使留在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的痰涎、宿食或毒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法。
经行感冒.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便秘.
概 述 定义:凡以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 毒物等作用,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疾 患的方剂,称为涌吐剂。
气血同病辩证.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七章 泻下剂 概念:凡以泻下药为主组成,具有通便、泻热、攻积、逐水作用,治疗里实证的方剂,称为泻下剂。
七、结胸证.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胃阴亏虚.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三章 第九节 便秘.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主讲教师:英洪友.
消 食 剂.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三节 少阳病兼变证 一、少阳病变证治则.
痉 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二、阳明病实证 (一)承气汤证

1.调胃承气汤证 阳明内实,热郁心烦的证治(207) 不吐不下——未经吐下,证属胃实 心烦——腑实热结,浊热上扰 证 补充:当有腹满,不大便,发热等症 证 阳明病 治:可与调胃承气汤——泻热通腑,导热下行(缓下)

太阳病汗后转属阳明胃实的证治(248) 原发病:太阳病 病程:三日 治疗经过:发汗不解——非表证不解,乃病邪有传变之势 病人 蒸蒸发热——内热较盛,向外蒸腾 属胃也——太阳转属阳明,燥结成实 当见秘、胀、烦、谵、脉滑数(补) 主证 病机:热结于胃,肠燥成实 治疗:调胃承气汤——泻热和胃,润肠通便(缓下)

阳明燥实腹满的证治(249) 邪不外解 胃津损伤,外邪内陷 原因:吐后 主证:腹胀满者——化燥成实,腑气郁结 伤寒 当见秘、痛(补) 病机:燥热初结阳明 治疗:与调胃承气汤——泻热通便 伤寒 (外感病)

2.小承气汤证 阳明多汗伤津致便硬谵语的证治(213) 热盛---汗出津伤---屎硬---谵语(因果关系)

阳明腑实轻证的治法与禁忌(214) 阳明病 谵语-胃中浊热,上扰心神 发潮热-阳明旺于申酉 证 脉滑疾-热尚盛,燥实结聚未牢,津伤不重 治:小承气汤主之----轻下热结,以和胃气 腹中转气,更服一升 不转气者,勿更与之 补叙证情:与承气汤一升 禁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 邪实正虚-----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

太阳病误治伤津致热结成实的证治(250) 若吐——胸膈无痰 若下——肠无燥结 太阳病 误治伤津 若发汗——汗出过多 太阳误治邪传阳明 微烦——热邪尚轻 小便数——津液下泄 大便因硬——肠液减少 证候 转属阳明 治:与小承气汤——轻下热结,其病即愈

3.大承气汤证 辨阳明病下后可攻与不可攻的证治(238) 初治:下之——下法不当,热重药轻,燥结未去 心中懊恼而烦——腑热未去,上扰胸膈 胃中有燥屎者——腹满谵语,腑实复聚 阳明病 可攻 不可攻: 初头硬,后必溏——非燥屎阻结 辨证:若有燥屎者——腑热结实 治疗:宜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案例录像

辨阳明腑实,燥屎内结之证 (239) 不大便五六日——里有热邪 绕脐痛——燥屎壅结,腑气不通 烦躁——浊热上扰,神志不宁 发作有时——腹痛烦躁,时时阵发 此有燥屎——燥屎内结,故不大便 病人

辨阳明腑实大便硬结微甚的证治(215)

下后燥屎复结的证治(241) 治疗经过:大下后——虽经大下,热实未尽 六七日不大便——数日之后,热邪复聚 烦不解——邪热上扰 腹满痛——腑实壅滞 病人 现在症 诊断:有燥屎 审证求因:所以然者,本有宿食——宿食未尽, 燥实复结 治疗:宜大承气汤——峻下燥结,邪去正复

腑实内结,大便乍难乍易的证治(242) 小便不利——热壅气机 证候 乍难——燥结阻滞,排便困难 乍易——津液入肠,燥结得润 大便 病人 微热——邪热深伏 喘冒——邪热迫肺,上扰清宫 不能卧——气喘,头重,睡卧不宁 决诊:有燥屎 治疗:宜大承气汤——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重证的辨证治疗与预后(212)

辨表里虚实证是否当下(217)

二阳并病转属阳明腑实的证治(220)

252、253、254条:阳明三急下证 1、含义: 急下:指用峻烈的攻下法(治法) 指病情危急,有可下证,需紧急攻下,刻不容缓(病情) 急下存阴:急引火热之邪从大肠而出,使津液不致尽劫

2、证候 (1)阳明腑实,见有“目中不了了,睛不和”(252) 病程:六七日 目中不了了——视物不清 睛不和——眼球转动不灵活 大便难——阳明腑实内结 身有微热——肌表热不高,热邪内结深伏 伤寒 证候 病机:燥热亢极,真阴枯竭 治疗:急下

(2)阳明腑实,见有发热汗多(253) 发热(持续性) 汗多(大汗淋漓) 里热亢极,逼津外亡 (3)误汗伤津,旋即腹满痛者(254) 特点 发展迅速,病程短 病情重,硬满疼痛拒按 热炽津竭,来势凶猛

6、运用:急腹症、感染性休克并脑水肿、脑疝 3、条件:阴津重伤,有可下证 4、目的:急下腑实,以保存阴液 5、对急下存阴的探讨: (1)排除肠腔有害物质,从根本上扭转病情恶化趋势 (2)降低肠内压,改善微循环 (3)使消化腺分泌功能趋向正常 6、运用:急腹症、感染性休克并脑水肿、脑疝

原文第255条:辨腹满当下的证治 腹满不减——肠中燥屎,阻滞不通 减不足言——即使稍减,不足言减 证候 阳明病 治疗:当下之——腑实燥结,当用攻下 方:宜大承气汤——热实得泻,腑气得通

256:辨少阳阳明合病宜下的脉证治法 实大滑数 (顺)木不克土 阳明 少阳 合病下利——热结旁流——大承气汤 弦脉 (逆)“负者失也”木来克土

第三章 阳明病辨证论治 (二)麻子仁丸证

辨脾约证的脉证与治法 (原文247/P229) 浮----- 胃中有热(胃气强); 涩 主虚-肠中津亏 主滞-脾运受约,滞而不畅 病人 涩 主虚-肠中津亏 主滞-脾运受约,滞而不畅 脉:趺阳脉 病人 小便数-津液偏渗膀胱 大便难-肠中津液更伤 证 病机:胃热津伤肠燥便秘 治:麻子仁丸主之-润肠滋燥,缓通大便  

阳明腑实证 脾约证 1. 鉴别: 病机:燥热与肠中宿滞结为燥屎,腑气不通(实证,重在阳明) 证候: 1.  鉴别: 阳明腑实证 病机:燥热与肠中宿滞结为燥屎,腑气不通(实证,重在阳明) 证候: 便秘、腹胀满,硬痛拒按,潮热谵语、汗出,苔黄燥,脉沉实有力(秘、胀、痛、热、汗、谵) 治则:攻下腑实,荡涤积滞  脾约证 病机:胃热约束脾的转输功能以致肠燥便秘(虚实夹杂,重在阳明太阴功能失调) 证候:便秘、无多大痛苦,口渴、舌干苔黄脉细数 治则:泻热润肠通便

辨汗出过多,津伤便秘证 (原文245/P229) 脉证 病人 结果 阳脉微—浮取脉微,正虚邪轻 汗出少---正胜邪微,微汗可解,为自和。 汗出多—多汗伤津,里邪反实—是为太过 阳脉实—浮取脉实,邪盛于表 因发其汗-一表实发汗,汗彻即可 出多者—多汗伤津,必致病变,亦为太过 (一) 脉证 病人 (二) 结果 阳绝于里---阳热内盛 亡津液—阴液外亡 太过者 大便因硬

承上条反复辨析胃热津亏之脉证 (原文246/P229 ) 脉象 浮—为阳气盛 芤---为阴血虚 病机 浮芤相搏---阳盛阴虚,阴不和阳 胃气生热---津液愈伤,胃热愈炽 其阳则绝---阴津虚亏,阳邪盛极 病人

总结: 245/246条 从汗多、脉象辨识病证转属阳明 补充麻子仁丸证病机(胃强脾弱/胃热津伤) 脉证(浮涩/浮芤;大便硬、小便数/汗出多) 247条讨论麻子仁丸脉证病机 245/246条 从汗多、脉象辨识病证转属阳明 补充麻子仁丸证病机(胃强脾弱/胃热津伤) 脉证(浮涩/浮芤;大便硬、小便数/汗出多)

(三)导下法 原文233/P232 证 阳明病 治 当须自欲大便时 自汗出—津液外泄 若发汗—津液重伤 小便自利----津液下泄 为津液内竭---汗利耗阴,体液内亏 虽硬不可攻---肠燥便硬,非阳明热实 证 阳明病 治 当须自欲大便时 蜜煎导通之---润燥导引 土瓜根汁导/大猪胆汁导—清热通便

(四)下法辨证 (原文208/P234) 辨阳明病可攻与否及大、小承气汤证的区别 脉迟---燥屎壅塞,气血受阻,脉道不利 汗出不恶寒—阳明外证 身重---热盛伤气,且燥实内阻,气机壅滞 短气、腹满而喘---腑热壅滞极甚,上逆犯肺 潮热---邪归阳明,燥热结实 手足濈然汗出—肠胃燥实,热迫津液,外应四肢 大便已硬—里热炽盛,燥屎已成 治疗 : 大承气汤主之---峻下热结 (续后) 主证 阳明病

(续前) 汗多,微发热恶寒----表证未罢 其热不潮---里热未盛,燥屎未结 处理-----未可与承气汤 (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汗 防风通圣散---表里双解 证 其热不潮----燥热不甚 腹大满不通---痞满显著 治 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禁例 缓下

辨大、小承气汤的运用指征及误攻后的变证 (原文209/P235) 大承气汤运用 潮热,大便硬---可与 不硬者 ---不可与 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推测病情 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用药试探 汤入腹中---服药之后 转矢气者---药推气行 此有燥屎---燥屎已结---乃可攻之 若不转矢气者 ---大便未结,气不独行 但初硬后溏----肠燥脾弱,里热不盛-----不可攻之 阳明病 试 探 测 证

(续前) 误治变证 (1)    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中气受损 欲饮水者,与水则哕---运化障碍 (2)    其后发热者---下后伤阴,余热复聚 重申戒语 必大便硬而少者---热邪轻,结便少----小承气汤和之 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误攻则生变  

总结: 1.试探法运用 目的:以测燥屎成否 条件:不大便六七日,潮热腹满痛等证尚未显著,阳明腑实证 成与未成,难以决断之时,以小承气汤试探之。 方法:(1)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是肠中有燥屎,因小承气 汤药力不足,只能推动矢气之故,需用大承气汤攻下。 (2)不转矢气,大便先硬后溏---燥屎未成,不可攻之 大承气汤运用指征:潮热、大便硬 误攻变证:损脾伤正---腹胀满不能食,饮水则哕 伤津热结—大便硬少---小承气汤和之

辨阳明实证时大、小便的关系 (原文251/P236) 病人 二三日 脉弱---弱而不实,正气不足 二三日 脉弱---弱而不实,正气不足 无太阳证---恶寒发热//柴胡证---寒热往来 烦躁---热邪入里,上扰神明 心下硬---积滞内阻,秽热不行----必不大便 至四五日 虽能食---胃气未伤,食亦不多 以小承气汤----少少与之,微和胃气—令小安 (大便得通,烦躁稍止) 病人 (续后)

(续前) 至六日:若仍不大便---与承气汤一升----加重药量 六七日: 尚未可攻 若不大便,小便少者,虽不能食,但初头硬 后必溏---燥结未成---攻之必溏 可攻者 须小便利---津渗膀胱 屎定硬---肠中枯燥 宜大承气汤---去热除燥,通积泻实

根据小便情况来推测肠燥便硬的程度 (原文203/P236) 病史:本自汗出---阳明里热,迫津外出 医更得发汗,病已差----本病虽愈,重汗伤津 现在证:尚微烦不了了---肠燥热扰 此必大便硬---津伤便结 问诊知原:当问其小便日几行---借以明确水液情况 若本小便日三四行---津液偏渗膀胱 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小便量少,肠液增多机理:今为小便数少----津液不偏渗膀胱 以津液当还于胃中---胃肠津液,逐渐充足 故知不久必大便---里气已和,硬便得润 阳明病

(五)下法禁例 津亏便秘者(203) 伤寒呕多,病机向上,无腑实证者(204) 病位偏上者---心下、胃脘部(205) 邪热郁于经,腑未成实者(206) 表邪未解而发热恶寒者(189) 胃中虚冷而不能食者(194)

三、阳明病寒证 以能食与否辨阳明中寒与阳明中风 (原文190/P240) 若能食:胃气素强,感受风邪 阳明病 病从热化,阳邪能消谷 名中风 不能食:胃气素弱,感受寒邪 病从寒化,阴邪不消谷  阳明病 名中风 名中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