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 章 中学化学考试评价改革研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数据结构的引入.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专 业:心理学、教育学 主 讲:章 永 单 位:教科院 一、客观性测验题目的编制 1. 客观性测验题目的常见类型 1. 客观性测验题目的常见类型 选择题 是非题 匹配题 填空题 简答题 选择题 是非题 匹配题 填空题 简答题 2. 客观性测验题目的特点 2. 客观性测验题目的特点.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LOGO 考研英语导学 Speaker : Lanshire. 课程目录 一 考研英语的重要性 & 难度分析 二 近 15 年命题趋势变化分析 4.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3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前锋学校 2013年12月10日.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绩效考评表格设计 班级:15服务4班 姓名:杨冬茜.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上交材料说明 2015年1月23日.
淄博信息工程学校 ZIBOIT&ENGINEERING VOCATONAL SHCOOL 02 认识虚拟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除法.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关于本门课程.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北京市外国语学校和外语实验校初中外语 教学改革实验的历程及启示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数据结构》课程简介 李武军 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6年秋季.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十章 方差分析.
SOA – Experiment 2: Query Classification Web Service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中国XX大学 毕业答辩模板 此模板可用于本科毕业答辩/硕士毕业答辩/学术研究等.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朱华贵 2015年11月13日.
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创新杯”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6.4 你有信心吗?.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评价多元化,学习自主化 —课程多元评价指标的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试卷质量评价要素分析 按照安徽农业大学本科试卷评价表: 一、试卷(命题)质量(40分) 二、卷面质量(10分) 三、试卷评阅(40分)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第八讲 评价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1:教学评价的含义 陶保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 三 章 中学化学考试评价改革研究

本章目录 第一节 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世界性考试评价改革的趋势探讨 第三节 化学新课程考试评价方法改革探讨 第一节 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世界性考试评价改革的趋势探讨 第三节 化学新课程考试评价方法改革探讨 本章目录 第四节 化学考试质量评价改革探讨 第五节 我国中考改革评述 第六节 我国高中会考改革评述 第七节 我国高考改革评述

第一节 考试评价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相辅相成的关系 高分体现高能 高能必然经得起高分检验 第一节 考试评价的素质教育功能 一、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相辅相成的关系 高分体现高能 高能必然经得起高分检验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不意味着取消考试,而是关键在于设什么样的考试和如何使用考试,怎样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促进学生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考试制度、内容和方法,更好地发挥考试的素质教育功能。 因此:

考试是智力开发不可缺少的手段──考试的社会意义 二、考试的素质教育功能 考试具有:测量、教育、社会性三大功能 现代考试的三大意义: 素质与考试的关系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素质与考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考试是智力开发不可缺少的手段──考试的社会意义 返回 目录

第二节 世界性考试评价改革的趋势探讨 一、一些国家教育考试改革简介 二、国外基础教育考试改革简介 特点与趋势: 减少考试次数,强化课程作业 第二节 世界性考试评价改革的趋势探讨 一、一些国家教育考试改革简介 二、国外基础教育考试改革简介 特点与趋势: 减少考试次数,强化课程作业 考试制度呈现出小学阶段较宽松、初中阶段次之、高 中阶段相对绷紧的趋势 表现性测验和实验技能教学考试受到重视和采用 重视培养和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采用测量手段和非测量手段相结合 返回 目录

第三节 化学新课程考试评价方法改革探讨 一、中学化学新课程考试评价的内容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业评价的内容及指标 评价 项目 一级评价指标 第三节 化学新课程考试评价方法改革探讨 一、中学化学新课程考试评价的内容 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业评价的内容及指标 评价 项目 一级评价指标 二级评价指标 知识 与 技 能 基本化学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知道并能说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内容 能够描述并举例 了解并能应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解决相关的问题 基本实验技能的养成 认识基本的实验仪器,会基本的实验操作 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 能独立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化学语言 知道相关的化学用语 会用化学语言进行描述或概括等 化学、技术与社会 知道化学与技术、社会的关系 会用化学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 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出问题 详见 猜想与假设 观察、收集整理信息 制定计划,实验、制作 思考与结论 表达与交流 反思与评价 对化学的兴趣、态度;对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对化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对自然等。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业考试评价的类型 (一)常用的化学学业考试类型 1 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学业考试评价的类型 (一)常用的化学学业考试类型  1. 按教学进程划分 (1)诊断性考试。 指在学期、学年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之前进行的考试。 (2)形成性考试 指在教学进程中安排的有计划、系统性的考试。 (3)总结性考试 指教学进入某一阶段末尾或课程结束阶段时所安排的考试。

(1)常模参照性考试 目的在于鉴别或比较被试者之间的个别差异,也就是决定每个被试者的成绩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 2. 按评价的参照标准划分 (1)常模参照性考试 目的在于鉴别或比较被试者之间的个别差异,也就是决定每个被试者的成绩在集体中所处的位置。 如入学统考、分班考试、高考、化学竞赛 (2)目标参照性考试 目的在于检验被试者是否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以及完成的质量如何。不计较学生个人之间的差异。 如期中、期末考试,以及不计入高一级学校招生考试录取总分的毕业会考等都具有目标参照考试的性质。

目学校常见考试的分类 考试性质 学校考试名称 诊断性 形成性 总结性 常模参照 目标参照 入学统考 √ 平时测验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毕业会考 竞赛性测验

1. 化学学业成绩评价的类型 按教学进程划分(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二)化学学业成绩考试的评价方法  1. 化学学业成绩评价的类型 按教学进程划分(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 按分数解释的参照点划分(1)常模参照评价(2)目标参照评价 按评价依据标准和解释方法的不同划分 (1)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或相互参照评价) 其评价标准是建立在参与评价的对象内部,然后把其他对象与标准相 比较,以确定其相对位置和优劣程度。 (2)绝对评价(又称目标参照评价) 其评价标准是参与评价对象之外的客观指标。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教学 目标为评价标准,来评价每个学生的目标实现程度。

PR-百分等级;R-某分数在全体中按分数高低排列的名次;N-总人数。 2. 两类评价对学生化学测验分数的解释标准与评价方法 (1)相对评价方法 以常模参照评价学生的测验分数,先把学生的原始测验分数转换为常模分数,进而指出其在某一群体中的相对位置,以此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计算百分等级的基本公式是: PR-百分等级;R-某分数在全体中按分数高低排列的名次;N-总人数。 案例:3个高一平行班化学学习成绩的比较(详见P428) (2)绝对评价方法 ① 掌握分数 ② 等级分数

两种评价的比较 类 型 相对评价(常模参照评价) 绝对评价(目标参照评价) 评价目的 评价标准 数量表示 与 解释方法 评价功能 类 型 相对评价(常模参照评价) 绝对评价(目标参照评价) 评价目的 考生在考生集体中的位置 考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程度 评价标准 考生集体的常模 预定的教学目标 数量表示 与 解释方法 先将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数值,然后才可确定分数的位置。标准数值的表示方法主要有标准分数法、百分等级分数法。如计算出Z分数后通过查正态分布表就可以确定考生的相对位置 预先确定达到教学目标的量化标准(达标标准),而后将学生的答对率与标准相比,即可知道目标达成度,做出评价。达标标准有用通过与否的二级标准,也有用三级或五级标准的,一般不可定得过高或过低 评价功能 将考生分等、排队,用于选拔、编班(组) 衡量达标程度,为改进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对试题的 要  求 难易适中、区分度好(能把不同程度的考生区分开来) 注重试题的数量性质与测验内容和范围的一致性,正确反映教学目标的要求 对 应 的 学校测验 分班、编组、升学考试、各类竞赛 单元、章节测验、期中、期末、毕业考试 不足之处 这种评价方式与教学目标联系不紧密,不能明显看出学生进步程度,可能会引向单纯追求名次分数 这种评价的目标分类体系、评价标准、测量与统计等方法和技术尚不成熟。编制能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测验题较困难

(三)高中化学新课程习题编制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即习题编制原理恰当,答案准确、严密、无异议。 科学性原则 即习题编制原理恰当,答案准确、严密、无异议。 开放性原则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过程性原则 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三大领域之一,因此习题的设计也要体现解题思维的过程性。 综合性原则 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既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当前高考改革的需要。 探究性原则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因此,相应的习题编制也要体现探究性的特点。 情境性原则 化学习题编制“纯粹化学”情境要少,“实际应用”情境要多。也就是说,化学习题要加强与生活、社会的联系,体现STS的精神,重在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性原则 习题编制不仅要对知识技能进行考查,而且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要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 返回 目录

第四节 化学考试质量评价改革探讨 一、试题质量分析的指标──难度和区分度 标志考试质量的数量指标都有哪些呢? (一)难度 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第四节 化学考试质量评价改革探讨 标志考试质量的数量指标都有哪些呢? 一、试题质量分析的指标──难度和区分度 (一)难度 指试题的难易程度。 通常用正确回答试题人数与参加测验总人数之比值作为指标。 用P表示。其值在0-1之间,难度值越是接近1,其难度就越小,正确回答试题的人数就越多。 在标准化考试中,要求各试题难度控制在0.3-0.8之间。 难度 0.9以上 0.9~0.7 0.7~0.4 0.4~0.2 0.2以下 等级 容易 较易 中难 较难 难

难度太大或太小,则所得结果可能是全体考生不通过或都通过, 这样的题目就缺乏区分度。 难度比较适中的试题,其区分度一般都达到优良水平。 (二)区分度 指测验试题能否较好地将受试者的水平区分开来的量度指标,又称鉴别力。 用D表示。区分度取值范围为-1≤D≤1,它对考试质量的评价标准如下表: 区分度指标D 0.20以下 0.20—0.30 0.30—0.40 0.40以上 评 价 劣等题 一般题 较好题 非常优秀题 (三)难度和区分度的关系 难度太大或太小,则所得结果可能是全体考生不通过或都通过, 这样的题目就缺乏区分度。 难度比较适中的试题,其区分度一般都达到优良水平。 试题的平均难度接近0.5,试题的鉴别力越强。

(四)难度和区分度的计算 类别 方 法 公 式 符号意义 适用范围 难度P ①用通过率计算 R-该题通过人数,N-受试总人数 方 法 公 式 符号意义 适用范围 难度P ①用通过率计算 R-该题通过人数,N-受试总人数 用于零壹记分法的客观题 ②用得分率计算 -考生该题平均得分,W-该题应得分。 用于得分不止两个确定的数值的试题,尤其是非客观题 ③用两端分组法 PH(PL)为高低分组答对该题的通过率或得分率 用于考生人数较多的测验,如年级以上测验 区分度 D ④用两端分组法 同上③ ⑤点二列相关法 -所有被试测验总分的标准差 用于零壹记分题 ⑥积差相关法 X-每一考生某题得分,Y-每一考生全卷总分 同上②(即非零壹记分的试题) 备注 两端分组法即将考生总分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取前27%的人数为低分组。在求算PH、PL时应注意按题目得分条件选用①式或②式。

二、考试试卷质量分析的指标──信度和效度 (一)信度 指考试的可靠性。考试的一致性指标。 信度值的范围在0≤r≤1之间。 一般教学班级的测验要求信度值在0.6以上。 大规模考试要求在0.9左右,最低不低于0.8 类 型 计 算 方 法 适 用 范 围 再测信度 以同一份试卷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群体重复测试,求出两次考试的相关系数。 异质性测验及速度测验 教师自编测验难以采用 等 值 复本信度 以两次等值试卷在不同时间去测同一群体,求其相关系数。 难度测验、速度测验等。 教师自编测验难以采用。 分半信度 实施一次测验,将所得分数分为等值的两半(如奇数题和偶数题),并算出每位受试者在两半测验的得分,最后再求两半测验的相关系数,并以“斯—布”公式校正。 同质性测验及难度测验,不适用于速度测验,因只须一次测验。教师自编测验常用。 库李信度 实施一次测验,计算每个题目的难度及每位受试者的得分,然后代入库—李公式: 当试题为零壹记分法(选择题)时采用法。 α信度 实施一次测验,采用柯氏公式: 其中n为题数, Si2为每一题得分的方差, St2为整个测验的总方差。 当测验中有主观题,又有客观题,出现非零壹记分时采用。 信度的种类与计算方法

(二)效度 指一份试卷能够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考试的有效性指标。 1.效度的种类 (1)内容效度 (2)预测效度 (3)共时效度   指一份试卷能够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考试的有效性指标。 1.效度的种类 (1)内容效度 (2)预测效度 (3)共时效度 2.效度的计算 (1)在有可靠效标分数的情况下,用积差相关系数计算效度系数 (2)在只有二分变量效标的情况下,用点二列相关系列计算效度系数 (3)效度指标对考试质量的衡量标准 效 度 1 0.7以上 0.4-0.7 0.3-0.4 0-0.3 -1 有效程度 完全达到目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达到相反目的 3. 效度和信度的关系   信度很低的考试,效度不会很高;相反,信度高的考试,却不一定是高效度的考试。 

三、化学考试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 化学试卷的统计分析基本步骤 1. 抽样 2. 考生成绩的统计分析 3. 试卷质量的统计分析 (一) 化学试卷的统计分析基本步骤 1. 抽样 2. 考生成绩的统计分析 3. 试卷质量的统计分析 4. 试题质量的统计分析 5. 考生答题典型问题的统计分析 (二) 试卷的定性分析 (三) 试卷的讲评 案例:近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评价报告 返回 目录

第五节 我国中考改革评述 一、中考制度的建立与沿革 二、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探讨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讨 第五节 我国中考改革评述 一、中考制度的建立与沿革 二、初中毕业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探讨 三、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探讨 四、初中毕业生毕业考试制度探讨 五、中考化学命题的特点与变化趋势 六、新课程背景下的中考化学命题技术 返回 目录

第六节 我国高中会考改革评述 一、会考的产生与现状 (一) 会考的成效 (二) 会考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二、会考的目的、性质、功能及科目 第六节 我国高中会考改革评述 一、会考的产生与现状 (一) 会考的成效 (二) 会考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二、会考的目的、性质、功能及科目 三、化学会考的实施方法 (一) 时间与方式 (二) 试卷结构 1、笔试试卷结构 2、操作考查试卷结构 (三) 施测与评分 返回 目录

第七节 我国高考改革评述 一、高考的特点 (一) 高考是区分考生差异的选拔性考试。 第七节 我国高考改革评述 一、高考的特点 (一) 高考是区分考生差异的选拔性考试。 (二) 高考不是全面检查中学教学效果的考试,而是结合基础知识 着重考核学习能力。 (三) 高考的分数不是绝对分数,而是相对分数。 (四) 高考与中学教育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高考是大学教育工作的第一个环节,并不是中学教育工作的一部分。 2、考试内容不等于学习内容。 3、高考的对象与教学对象不同。 4、高考成绩的高低不等于教师教学的好坏。 5、高考的具体安排以及高考命题与中学教学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相互 矛盾的方面。

二、高考的历史回顾 三、高考改革现状 (一) 旧中国的高校招生制度 (二) 新中国的高校招生制度 1、文革前:联考-统考 (一) 旧中国的高校招生制度 (二) 新中国的高校招生制度 1、文革前:联考-统考 2、文革中(11年:1966-1976年)推荐制 3、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 三、高考改革现状 (一)目前高考存在的主要问题 资料:高考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课程下高考改革的方向 资料:我国高考考试制度改革五大方向和目标(节选)

四、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特点 五、高考化学试题命题改革动态 (一)化学试题命题的能力和层次要求 (二)近年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的主要特点 (一) 命题的指导思想 (二) 命题的基本原则 1. 依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2. 坚持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 3. 考察思维过程 4. 鼓励思维创新 5. 鼓励化学学科专业纵深发展 6. 命题应增强选择 资料1:新课程高考命题五大原则 资料2:新课程高校招生考试方案

(三)招生制度改革 2. 建立保送生制度,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1.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为高校招生提供事实依据 资料:某大学自主招生方案 1.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为高校招生提供事实依据 2. 建立保送生制度,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资料:某大学自主招生方案 3. 实行多元化评价,综合考核录取 资料1:高考新“指挥棒”:化整为零综合评价(节选) 返回 目录

研究性作业 综述:   新课程高考方案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