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 几点说明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彭芝兰
近10余年,子宫内膜癌基础与临床研 究已有较大的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子宫内膜癌病因学研究,病理组织学类型与生物学行为相关研究 手术病理分期确定和世界范围内的应用,使得临床研究得以更科学、合理的进行
内膜癌的术前评估:应用阴道B型超声,彩超,CT,MRI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指导治疗计划的制定 各类型、各期别子宫内膜癌之合宜手术治疗及术后辅助治疗选择,对复发癌、转移癌治疗、放化疗(包括激素治疗)选用均进行重新的评估;使个体化治疗得以进一步实施
腹腔镜协助下经阴道子宫全切术及淋巴清扫术,对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癌之手术治疗较广泛开展 已有较多的相关与开腹手术比较的报道和生存率随访报道 现就指南中几个主要部分作以下说明:
前 言 1. 世界范围 发病 New Cases 142000 / yr deaths 42000 / yr 前 言 1. 世界范围 发病 New Cases 142000 / yr deaths 42000 / yr (居女性全身恶性肿瘤6º~7º位) (居妇科恶性肿瘤2º或3º位,20%~30% 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 USA New Cases 40880 (2005) deaths 7300
高发年龄:65~70岁 (国际) 58~61岁 60~65岁 (我国) (协和:57岁) (2000) 年轻患者有增加趋势 (国内外) 5年生存率 (OSR) 80%左右 (国内尚无大宗病例统计) (Frederic et al. 2005; Lancet 2005)
2. 两种类型的子宫内膜癌 不同分级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预后差异很大,按病理及预后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Ⅰ型(typeⅠ):与E相关,高分化,子宫内 膜样癌,多能治愈,预后好 Ⅱ型(typeⅡ):与E无关,低分化,特殊病 理类型,复发率高,早期预后也差
3. 手术治疗是主要方法 早期手术:不仅是分期的需要,重要的是 能合理地决定: 应选用哪一种治疗方法才有益于具有高 危因素的患者 选用或不选用术后辅助治疗 应选用哪一种治疗方法才有益于具有高 危因素的患者 晚期:缩瘤,创造放、化疗条件
前言提出2种类型的内膜癌(与E相关;与E无关)、发病年龄未作更改,强调手术治疗,更加规范适度
高危因素 病史:子宫内膜癌发病与雌激素持续增高, 遗传等因素相关,病史中应重视以 下高危因素 肥胖、不育 (未产、延迟绝经, 52岁以后) 与垂体功能失调相关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
与雌激素增高有关的妇科疾病等: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颗粒细胞瘤, 子宫内膜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史和子宫 肌瘤有不规则出血者 有使用外源性雌激素史者,长期使用 三苯氧胺 (tamoxifen)
有癌家族史、多发癌及重复癌倾向者 一级血亲内膜癌患者 乳腺癌, 卵巢癌等 HNPCC:遗传性非息肉样结肠癌,其 Endo. Ca.发生可能性40%~ 60%;早于结肠癌发生50%
早期发现和一级预防: 1. 遗传性非息肉样结直肠癌综合征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或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癌易感性综合征 (Lynch syndrome,是一个inherited autosomal dominant cancer susceptibility syndrome) (Aarnio, 1999)
有此综合征之妇女患内膜、结直肠和卵巢癌的风险增高 DNA错配修复基因发生突变,重复序列出现不稳定性 (Replication Error) 86% HNPCC具有此种微卫星序列不稳定性
按1990年Amsterdam(Vasen1991)诊断标准: HNPCC占结直肠癌中 1%~5% 年龄早<45岁,70%结肠脾曲,若未全切除,10年后复发(45%) 结肠外癌,Endo.Ca., OV.Ca.,胃癌,小肠癌,移行细胞癌 病理:低分化,印戒细胞,癌周淋巴细胞浸润
研究报道:Lynch syndrome Endo.Ca. 早于结肠癌 50% 40%~60% lifetime risk Colone.Ca. 40%~60% Ova.Ca. 10%~12% 因此对这些具有高风险的这部分人群(妇女)应早些发现和认识
临床的基因诊断:MLHI, MSH2及MSH6 检测现已用于临床,Lynch syndrome家族中主要成员的筛查(男、女),携带其中 一种基因突变者 结肠镜检(Colonoscopy):可降低结肠癌的死亡率 阴道B型超声检查(Transvaginal ultrasonography / annually)
内膜活检(Endometrial biopsy) (at age 25~35yr) (Burke et al. 1997) 口服避孕药(Taking oral contraceptives) (年青妇女) (可降低一般人群妇女患Ova.Ca., Endo.Ca.风险,对Lynch syndrome妇女风险↓,有效率尚未证实)
完成生育后(Child bearing complete)建议行Surgery: TAH/BSO 若妇女在行Colon.Ca.手术时(已完成生育)可考虑行预防性的TAH/BSO 最重要的是对有Lynch syndrome之妇女应进行有关教育(早期Endo.Ca.症状,进行内膜biopsy之重要性)
2. 对服用Tamoxifen妇女的筛查及预防: 服用Tamoxifen妇女是具有Endo.Ca.高危因素的人群 Tamoxifen:明显的降低了乳癌患者术后乳癌的复发。研究也证明了服用后可降低乳癌的发生 (Fishestal 1998) 但:增高了Endo.Ca.发病风险 2~3倍
50 < 年龄 RR 4.0 2年< RR 2.3 并与不良预后相关 病理类型:67%UPSC, CCC, 混合性 MMT (Magriples, 1993) 分化程度低,分期晚 (Bergmam, 2000)
故对服用Tamoxifen妇女 了解早期Endo.Ca. 的症状,阴道流血、绝经后出血及行Endo. Biopsy的必要 TVB 可了解内膜厚度,但内膜增厚多为内膜下囊肿形成(subendometrial cyst formation)不一定与Ca.相关 所以:不主张常规对无症状服用tamoxifen 妇女进行TVB筛查 主张:有症状时行TVB检查及biopsy
3. 对肥胖妇女的预防与筛查 肥胖增加了Endo.Ca.风险 超重50 pounds Endo.Ca. 危险↑10倍 (与正常体重妇女相比) 教育,告知:重视任何阴道流血、绝经后 出血,及时就医, 有症状时应及时行内 膜活检
预防 一般:口服避孕药 (oral contraceptive) 维持正常体重 (maintain normal weigh) Endo.Ca.风险 (40~50%↓, 每1年10%↓) 重视以上高危患者的监测,子宫内膜癌的高危个体的早期的发现和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是可能进行的
病理类型 1. 按FIGO (WHO/ISGP)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腺癌为最主要的病理类型,其中以子宫内膜样腺癌最为常见(70%~80%), 其他亚型较少见, 见下表 子宫内膜样癌(endometredid.Ca.) 伴鳞状分化亚型 (squamous differentiation) 腺棘癌 腺鳞癌绒毛腺型(villoglandular) 分泌型(seeretory) 纤毛细胞型(ciliated) 其他: 粘液性腺癌(mucinous adeno.Ca.) 浆液性乳头状腺癌(serous adeno. Ca.) 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Ca.) 混合细胞腺癌(mixed adeno. Ca.) 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a.) 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cell Ca.) 小细胞癌及未分化癌 (mall cell, underentiated Ca.)
2. 对Ⅰ、Ⅱ型做更多的相关的病理组织学方面的描述: Ⅰ型 多见 认为高→中分化Endo.Ca.与 E相关,若背景为子宫内膜不典型 增生,预后好 Ⅱ型 少见 特殊类型及子宫内膜样腺癌 低分化(G3) (10%) 常与萎缩、退变的内膜共存,易复 发、转移;与基因突变相关,与E无关
分子生物学基因研究: typeⅠ:PTEN mutation 抑癌基因突变 (癌基因 KRAS2 激活) 多为整倍体(diplaid) typeⅡ:P53 mutation [mutation HER-2/new (ER β)] 多为非整倍体(non-diplaid)
诊断低分化三标准: 50% < 实质性 浸润性生长 癌细胞坏死 以上三项中有两项,诊断成立 UPSC:乳头状生长;高度异型瘤细胞,并有较多的有丝分裂和坏死;肌层浸润,脉管癌栓 IHC:P53 antigen nuclear↑突变型 (非子宫内膜样癌中:40%含有内膜癌的 成分)
3. 子宫内膜癌前病变 目前认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癌原位癌,EIN 诊刮的样本,区别不典型增生和高分化腺癌仍是较困难;在子宫全切后对这两种诊断,对术后处理没有区别 (未在规范中对不典型增生做单独描述) (对特殊类型:EIC)
(Pipelle Endometrial biopsy 辅助诊断及诊断步骤 病史、症状 (绝经后或围绝经期阴道出血) 妇科检查, (细胞学检查) 全面体检 阴道(或腹部)B超检查 宫腔内 明显病变 宫腔内无明显病变, 内膜厚度>5mm (绝经后) 内膜厚度< 5mm (绝经后) 宫颈管搔刮+ 宫腔活检 分段诊刮或 宫腔镜下活检 观察抗炎 高危患者 出血 诊断及辅助诊断选择流程 (Pipelle Endometrial biopsy 吸管活检)
1. 重视经阴道B型超声检查 无创、准确、价廉(按<5mm厚度,经绝后妇女阴性检测值:90%<) 2. 阴道B型检查后,再选用不同方法取活检 (建议) 3. 对MRI, CT, CA125等检测:有条件疑为晚期,对选择治疗方法有困难者,应尽可能采用(术前对高危、低危患者的判断,了解肌层,宫颈管,淋巴结状况)
低危组:子宫内膜样癌 G1(G1~2),无淋巴长大,无宫颈及肌层受累(MRI,CT) 术前评估: 低危组:子宫内膜样癌 G1(G1~2),无淋巴长大,无宫颈及肌层受累(MRI,CT) 手术范围小,风险少 高危组:非子宫内膜样癌 G3,淋巴长大可疑转移,宫颈及肌层受累(MRI,CT) 要求完全的手术分期,故对收治医院及手术范围选择有临床意义 (complete staging)
治疗 一、手术目的及术式选择方面 1.目的 进行全面的手术-病理分期和术中、预后 评估 切除子宫及癌肿有可能转移或已有转移 的病灶
2.术式选择依据 术前临床分期 术中探查,腹腔冲洗液细胞学检查,剖视子宫检查及冰冻切片检查结果 结合患者年龄,全身健康状况,有无内科合并症等具体情况,决定术式或手术范围,并进行术中评估
腔;对子宫体外可疑播散处活检(冰冻切片) 二、子宫内膜癌的手术-病理分期步骤 手术分期 (Staging laparotomy) 开腹、腹腔冲洗细胞学检查,探查盆腹 腔;对子宫体外可疑播散处活检(冰冻切片) 经腹筋膜外子宫全切及双附件切除术 剖视宫腔,确定癌肿生长部位,累及范围 浸润深度,取癌组织送作冰冻切片 分级G1 无肌层浸润 腺癌 宫颈管无受累 G2 / G3 有肌层浸润 特殊病理类型 宫颈管受累 不再切除淋巴结 盆腔/腹主动脉淋巴结切除术或取样 最后病理手术分期 确定高危、中危、低危组,选择辅助治疗
1. 术中评估(Ⅰ期) 剖视宫腔及术中冰冻(要求) 应该作(肉眼+切片) 90% 2. 内膜样腺癌G1无肌层受累,宫颈管无受累(癌灶小)TAH/BSO 可不再作淋巴切除或取样(转移<1%) ⅠG1,a (ⅠbG1 肉眼判断困难) 3. 其他:完全手术分期(complete staging)
三、子宫内膜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取 样问题 1. 标准术式(Ⅰ期): 经腹筋膜外子宫全切及双附件切除术 (Extrafascia Hysterectomy, Bilateral Sappingo-ophorectomy) 腹膜后淋巴切除/或取样 (Retroperitoneal Lymphadrectomy or Sampling — PVN,PAN)
2. 由于其转移的特点及有无转移在术后辅助选择及预后的主要意义,应该对高危患者(术前评估)行淋巴切除/取样 以下情况者应作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切除 / 取样): 可疑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检查,术中检查) 宫颈受累或附件包块疑为转移者
特殊病理类型者(UPSC,SCC, CCC) 子宫内膜样癌 G3 其他:癌累及宫腔>1/2或血清CA125显 著升高者 因临床Ⅰ期中,淋巴结转移多为组织学转移,如果无明显增大的淋巴结可进行系统淋巴结切除术,或分多区域淋巴结取样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取样范围 切除范围:腹主动脉淋巴结 上界:十二指肠 2、3段 下界:腹主动脉分支处 包括四组,共15~20个淋巴结 淋巴结若有长大应切除, 若切除困难, 可用FNA活检明确诊断 (安全、可行,明确分期要求)
分期→明确病变范围→诊断性 选择性术后治疗→有转移患者疗效↑(高危) 对镜下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率↑ 范围:目的分期→预后,选择术后治疗按经腹,手术范围,安全,达目的,易掌握
临床Ⅰ期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 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 低危组 G1,G2 肌层受累<1/2 无淋巴结受累 中危组 G1.2 G3 肌层受累 1/2< <1/2 高危组 G3 宫颈 特殊病理类型 肌层 受累 CCC, USPC等 >1/2 宫外病变,淋巴转移 不需术后 辅助治疗 放疗(控制局部复发) 放疗(腔内) 放疗及化疗
注意: 手术病理分期后,分为高危和低危二组 术后辅助RT:仅对Ⅰc G3有益(ⅠG3 c) 可提高SR Ⅰa,b,G1,G2 术后不用RT 不用孕激素治疗
Ⅱ期治疗 1. 2006 FIGO Committee on Gyneloncol 广泛子宫切除及淋巴清扫(术后可加RT) ( RH + LN +/- RT) 放疗加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淋巴结取样 ( RT + TAH筋膜外/ BSO Node Sampling)
2. Creasmen Disaia等提出clinical stageⅡ: TAH(Extra)+ Lymphadrectomy (PVN. PAN) 为标准术式 对宫颈受累判断分段诊刮误差大 (40~70%) 140例临床Ⅱstage,仅35例(24%)为手术 病理分期Ⅱ期 (76%为Ⅰ或Ⅲ) Onsrud et al 174例手术病理分期为 stageⅡ,术前诊断为stageⅡ仅96例(56%) (我们资料:60%~70% Ⅱ期误差 )
临床Ⅰ期中25% (1/4) 有子宫外病变(Ⅲ期),而临床Ⅱ期中70%可为Ⅰ期或Ⅲ期及以上病变。故不主张对临床Ⅱ期患者广泛性子宫切除,以行筋膜外子宫全切或次广泛切除为好,若确诊为Ⅱ期可补充放射治疗。
临床Ⅲ、Ⅳ期治疗 综合治疗(手术, 放射, 化疗, 激素):为主 部分可首选手术(附件受累),盆腹腔可切除转移癌灶 Endo.Ca.附件转移(5~10%) 手术要求
手术要求 1. 首次手术治疗(cytoreductive surgery) 争取仅镜下残留灶 Post-OP pelvic RT. 2. 首次手术治疗后:残留灶 >1cm RT + Chemo T. (TP. CAP. CA. AP) 3. 晚期无法手术或无法胜任手术 Chemotherapy +/- RT.,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和化疗: Ⅰ期患者:术后辅助性孕激素治疗对生存无益,目前多不使用
化疗 愈来愈受到重视(RT不能解决远处转移复发) 1.多用于特殊病理类型:癌瘤分化差, PR、ER阴性患者或为晚期复发癌的 辅助治疗 常用药物有DDP、5-Fu、CTX和ADM等 (单一药物的有效率为25~37%,目前单一用药已被联合用药取代 )
2.常用的联合化疗方案: 经临床观察,有效率可达40%~60% 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全身状况和术后 是否放疗等确定,一般可应用3~6 个疗程,间隔3~4周
AP方案:ADM 50~60 mg/m2+DDP/m2 TAP:TAX 160 mg/m2, ADM40 mg/m2, DDP 50 mg/m2 CAP:CTX 500 mg/m2, ADM50 mg/m2, DDP50 mg/m2 AP与TAP:后者优于前者 34% VS 57%缓解率 但TAP毒性明显↑(2006)
激素治疗 三苯氧胺(Tamoxifen):非甾体类抗E药物撤E作用,竞争ER→ 抗E作用 低浓度 → PR↑ → 细胞浆ER结合 → 细胞核 ER↓ ↓ 组织对E反应↓ 用法:20 mg/日×14天(PR↑) MPA治疗
甲孕酮:MPA, provera (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le) 100~400 mg/日×7天,显效后 400~1000 mg/月维持(200mg/日) 甲地孕酮:MA (megestral acetate) 40~80 mg/日 氯地孕酮:(chlormadinone acetale) 40 mg/日
特例 1.子宫切除术后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应根据术后对与子宫外播散相关的高危因素,如组织分级,肌层浸润深度,病理类型等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G1或G2,浅肌层浸润,无脉管受累,不需要进一步治疗 (TAH/BSO)
G3,深肌层浸润, 脉管受累, 特殊病理类型等, 均应再次手术完成分期及切除附件, 亦可根据情况采用盆腔外照射代替手术 2.年轻妇女内膜癌的诊治 注意与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鉴别,有无与雌激素相关疾病存在
若癌的病理诊断不能肯定,应由患者自己决定是否进行保守治疗,应充分咨询,了解风险,签署必要的医疗文件后,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 若确诊为癌, 可选用全子宫及附件切除术 若癌的病理诊断不能肯定,应由患者自己决定是否进行保守治疗,应充分咨询,了解风险,签署必要的医疗文件后,采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 治疗后3个月行全面诊刮评估疗效 (2006 FIGO)
高分化子宫内膜癌,肌层无受累者,强烈要求保留生育,有条件随访,可以考虑孕激素治疗。 因尚有争议,肌层受累判断有难度,风险大。总的报道例数太少(个案,10例以下多),文章质量不高,资料不全;有复发及转移或合并OV.Ca.报道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以酌情探索)
3.不宜手术治疗的患者 过度肥胖,严重心肺疾病,高龄不宜手术患者 可采用腔内照射,其治愈率高于70% 若有预后不良之高危因素存在,可加用盆腔外照射 G1有全麻禁忌不宜放疗者,可选用大剂量激素治疗
复发率:Ⅰ~Ⅲ 国外:35% 内膜癌:34% UPSC:41% (Martinez 2003) 协和:1990~2000,206例 12例 5.8% Ⅰ、Ⅱ:SR 80%< Ⅲ、Ⅳ:64% 70% 望有助临床诊治;应用中进一步探讨提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