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管理工作汇报 汇 报 人: 刘芳铭 汇报日期: 2012年 4月 9日
第一部分 矿山地质工作概述 矿山地质工作 是指矿山从基建、生产、直至开采结束所进行的一系列地质工作。这些工作是在找矿评价、地质勘探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前两阶段地质工作的继续和深化,又要对前两阶段工作起验证和补充作用;同时它还要完成某些与开采直接有关的其他工作任务。 重 要 性 矿山地质管理是矿山生产的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地质管理工作,对于保证矿山持续正常生产,确保国家的矿产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职 能 服务生产 管理生产 监督生产 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基 本 任 务 一 二 六 三 五 四 及时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影响矿山正常安全生产的各种地质问题 利用探矿及采矿坑道,深入细致地研究矿体形态及矿产质量变化等,以保证矿山持续、均衡地进行生产和确定合理的采掘比例 指导采掘工作的方向,参与探采工程施工管理和验收 参与采场、中段、井田开采结束后的验收与总结工作等。 对矿床进行探边摸底,勘探平行矿体和寻找盲矿体,甚至在矿山外围进行矿床普查与勘探,为扩大矿山生产能力或延长生产年限增补所需矿产储量 及时解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影响矿山正常安全生产的各种地质问题 协助矿山采矿人员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和利用,测定及监督矿石的损失、贫化,进行出矿管理和对矿石产量、质量的检查与验收等 基 本 任 务 三 五 四
把好施工关,一个好的设计,必须有好的施工质量来保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施工前设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进行地质情况监督检查 生产矿山的地质管理工作内容很多,它贯穿于矿山生产的始终。要做好矿山地质的管理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如何去做好这些工作,如何去管理这些工作。 One Two Three 把好施工关,一个好的设计,必须有好的施工质量来保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施工前设计人员进行技术交底,随时进行地质情况监督检查 把好资料关,抓好资料的整理,做好矿体的二次圈定,加快矿量的升级,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把好设计关,当地质资料提交以后,地质及采矿人员必须要到现场核实,充分研究后,根据矿体的形态和埋藏状况,选择最有利的采矿方法,保证贫化损失指标 简 单 概 括
第二部分 矿山地质工作内容 一、地 质 素 描 二、地 质 取 样 三、综合地质图件编制 四、储 量 计 算 五、配合编制生产计划 第二部分 矿山地质工作内容 一、地 质 素 描 二、地 质 取 样 三、综合地质图件编制 四、储 量 计 算 五、配合编制生产计划 六、生 产 配 矿 七、生 产 勘 探 八、残 矿 回 收
一、地质素描 地质素描工作是地质工作者用不同花纹、符号、其它标记和一定的文字说明来表达地质现象及其关系的一种原始写生。它是地质工作者语言文章,是地质工作的重要原始资料,是编制各种综合图件和资料的基础依据,是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国家的重要技术文献资料。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地质素描工作。 要求 1、对各种工程揭露的地质现象和自然露头都要进行地质素描,包括地探、生探、采准、采场、开拓和其它基建工程。 2、地质素描工作必须真实、准确、统一,能客观的反映出地质现象的特征关系。一律采用现场实测、作图和文字记述,不得臆造和目估,即要实事求是又要科学分析。 3、地质素描要及时、正确、全面,坚持现场核对、审核和室内整理、清绘、审查,并及时上图。
素描形式 地质素描采用“压平”式 1)穿脉:垂直或斜交矿体工程,采用一顶两壁形式,顶板下落,两壁 内倒。 2)沿脉:沿矿和其它沿脉方向的工程,采用一顶两壁形式,顶板下 落,一顶两壁内倒。 3)沿矿天井:采用素描一壁的形式。 4)硐室:四壁按NESW顺序内倒,顶板下落。 5)溜矿井、竖井等近垂直工程:四壁按NESW顺序展开。 6)斜井工程:一般素描一顶两壁,顶板下落,两壁内倒。 7)采场:全面法采场素描两帮和掌头,自左手帮起点顺时针展开。留 矿法采场素描以顶板为主,如四壁有矿化,则按NESW顺序 展开。 8)探槽:一般素描一壁一底展开图,探槽两壁地质情况相差较大时,绘 制两壁一底展开图。
素描时间 素描工作过程 天井工程在停工后一周之内完成;沿、穿脉距掌头30米;采 场分层结束后立即素描。 1、观察安全情况,找测点,设基线,量基线方向及倾角,布样并编号。 2、在记录本上添好测点及点号,上好基线,注明基线方向倾角及长度。 3、进行素描:一人记录,一人测量,量工程轮廓时与距点一般隔2~4米,曲 率半径小及特殊地质现象处加密。上地质界线,岩性、构造、产状、脉体 、围岩蚀变等。上采样位置及编号,标本采取位置及编号,若水平巷道顶 板不规则,应按产状统一推到设计高度。 4、由测量者当场检查核实,发现错误及时修改。 5、注明工程名称、比例尺、日期、责任表。 6、内业整理一般在编录当天完成,如发现错误或不合理之处,要到现场再实 地校核改正,把素描各地质现象缩放到综合图上,并做好素描图目录登记 。记录本封页应注明工程、名称、日期、素描整理者,各记录本应有统一 编号 ,暂不用的应及时归档。
二、地质取样 一、刻 槽 法:样槽规格宽×深(cm)表示,样槽规格为5×2、10×3、 10×5,矿化均匀时规格小些,取样长度可放大到2—— 3米,矿比不均匀时规格大些,取样长度短些。单个样品 重量可从0.5——50kg,一般为2——5kg 二、刻 线 法:常用样沟规格宽×深为(1-3)×(1-3)cm,线距为10- 40m 三、方格网法:网格总范围一般为1m见方,单个网格边长10-25cm.一 个样品由15—100点合成,总重2-10kg。 四、拣 块 法:爆堆上网点间距—般为0.2-0.5m,矿车上取样视矿化均 匀程度与矿车大小,有3点法、5点法、8点法、9点法、 12点法等。 五、打 眼 法:用眼深1-2m,一般不超过4m,由一个或几个泡眼所排 出矿岩泥组成一个样品。
三、综合地质图件编制 一、勘探剖面图类 最基本的两种勘探剖面图件:勘探线剖面图与中段(或水平断面)地质平面图 实际勘探剖面图编制: 与设计勘探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基本相同,其区别仅在于前者的勘探工程是实际完成的、数量较多;后者是设计的、数量往往较少;其编制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将原设计剖面上设计工程施工所获得的原始编录资料正确反映在勘探剖面上;根据各相邻工程所揭露的地质构造现象和矿化取样资料,经过合乎地质规律的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再将所有地质构造和矿体界线点对应连接与合理推断,从而编制出相应的勘探剖面图。 纵剖面图编制:除了勘探线剖面(或称横剖面)图和水平断面图两种勘探剖面图外,时常还编制沿矿体总体走向,在矿体上盘一定位置的铅垂剖面图,称为纵剖面图(也可用矿体纵投影图代替),用以反映矿体走向上的总体边界形态、产状变化情况及其地质构造特点。纵剖面图编制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在该纵剖面线上及其附近的勘探工程的原始编录资料。其具体编制,总体上类同于勘探线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和步骤,只是应注意改变了的作图方位。 在生产勘探过程中,以采矿块段或采场为单元,将提供的反映该块段或采场矿体细部特征的各二个以上横剖面图、水平地质平面图和一个纵剖面图(或纵投影图),合称为“三面图”,是采矿设计与生产管理的基本资料依据。
(一)勘探剖面图件编制的基本内容: 1、控制性测量内容:包括坐标线、网,控制点及地质测点、地形地物等。 2、地质构造内容:地层、岩性、岩体、岩相界线、各类构造线及其产状;矿体、夹石,矿石类型、品级边界及其分布等。 3、勘探工作及工程类:包括勘探线、基线、探(采)矿工程、取样工程位置、编号及测试结果等。 4、其它规定内容:如图例、比例尺、责任表等。 (二)勘探剖面图的编制 1、编制的目的及基础 编制目的:为了根据所确定的勘探工作任务,沿勘探线剖面正确地设计勘探工程。 编制依据资料: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反映勘探线位置从地表到深部地质构造的已有探矿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成果的编录资料;或已有的相邻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等。 编制比例尺:一般≥1/5000~1/1000,视需要而定。
编制剖面图内容: (1)剖面地形线及方位。 (2)坐标线及标高线。 (3)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钻孔须按测斜结果经过校正计算投影的实际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深度。 (4)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化学分析成果表。 (5)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线与产状。 (6)矿体(层)编号,不同矿石类型、品级和矿体(层)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 (7) 矿体(层)按工程或分级所计算的平均品位、厚度及矿心采取率。 (8) 一般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包括坐标线、工程位置及编号,钻孔弯曲平面投影线)。 2、勘探线剖面图的编制方法: 一般是依据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剖面上已有工程揭露资料编制;开发勘探阶段则多依据已有若干中段地质平面图、相邻勘探线剖面图等切制、转切或通过适当的内插、外推计算作图方法编制。
(三)编制具体步骤: 1、绘制坐标网线: a) 在平面图上投剖面的起止点A和B并连接成直线。该直线或其延长线与x坐标和y坐标交角(锐角)分别为α和β。 b) 绘剖面坐标线。一般选取z(高程)以及x或y坐标中的一种。 x或y坐标选取原则为:若α≥β,则选取x坐标;反之则选取y坐标。 x或y坐标相邻坐标线的距离(如图的300与400)并非是100m,而是100/sin α m。 c) 根据A和B点的坐标值,将其投在剖面图上。 2、地表资料绘制: 包括: 地形线、地表地质界线、地表探矿工程;除了在剖面图上绘出上述内容,还应在剖面图下方的平面图上绘出。 3、推测绘制地下资料并连接矿体 据矿床地质图和其他有关资料并根据相邻及其他探矿资料及地质规律的变化趋势推测深部地质特征及界线。 4、单项工程 按所选定的勘探工程种类和间距,将勘探线两侧10-15m内的各单项工程标绘在地质剖面图上,并标明编号。然后完善剖面线平面位置图,补充取样结果表及图例、责任表等规定内容。最后绘整理成图。
二、矿体投影图类 (一)概念 一般用正投影方法,将矿体边界线及其它有关内容,投影到某一理想平面上而构成的一类综合图件,称为矿体投影图。 按投影面的空间位置,常采用矿体纵投影图和水平投影图两种基本图件。较少采用将矿体边界线正投影到矿体平均倾斜平面上的投影方法编制的矿体倾斜平面投影图。 一般情况下,当矿床具有两个或多个矿体,为醒目起见常需按单个矿体分别编制矿体投影图。其作用和用途是表示矿体的整体分布轮廓和侧状方向,可看出对矿体的研究与控制程度,表明不同类别储量及不同类型或不同品级矿石的大致分布范围;开发勘探阶段还常用来表示采掘进度,是矿体勘探与开采工程布置的总体性图件;并常是开采块段法、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的基本图件。 采用何种投影方式编制图件,主要取决于矿体产状的陡缓。 当矿体总体倾角较陡,大于45°时,一般常采用垂直投影面,作矿体纵投影图; 当矿体倾角较缓小于45°,尤其是极缓倾斜、近于水平的矿体,则多作矿体水平投影图。 其比例尺视矿体规模和要求而定,一般为1∶500~1∶1000。
图上应表示的内容有 (1)坐标网(水平投影图)或坐标线与标高水平线(垂直投影图)。 (2)勘探线。探矿工程、样线及其编号[其中钻孔可表示出见矿深度或矿层底板标高或所截矿体(层)中点深度或标高]。 (3)矿体(层)厚度、平均品位、矿心采取率。 (4)火成岩体与围岩界限,破坏矿体(层)的主要构造线(带)。 (5)生产坑道(井)的位置及其采掘边界,废坑道(井)的位置和采空区(或可能的采空区)。 (6)储量计算边界线及与确定边界线有关的因素(如河流、铁路、大的厂房建筑区等)。 (7)不同矿石类型、品级与储量级别和矿体(层)氧化带、混合带、原生带的界线。 (8)矿段的界线及各块段的平均厚度、平均品位(包括主要元素与伴生元素)、面积(据储量计算方法而定)、体积、储量数字,以上内容可采用图示或列表。 (9)在水平投影图上一般要画出矿层底板等高线。 (10)储量计算成果汇总表。
(二)作图方法 矿体(层)垂直纵投影图的投影面是矿体(层)平均走向,即平行勘探基线方向的垂直理想面,如果矿体(层)延伸很长,勘探基线转折,应作分段展开投影,并标出转折点与分段基线方位。水平投影图是矿体(层)在理想水平面上的投影。当矿体(层)形态及产状发生很大变化时,应将矿体(层)在平面上的重叠或缺失部分用特殊的线条标出。比例尺原则上与勘探线剖面图或地质图一致。 当矿区具有两个以上矿体(层)或不同的矿体(层)时,应分别编制投影图。 矿体纵投影图与矿体水平投影图的作图方法基本相似:前者是先将勘探工程与揭露矿体的中心线交切点投影到一个平行矿体总体走向的铅垂平面上,再圈定矿体范围与各种界线;而后者则主要将矿体出露边界绘出,再将勘探工程与矿体中心面的交切点投影到一理想水平面上,再圈定矿体范围与各种边界线。其区别仅在于①理想投影面的方位不同(相互垂直);②若矿体有出露地表部分,则有绘出矿体中心线与绘出矿体出露边界线的不同。 编图依据资料主要有:矿区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勘探工程分布图及各取样工程与分析结果等。
(三)矿体纵投影图编制步骤 1、确定投影面:原则上是平行于矿体总体走向即矿区布置勘探线时设置的基线方位理想的铅垂平面。然而在矿体走向变化较大时,会由于资料计算与作图困难,易产生较大麻烦和错误,故可在矿体走向线与原投影面交角大于15°时,采取改变投影面方位分段投影的方式,并注明其所改变的方位,但应考虑矿段间在展开后的衔接关系,减少误差和错觉。 2、绘制控制(线)网:标高线的间距,当编图比例尺为1∶500则定为50m;若比例尺为1∶1000,则定为100m。勘探线即按基线上的线间垂直距离绘制;平面坐标则选与矿体走向交角最大的一组(x或y),并依其交点在投影面上作垂线,则绘成控制网。 3、矿体出露(地形)线的绘制:将矿区地形地质图上矿体各露头(或探槽揭露)的中心点依其标高位置投影,并将各剖面上地表矿体中心投影点连接起来即得矿体露头线。或将投影基与地形等高线交点连接起来,即得投影面上的地形线;若为盲矿体,则无须切地形线。 4、构绘矿体及地质界限:根据各勘探线剖面图,将各勘探工程与矿体中心线(面)的交点位置投影标绘到图上。连接起边缘见矿工程中心点,得矿体内边界线;将各勘探线上矿体尖灭点投影到图上,并连接起来,则得矿体外边界线;同法绘制其它破坏矿体的各地质体与构造界线。 5、划分块段,标注数据:按照勘探工程控制程度及所采用的储量计算方法和工业指针,划分储量计算所需的地质块段、开采块段,并标注各块段矿体的储量类别、矿石类型、面积、平均厚度、矿石储量、金属储量等。 6、整饰图件:绘制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等
三、地形地质图及中段图 地形图图上须表示: 1、地形等高线、水系、坐标线。 2、各种实测与推断的地质界线,包括断层线,地层、侵入体、矿体、矿化带、蚀变带、含矿层的地质界线及其代表性产状要素。 3、主要厂房、桥梁、高压线路、主要交通线路等。图上的各种地理注记,如城镇、居民点以能说明矿区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为限,不宜过多。 4、主要探矿工程及剖面线。 中段平面图须表示 1、坑道的采样和矿体圈定结果; 2、以地下坑道原始资料为基础进行编制,当矿体(层)简单时,比例尺一般同矿区地质图比例尺一致,原则上应保证勘探线距(或采样线距)在图上不小于50毫米。 3、坐标网,控制矿体(层)的工程及编号(包括穿脉和沿脉编号)。 4、各类样品(主要为化学样品,矿石技术加工样品,岩矿石物理性质样及主要的岩矿样等)的取样位置及编号,必要时可附化学样品分析结果表。 5、矿体(脉)及编号,矿化带或蚀变带、矿体(层)顶底板围岩以及与矿体(脉)有关的主要构造线。
四、编制综合图件的一般要求 (一)一般图件的规格宜尽量采用21×29.7厘米(即标准纸A4开本)的整倍数。 (二)在编制图件时应事先考虑图的布置、方向、图幅大小、图的内容等。平面图的方向应是上北下南或右北左南。剖面图的正北、北东、东、南东端一般放在右侧,也可按方位角0°至小于180°范围内放在右侧;当剖面方位不一致或呈弧形排列时,应一律向同一方向放平。图幅大小以图内不剩大块空白为原则。 (三)一般图件如因图幅过大而需分成数幅绘制时,应在每幅图廓外侧的右上方绘出接图表。接图表要按各并幅的相对位置绘出本幅及其四周相邻图幅界线。注出各幅的分幅编号,并在本幅图范围内打上阴影。分幅的相邻图幅要保证接图质量。 (四)各种图件的整饰:各种图件的整饰(包括内外图廓、分度带、坐标网、图廓间注记、图名、图幅号、比例尺、方位标、图例、图签、接图表、坐标系统说明、保密等级等)除区域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图按有关规范或要求进行外,一般均按下述规定办理: 1、除部分图件(如柱状图)可视需要而定外,其它各类图件都必须绘制图廓。 2、国际分幅的地质图件应在外图廓绘出分度线。 3、高斯-克吕格直角坐标网线或独立直角坐标网线绘在图内廓和分度带内侧线或内图廓和外图廓细线之间,一般不绘入内图廓内。
(八)图件的图签与图号基本参照原国家规定执行。 (五)地质图件的图名一般由下列三部分按顺序排列组成:工作地区(省、县或人所共知的地理或地质单元),矿区名称或编号、图的类别,如河南省洛宁县铁炉坪矿区地形地质图。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平面图以及相应种类的图件可省去工作地区行政区划名称,名为铁炉坪银铅矿区××号勘探线剖面图。 图名应全部采用汉字,下方标注英文名称。单幅图件应写大图名,大图名一般写在图的正中最上方,但有时也可视图面结构写在图的左上方或右上方。多幅图件的大图名可写在上排中间图幅的最上方,也可根据图面总体结构写在左上方或右上方图幅中。 (六)所有各类图件均须绘出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及直线比例尺表示)。标准分幅图件的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绘于南图廓下方正中。任意分幅图件的比例尺绘于图的上方正中(一般在大图名之下)。 (七)图件中所绘各种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花纹及彩色必须全部列入图例,说明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地形底图上某些惯用符号可不列出。成套使用的图件(如成套剖面图,成套坑道平面图等)可单独编制一张统一图例,在每张图中可不再画图例。 图例中地质符号上下排列次序一般为地层系统(自新至老),侵入岩(自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构造、矿产、探矿工程,其它。图例一般绘在右图廓外,但视图面结构情况,也可绘于图廓内,并且不限部位,避免图面上留较大空白。 (八)图件的图签与图号基本参照原国家规定执行。 (九)在每个矿区或一份报告中各类图件和同一图件上相同地质体的色调、花纹、文字符号必须一致,可能时须使图的主要内容突出。 (十)图件的编号应力求简单明了,所有图纸应采用一个顺序编号,以便整理清查
四、储 量 计 算 矿产储量 简称储量,一般是指具有一定地质研究与控制程度的已查 明的矿产资源。 四、储 量 计 算 矿产储量 简称储量,一般是指具有一定地质研究与控制程度的已查 明的矿产资源。 它是国家和地方合理规划工业布局,制定国民经济计划与资源政策的重要依据;是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实施资源宏观调控,安排矿产勘查计划、矿山开发与生产计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 把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形态复杂的矿体分割转变为体积与之大体相等、矿化相对均一的形态简单的几何体,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求得储量计算所需的各种参数,最后计算出矿产(矿石或金属)储量来。
储量计算的一般过程是: 1.确定矿床工业指标; 2.圈定矿体边界或划分资源/储量计算块段; 3.根据选择的计算方法,测算求得相应的资源储量计算参数:矿体(或矿段)面积S,平均厚度M,矿石平均体重D,平均品位C等 4.计算矿体或矿块的体积V和矿石资源量/储量Q: Q=VD 或金属量P: P=QC 5.统计计算各矿体或块段的资源量/储量之和,即得矿床的总资源量/储量。
工业指标的内容 第一类:与矿石质量有关的,如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可采)品位,有害杂质最大允许含量,有用伴生组分的最低综合品位,矿石自然类型和工业品级的划分标准;出矿品位或入选品位等; 第二类:与地质体厚度有关的,如最小可采厚度、夹石剔除厚度或夹石最大允许厚度等; 第三类:其它的,如一些综合指标:最低工业米百分率(或工业米克吨值)、含矿系数;还有个别矿种所需规定的特殊标准,如铬铁矿的铬铁比、铝土矿的硅铝比,煤矿的挥发分、灰分、发热量,耐火材料矿产的耐火度、灼减量;与采矿条件有关的采剥比、开采深度等。
其中最重要、最常用的几项工业指标是: 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低要求,作为区分矿与非矿的分界标准。 它直接影响着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矿石平均品位的高低、矿石与金属储量的多少。它一般界于尾矿品位与最低工业品位之间。 2)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对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亦即矿物原料回收价值与所付出费用平衡、利润率为零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 它是划分矿石品级,区分工业矿体(地段)与非工业矿体(地段)的分界标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矿体边界特征和储量的多少。它常高于边界品位,在圈定矿体时,往往与边界品位联合使用。
3) 矿体最小可采厚度: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 原是区分能利用储量与暂不能利用储量的标准之一。 4)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允许夹石厚度):是指在储量计算圈定矿体时,允许夹在矿体中间非工业矿石(夹石)部分的最大厚度。 大于这一厚度的夹石应予以剔除,小于(等于)此厚度的夹石则合并于矿体中连续采样计算储量。 5)共(伴)生组分综合利用指标:与主有用组分共(伴)生的,具有综合利用工业价值的其它有用组分的最低含量标准。
6)剥采比(剥离比): 指矿床露天开采时,剥离的废石体积与采出矿石数量的比,即剥离量与矿量的比值。单位为立方米/吨。(每单位矿石量需剥离的废石体积) 大于此指标者,则不宜露天开采,应考虑地下开采。 7)最低工业米百分率: 它是对矿体厚度(米)与品位(%)乘积要求的综合指标。当品位值为克/吨(贵金属)时,称为最低工业米克吨值。 它只用于圈定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远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薄而富矿体(矿脉、矿层):当其厚度与平均品位乘积等于或大于此指标时,则圈为工业可采矿体。所计算储量原为表内储量,否则划入表外(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
确定矿床工业指标的原则 1.必须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凡是经济上允许的,且采、选、冶技术工艺又能提取回收的各种有用组分,都应综合利用; 2.应保证技术上的可能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技术上的可能性主要是指根据工业指标圈定的矿体以及矿石品级、类型分布区适合进行工业开采,并能进行分别选冶; 经济上的合理性是指矿山企业在生产期间能获得合理的利润。 3.对矿石实行优质优用 凡具有一定规模又能单独分采、分选的均应分别开采,制定分别开采的指标。 4.矿床工业指标是动态的, 其必须随具体情况而变化。
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应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我公司工业指标的确定是依据河北省矿产资源委员会冀矿资储[1999]3号文批准的《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豆子沟铁矿工业指标》。 边界品位:TFe≥20%; 工业品位:TFe≥25%; 可采厚度:≥2.0米 夹石剔除厚度:≥2.0米。 资源/储量估算方法 几何学方法 地质块段法 开采块段法 平行断面法(剖面法) 地质统计学(克里格法) SD法
一、地质块段法 1)、矿石量(Q)的估算 采用块段体积(V)与体重(d)的乘积, 计算公式如下: Q =V×d = S×h×d S=S′/Sinα 3)、块段体积(V)的计算 V=S×h 上列各式中:V—块段体积(m3); S—块段真实(斜)面积(m2); S′—块段投影面积(m2); α—矿体倾角(°); h—矿体厚度(m)。 d—矿石小体重(t/m3)。
二、平行断面法 设剖面间距为L相邻剖面的块段面积较大者为S1,较小者为S2 , 面积相对差 k=(S1-S2)/S1 , 则矿体体积V为:
1) V = L( S1+S2)/2 (梯形公式)当k≤40%时 2)V = L( S1+S2+√ S1S2 )/3(截锥公式)当k>40% 3)V = L S1/2 当S2=0,楔形尖灭时 4)V = L S1/3 当S2=0,锥形尖灭时
5)对应剖面上只有单工程控制的矿块厚度,面积S2 = 0,则用楔形角锥体( 或斜楔形)公式进行计算,即: V=S1×[2 +(b2/b1 )]×L/6 上列各式中: S1、S2—块段对应面积(m2); L—块段对应面积间或矿体断面与其对应尖灭点的距离(m)。 b1—面积S1的宽度,即水平厚度(m), b1=S1/a1 b2——单工程控制块段的水平厚度(m), b2=b/Sinα b—单工程控制的矿块真厚度(m); α—矿体块段的倾角(°)
主要参数的确定 储量计算的主要参数,包括控制矿体的各工程见矿厚度(h)、平均品位(C),矿体及块段的平均厚度(h)、矿体及各个块段对应面积之间的距离(L),矿石的体重(d)等。 1、厚度(h)的确定 在地表露天采场的探槽及穿脉坑道中,采样线基本为水平的,则矿体的厚度(h)均用各样品的长度(L)按矿体倾角和采样线与矿体倾向间夹角进行换算,控制矿体样品厚度之和即为矿体的真厚度。换算公式如下: h=L×Sinα×Cosγ 式中:h—控制矿体的样品厚度(m); L—样品长度(m); β—矿体真倾角(°); γ—采样线或测量方向与矿体倾向间夹角(°)。 钻孔中矿体厚度仍采用原勘探成果,各矿体、各块段的平均厚度均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
2、矿石品位(C)的确定 计算方法分为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两种 一般当某些样品品位所代表的试样长度、重量、矿体厚度、控制长度或矿石体重、断面面积等不相等,且有相关关系时,常采用以相应参数(一个)或几个参数(≥2个)乘积为权的加权平均法求其平均品位;否则,一般均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其平均品位。
厚度加权平均 C =(Σcimi)/(Σmi) 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工程平均品位计算 算术平均 C = (Σci)/n 厚度加权平均 C =(Σcimi)/(Σmi)
剖面平均品位如果取样间距不等,且品位与厚度具正相关时,需用厚度和样品控制长度加权平均 C剖= Σ CiMili/ Σmili 剖面和块段平均品位计算 剖面平均品位如果取样间距不等,且品位与厚度具正相关时,需用厚度和样品控制长度加权平均 C剖= Σ CiMili/ Σmili 如果取样间距相等,则可以不以控制长度加权,品位与厚度不具相关性,则可不以厚度加权。 块段平均品位 C块=(C1S1+C2S2)/(S1+S2)
3、面积的测定 根据储量估算方法的不同,可采用求积仪法、透明方格纸法、几何计算法、重量类比法或在电子图件上直接求得,分别在勘探线剖面图和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测定,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大于1/200时,取其平均值参与计算。 4、对应断面距离的确定 矿体各块段均按勘探线划分,因此各块段对应面积的距离(L)即勘探线的距离,均采用勘探时实际测定的数据。 5、矿石体重(d)的确定 矿石体重是矿石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包括矿石中所存在的空隙)的重量,单位为t/m3。其确定方法有3种。
1)封蜡法(小体重法):按不同类型、品级的矿石,分别采5—10cm3的标本,在空气中称其重量(a),用蜡密封称其重量(C),则C-a即所涂蜡的重量。蜡的比重是0.93,故所涂蜡的体积是(C-a/0.93),然后将封蜡的标本侵入水中,测的排水的体积Vc,则矿石的体积为V=Vc-(C-a)/0.93,测定矿石体重为D=a/V。 2)大体重法:采取1—10m3的样品,测定体积(V),将全部样品称重W,则矿石体重D=W/V。 一般情况下,要测定大体重样品1—2个,用以校正小体中的数据,方法是在取大体重样品的同一地点,取若干小体重样品,求出平均值,用公式KD=(D1-Db)/D1求体重校正系数(KD),D1为小体重平均值,D b是同一地点大体重平均值。然后可用公式D= D1(1- KD)求得实际体重D。 因自然界中,矿石在自然状态下含有一定水分,故应进行湿度校正,矿石湿度(B)=(湿矿重量-干矿重量)/湿矿重量。 3)体重(D)与全铁(TFe)含量的相关分析,相关系数r=0.8029,说明两者成线性相关,而且很密切。其回归方程式为:y=2.649+0.0218x(x—矿石平均品位) 成立。
6、矿体的圈定原则 1、矿体的边界即零点边界,由单工程控制的矿体顶、底板界点及矿体尖灭点的连线构成;见矿工程与未见矿工程之间矿体的边界点,则根据地质特点,以自然尖灭法或中点法确定;矿体的可采边界则根据工业指标按样品的分析结果,在中段平面图和勘探线剖面图上划定。 2、矿体边界内厚度大于2.0米,品位低于边界品位的地段,作为夹石圈定并剔除。小于2.0米时,与相邻样品合并,但以不影响矿体最低工业品位为原则,否则将相邻品位较低的样品并入其中,使其厚度大于2.0米而一并剔除。介于边界品位和工业品位之间,厚度小于2.0米的样品与符合工业品位的样品合并,或者并入夹石之中。 3、相邻见矿工程之间,按同矿体、同级别,根据矿体的产状及对应情况进行合理的连结,其连接处的最大厚度,不大于两相邻工程的实际厚度。相邻见矿工程之间控制的同一矿体,不同类别、不同品级的界线,按对角线法连接。 4、见矿工程无限外推的矿体边界,按高一级资源/储量工程间距的1/2尖推或1/4平推。矿体厚度大于10米,迅速尖灭者其零点边界即作为储量计算边界。矿体厚度小于10米,则用内插法确定可采边界。 5、矿体界线一律采用曲线自然连接,相邻剖面上对应矿体的断面进行对算;不对应的矿体断面,单独进行计算。 6、圈定矿体及进行资源/储量估算的图纸为“中段地质平面图”、“勘探线资源/储量估算剖面图”及“矿体垂直纵投影图”。比例尺均为1︰1000。
五、配合编制生产计划 矿山地质人员在编制生产计划中的工作: (1)提供计划编制所需的全部基本地质图件资料; (2)提供矿石质量和储量资料,会同生产技术人员编制生产计划中的矿石种类、质量 与产量计划; (3)编制矿山地质勘探、生产勘探和所有地质工作计划; (4)对编制计划的有关采掘(剥)技术方针政策的贯彻,工业指标的修订,开采贫化与 损失指标,储量保有期限及平衡指标,矿产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矿山环境保护、经济 管理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六、生 产 配 矿 配矿 采矿及运输过程中,有计划地按比例搭配不同品级的矿石,使之混 合均匀,然后送往选厂的工作称为配矿。 六、生 产 配 矿 配矿 采矿及运输过程中,有计划地按比例搭配不同品级的矿石,使之混 合均匀,然后送往选厂的工作称为配矿。 意义 1. 保证选矿或冶炼矿石均衡,有助于提高选冶工作效率及效果 2. 有计划的搭配部分贫矿石,使之达到工业经济利用标准,有 助于充分利用矿产资源 宽城建龙主要采用出矿时配矿,根据采场或掌子面矿石质量特点安排出矿量、出矿顺序,对出矿进行严格监管
七、生 产 勘 探 一、矿山生产勘探 1、生产勘探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提高矿床勘探程度,达到储量升级,直接为采矿生产服务。 七、生 产 勘 探 一、矿山生产勘探 1、生产勘探的目的和任务: (1)目的: 提高矿床勘探程度,达到储量升级,直接为采矿生产服务。 (2)任务: ①进一步准确地圈定矿体,详细查明采矿区矿体形状、产状及围岩特征等赋存条件,着重点是矿体边界、端部、阶段矿体的“下垂”、“上延”部分,夹石及破坏矿体的断层,矿碎带,后期穿插岩脉,矿石品级,类型的圈定和控制。 ②近一步查明矿产的质量和数量,按生产要求重新计算矿石平均品位或其他质量指标,重新计算矿产储量。 ③探明采区原地质勘探未控制的存在于主矿体上、下盘及边、深部的平行、分支矿体和其他小盲矿体。 ④在采区进一步查明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查明矿石技术加工条件及其他生产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
二、生产勘探工程设计参数与网度 1、坑探:川脉、沿脉 规格:2×2.2m2(宽×高);天井 规格:1.8×1.5m2(宽×高); 其它工程根据用途而定。说明坑道开门点位置和坐标,工程的方位、长度、坡度,断面形状和规格,弯道位置及参数,工程的施工目的和地质技术要求,探采结合的坑道要符合生产技术的要求。 2、钻探:要求编出钻孔预计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并说明钻孔通过地段的地层、岩性、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确定钻孔水位坐标、方位、倾角、预计断层、见矿及终孔深度。 3、勘探网度:单脉矿体勘探网度:C级储量:段高×50m(穿脉间距)×25-30m(天井间距)D级储量:段高×100m(穿脉间距)×50m(天井间距) 浸染型矿体勘探网度:C级储量:段高×25m(穿脉间距) D级储量:段高×50m(穿脉间距)
4、生产勘探必须考虑探采结合,利用开拓巷道和采准巷道为勘探工作服务,以减少探矿工程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地质工作效率与质量。 5、探槽:要确定工程位置、方位、长度、断面规格, 提出施工目的和要求。 6、浅井:要确定井位坐标,断面规格、深度,提供工程通过地段的水文和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施工目的和要求,井深大于10m者应提出通风、排水、支护措施。
三、生产勘探工程设计内容 1、比例尺:单体设计比例尺一般为1/200,工程量较大、范围较大者用1/1000。 2、设计内容: (1)设计工程起始处附近的已有工程(包括采场、空区)轮廓、岩性界线、地质构造、矿体界线和产状、测量点情况、安全状况等。 (2)用虚线标明要设计工程的轮廓;在延长的中心线上、下,平行中心线标明工程方位、长度;画出探矿区内预测的岩性界线、地质构造、矿体界线和产状,标明要探矿体的矿体号,标明岩性符号、构造产状。 (3)工程设计文字说明:要说明工程目的、工程依据、工程参数,地质要求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等,字迹要清晰、工整。工程名称要准确、简练、易掌握。
八、残 矿 回 收 矿山地质工作在残矿资源回收的作用 八、残 矿 回 收 矿山地质工作在残矿资源回收的作用 残矿主要指由于各种原因在矿房中残留下来的矿壁、矿柱等,特别是一些早年开采的矿段,受到开采方案不合理、回收技术不科学、丢弃时间长、暴露面积大、围岩变化强烈等因素的影响。 面对资源逐渐枯竭的老矿山,面临着保有储量不足、服务年限不长,开采工作已转入深、难、险阶段,因此回收残矿资源,越来越被矿山所重视。 做好残矿资源的回收,必须要做好矿山地质的前期调查工作,加强地质研究,针对一些有利的矿段,组织人员深入现场,加强地质工作,充分回收利用残矿资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