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名篇佳作历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梨元,叹息肠内热” ,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就需要我们走进诗,结合适当的方法解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三岔中学 吴翠英 意境指文学作品中通过意 象组合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 自然景色)与诗人主体审美情 感(思想感情)融合为一而形 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 融、虚实相生的能诱导和开拓 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空间的整体 意象。 景 情 境.
Advertisements

摆一摆,想一想. 棋子个数数的个数 摆出的数 、 10 2 、 11 、 20 3 、 12 、 21 、 30 4 、 13 、 22 、 31 、 40 5 、 14 、 23 、 32 、 41 、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 24 课 《散文诗两首》之 —— 荷叶 母亲 冰 心冰 心.
计算下面 4 道题: = 0.8 = 0.2 = 3.4 = + - + - 0.8.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宜山宜水 更 宜宾 制作者: Lily Windy 制作者: Lily Windy 时间: 时间: 宜 山 宜 水 更 宜 宾.
虞 美 人 李 煜.
人 類 行 為 與 社 會 環 境.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宏的盛唐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 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 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与人生进行积极思考;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有人 _ 夕阳西下的地方就是天的 _ _ ,但是我看到_ 尽头也看不到家乡。 说 尽头 最 含义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眼” 主讲人:吴桂华 工作单位:汕头市金禧中学.
定 风 波 苏 轼 制作人:张亮 任课教师:刘晓明.
一读:说一说各场馆在喷泉广场的什么方向 再读: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吗? 想一想: 对于你发现的问题,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酬赠诗四首.
相遇东坡 —— 一首诗 · 一个人 · 一种文化.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考试说明: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高三语文复习  一样孤雁 别样情怀 古代诗歌阅读之比较鉴赏 英山一中 段庶勤.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初一年级(1、2)班 制作:李淑芳.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THE TYPES OF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HSET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他,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说“木叶” 林庚.
无边落木萧萧下 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 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说‘‘木叶’’ 林庚. 说‘‘木叶’’ 林庚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既是诗人,又是学者。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 林庚.
说 “木 叶” 林庚.
说‘‘木叶’’ 林 庚 授课人:张英秀.
一个普通现代人的一生据说是这样度过的:努力读书——拼命工作——攒钱买房子——结婚生子——供子读书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东坡词作中的写意人生.
懂   你 ——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六个注意点.
西师大版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小儿垂钓 全套课件免费下载: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认识图形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8.1 锐角三角函数(2) ——余弦、正切.
语文园地二.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用计算器开方.
登鹳雀楼.
淘气的猴子.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加减法 (例2).
智慧的教学 诗意的生活.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2、5、3的倍数的特征.
生词 คำศัพท์ 宋词 sòngcí ฉือในสมัยราชวงศ์ซ่ง 词人 círén นักประพันธ์ “ฉือ”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找 因 数.
企业商务PPT模版 Loem ipsum dolor sameman tanam ca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tamam dalam qoue sampe. More PowerPoint templates: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位似.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 、7 、6加几 北京市宣武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 冉 梅.
定 风 波 苏 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花园中一朵艳丽的奇葩,名篇佳作历久不衰。吟诵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可知诗仙之恃才放旷;吟诵着杜甫“穷年忧梨元,叹息肠内热” ,可知诗圣之关心民生,心忧百姓;吟诵着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可知五柳之弃官遁世,怡情田园。但如何体其形,味其神,这就需要我们走进诗,结合适当的方法解读。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说一说: 想一想: 试一试: 快速、准确地找到切入点解题。 诗歌鉴赏活动是对诗人想像活动的再经历和再体验。 1、你平时是如何欣赏诗歌的? 2、我们应该如何鉴赏诗歌? 想一想: 泡 找 进 猜 补 快速、准确地找到切入点解题。 试一试:

答案: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方法一:从注解或序入手 1、(天津卷) 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湖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案: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

为什么诗人要想到周瑜呢? 对比当中,感叹自我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沙湖,在黄州东南三十里处。 有人认为这首词表现的感情基调比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更为积极。你怎么认为?结合这两首词,谈谈你的看法。

注解中“苏轼被贬黄州”和序中诗人“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所含的信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自然是经历了人生“一场风雨”,而词中“一蓑烟雨任平生”却将作者旷达平和,听任自然,不避坎坷的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无疑作者在诗中的态度是积极的。  注意:诗歌的注解或序往往携带了丰富的信息,对我们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背景有着重要的作用。

(05全国卷二)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8分)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   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方法二:从关键词句入手 答案:“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02年全国: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注意: 一是抓诗眼,所谓诗眼就是诗歌中最能表现全诗主旨的关键词语。。 二是抓炼字,或诗歌描写的细节。词语的锤炼,细节的描写,往往是最能表露诗歌情感和体现诗人艺术匠心的地方,让我们走进诗人情感世界。 三是抓名句或含义丰富的重点句。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茅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风,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方法三;从古代文化知识入手 (1)这两首词词牌一样,题目一样,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毛词豪放,陆词沉郁,因为两位作者经历不同,眼界不同,同时这两首词还写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一切的文字作品都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所以我们要结合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创作背景去理解一篇作品。 注意:古文化常识是理解诗歌的一大障碍,平时应注重积累。如杜鹃象征哀怨,大雁象征思乡怀亲,菊花象征高洁。“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

方法四:从与其它诗歌对比入手: 2002北京卷: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做题: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登鹳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②唐代诗人王之涣曾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比,王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诗有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案:王之焕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鹳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05年浙江题: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出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注意:在古代诗歌鉴赏当中,有时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所要分析的诗歌与教材中某诗相关联;二是要求分析两首内容或风格相近的诗歌。我们可在理解其中一首诗的时候抓住另外一首,相互比较,从而理解诗意。

          塞上听吹笛                          高 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有人以为,第三句诗拆用《梅花落》曲名,使全诗意境丰盈,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请从联想或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上进行阐述)。 方法五:  从设置问题入手 分析:上述这道题的题干明确指出了第三句拆用了《梅花落》的曲名,由此我们可以得知,作者的听笛,应就是听吹奏那家乡名曲《梅花落》,一、二句当中雪净月明的实景和三四句暗含梅花随风满地飘的虚景自然容易体会,作者那种思乡之情也便表露了出来。

05年全国卷一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考“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注意:   命题者对问题的精心设计,恰好可以成为我们理解诗歌的切入点。对于具体的一首诗来说,考查的目标必然是这首诗歌的重点所在,作者的设问便会在无意间流露出一些信息,只要我们善于发现,融会贯通,就不难找到理解诗歌的突破口,从而胜利答题。

小结:   一、从注解或序入手。   二、从关键词句入手。    三、从古代文化常识入手。   四、从与其它诗对比入手。   五、从设置的问题入手。

练一练: (05年湖南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05年湖南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 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 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情。

   甲                                乙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月 夜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何时倚虚幌,双眼泪痕干。 问题:甲乙两诗的最后一联都表达了作者的愿望,请  指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分析:“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对象具体指妻子,言外之意是全家,既表现了要与亲人相会团聚的愿望,又侧面反映出别离的痛苦。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用之帮助理解《望月怀远》。两诗相同之处都表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愿望,而甲诗与乙诗的不同在于对象的广泛,又婉转表示了佳期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