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 1 课 “ 百家争鸣 ” 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 “ 百家争鸣 ” 局面的出现 具体原因: ( 1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阶层的崛起; ( 2 )经济上: 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的崩溃 ; ( 3 )思想文化:从 “ 学在官府 ” 到 “ 学在民间 ” ; 1. 背景: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
第一单元复习 课前准备:这些内容你还能表述下来吗?回顾一下,课上期待你的表现? 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伟人 004 与天地君亲并位的万世师表 孔子 024 立人定胜天学说的唯物思想家 022 光大儒家仁政学说的亚圣 荀况
第十二单元 第27讲 第27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 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诠释  思维发散.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两晋与南朝.
10.2 立方根.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走势分析.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国古代文明(远古~1840年)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体现出浓厚的东方特点。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十二单元 第26讲   第十二单元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和科技文化.
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三、四课) 中央官制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第三篇 组织工作.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7.2.4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 一、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 二、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条件 证券投资基金券的发行人是:基金财团。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Geophysical Laboratory
Harvard ManageMentor®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编 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

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几个热点预测 1、民生问题 与古代史各朝各代的民本、农本思想及史实相联系,同时联系近代、现代经济发展问题和现实社会中的三农问题,总结反思。 2、民主、法制、反腐倡廉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成因,同时联系近代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和我国正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提倡制度创新,借鉴作用。 3、传统文化问题 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辉煌对当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以及儒家思想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对建立和谐世界的启示

二、关于古代史阶段特征的总结 古代各阶段特征的总结,可从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贸易)、政治、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几个方面进行。注意以史实为基础,进行高度概括。 依据以上方法归纳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三、知识运用(考向探究) 1、怎样评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评价:就整个中国古代来说,分封制是落后的,但西周的分封制却有很大的进步意义: (1)它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周王室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使王室能有效地对整个领土进行控制。 (2)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促进了诸侯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不过,分封制埋下了春秋战国时期纷争战乱的祸根。

宗法制内容:(1)区别嫡庶(嫡是正妻之子,庶是妾或妃子之子),王后之子称嫡子,有特殊地位。(2)核心是嫡长子的继承制。(3)确立了严格的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制度;(4)表现为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的结合 作用:巩固周王统治以及国家稳定:减少了权力的继承纷争,加强统治者集团内部的稳定。但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忽视。

2、宗法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1)宗法制促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造就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国”与“家”密不可分的观念。 (2)受宗法制社会的长期熏陶,使国人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的社会美德和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的社会公德。 (3)宗法制还影响着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例如,重男轻女;修族谱;把男、女的结婚,叫做男婚女嫁;家庭的男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父亲的父母称为家公、家婆,却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 (4)宗法制中“道德专制”、“男女不平等”、“等级观念”、“自律盲从”等封建落后的东西成为两千年来扼杀人性,迟滞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瓶颈。尤其是道德专制导致了国人重人治轻法治,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主法制进程。

3、《汉书》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溢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西汉建立后,为什么要“立二等子爵”?产生了什么影响? 西汉的分封,一方面是汉高祖错误地吸取秦亡教训(认为秦没有实行分封,因此当各地起义时孤立无援),另一方面是为了使郡国杂处,互相牵制,维护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这是同秦最大的相异之处) 后果:汉朝惠帝以后,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各自割据一方。觊觎帝位,中央与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诸候王连续发动叛乱,严重威胁到中央集权政治。

4、三省六部的职权划分和运行程序是怎样的?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职权: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中书承旨、门下审核、尚书执行); 运行:皇帝诏令→中书省(草拟、颁发)→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六部(操作)。 三省既有分工,又相互牵制和监督;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又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5、科举制废除一百多年了,百多年来人们一直对它褒贬不一。你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科举制的发明,最大限度摒除了权力的干扰,保证了官员选拔的公正、公平;科举制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使“底层”可以通过苦读考试升至“上层”。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虽不无夸张,却是这种流动性的形象反映。这种流动性,是社会公平、稳定的重要条件。 但科举制必然也有其弊端。其一是考试内容狭窄单一,并且越来越程式化、格式化,最终形成“八股”;科举制的另一重要弊端是“官本位”,教育、读书的目的只是为了“做官”。所以与科考无关的知识都被视为“形下之器”,是君子不屑的“奇技淫巧”。自然科学在中国不发达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但科举无疑是一重要因素。

6、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主要措施各是什么?如何看待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背景:唐末以来国家处于割据和分裂状态。 措施:政治上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经济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军事上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积极: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消除了自中唐以来长期存在的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由于实行“兵将分离”的政策,也造成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由于分散权力、互相制约而产生的庞大臃肿的官僚机构,不仅使行政效率低下,而且也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从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7、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制度有哪些不同? (1)产生背景:明朝内阁是宰相制度废除后,皇帝不堪重负设立;西方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2)产生方式: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近代西方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袖担任。 (3)地位权力: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只备皇帝顾问;西方内阁是法定机构,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 (4)本质:明内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西方内阁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练习:一、选择题 1、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逐步逼随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组织富于一种伟大气魄之表见。”钱穆是在 ( ) A、批评周人的保守落后 B、肯定周人实行的分封制及作用 C、指出周人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赞扬周人开创了分封制 此题考查的知识是西周的分封制,考查的能力是阅读材料、获取正确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够理解“封建”即分封制,这样可以排除A、C;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周朝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实行分封制。显示了周人在政治上的气魄,这是对周人实行分封制的肯定,B正确;材料中获取不出周人开创分封制的信息,D错。答案B。 B

B 2、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2、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解析: 首先要清楚谭嗣同是维新派代表之一,他们是要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因此A、D不正确;秦政即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C不正确;两千年来,中国仍是君主专制,说明中国的政治制度没有进步,与此时西方相比,显出停滞与落后,B正确。 B

3、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封拜官员,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学生可能容易受教材知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的影响,从而不能较好地理解材料。由题干中唐中宗“心怯”、“不敢照常式封发”、“不敢用朱笔”可知,中书省和门下省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故B正确。在封建社会,君权至高无上,故A错误。在材料中无法反映出C与D。答案为B。 B

4、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 ) ① 防止了大臣专权 ② 强化了君主专制 ③ 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④ 扩大了统治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考查的知识点是军机处,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可以得出①正确;由材料中“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可以肯定②③正确;材料中没有与④相关的信息。答案C。 C

二、判断并说明理由 1、分封制和宗法制都规定了西周的贵族等级制度,两者内容相同。 错误。两者互为表里。侧重点有所不同,分封制重在规定权力的“分配”;而宗法制重在规定权力的“继承”。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从未间断。 错误。中央集权制的不断加强是从中国古代整个历史发展的趋势而言的,但从局部而言,中国古代很多时期中央集权制受到严重破坏,如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时期等

3、汉武帝的“推恩令”遭到了诸侯国的激烈反对。 错误。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子弟,因此,诸侯国内部很多人是支持“推恩令”的,这是“推恩令”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原因。 4、宋代没有三省机构。 错误。宋代在很长时间里也有三省,长官也是丞相,但是,其权力已经被中书门下取代,三省长官或空缺,或是虚职,基本不参与政事。

5、元代皇权进一步加强,地方权力进一步受到削弱。 错误。皇权和中央的权力不断膨胀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发展趋势,但是,元代丞相和地方权力有扩大的趋势,这是元代政局混乱的重要原因,也是促使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一个因素。

专题二、古代中国以农耕为主的自然经济

一、中国古代经济主体知识的构建 1、中国古代农业的概况 (耕作方式、耕作技术、生产工具、水利灌溉、 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农业政策、农作物的品种和产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概况 (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3、中国古代商业发展概况

二、知识运用(考向分析)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使用的影响 铁器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深刻的变化,使中国社会进入“铁器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多变化的根源。 (1)经济上,铁犁牛耕对经济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铁犁牛耕使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经济出现。其次,水利工程的兴修也因铁器的使用而增加,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大大增加,出现了都江堰、郑国渠等著名水利工程。再次,铁犁牛耕的使用加速了私田的开垦,是土地私有制逐渐代替了井田制成为主要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2)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取代分封制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绝非偶然,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铁犁牛耕使用的间接影响。 (3)思想文化上,小农经济的出现和个体手工业者队伍的扩大,是个体劳动者成为社会的重要阶层,体现到思想上,代表这一群体利益的墨家产生;另一方面,儒家提出的“仁政”思想、法家提出的“重农抑商”思想,也都非常重视维护这一群体的稳定和发展。

2、什么是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①经济形态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耕作方式上:以铁犁牛耕为主,实行精耕细作,男耕女织;③土地制度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④经营方式上:小农个体经营为主。

3、古代家庭的小农经济为什么容易破产?封建政府对小农的政策是怎样的? 破产原因:(1)封建国家、地主的剥削;(2)战乱;(3)自然灾害;(4)家庭变故。 政策:一方面通过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增加苛捐杂税等形式对小农进行剥削; 另一方面,为保证赋税的征收、徭役和兵役的征发,又采取措施维护和稳定小农。

4、唐朝和宋朝,城市商业发展出现了哪些“亮点”?古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有过哪两次重要的突破? 亮点:唐朝时为商业服务的邸店、柜坊、飞钱相继问世; 两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坊市分界被打破,出现商业名镇。 突破:城市的经济职能明显增强,出现因商业闻名的城市;突破了坊、市的分界,商业经营时间的限制也被打破,另外政府也不再直接监管市里的交易活动。 两次突破都出现在宋朝。

5、唐都长安与北宋都城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同:北宋都城汴京的商业活动突破了唐朝时期坊市严格分开和日中为市的制度:坊、市不再分开,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甚至出现了专业市场和娱乐场所。 长安的政治职能更为重要,而北宋都城汴京的经济职能大大增强。 原因:北宋商品经济有进一步的发展,政府对城市商业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

6、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形式有几种?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是如何开展的?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最基本有两种形式,一为官办贸易,一为民间贸易。但历代对外贸易体制不同,政策多变,贸易的具体形式也有差异。但不管是何种贸易形式,都是在国家严格控制之下进行的;有时也曾脱离国家控制,出现纷繁复杂的多种景象。 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民间对外贸易基本被控制。清末只允许广州十三行进行对外贸易;官办贸易即朝贡贸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的交易)成为重要的形式。

7、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诞生后几百年仍然是萌芽,为什么? 西方资本主义萌芽诞生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奴隶贸易等,为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西方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成长创造了条件。各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严重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同时专制的思想高压政策也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B 三、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人多地少,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非常发达,以下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耕作方法和耕作制度是 ( ) 1、中国人多地少,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非常发达,以下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的耕作方法和耕作制度是 ( ) ① 推行代田法 ② 实行稻麦轮作或一年三熟制③ 实行土地公有 ④ 实行集体耕作 A ②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 B 抓住关键信息“提高土地利用率”,强调的是精耕细作,③是土地制度的变化;④是耕作方式的变化,与题意不符。 B

C 2、有一副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 A、开始使用牛耕 B、尚未推广牛能 C、注重精耕细作 2、有一副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 ) A、开始使用牛耕 B、尚未推广牛能 C、注重精耕细作 D、雇佣关系盛行 解析:从关键词“汉代”,可以排除A项,因为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铁器;汉代随着犁壁的发明,已经开始推广使用牛,排除B项;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故选C C

3《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B、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C、生产领域出现私人作坊 D、出现东市、西市商业区 解析:抓住题眼“宋朝”、“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分析备选项,正确选项应同时符合这三点。B项的意义达不到影响欧亚大陆;C项早已有之;D项不符合宋朝。答案A。 A

4、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晴的中英鸦片贸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答案C。 C

5、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货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本史实以及从材料中或缺信息的能力。注意 此题为逆向选择。从“便往还而通贸易”这一记载可以推断出A正确;会馆是同一地域的商人停宿、储运、交际的重要场所,并不是商业中心,因此C.D正确,B错误。答案为B B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中国出现铁器是在 春秋战国时期。 错误。中国出现铁器是在西周时期,但是,使用的原料是陨铁,而不是通过冶炼获得的,冶铁技术的出现时在春秋后期。因此,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2、在棉布出现之前,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 错误。丝织品一直不是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元代之前,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是麻布,黄道婆革新棉纺织技术之后,棉布逐步代替了麻布成为劳动人民的主要衣料。

3、清朝时中国人口达到四亿的主要原因是疆域的辽阔。 错误。中国古代人口一直徘徊在一亿上下,清朝时期,中国人口突然爆炸性增长,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是主要原因,即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产量大大增加,能供养更多的人口。疆域辽阔也是一个原因,但是,影响很小。 4、明代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正确。明代中后期,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这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还与西方殖民者在美洲掠夺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有关。

三、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学艺术

一、知识整合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演变轨迹 1、创立和发展 创立:孔子 发展:孟子 荀子 2、改造和独尊 西汉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新儒学。 3、转型与成熟 宋:程朱“理学” 明:陆王“心学” 4、批判与继承

(二)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 四大发明、 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农学 2、文学 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3、艺术 汉字、 书法、 绘画、雕塑、京剧

二、知识运用(考向分析) 1、战国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思想主张有何异同?对后世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同:基本宗旨部是为国君提供政治方略。 不同: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 诸子百家的许多思想给后代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如儒家的“仁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孟子的古代民主思想;道家的辩征法;墨家的科学思想,法家的唯物思想等,在今天依然闪烁光芒。今天,我们可以、也应该借鉴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己发愤图强;借鉴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己的爱国情怀;借鉴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己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借鉴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借鉴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此外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思想,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思想,法家的“废私立公”等等思想,也值得我们借鉴。

2、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汉代儒学为什么成为正统思想? 思想主张:(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原因:汉代的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重视儒学的措施,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3、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1)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2)“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纯属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封建统治长久的。

(3)“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扬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弘扬。尤其是其中的“信”为今天社会的迫切需要。孝道应当注入社会主义的道德内涵,是人们的社会义务。

4、宋朝有哪些有影响的理学家?其主要思想主张各是什么? 北宋:程颐、程颢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2)人伦道德、尊卑等级都是“天理”;(3)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南宋:朱熹 (1)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先于气而存在;(2)三纲五常即天理;(3)心性论,心统性情,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来支配和指导行为(存天理,灭人欲) 南宋:陆九渊 (1)提出“心”就是“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2)穷理不必向外探究,只须内心反省 明朝:王阳明 (1)心即理,认为人心便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2)致良知,认为“良知”是人固有的善性,主张“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发展了儒家“仁”的思想)

5、汉朝和宋朝是儒学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其对先秦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共同点? 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代表人物,他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北宋时,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学家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 共同点是:都吸收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将其改造、融合进儒家思想;都适应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借助统治者的力量。

6、儒家思想创立后,在古代有过怎样的发展演变? 初步发展:战国:孟子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并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苟子主张施政用“仁义”、“王道”,并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改造和独尊:西汉: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转型与成熟:宋明: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进一步形成封建伦理体系。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发明本心”、“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 批判与继承:明清之际: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是非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提出“学以致用”、“工商皆本”的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其实质是对儒学的反思、批判与发展

7、明清之际的政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相同: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揭露 不同:性质不同:明清思想家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欧洲启蒙思想家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地位不同:明清思想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而欧洲启蒙思想是17、18世纪欧洲的主流思想 作用不同:明清思想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与转型;欧洲启蒙思想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为资产阶级革命和统治的建立提供了理论 原因: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有较大发展;政治上:中国专制主义制度的高度强化;思想上:程朱理学的束缚和限制

三、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美国学者伯恩斯认为:“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伦理的。”能支持他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①孔子主张“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孟子提出“仁政”学说③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 ④程颢、程颐提出“格物致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A

解析:伯恩斯的观点简而言之就足:中国的思想家探讨、讨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儒家就是典型。孟子、董仲舒、朱熹都是儒家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题中他们的学说或观点,就是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①、②、③都符合伯恩斯的观点。但“二程”提出的“格物致知”,意思是深刻探究万物,以明白其中的理,说的是人和物的关系,与伯恩斯的观点不符。④不能选。答案A。

2、墨子曾批评说:“今王公大臣……至其国家之乱、社稷之危,则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为改变这一状况,墨子主张 ( ) A.“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B.“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D.“国都不相攻伐,人家不相乱贼”,以兴“天下之利” 解析:关键是理解材料中墨子批评的“状况”(“不知使能以治之,亲戚则使之,无故富贵,面目佼好则使之”),即没有任人为贤,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回忆墨子关于用人的主张(“尚贤”,最后理解备选项 的意思,选出属于墨子“尚贤”主张的选项。答案 B B

3、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C.理学教人“学作圣贤”,把“天理”和“人欲”对立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认为“心生欲”,陆王心学是一脉相传 解析:“养心”、“诚”、“明”是儒家的思想,其目的是维护社会伦理,A项正确;从材料中孟子的话得出B项;从材料中周敦颐的话得出C项;孟子所说的心(仅指思想)与陆王心学所说的心(认为是万物产生的本原),并不是同一个概念,D错。答案D。 D

D 4、“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 ) 4、“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 ) A.汉都长安 B.隋朝洛阳 C.唐都长安 D.宋都汴京 解析:宋以前,市在经营时间上有严格限制,材料中提及“嬉戏连坐至晓”,说明经营时间上不再受限制,出现夜市。所以这最有可能是宋朝的事。 答案D D

5、黄宗羲说:“天地之生万物,仁也。帝王之养万民,仁也。宇宙一团生气,聚于一人,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自三代以后,往往有以不仁得天下者,乃是气化运行,当其过不及处,如日食地震,而不仁者应之,久而天运复常,不仁者自遭陨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是 ( ) A.仁与不仁,是决定社会治乱的根本 B.“天人感应”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行有常” 解析:关键点: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材料中虽有天人感应、天行有常思想,但不是主要观点,B、D项错;材料中没有C项信息;材料信息:帝王之养万民,仁也;不仁者自遭陨灭。A项全面、准确地反映了材料信息。答案A。 A

(二)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荀子主张法治,因此,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错误。荀子主张法治,其主张很多于法家相通。但是,荀子也主张仁政,其思想更多地与儒家相同。因此,他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2、甲骨文是中国汉字的起源。 错误。中国汉字的起源是新石器时代刻在陶器上的符号,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3、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腐朽的阶层,对历史发展没有任何贡献。 错误。士族对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文人画和自觉书法艺术的出现都是士族的杰作。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法家思想退出历史舞台。 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的本质特征是适合了中央集权的需要,这是法家的主张。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董仲舒的新儒学实际上是“外儒内法”。 5、“心学”代替了“理学”是前后相继的关系。 错误。“心学”和“理学”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心学”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与其相对的是程朱理学。

6、明末清初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 错误。批判思想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出现的产物,但是,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手工工场主尚未从地主、官僚中分化出来,没有形成资产阶级。因此,我们还不能说明明末清初批判思想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