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央政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课标版 历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Advertisements

梁雅雯 老師 第三章(CH3-2~3-3) 政府的體制 梁雅雯 老師
本單元可參考隋唐的政治經濟基礎.
清軍機處的設立是否為了強化皇權.
唐宋相權比較.
第二章 中央政府 黃淑慧老師.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第3课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吴光辉.
第12單元:考試、監察權 課程設計 財經法律系 楊東連 楊東連-憲法.
宋亡於 強榦弱枝?.
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第6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四课) 中央官制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中央政制─漢代宰輔制度 漢代宰輔制度─三公九卿制 秦漢三公九卿制的內容 秦漢三公九卿制的一些特色 秦漢三公九卿制的的一些問題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明志科技大學 工 業 工 程 與 管 理 學 系 工 業 組 織 與 管 理 之 個案分析 組員:宋富凱、梁于慶、許育豪、鄭宗桓 許軒慈.
管理:個案、理論、辯證4/e‧洪明洲 著‧前程文化 出版
2.秦朝是如何拓展疆土的?(西南、北方、南方)
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南京三中 孙微.
复习提问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回顾.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 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
导航页 一、中国历史地理 主要内容 四、中国的近代化 3 二、中国人才选拔制度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考点三: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课标:
登 飞来峰 王安石.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目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P25.
專題四 北宋的積弱 1. 中央集權政治 2. 重文輕武政策 3. 遼及西夏的威脅 4. 歷史工作室.
4B冊 認識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關係.
在NS-2上模擬多個FTP連線,觀察頻寬的變化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資料結構 優點 缺點 1 陣列 (Array) 沒有額外變量 (例head, next,...) 運作/操作較簡單 更新資料時,若要保持順序,需要移動較大量資料 靜態結構Static (宣告時已決定了陣列元素多少,不能在程式執行期間增減元素) 2 隊列Queue (FIFO) 容易更新 加入enqueue: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法學入門 第10單元:公法與民商法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1.
明成祖 - 靖難之變 成因: 惠帝削藩 太祖分封藩王後遺症 經過: 惠帝聽從臣黃子澄等建議削藩 燕王棣以“清君側 靖國難“攻入應天府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經濟學 學經濟.
微積分網路教學課程 應用統計學系 周 章.
香港西區扶輪社匡智晨輝學校 名稱:二位加一位圖加法 科 目:數學 學習範疇:數 學習單元:整數運算 學習重點細目:二位加一位(進位)圖加法
第一章 直 線 ‧1-3 二元一次方程式的圖形.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如何改善本港保護兒童機制 跨專業研討會 二零零四年七月十三日 葉劍影高級督察 保護兒童政策組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06/09 DDos 異常事件報告.
6年級數學 方程式計算複習 巫鑛友老師製作 2003年4月13日.
5. 令圖畫動起來 Tween 功能介紹 移動效果 顏色漸變效果 形狀漸變效果 離開.
106學年度上學期 學校日 五年級 自然與生活科技 林皎汝 老師.
P106.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建立三公制,其中丞相位高權重,位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掀起相權與皇權之爭。
多站台網路預約系統之 AJAX即時資料更新機制
美國憲法增修條文 (共廿七條) 條數 花費時間(月) 年份 1~10 權利法案 對州政府的訴訟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許倬雲 歷史四 吳桂毓 謝可人 董文琳.
NewsWeek No.2 人權修法懶人包 配合高中公民第1冊第3章.
2019年度2-3月 全院性呼吸治療照護品質 呼吸治療科 黃靜芝 組長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Inter-personal Inter-governmental Inter-national Inter-stellar 1 2 3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宋代中央政制

背景 宋代基本沿襲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五代的篡奪風氣 →積極推行中央集權 →實施君主集權 →作用:加強皇權,分割相權 ∴導致宋的相權低落。

唐宋中央政制比較 宋代中央政制---淵源 唐代中央政制---淵源 --二府源自唐未五代 --三省源自秦漢、魏晉時代的皇帝近臣 --中書門下掌行政 --樞密院掌軍事 --三司則上承中唐 唐代中央政制---淵源 --三省源自秦漢、魏晉時代的皇帝近臣 --中書、門下、尚書 --自漢代三公權力被架空後,三省陸續掌權

唐代中央政制---組織 宋代中央政制---組織 --唐代宰相機關權力甚大,可以制衡皇權 --中書舍人草擬政令 --經中書令確定 --呈奉門下省審查 --然後交皇帝劃敕 --再付尚書省執行 宋代中央政制---組織 --中書門下獨居禁中,負責出納皇命 --尚書、門下居於外廷,地位甚低,長官亦成虛銜 --削弱相權,設副相分正相之權 --軍權分予樞密院

唐代中央政制---組織 宋代中央政制---組織 --設「政事堂」協調三省 --三省長官或帶「同平章事」者,可入堂議政 --監察權付與御史台 --庶務分別由九寺、五監執行,但已不管皇室事務 宋代中央政制---組織 --用人權分予審官院 --刑罰權分予審刑及諫院 --為削弱相權,提高君權,廢坐而論道之禮 --唐代的三省分立制衡皇權,轉變為宋代的君主集權

唐代中央政制---演變 宋代中央政制---演變 --唐代前期,三省地位平衡尚書省雖屬執行機關,亦有決策權 --玄宗將「政事堂」改為中書門下,摒尚書省長官於外,三省的關係漸變 宋代中央政制---演變 --元豐改制後,宰相權弱的情況開始改變 --兵權雖仍入樞密,但已出現宰相兼領樞密的情況 --自王安石設「制置三司條例司」,財權重歸宰相

唐代中央政制---演變 宋代中央政制---演變 --唐中葉以後,出現「差遣使職」,相制亦由此改變 --中書省出令之權、歸「翰林學士」,軍權歸「樞密使」,財權歸「三司使」 宋代中央政制---演變 --用人上,宰相雖無用人之責,但可推薦官員,仍有進退百官的權力 --宰相以控制言官 --南宋君權雖然就漲,但相權不復低落,權相相繼弄權

唐代中央政制---優劣 宋代中央政制---優劣 --行政效率漸低 --不易形成獨裁 --相權能制衡皇權 --形成朋黨之爭及宦官亂政 --政出多門,行政效率更低 --前期宰相無權,難以獨裁 --後期獨相情況嚴重 --前期相權低落,難以制衡皇權 --後期相權雖高,但君主集權已成形,一般情況下,亦難制衡皇權 --形成朋黨之爭

二府、一台、三司、三院

中書門下 簡稱中書,別名政事堂 長官稱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只有中書省在皇宮,尚書、門下兩省職權已失,設在外廷,不能預聞大政 沒有議政之權,有事須以劄子向皇帝請旨 軍權、用人權、財權被削

樞密院 全國最高軍事機構 代替兵部 長官稱樞密使,後稱知樞密院事 與中書並稱「二府」或「二地」,代表地位相等

三司使 宋承唐末制度 →以鹽鐵、户部、度支三司掌管國家財政 -稱「計省」 →最高長官為鹽鐵使、户部使及度支使 -稱「計相」 -地位僅次宰相

台諫 承唐制設立御史台,長官為御史中丞 設諫院,長官為知諫院事 →後改稱諫議大夫 →負責糾察百宮、肅正綱紀 設諫院,長官為知諫院事 →後改稱諫議大夫 仁宗以來,御史或諫院都針對百官 →合稱「台諫」,宰相備受制肘 台諫官由君主親擢,宰相無權干涉

其他行政機關 中書省下設六部、九寺、六監 →職掌與唐代相同 考課院(審官院)及三班院 →負責中下級官員和內臣的銓選 審刑院覆核重大案件

元豐改制 宋沿唐制,加以修訂 →成自身的中央集權政制 →修訂卻使部分職司功能荒廢,行政運作受影響 →神宗元豐時,要作出改革,以應世變

宰相機關的變化 神宗將中書門下改置於外廷,與門下省、尚書省並列 →復稱中書省,恢復唐三省制 →元豐五年廢同平章事與參知政事 →以尚書省的左、右僕射為相。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 →尚書左、右僕射均加同平章事銜,為正宰相 →中書、門下侍郎改為參知政事,為副相 →同時廢尚書左、右丞,三省合而為一 →完全失去唐代原貌

宰相機關的變化 孝宗乾道八年 →改左、右僕射為左、右丞相 →廢除中書令、侍中及尚書令等虛稱,並廢門下省。 左右丞相為全國最高行政長官,掌中書省,尚書省只領六部,負責執行

收回財政權力 軍事權力變遷 神宗年間,元豐改制以前,王安石為集中力量變法,設「制置三司條例司」,將財權復歸宰相 神宗元豐時,宰相兼樞密未為常制 至寧宗開禧年間,戰爭頻繁 →宰相兼樞密使成為定制 軍權復歸宰相

宋代中央政制優點 靈活調動人材 加強君主集權 →中央政府無需改動官制和升降官員品秩 →可自由調動官員 →運用和控制人材更得心應手  →中央政府無需改動官制和升降官員品秩 →可自由調動官員 →運用和控制人材更得心應手 加強君主集權  →北宋初年分割相權 →中書省只具執行權 →樞密掌軍政,三司管財政 →獨立向皇帝請旨辦事,制度上提升了君權

宋代中央政制缺點 政出多門,效率低落 →中央政府以分權為原則 →政出多門,中央架構龐大,行政費大增 →彼此互不統屬,處理跨部門問題關卡重重  →中央政府以分權為原則 →政出多門,中央架構龐大,行政費大增 →彼此互不統屬,處理跨部門問題關卡重重 冗官眾多,政風因循  →不少官員坐擁虛職,無差遣便成閒官,徒耗俸祿

宋代中央政制缺點 政令不周 →君主獨掌大權,政令可不與宰相商議 →相較唐代三省合議,君臣共商國政,明顯較粗疏 皇權失卻制衡  →君主獨掌大權,政令可不與宰相商議 →相較唐代三省合議,君臣共商國政,明顯較粗疏 皇權失卻制衡  →諫官由皇帝委任,監察對象轉為宰相及百官 →皇帝失去相權及諫官制衡,政令容易出錯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