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回顾 1、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基本属性? 2、用什么工具测物体的质量呢? 天平的构造怎样?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测量活动 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 有: ———— 、 ———— 、 ———— 等 。 ———— 是常用的测量长度工具 卷尺 刻度尺 游标卡尺 刻度尺.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游标卡尺 珠海一中 马守进. 游标卡尺 构造 主尺 游标 制动螺丝 游标卡尺 测外径 游标卡尺 测内径.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一节 质量 怎么分类 玻璃 木头 铁 想一想,还可以怎么分类 大头针 小玻璃杯 椅子 铁 锤 大玻璃杯 课桌 含有的物质少 含有的物质多 二、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m)(m)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立体图形的整理和复习 ——体积 广州市越秀区沙涌南小学 杨泳茹.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附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2012届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 第十一章 多彩的物质世界 2012届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课件.
导线测量外业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鲁萌萌.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节 结识抛物线
10.2 立方根.
分式的乘除.
§1.5 质量的测量.
科学 八年级上册 新课标(ZJ).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象鼻中心校 张长生.
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6.1-2物体质量与测量.
长度与体积的测量.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 制作者:陈斌.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问:图中∠α与∠β的度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八年级下数学课题学习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数格点 算面积.
作业互批 1.C 2.C 3.B 4.A 5.C 6.C 7.观察实验 用途 观察 现象 记录 分析 结论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解比例.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活动1:阅读教材第10—11页《长度的单位》内容,找到长度的国际单位是什么,还有哪些长度单位?记住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计算.
实数与向量的积.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质量与密度.
探究:物质的密度.
6.3 物质的密度.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工业机器人知识要点解析 (ABB机器人) 主讲人:王老师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人教版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第六章 物质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密度知识的应用.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小学数学总复习.
总复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5课时 质量和密度 考 点 聚 焦 归 类 示 例 1.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3.4 角的比较.
13.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
基于学案制作ppt 录屏工具使用 郑建彬.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H a S = a h.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过教材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知识回顾 1、什么是质量?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基本属性? 2、用什么工具测物体的质量呢? 天平的构造怎样? 横梁、平衡螺母、指针、分度标尺、称量标尺、游码、托盘、底座

第二节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学习目标 1、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并养成读、用产品说明书的习惯。 2、能区分量筒和量杯,会正确使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3、培养在操作活动中遵守操作规则及细心、耐心、认真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

一、学会使用天平 自主学习 对照托盘天平实物,阅读教材第89页《托盘天平使用说明》,完成下列问题。 1、放:称量前天平应怎样放置? 2、调: (1)游码应放在称量标尺的什么位置?什么时候移动? (2)天平平衡的标志是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天平平衡?) (3)怎样调节天平平衡? 若指针在分度标尺中央的右侧(即天平右盘下沉),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 若在左侧(即天平左盘下沉)呢? 3、称:(1)称量时,被测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在哪个托盘中? (2)怎样才能使天平再次平衡? 4、记:(1)天平平衡时,怎样计算物体的质量? (2)游码的作用是什么? (3)读取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时,应以游码左端为准,还是以右端为准?

展示与点评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1、放:水平工作台;

2、天平的调节 (1)调游码: 放在称量标尺的左侧零刻线处 (2)调横梁: 1)天平平衡的标志: 指针对准分度标尺中央刻度线 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 2)怎样调节天平平衡? 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3、称 (1)称量时,被测物体和砝码分别放在哪个托盘中? (2)怎样才能使天平再次平衡? 左物右码 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直到横粱再次平衡

4、记(读) (1)天平平衡时,怎样计算物体的质量? (2)游码的作用是什么? 物体的质量 = 砝码总质量 + 游码示数 (3)读取称量标尺上的示数值时,应以游码左端为准,还是以右端为准? 物体的质量 = 砝码总质量 + 游码示数 相当于向右盘添取等质量的砝码 以游码左端为准

3、称量时,若待测物体和砝码放反,该怎样读数? 小组讨论 1、使用天平应注意那些事项? 轻拿轻放 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 保持清洁干燥,不得置于潮湿、易氧化、易腐蚀之处,并避免接触酸、碱、 油脂等 2、测量过程中能不能移动天平? 不能。若移动了位置,必须重新调平 3、称量时,若待测物体和砝码放反,该怎样读数?

合作探究 练习托盘天平的使用 1.观察天平的“铭牌”: “称量”和“感量”是什么意思? “称量”:即天平的最大测量值。 “感量”:即称量标尺上的分度值。 2.动手操作: 按照托盘天平使用规则测量某物体的质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入书中。

小组交流与讨论: 如何测量水的质量 空烧杯 液体(水) 空烧杯的质量:m1 烧杯和水的质量:m2 水的质量为: m=m2-m1

例题 下面是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几个步骤: (A)调节横梁平衡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把游码放在零刻度线位置 (D)把物体放在左盘 (E)在右盘内放入砝码或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 (F)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G)记录称量结果 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B)(C)(A)(D)(E)(G)(F)

B A 1、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候,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左盘下沉时,应该( ) A .减少砝码 B. 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1、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候,被测物体放在左盘,当左盘下沉时,应该( ) A .减少砝码 B. 增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 C. 增加砝码,并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 D. 增加砝码,并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B 2、如图1称量某物体质量时,右盘中放有100g砝码一只,20g砝码一只,10g砝码一只调节游码至图1所示位置时,天平恰好平衡,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 A 134.8g B 135g C 135.2g D 134.9g A

C 3、已调节好的天平,因故搬到另一张桌上使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 不需调整,可以直接使用 3、已调节好的天平,因故搬到另一张桌上使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 不需调整,可以直接使用 B. 如果桌面水平,就可以直接使用 C . 必须重新调整,不能直接使用 D. 调整不调整都可以 C 4、用天平称出质量是67.2g的药品.应在天平的 盘内顺序放它的砝码是 ;游码应放在 位置上(游标所在标尺的最大刻度值是1g). 50g,10g,5g,2g 0.2g

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使横梁平衡。 图 2 图 3 5、在测铁块质量的实验中: 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如图2所示,此时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使横梁平衡。 称量时,依次向右盘添加了两个20g和一个5g的砝码后,指针位置也如图2所示,此时从右盘中取出一个_______g 砝码,并调节游码到适当的位置,使横梁平衡。 横梁重新平衡后,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该铁块的质量是_________g . 内(或左) 5 43.5

6、用调节好的天平来称一铁块和一杯水的质量 (1)放入铁块和砝码天平平衡,这时砝码和游码的数量如4图所示,那么,铁块的质量是 克。 (1)放入铁块和砝码天平平衡,这时砝码和游码的数量如4图所示,那么,铁块的质量是 克。 (2)称水的质量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请把表中的空格填好。 155.3 空玻璃杯的质量( 克) 玻璃杯和水的质量(克) 水的质量(克) 125 535 410

自主学习:观察实验桌上的量筒和量杯,阅读教材第90页“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讨论、回答。 二、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 自主学习:观察实验桌上的量筒和量杯,阅读教材第90页“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部分,思考下列问题并讨论、回答。 1、量筒和量杯的用途是什么? 2、量筒和量杯的单位是什么? 1ml=____m3 3、观察量筒和量杯,它们的刻度有什么不同? 4、什么叫量筒和量杯的量程、分度值? 5、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 6、使用量筒和量杯怎样读数?请读出90页图5-10中液体的体积是多少?

量杯 量筒 1、用途(作用) 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2、单位 毫升(mL) 3、它们的刻度的不同点: 量筒刻度均匀 量杯刻度不均匀

水平工作台 4、量筒和量杯的量程、分度值 分度值:壁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 表示量筒或量杯的精确程度 量程:一次最多能测量的液体的体积(它们上面所标的最大值)。 5、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 水平工作台

6、使用量筒和量杯怎样读数?请读出90页图5-10中液体的体积是多少? 测量者的视线与凹面的底部,或凸面的顶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小组讨论与交流: 1、如何用量筒测出体积是50ml的水? 2、怎样用量筒测出形状不规则的、又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的体积? 3、怎样测量不则规的、又不溶于水的、且体积较大的固体的体积?

用量筒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排水法 方法1:悬垂法 石块的体积: V=V2-V2 V1 V2

方法2:溢杯法 溢杯 石块的体积为量筒测出的水的体积V。

本节小结: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使用 3、_________ 天平 4、_________ 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 保养 1、_____ 2、______ 用途 _____________ 量筒 使用 _____________

剩余法测质量 在“测定盐水的质量和体积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 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 图 5 乙 在“测定盐水的质量和体积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 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 上,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标尺中央红线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 调节(填左或右),使横梁平衡。 (2)往烧杯中盛盐水,称出杯与盐水的总质量为70.0克,把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5甲,再称烧杯和剩下的盐水的总质量时,发现加减砝码总不能使天平平衡,这时,应移动_____使天平平衡,若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5乙所示,则倒入量筒内盐水的质量为______克,量筒内盐水的体积是_____厘米。 图 5 甲 水平桌面 左端“0”点 左 游码 30.8 28

作业: 1、复习本课所学知识。 2、课下思考: 如果没有量筒和量杯,如何测量液体的体 积呢? 3、预习: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谢谢合作 再见

1 随堂练习: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 上; (2)使用前,将游码移至 端的“0”刻度线 ,调节 使指针对准 的中央刻度线; 1 随堂练习:   天平的使用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 上; (2)使用前,将游码移至 端的“0”刻度线 ,调节 使指针对准 的中央刻度线; (3)天平的 盘放砝码, 盘放需要称量的物体;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此时物品的质量等于 与 之和; (4)从砝码盒中取砝码时,必须用 取,不能 提取。 水平台 称量标尺 平衡螺母 分度标尺 右 左 砝码质量 称量标尺上示数值 镊子夹 用手

总结归纳 1 测量质量用天平 测量之前看量程;使用方法看说明。 测量结果要记准;单位千万不能扔。 天平用完摆放好;爱护仪器记心中。 1 测量质量用天平 测量之前看量程;使用方法看说明。 测量结果要记准;单位千万不能扔。 天平用完摆放好;爱护仪器记心中。 2 液体测量用量筒(量杯) 量筒玻璃脆又薄;取放轻拿要抓牢。 观测刻度水平看;凹面看底凸看高。 记录结果标单位;用完清洗摆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