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节 经济发展与工业化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变化与优化
计算机网络教程 任课教师:孙颖楷.
关于汇率计算.
第二课考点概览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一)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一) (二)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102年10月 公共債務法 講師:財政部國庫署 林組長達聰.
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高考计算题解题方法指导 1、细心,不慌张。——较费时 2、明确概念和变量的含义.
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练习 张绍兴.
单元总结.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1、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直接因素?决定因素? 2、供求关系和价格的关系? 3、商品的价值由什么决定?什么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二、三课).
第四章 市场与行业分析.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关于本门课程.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四种命题 2 垂直.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复习回顾 1.我国之所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A.是由我国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低决定的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 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走势分析.
通货紧缩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李文鹏
《经济生活》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二课 多变的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 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换元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小结 1/24.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本 节 目 录 一、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二、工业化阶段 三、高效的益综合发展阶段 四、课堂巩固.
中国财政支出 庄志辉 赖灿荣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解决问题 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市桥陈涌小学 吴秀堎.
Computer Graphics 计算机图形学基础 张 赐 Mail: CSDN博客地址: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东南亚各国国旗.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宏观经济学 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 作者:于姗姗 单位:辽东学院 教学课程:宏观经济学 适用对象:经济类本科.
计算.
第十一章 博物馆经济学 一、博物馆产品的定义和类型
第六节 边际与弹性 一、边际的概念 二、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函数 三、弹性的概念 四、经济学中常见的弹性函数 五、小结 思考题.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高中数学选修 导数的计算.
第9章 多媒体技术 掌握 Windows 画图工具的基本操作; 掌握 Windows 音频工具进行音频播放;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2019/5/20 第三节 高阶导数 1.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选修1—1 导数的运算与几何意义 高碑店三中 张志华.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九年级数学组汇报教学 课题:§ 锐角三角函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九○三班.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课时 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

典例赏析 例 1 (2011年四川第24题)在谈到某些图书的价格时,有人认为:“每一分的品质都是由每一分的成本堆积起来的,没有真正物美价廉的东西。”这一观点蕴含的经济道理是 A.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等于其价值 B.图书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它一定要反映其价值 C.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它不会等于其价值 D.图书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但它不会偏离价值

品质由成本堆积反映了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一定要反映价值,B符合题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一定要在每时每刻都等于价值,A错误;在每个交换点上,价格与价值不相符,但从较长时期看,价格仍等于价值,C错误;题干没有涉及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D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解析 【答案】 B

典例赏析 例 2 (2011年广东第24题)下图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A.该奶粉生产商供应减少 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

从图中可以看出,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时,价格和需求量都是变小了,说明这个品牌的奶粉遇到消费者一定的抵制。选项D可能性最大。A项中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一般价格是上涨的,不符合图的变化情况。B项中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与之关系也不大。C项中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由于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需求量和价格应该都是上升的。 解析 【答案】 D

典例赏析 例 3 (2011年江苏第7题)某公司向计算机个人用户提供免费的安全和杀毒服务,占据了国内网络安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之所以免费提供,是因为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 A.属于公共物品 B.价值通过其他形式实现 C.使用价值不大 D.未用于交换而没有价值

提供的免费产品和服务已经转嫁到相关商品和服务上了,表面上是免费的,其实是通过其他方式已经付费了。 解析 【答案】 B

典例赏析 例 4 (2011年山东第18题)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 A.①→③→④ B.②→①→③ C.①→②→④ D.②→④→③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商品的价格随之降低,需求量增大。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需求量增大,二者没有直接关系,①排除;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的价值量随之降低,②正确。商品价格降低,需求量增大,③正确;随着价值量的减小商品价格降低,④正确。 解析 【答案】 D

考法指导 计算型选择题 一、题型特点 政治试题中的计算与单纯的数学计算不完全等同,它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学生把握相关学科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常见命题角度多与经济学有关,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大致可归结为两种:第一种是显性计算题,即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常考的知识点有:商品交换价值、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股票价格、储蓄存款(债券)利息、汇率、经济效益、国民收入、个人所得税、银行利润、恩格尔系数。

解答显性计算题的关键是记住课本上关于这些知识的相关公式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第二种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具体的数字运算的计算题。对于隐性计算题,主要是理解其含义,如GNP与GDP、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等。

二、解题对策 对这类计算,同学们首先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其次要多练习,熟悉各种题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变不惊。平时学习过程中不妨对一些涉及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分析各类与计算有关的基本原理及解题方法。历年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理论掌握情况,大多是一些经济问题,要求考生做到质的分析与量的分析的统一。有的计算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有的需通过提供的材料推算,有的只需进行读图估算,有的要求是概数,有的则要求是确数,但这些计算都不困难,基本是简单的算术或一些代数,只要认真审题,就不难解答。 

三、考题印证 对这类计算,同学们首先要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其次要多练习,熟悉各种题型才能做到举一反三、遇变不惊。平时学习过程中不妨对一些涉及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分析各类与计算有关的基本原理及解题方法。历年高考中经常考查考生理论掌握情况,大多是一些经济问题,要求考生做到质的分析与量的分析的统一。有的计算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有的需通过提供的材料推算,有的只需进行读图估算,有的要求是概数,有的则要求是确数,但这些计算都不困难,基本是简单的算术或一些代数,只要认真审题,就不难解答。 

例 (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第12题)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该行业2011年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1+20%)=110(元);该企业2011年的产量为:10×(1+10%)=11(万);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1×110=1210(万元)。 解析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