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等数学( XJD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返回 高等数学( XAUAT ) 高等数学( XJD ) 求导法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求导方法 高阶导数 微分法则 导数与微分关系图导数与微分关系图.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2.3 函数的微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课前复习 高阶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作业解析:
仪 器 分 析 实 验仪 器 分 析 实 验 主讲人:刘江涛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仪器分析 第四章 中国矿业大学 化工学院 应化系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第3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课程要求: 每次课后都要做1~2题与上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学委按学号排好,交到研究生助理师兄师姐处。 课程成绩 期末笔试60%,平时成绩40%
紫外与荧光实验 Agilent8453仪器 PE公司LS55仪器 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 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与实验报告 2 荧光
第13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第六章 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分光光度法的基本概念 二、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 三、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定律 四、分子结构与电子光谱
第九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实验一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药物维生素C的纯度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第6章 吸光光度法 Spectrophotometry
第二节 比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 概述 (1) 比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比色法: 在分析化学中, 利用比较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方法 定性鉴别 纯度检查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Instrumental Analysis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and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第八章 分光光度法 Spectrophotometry
第二章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Ulltraviolet-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第二章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 Potential-pH Diagram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 Potential-pH Diagram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项 目 九 分 光 光 度 分 析 黄根成.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第三章 紫外和可见吸收光谱 §3.1 基本原理 电子跃迁: * ,n* , * , n* 能量大,波长短,远紫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紫外-可见分子吸收光谱法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

概述 通过测定分子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λ :190~750nm

一、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吸收光谱又称吸收曲线,是以入射光的波长λ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所绘制的A-λ曲线。 最大吸收峰

1、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从化学键的性质看,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有关的价电子主要有三种: σ电子 , π电子 , n 电子(孤对电子)。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这三种电子的能级高低为: σ<π<n <π*<σ*

三种价电子可能产生六种形式电子跃迁: σ→ σ*, σ→ π*, π→ σ*对应的吸收光谱处于远紫外区,研究少。

例如:CH3OH:λmax=183 nm 、CH3NH2:λmax=213 nm 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光区和近紫外光区 某些含有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的基团(如—NH2、—OH、—SH、—X等)的有机物可产生n → σ* 跃迁。 例如:CH3OH:λmax=183 nm 、CH3NH2:λmax=213 nm n → σ* 跃迁的摩尔吸光系数ε较小

(2) π→ π*跃迁: 吸收峰处于近紫外光区,在200nm左右,摩尔吸收系数εmax > 104 L ·mol-1 ·cm-1 ,为强吸收带。 例如:含有π电子的基团:

近紫外-可见光区,ε<100 L ·mol-1 ·cm-1 (3) n → π*跃迁: 近紫外-可见光区,ε<100 L ·mol-1 ·cm-1 例如:含有杂原子的不饱和基团:

电荷转移跃迁实质上是一个内氧化还原过程。 (4) 电荷转移跃迁: 某些分子同时具有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它们在外来辐射照射下会强烈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使电子从给予体轨道向接受体轨道跃迁,这种跃迁称为电荷转移跃迁,其相应的吸收光谱称为电荷转移吸收光谱。 电荷转移跃迁实质上是一个内氧化还原过程。

例如:某些取代芳烃可产生这种分子内电荷转移跃迁的吸收带。 电荷转移吸收带的特点: 谱带较宽;吸收强度大, ε > 104 L ·mol-1 ·cm-1

2、无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1) 电荷转移跃迁: 许多无机络合物也有电荷转移跃迁 M-中心离子:电子接受体 L-配体:电子给予体 Mn+—Lb- M(n-1) +—L(b-1) - h

所生成的络合物以及吸收许多水合无机离子, 均可产生电荷转移跃迁。 不少过渡金属离子与含生色团的试剂反应 所生成的络合物以及吸收许多水合无机离子, 均可产生电荷转移跃迁。 例如: hv Cl- (H2O)n Cl (H2O)n - 电子接受体 电子给予体 [Fe3+SCN-]2+ [Fe2+SCN]2+

一些具有d10电子结构的过渡元素所形成的卤化物及硫化物,如AgBr、PbI2、HgS等,也可产生荷移光谱。 [FeSCN]2+电荷转移吸收光谱图 一些具有d10电子结构的过渡元素所形成的卤化物及硫化物,如AgBr、PbI2、HgS等,也可产生荷移光谱。

一般 εmax > 104 L ·mol-1 ·cm-1 荷移光谱的波长位置,取决于电子给予体和 电子接受体相应的电子轨道的能量差。 中心离子氧化能力越强, 或配体的还原能力越强,则电荷转移跃迁时所需的能量越小,吸收光谱波长红移。 电荷转移吸收光谱的摩尔吸光系数较大, 一般 εmax > 104 L ·mol-1 ·cm-1

摩尔吸光系数小, εmax < 100 L ·mol-1 ·cm-1 ,光谱一般位于可见光区 (2) 配位场跃迁: 元素周期表中第4、第5 周期过渡元素分别含有3d和4d轨道,镧系和锕系分别含有4f和5f轨道。 这些轨道的能量通常是相等的。 但在络合物中,由于配体的影响,过渡元素的d轨道,及镧系和锕系元素的f轨道分别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d轨道及f轨道。如果轨道是未充满的,当它们的吸收光能后,可产生d-d跃迁和f-f跃迁。由于这两类跃迁必须在配体的配位场的作用下才有可能产生,因此又称配位场跃迁。 摩尔吸光系数小, εmax < 100 L ·mol-1 ·cm-1 ,光谱一般位于可见光区

3、常用术语 (1) 生色团 生色团是指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基团,它实际上是一些具有不饱和键和含有孤对电子的基团。 例如:

如化合物分子含有数个生色团,但它们之 间无共轭作用,那么吸收光谱将包含这些个 别生色团原有的吸收带。 如两个生色团彼此相邻形成共轭体系,那么原来各自生色团的吸收带就会消失,同时会出现新的吸收带。

—NH2 、—OH 、—OR 、—SH 、—SR 、—Cl 、—Br等 (2) 助色团 助色团是指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色团 相连时,能使生色团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并使其吸收强度增强的基团。 例如: —NH2 、—OH 、—OR 、—SH 、—SR 、—Cl 、—Br等

(3) 红移和蓝移 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 发生移动。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在有机化合物中,常常因取代基的变更或溶剂的改变,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波长 发生移动。 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 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4)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最大吸收带的εmax增加,称为增色效应 最大吸收带的εmax减小,称为减色效应 (5) 强带和弱带

(6) R带 含杂原子的生色团的n →π* 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例如: 特点: 强度弱,一般 ε < 100 L ·mol-1 ·cm-1 ; 吸收峰通常位于200~400nm之间。

(7) K带 由共轭体系的π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 特点: 强度大,一般ε > 104 L ·mol-1 ·cm-1 ; 吸收峰一般处于217~280nm范围内; K带的波长及强度与共轭体系的数目、位置、取代基的种类有关。 共轭体系加长,λ增加,强度增加。

(8) B带 由芳香族化合物的π →π*跃迁而产生的精细结构吸收带。 例如: 苯的B带: 摩尔吸光系数:200 L ·mol-1 ·cm-1 吸收峰的位置:230~270nm之间

(9) E带 芳香族化合物的π →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 也是芳香族的特征吸收峰。 苯的紫外吸收光谱

4、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 分子中价电子的能级跃迁; 分子的内部结构; 外部环境。

(1) 共轭效应 共轭效应使共轭体系形成大π键,结果使各能级间的能量差减小,从而跃迁所需能量减小,使吸收波长产生红移。 共轭不饱和键越多 红移越明显 吸收强度增强

(2) 溶剂效应 溶剂极性对光谱精细结构的影响 溶剂极性增加 溶剂与溶质之相互作用增强 溶质分子的振动受到限制 振动引起的精细结构消失  /nm H C N N N N 对称四嗪 水中 环己烷中 蒸汽中 500 555 对称四嗪的吸收光谱 溶剂极性增加 溶剂与溶质之相互作用增强 溶质分子的振动受到限制 振动引起的精细结构消失

溶剂极性对π →π*跃迁谱带的影响 溶剂极性增大时,由π →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发生红移。

溶剂极性增大,由n →π*跃迁产生的吸收谱带发生蓝移。   max(正己烷) max(氯仿) max(甲醇) max(水) π→π* 230 238 237 243 n→π* 329 315 309 305 跃迁类型 溶剂极性对异丙叉丙酮的π→π*和n→π*跃迁谱带的影响

溶剂的选择 尽量选用非极性溶剂或低极性溶剂; 能很好的溶解被测物,且形成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 溶剂在试样的吸收光谱区无明显吸收。

(3) pH的影响 如果化合物在不同的pH下存在的型体不同,则其吸收峰的位置会随pH的改变而改变。 苯胺: 苯酚: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仪器的基本构造 由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处理和读出装置五部分构成 2、仪器类型 主要有: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和多通道分光光度计

(1)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检测器 参比池 光源 单色器 试样池 缺点:测定结果受光源的影响较大,容易给定量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因此要求光源和检测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

(2)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参比池 光源 单色器 试样池 斩光器 检测器 优点:由于两束光同时分别通过参比池和样品池,因而可以消除光源强度变化带来的误差。 缺点:液池的位置 液池的常数 液池的浊度和组成 影响测定结果

(3)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光源 单色器1 检测器 试样池 单色器2 斩光器 只与待测物有关

(4)多通道分光光度计 以光二极管阵列作检测器 光源 透镜 试样池 光栅 光二极管阵列

三、光吸收定律 1、朗伯-比尔定律 或

2、吸光度的加和性 当溶液中含有多种对光产生吸收的物质,且各组分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时,则该溶液对波长λ光的总吸光度 等于溶液中每一成分的吸光度之和,即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可用下式表示:

3、比尔定律的局限性 当吸收池的厚度b恒定时,以吸光度对浓度作图应得到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但在实际工作中,测得的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常出现偏差,即不再遵守比尔定律。

引起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 (1)比尔定律本身的局限性 严格的说,比尔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c<0.01mol/L);

引起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 (2)化学偏离 分析物与溶剂发生缔合、解离、溶剂化反应,产生的生成物与分析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出现化学偏离。 这些反应的进行,会使吸光物质的浓度与溶液的示值浓度不成比例变化,因而测量结果将偏离比尔定律。 例如:未加缓冲剂的重铬酸钾溶液

引起偏离比尔定律的原因 (3)仪器偏离 是由单色光不纯引起的偏离

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定性分析 结构分析 定量分析 物理化学常数的测定 分子量 络合比,稳定常数 酸碱解离常数

1、定性分析 无机元素: 应用较少 原子发射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 ICP-MS 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 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无机元素: 应用较少 原子发射光谱 X射线荧光光谱 ICP-MS 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 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简单,特征性不强 大多数简单官能团只有微弱吸收或无吸收 主要适用于不饱和有机物,特别是共轭体系的鉴定

(1) 比较法 (2) 最大吸收波长计算法 鉴定依据: 吸收光谱曲线形状 吸收峰数目 最大吸收波长 相应摩尔吸光系数 用经验规则计算最大吸收波长

2、结构分析 可以确定一些化合物的构型和构象 顺反异构体的判别 λmax=295nm,εmax=27000

② 互变异构体的判别 乙酸乙酯   非极性溶剂(正己烷)λmax=243 nm 强峰 ③ 构象的判别 α-卤代环己酮 平伏键 直立键

3、定量分析 (1) 单组分定量方法 吸收曲线 工作曲线

(2) 多组分定量方法 x、y 吸收光谱不重 b. x、y 吸收光谱单向重叠

(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双组分混合物中某一组分的测定,可选择两个适当的波长,在这两个波长处干扰组分具有相等的吸光度,因而可达到消除干扰的效果。 若 , 则

基本条件: (1)干扰组分在这两个波长应具有相同的吸光度 (2)待测组分在这两个波长的吸收差值应足够大, ΔA足够大

例1:2,4,6-三氯苯酚存在下苯酚的测定 1=270 nm 2=286 or 325 nm

应用等吸收法时,其前提是干扰成分A 1 =A 2,然而对某些试样的定量测定,由于干扰组分的吸收曲线只呈陡坡而没有吸收峰,因而在波长选择上受到限制,如P35页图。

若没有等吸收点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改进 差示信号: ΔS=K1Aλ1-K2Aλ2 Aλ1=aλ1+bλ2 Aλ2=aλ2+bλ2 ΔS=K1(aλ1+bλ1) -K2( aλ2+bλ2) =(K1aλ1-K2aλ2)+(K1bλ1-K2bλ2) 若测定混合物中的A,消除B的干扰, 调节仪器的信号放大器,使 K1bλ1-K2bλ2=0 ΔS =K1aλ1-K2aλ2

(3) 三波长光度分析法 定义曲线上的Q点到RP连线上的M点之距离为净A2(NetA2) 若RPQ三点在一直线上,则净A2 =0 (3) 三波长光度分析法 定义曲线上的Q点到RP连线上的M点之距离为净A2(NetA2) 若RPQ三点在一直线上,则净A2 =0 三波长较二波长可更好地消除浊度干扰

净A2和分析成份浓度的关系 ∵⊿R3P∽ ⊿MNP ∴ 又∵⊿P13∽⊿N33 ∴

三波长光度法分析的应用 例: Sc-氨基酸偶氮膦 La-氨基酸偶氮膦 测La。

(4) 导数吸收光谱分析 (Derivative Spectroscopy) 导数吸收光谱理论 在双波长光度计上,如使用的两波长1和2很接近,进行同时扫描,并保持两波长差Δ不变,便可获得一阶导数光谱。 ΔA=A1-A2 导数光谱即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率对波长的曲线。 对n阶导数而言 导数光谱

导数吸收光谱分析的优点: (1)导数光谱较原吸收光谱谱带变窄,故其减少了与干扰谱带交叠的可能性,减小干扰。 (2)吸收光谱分析的背景光都为斜线,斜线一阶导数为常数的,二阶导数为0,故可消除背景干扰。

当I0为常数

吸收曲线峰值处

对上式再求导,得: 当 时 以此类推

导数信号与被测物浓度c的关系 I0为常数

二阶导数方程式的推导:

当 时,上式为: 三阶导数方程式的推导: 由: 得:

当 时 光强对波长的二阶和三阶导数与浓度成线性关系。 推广到n阶:

导数光谱的获得 1、 电子学方法 (1)电子微分法 用RC微分电路将仪器的输出信号(I)对时间(t)微分得到(dI/dt) 令波长扫描速度d/dt为常数k

(2)数值微分法 将谱线数据以数值形式表达并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原始数据的平滑、平均和微分等数值处理,然后输出导数信号。

2、光学方法 (1)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在波长间隔足够少 在扫描时保持Δ为k

当表示为时间函数,即以 (2)波长调制 是目前最广泛应用于获得导数光谱的技术,最常见的是正弦调制。 在吸收光谱中,透过光强度是波长的函数,若在给定波长0处用泰勒收敛展开,则有: 当表示为时间函数,即以

式中d为振幅,ω为调制频率,写成正弦和余弦的倍角形式得: 即

在sin(ωt)的振幅中包含I(0)的n阶导数项(n为奇数),当d值很小时,In(0)以外,d的其它高次方项可以忽略。此时sin(ωt)的振幅与I(1)(0)成正比。同样,cos(2ωt)的振幅与I(2)(0)成正比……依次类推。同时只需将透过光中所含的sin(ωt),cos(2ωt)……等的信频成份进行检波,即可得到相应的一阶,二阶……等导数信号。 调制方法 使波长呈周期性变化,使波长振荡

导数曲线的波型特征 1、奇阶导数 2、偶阶导数 3、导数阶数的增加,谱带越加变锐,带宽变窄 4、谱带的极值随导数的阶数增加而增大

图 吸收光谱曲线(a)及其1阶至4阶导数曲线(b-e)

四、导数的光谱求值方法 1、峰谷法 2、基线法(或正切法) 3、峰零法

图 导数光谱的图解测定法

导数光谱的分析应用 1、白蛋白的分析

导数光谱的分析应用 2、工业废水中苯胺和苯酚的同时测定

第九章课后习题 p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