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芳香化合物 Aromatic compounds 有机化学 第七章 芳香化合物 Aromatic compounds
高度不饱和 特殊稳定性 组成的电子环流 原指:从香精油、香树脂中获得的有香气的化合物。 却不加成,氧化 区别于脂肪族 化合物另归一类 易发生取代 特性 特殊稳定性 后来发现——都是苯及其衍生物 用分子轨道研究其结构 本质:平面环状结构,环上具有由4n+2个p电子 组成的电子环流 不含苯环,而且有上述结构特点和性质 非苯芳烃
§1.芳香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2.苯环上有两个或多个取代基 按下列顺序:COOH > SO3H > COOR > CONH2 > CN > CHO > COR > OH > NH2 > OR > R > X > NO2 先出现的取代基与苯一起作为新的母体,其它取代基 依次列出,尽量使取代基的位次之和最小:
当取代基结构复杂时 可将侧链作为母体, 苯环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2-苯基丁烷 3-苯基丙烯 苯乙炔
§2、苯的结构 一、苯的Kèkulè结构 1834年 经元素分析、分子量测定 C6H6 FeCl3 C6H6 + Br2 → C6H5Br + HBr 只得到一种取代苯——苯中的六个H原子完全等价 1865年 Kèkulè 提出苯的结构式应为: 同期还有许多结构提出:
Kèkulè式是被广泛被接受,但仍面临下列难题: 1.只有一种邻二溴代苯 (按Kèkulè式应该有两种): 却不发生加成 而发生取代 2.高度不饱和的分子: 不与氧化剂反应; 在化学反应或降解中保持不变; 氧化热和燃烧热低 3.特殊的稳定性:
氢化热 理论值 实测值
? Kèkulè 用迅速互变异构解释 1. 但无法解释2和3 => 异常现象(芳香性) 归因于环状交替单双键结构 产生芳香性的真正原因 1911年 Willstatter 合成了 使Br2褪色 KMnO4褪色 易 + H2 非芳香性 产生芳香性的真正原因 ?
二、苯的结构的现代理论: 分子轨道理论: 六个p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成分子轨道: Ψ6=0.408(-φ1+φ2-φ3+φ4-φ5+φ6) Ψ5=0.500(φ2-φ3+φ5-φ6) Ψ4=0.289(-2φ1+φ2+φ3-2φ4+φ5+φ6) Ψ3=0.289(2φ1+φ2-φ3-2φ4-φ5+φ6) Ψ2=0.500(φ2+φ3-φ5-φ6) Ψ1=0.408(φ1+φ2+φ3+φ4+φ5+φ6)
三个成键轨道电子云叠加的总形象: 没有交替的单双键; 键完全平均化; 平放于环平面 键长完全相等。 上下方的两个轮胎 X-衍射证明:苯是高度对称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键角都是120o,C-C键长都相等: 139.7pm sp3 C-C sp3 sp2 C=C sp2 148pm 134pm 电子云完全平均化 只有一种溴代苯 没有单双键之分 只有一种邻二溴代苯 => 不发生加成(避免破坏闭合环状大π键) 发生取代—保留稳定环 不易氧化 低氢化能 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电子云可以在整个 苯环上离域
三、苯的结构表示法:
§3、苯的化学性质 结构特点——环状闭合π电子云 一、苯的亲电取代: 不易发生破坏稳定环 的加成反应 作为电子来源 亲电取代 Π-络合物 σ-络合物 一元取代苯 中间体正离子
1.苯的卤代 反应历程:
讨论: 主要是Cl代和Br代;因为F代太激烈,间接制备;I代 的HI有强的还原性,逆反应为主,必须加氧化剂。 控制苯过量,不要太激烈, 避免二卤代
2.硝化
3.磺化
4. 付-克反应 (Friedel-Crafts)2
讨论: ① .可能发生正碳离子重排: ② .易发生二(或多)取代,R是致活基团 ③. 岐化 ④ 限制: 环上有 CN、NO2、-COR、 -NH2、-NHR、NR2 等不能反应; b. PhX,>C = C-X 等不能作为烷基化剂。
2).酰基化反应
讨论: 有相同的催化剂; 与烷基化相似: 相似的历程; 环上有强吸电子基也难反应。 优点: ① . 不重排,用于制长链烷基苯 ② .不发生多取代, (致钝基团)
5.其它亲电取代: 1). 氯甲基化反应: 2). 加特曼—科克反应(Gattermam-Kock):
二、苯的加成反应: 1. 加H2: 用于制备环己烷衍生物 2. 加Cl2:
三、氧化 1. 环的氧化: 2. 侧链的氧化:
四、苯的亲核取代反应 1.硝基的氯苯取代:
历程:加成——清除 X-ray, NMR证实了一些 较稳定中间体的存在
2.氯苯的取代: 历程:消除—加成
苯炔历程的证据: ① .低温可观察到它的光谱 ② .加活性试剂可截获
§4、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及其应用 §4、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及其应用 一、定位规律:
R基团使苯环亲电取代变易, 第二取代基主要进入临对位; ( o + p > 60%) NO2,SO3H使苯环取代变难, 第二基团主要进入间位。 (m>40%) 新导入取代基的位置 主要取决于原有的取 代基的性质
邻对位定位基—大多致活: 强: O-, NR2, NHR, NH2, OH, OR 常见基团 中: RCONH-, RCOO-; 弱: CH3(R), Ar, F, Cl, Br, I 常见基团 致钝 间位定位基—大多致钝: + NR3, NO2, CF3, CCl3, CN -SO3H, -CHO, RCO-, COOH NH2CO-,
二、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 1.致活,邻对位定位基 1). R (以CH3为例) R诱导给电子(或称σ-π超共轭) 使苯环活化 邻对位电子云 密度增多较多 致活 邻对位定位 2).OH, OR, NH2, NHR, NR2—强致活邻对位定位基 OH:共轭给电子 >> 诱导吸电子—强致活 邻、对位电子云密度大—邻对位定位
2. 致钝,间位定位基: NO2, CN, RCO-, XCO-等 3. 致钝,但却是 邻、对位定位基 如: -X
4. 定位效应的其他影响因素: 1). 空间因素(原有基团的体积): R 邻位% 对位% 间位% CH3 58.45 37.15 4.40 48.5 6.5 CH(CH3)2 30 62.3 7.7 C(CH3)3 15.8 72.7 11.5 2). 温度的影响:
3). 新导入基团的影响: 铊化物可转变 成OH、I等:
二、定位规律的应用: 推测反应产物: 合成多功能基芳香化合物 例1. 例2.
例3. 例4.
§5、稠环芳烃: 个或两两个以上的苯环公用 两个C原子稠合而成的化合物 一、萘 1. 结构特点: 平面环状共轭体系,离域能255kJ/mol < 2x150.5kJ/mol 芳香性比苯差,破坏一个环255-150.5=104.5kJ/mol 较易加成,氧化,亲电取代也比苯易。 1, 4, 5, 8 (α)-位电子云密度最高亲电取代也最易 2, 3, 6, 7(β)-位电子云密度次之亲电取代也次之 9, 10 –位成桥的C原子,一般不反应。
2、萘的化学性质性质: 1). 亲电取代: A. 卤代: B. 硝化: A. 磺化: α–位:取代较快,但磺化可逆,温高则8-位H 干扰大,逆反应大脱磺酸基 β-位:取代慢,但生成的产物稳定
环上有致钝基,第二取代基进入另一环α-位。 D. 付-克反应: 烷基化:多取代,开环—产物复杂,无实用价值。 酰基化: 2). 二取代的定位规则: 环上有致钝基,第二取代基进入另一环α-位。
B. 1-位上有活化基,苯二取代基进入4-位: 同环活化 进入环α-位 C. 2-位有活化基,苯二取代基进入位: 3). 萘的氧化反应:
二、其它稠环芳烃. 4). 加氢反应: 1. 蒽 平面环状共轭体系,芳香性比苯、萘差; 离域能349.0kJ/mol < 3*150.5kJ/mol; 9,10-位反应活性最大;易发生加成或氧化。
1). 加成反应: 2). 氧化-还原:
3). Diels- Alder 反应: 在9,10位反应,称为两个独立的苯环,离域能只损失 349.0-301.0 = 48kJ/mol。 而在α-或β-位反应,则成为 萘环,能量损失:349.0-255.0 = 94kJ/mol。 故,α,β-位反应性较差(亲电取代的选择性 差,产物复杂——没有实用价值)
2. 菲 离域能381.6kJ/mol,芳香性比蒽好, 主要也是在9,10位发生氧化、加成。
三.致癌芳烃: 煤焦油中主要致癌物 合成物-有致癌性 芳烃中已知致癌力 最强的化合物。 致癌力仅次于3。 致癌母体之一 四. 富勒烯(略)
§6 、非苯芳烃 一、芳香性: 高度不饱和,却不易发生加成,而发生取代; 不易氧化、降解,有特殊的稳定性。 定义含糊,无明确界线 由环状闭合大π键产生的“电子环流”, 电子离域产生稳定。 “抗磁环流”可以用NMR测定 单靠电子离域不一定产生芳香性(如 ) 组成环状共轭大π键的p电子数必须为4n+2(Hückel 规则),由结构式直接可判定芳香性。
二、 Hückel 规则 通式为CmHm的环多烯 假定分子共平面,每个C 原子各有一个p原子轨道 线性组成m个分子轨道 用简化的分子轨道法计算这些轨道的能量, 可近似地用内接于半径为2β的圆,顶角朝下 的正多边形顶点表示:
1. 小环和中环的芳香化合物 m = 3,5,7……,奇数个p电子,总有一个未成对(自由基) m = 4,8,12……(4n),m/2-1个成键轨道,还有两个p电子在 非键轨道上,各占一个轨道。自旋平行,→ 双自由 基—极不稳定,电子的离域不但没有使分子稳定化, 反而大大提高能量→“反芳香性” m = 6,10…… 4n+2, 正好填满m/2个成键轨道,能量最低— —”芳香性”。 1. 小环和中环的芳香化合物 1). 三元环,2电子-芳香性 从张力看,应生成偕二醇, 实际生成酮(因为可极化 成环丙稀正离子—芳香性。
2). 四元环,二价离子—芳香性 3). 五元环六电子—芳香性 NMR证明其存在, 正电荷分散到苯环上 μ= 6.3D出乎意料的大 烃类极性本应很小 两个环都满足 芳香性要求。
4). 七元环六电子—芳香性: 产物不溶于乙醇, 而溶于水;+ AgAgBr 以正离子稳定存在 5). 八元环,十电子—芳香性
2.大环芳香化合物 组成碳环的原子共平面 含4n+2个p电子 轮烯 芳香性 14, 18, 22, 26…… 下列轮烯已合成,键平均化 NMR证明其具有抗磁环流——芳香性 Dewar等经计算预言:轮烯芳香性将消失于22-26之间 因为环增大—共平面难。 实际上:有三个26,一个30轮烯已合成,具有芳香性。
Hückel 规则不仅适用于碳环,也适用于杂环。 单环轮烯p电子数,只计周边 两点注意: 1. 不仅看p电子数,有时可能因键角张力太大 或基团拥挤而无法共平面可能导致无芳香性。 A, B因角张力太大 不能共平面—无芳香性 C因环内质子拥挤,非键 斥力太大—不能存在, 2. 芳香稳定性——是相对于它们相应的定域键化合物 而言,并非都如苯一样稳定,事实上,有些在常温 下也是不稳定的。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The End of Chapter 07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