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100 第七章 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
前言 市場經濟可以促使我們將資源做更好的分配,而使得我們在消費或生產的時候,都可以得到最大的效用及最大的利潤,; 市場經濟就是個效率經濟,或是市場經濟代表資本主義。 市場經濟造成貧富差距擴大、資本家與勞動者的利益衝突等;近來因國際金融自由化,市場解除管制的結果,造成國際金融海嘯和各國經濟衰退,更引發社會大眾對於市場經濟的許多討論。 市場經濟是不是如想像中的那麼好?是不是無所不能?都值得我們在此再加以思考一下。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第一節 所得分配 一、所得來源:市場決定所得水準 所得(income),是來自我們提供生產要素的報酬,其報酬分別是地租、工資、利息、利潤。 不管是地租、工資、利息、或利潤,最後可獲得多少,都是由市場的供需來決定的。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一、所得來源:市場決定所得水準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一、所得來源:市場決定所得水準 勞動需求:與實質工資成反向變動 勞動供給:與實質工資成正向變動 勞動需求線其實就是勞動邊際產量曲線,為一條負斜率的線。 勞動供給:與實質工資成正向變動 工作時間將隨實質工資率的增加而遞增,所以勞動供給線為一條正斜率的線。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一、所得來源:市場決定所得水準 決定勞動所得高低:工程師VS.作業員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二、市場不能改變所得分配 所得分配指標:如何判斷所得分配 衡量指標: 「最高最低組所得倍數」,衡量對象是家戶所得,一般常用的是以五等分家戶來計算。 「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它是由正方形中的對角線與依實際的戶數累計和所得累計所形成的曲線(稱為羅倫茲曲線),將這兩條線中所圍成的面積來計算的。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所得分配指標:如何判斷所得分配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第二節 效率與公平 市場機制對效率有幫助 人為干預對效率有妨礙 效率與公平可不可以兼顧? 競爭性的市場可以帶來效率,但可以同時造成公平的結果嗎? 什麼是「公平」(fairness)? 結果論:若每人所得到的結果是相等的; 過程論:若每人參與過程的規則是一樣的。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不公平 結果論的不公平 例如每人所得分配不平均,銀行的總經理年薪高達數百萬元,而在櫃檯的辦事員年薪只有數十萬元! 因此,有人主張政府應該用所得移轉政策(如課稅)將所得由高所得者分配給低所得的人,則不僅所得分配會平均,而且社會福利會提高。 不過,在實際上,這種強制性的方式,並不符合效率的要求,因為有錢的人強迫不想工作、沒有錢的人不必工作。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不公平 過程論的不公平 著重過程論的不公平,因為改善了不公平的環境,也激發他們的潛能,不僅提高所得,整體資源也獲得充分的利用,這是公平與效率同時併存的現象。 有兩個前提:(1)尊重私有產權;(2)尊重個人意願。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效率與公平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第三節 公共財 市場失靈了:不再有效率的結果 「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市場運作的結果無法達到「效率」的要求。 此時市場不再完美,價格這隻看不見的手將不再指引我們如何有效地配置資源,生產或消費將不會是在最適的水準,不是消費過度,就是生產不足,這些都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及誤用。 造成市場失靈的原因:公共財(public goods)、外部性(externality)。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什麼是公共財? 「公共財」(public goods):是大家都可以共同消費而且沒有人會被排除在外的商品或勞務。 例如國防、治安、衛生、司法等。 因為沒有出錢的人也會同時獲得安全保障,將會出現「搭便車」(free-riding)的問題。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什麼是公共財? 公共財具有兩項特徵: (1)沒有敵對性(non-rival); (2)沒有排他性(non-excludable)。 公共財的這兩項特徵都與消費有關,消費是需求的實現,所以公共財與一般東西 (私有財) 的不同,是在於需求。 公共財的市場需求是將個人需求垂直加總,也就是在特定數量之下,將每個人消費所得到的利益加總起來的意思。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要請幾位保全 人員?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案例討論 為什麼要保護智慧財產權? 我們都想要有座公園?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政府要做什麼 既然公共財大家都有需要,且大家又不願意出錢,怎麼辦呢?最好的方式就是由政府來提供,由政府提供保全(如警察、軍隊)、電腦軟體(如政府補助創新研發)、公園等。 政府利用稅收來為大家服務,這本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實說穿了是由大家共同分攤了公共財的成本,並共享公共財的利益。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政府要做什麼 公共財的使用是可以不勞而獲的,消費者在使用上並沒有成本的觀念,造成消費者將出現過度使用,甚至不知愛惜的結果,這就是所謂的「公共悲劇」。 政府的角色不只是供應公共財,還得適當的管理維護才行,當然也可以經由對民眾的教育或法律來節制個人的行為,以免「公共悲劇」一再上演。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公共財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第四節 外部性 一、外部性類型 外部性(externality):因某人生產(或消費)所造成的成本或利益,也同時影響到別人的生產(或消費)情形。 依外部性的來源可分為生產面及消費面,且外部性的影響可能是不好的(稱為外部成本),也可能是好的(稱為外部利益),故外部性共有四種類型: 負的生產外部性 譬如火力發電廠的煤煙落塵造成附近農作物生產成本增加和產量減少、鋼鐵廠或造紙廠排放廢水造成河川兩旁養殖場生產成本增加和漁獲量減少。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一、外部性類型 正的生產外部性 譬如在龍眼果樹旁的養蜂人家,不用種果樹(降低生產成本)即可採集龍眼花蜜。 負的消費外部性 譬如抽煙,某人抽得飄飄欲仙的時候,別人卻聞得恨之癢癢、或是有人唱KTV如噪音,令人坐立難安。 正的消費外部性 譬如別人施打流感疫苗或戴口罩,我們就可以減少被傳染病菌的機會、或是別人打扮時髦時,也令人賞心悅目。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一、外部性類型 基本上,外部性是在沒有透過市場價格的傳遞下,個人的經濟活動直接影響到他人成本或效用的現象。 外部性所發生的成本或利益,因無一適當的市場可以反映出來,即在個別的生產或消費決策上無法納入考量,因此,就常常出現生產(或消費)過多或不足的結果。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一、外部性類型 生產或消費若具有外部性,則將出現個人加總的結果不等於社會的情形。 例如在外部利益發生時,每個人所得到的好處加起來將會小於整個社會所得到的好處; 或是在外部成本發生時,每個廠商所承擔的成本加起來將小於整個社會所承擔的成本。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二、外部成本與課稅 為什麼會有人污染環境?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環境被破壞,沒政府了嗎? 市場做不到的,或是市場運作結果與眾人的期待有落差時,透過政府的協調、指導,似乎就可以解決市場失靈的問題了。 不過,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會不會比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更有效呢?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環境被破壞,沒政府了嗎? 為解決市場失靈而期待政府的出現,當政府介入市場運作之後,如果反而造成比原來更糟糕的結果,這就變成了「政府失靈」(government failure)。 電鍍廠所排放廢水的例子,政府可立法對於產生污染源的業者要求課稅,並運用公權力來強制執行,以「外部成本內部化」的方式來減少排放量。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法律的保障:界定財產權 另外,解決外部成本或污染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將財產權界定清楚。 政府的功能之一就是可經由法律方式來確定並確保人民的財產權,所以外部成本這個問題,政府仍有其他方式解決。 不管河川是屬於誰的,只要財產權界定清楚就可使資源發揮最高的經濟效率,這就是所謂的「寇斯定理」(Coase theorem),依此就可以改善市場失靈的問題。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三、外部利益與補貼 政府為何要推動國民義務教育? 外部利益內部化:政府也可以考慮用補貼方式,讓產生外部利益的人能得到更多的好處。 Copyright © 滄海書局
外部性 Copyright © 滄海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