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动理论 热 学 第 8 章 (Thermodynamics) (6)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你身边的高考专家.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第一节 物质的微观模型 统计规律性.
第二篇 热力学统计物理.
四、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 大量分子看作小球 总分子数 N 设 为具有速度 分子数 . 有分布规律与速度有关
§5.1 理想气体的压强 【演示】气体压强模拟 一、理想气体的微观假设 1、关于每个分子力学性质的假设
· · §6-5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一. 分布的概念 问题的提出 年龄
§18.3 M-B 统计在理想气体中的应用 重点:将M-B统计应用于理想气体得出的几个统计规律 一、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定律
第12章 气体动理论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 7.6 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
第12章 气体动理论 热现象是在自然界中是十分普遍的,它是大量分子不规则运动的宏观表现,要认识热现象的本质,必须研究分子的微观运动。
第二章 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 §2.1 分子动理学理论与统计物理学 §2.2 概率论的基本知识 §2.3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热 学》 统计物理学-----分子动理论 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七章 气体动理论.
第二章 气体动理论.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第一章 热力学系统的平衡态和物态方程.
第四章 分子动理论 4-1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一.分子热运动的基本特征 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第四章 热力学基础 物理学. 本章概述 一、什么是热学? 研究物质处于热状态下有关性质和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 二、研究方法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二章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 基本热力学函数 麦氏关系及应用 气体节流和绝热膨胀.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小学数学总复习.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难点:连续变量函数分布与二维连续变量分布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金晓峰 复旦大学物理系 /7/27.
§2.高斯定理(Gauss theorem) 一.电通量(electric flux) 1.定义:通过电场中某一个面的电力线条数。
题解: P120 5——8 V3=100m/S Ρ=1.29×10-3g/cm3 P3-P2=1000Pa.
题解: P120 5——8 V3=100m/S Ρ=1.29×10-3g/cm3 P3-P2=1000Pa.
知识回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气体动理论 热 学 第 8 章 (Thermodynamics) (6) 热 学 (Thermodynamics) 第 8 章 气体动理论 (The theory of molecular motion of gas) (6)

热学是研究热现象的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它包括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两个方面。 分子物理学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应用统计的方法,研究微观态和宏观态的联系,揭示宏观量的微观本质。 热力学是从能量守恒和转化的角度来研究热运动规律的,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它根据由观察和实验所总结出的基本规律(主要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等),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研究物体的宏观性质及宏观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等。

§8-1 热力学系统 平衡态 一.热力学系统 宏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和原子组成的一个系统, 这个系统就称为热力学系统。 与外界完全隔绝(即与外界没有质量和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孤立系统。 与外界没有质量交换和但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 与外界既有质量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称为开放系统。 二.理想气体 严格遵守四条定律(玻意耳定律、盖-吕萨克定律、查理定律和阿伏伽德罗定律)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

三.平衡态 在不受外界影响(孤立系统)的条件下,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称为平衡态。 平衡态不同于系统受恒定外界影响所达到的定态。 平衡态仅指系统的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但微观上分子仍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 四. 状态参量 描述平衡态下系统宏观属性的一组独立宏观量状态参量。 气体处于平衡态的标志是状态参量P、V、T处处相同且不随时间变化。

§8-2 热力学第零定律(自学) §8-3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8-1) 单位:SI 压强 p : Pa帕斯卡(帕斯卡)。 1atm=76cmHg=1.013×105Pa (atmosphere) 体积V:m3 ; 1l = 10-3 m3 温度T:K (T =273+t C ) M: 气体质量(kg); Mmol : 摩尔质量(kg)。 普适气体恒量: R =8.31 (J.mol-1.K-1)

(8-1) m分子质量, N 气体分子数 玻耳兹曼常量 k =R /No=1.38×10-23 (J.K-1) R =8.31 (J.mol-1.K-1) 于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又可写为 pV = NkT 或 p =nkT (8-2) 式中:n=N/V—分子的数密度。

例题8-1 估算在标准状态下,每立方厘米的空气中有多少个气体分子。 解 由公式: p =nkT , 标准状态: p =1atm=1.013×105Pa , T=273 =2.7×1025(个/m3) =2.7×1019(个/cm3)

例题8-2 一氧气瓶的容积V=32l, 瓶中氧气压强p1=130atm。规定瓶内氧气的压强降到p2=10atm时就得充气,以免混入其他气体而需洗瓶。一车间每天需用pd=1atm的氧气Vd=400 l, 问一瓶氧气能用几天?   解 抓住:分子个数的变化,用 pV =NkT求解。 未使用前瓶中氧气的分子个数: 使用后瓶中氧气的分子个数: (设使用中温度保持不变) 每天用的氧气分子个数: 能用天数:

解 初态(加热时)是定态,但不是平衡态。末态是平衡态。 关键是求出管内气体的质量。 例题8-3 一长金属管下断封闭,上端开口,置于压强为po的大气中。今在封闭端加热达T1=1000K,而另一端则达到T2=200K,设温度沿管长均匀变化。现封闭开口端,并使管子冷却到TE=100K。计算此时管内气体的压强(不计金属管的膨胀)。   解 初态(加热时)是定态,但不是平衡态。末态是平衡态。 关键是求出管内气体的质量。 . 图8-1 dx x dM x ,L 管长 对x处的气体元(dx ,dM)可视为平衡态:

,S 管横截面积 . 图8-1 x dx

末态: 封闭开口端,并使管子冷却到TE= 100K。 . 图8-1 x dx =0.2po 最后得

§8-4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一.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1)分子本身的线度与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相比可忽略不计。 (2)分子之间距离很大,除碰撞的瞬间外,可不计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如无特殊考虑,重力也可忽略。 (3)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壁之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即气体分子的动能不因碰撞而损失。 (4)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热运动。无外力场时,处于平衡态的气体分子在空间的分布是均匀的;分子沿任一方向运动的概率是相等的,于是可作出如下统计假设:

二.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下,气体在宏观上施于器壁的压强,是大量分子对器壁不断碰撞的结果。 设容器内气体分子质量为m, 分子数密度为n, 而单位体积中速度为i的分子数为ni 。现沿速度i方向取一底面为单位面积、高为ix的斜柱体。 单位时间内与器壁A上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显然就是在此斜柱体中的分子数: niix 一个分子碰撞一次给器壁A的冲量: x 图8-2 A . ix i 2mix

单位时间内与器壁A上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 niix 一个分子碰撞一次给A面的冲量: 2mix 这些分子单位时间内给予器壁A单位面积上的冲量就为: 2mniix2 x 图8-3 A . ix i 对所有可能的速度求和,就得单位时间内给予器壁A单位面积上的总冲量:

单位时间内给予器壁A单位面积上的总冲量: 考虑到,平均来说, ix0和ix0的分子各占一半。故单位时间内给予器壁A单位面积上的总冲量, 即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冲力压强为: x 图8-3 A . ix i (Fixt = mx , t=1)

所以压强: x 图8-3 A . ix i

压强: 令 —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 (8-3)

三.温度的统计意义 因 p =nkT, 从以上两式消去p可得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为 (8-4) 可见,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这就是温度的统计意义。 应当指出,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只具有统计意义;对于单个分子,说它有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四.混合气体内的压强 道尔顿分压定律 设容器内有多种气体, n=n1+n2+…+ni…+nn ,其中ni是第i种气体的分子数密度, 由压强公式有 于是有 p=p1+p2+……+pn 这就是说, 总压强等于各气体分压强之和,这就是道尔顿分压定律。

例题8-4 一容器体积V=1m3,有N1=1×1025个氧分子, N2=4×1025氮分子,混合气体的压强p=2 例题8-4 一容器体积V=1m3,有N1=1×1025个氧分子, N2=4×1025氮分子,混合气体的压强p=2.76 ×105pa, 求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及混合气体的的温度。 解 由压强公式 所以 =8.26 ×10-21J 又 混合气体的的温度: =400K

例题8-5 两瓶不同种类的气体,温度、压强相同,但体积不同,则 (1)它们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 相同。 (p=nkT) (2)它们单位体积中的气体质量 不相同。 (=mn) (3)它们单位体积中的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总和 相同。 ( Ek=nEt )

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目。 单原子气体分子 可视为质点,确定它在空间的位置需3个独立坐标,故有3个平动自由度。 §8-5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一.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自由度—确定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目。 单原子气体分子 可视为质点,确定它在空间的位置需3个独立坐标,故有3个平动自由度。 刚性双原子气体分子 两原子之间成哑铃似的结构, C  图8-4 确定它的质心, 要3个平动自由度, 确定连线, 要2个转动自由度; 所以共有5个自由度。

刚性: 6个自由度(3个平动自由度, 3个转动自由度); 非刚性:有3n个自由度,其中3个是平动的,3个是转动的,其余3n-6是振动的。 非刚性双原子气体分子 相似为弹簧哑铃似的结构, 图8-5  C 确定它的质心, 要3个平动自由度, 确定连线, 要2个转动自由度; 确定沿连线的振动,要1个振动自由度, 所以共有6个自由度。 多原子气体分子(原子数n3) 刚性: 6个自由度(3个平动自由度, 3个转动自由度); 非刚性:有3n个自由度,其中3个是平动的,3个是转动的,其余3n-6是振动的。 在常温下,不少气体可视为刚性分子,所以只考虑平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但在高温时,则要视为非刚性分子,还要考虑振动自由度。

i = i = 气体分子自由度小结 气体分子的自由度: 3 (单原子) 5 (刚性双原子) 6 (非刚性双原子) 3 (单原子) 5 (刚性双原子) 6 (非刚性双原子) 6 (刚性多原子(n3)) 3n (非刚性多原子(n3)) 特别是对刚性气体分子,自由度为 i = 3 (单原子) 5 (刚性双原子) 6 (刚性多原子(n3))

二.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在上节中我们已得到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可见,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是均匀地分配在3个自由度上的,即每个平动自由度上的平均平动动能 都相等,都为 。

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 其分子在每个自由度上 的平均动能都相等,都为 。 设某分子有t个平动自由度,r个转动自由度,s个振动自由度,则该 分子的总自由度:i = t+ r+ s ;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分子的平均转动动能: 分子的平均振动动能: 分子的平均总动能:

对每个振动自由度,由于平均势能和平均动能 相等,故分子不仅有 的平均动能,还应有 的 平均振动势能。因此, 分子的平均总能量: (8-5) 这里: i = t+ r+s ,是分子的总自由度。 对刚性气体分子(无振动自由度),平均总能量: (8-6)

三.理想气体的内能 对于实际气体来讲,除了分子的各种形式的热运动动能和分子内部原子间的振动势能外,由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保守力,所以分子还具有与这种力相关的势能。所有分子的这些形式的热运动能量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叫做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所有分子的热运动能量的总和。 由于一个(刚性)分子的平均总能量为 所以一摩尔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Nok=R)

M千克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8-7) 例8-6 容器内盛有单原子理想气体, 测得压强为p,那么单位体积中的内能为多少? 解 由(8-14)的内能公式: 所以

例8-7 容器内有co2和o2 两种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290K, 总的内能E=9. 64×105J, 总质量M=5 例8-7 容器内有co2和o2 两种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热力学温度T=290K, 总的内能E=9.64×105J, 总质量M=5.4kg,求两种气体的质量。 解 设co2的质量为M1,o2的质量为M2,则 M1+M2 =M 总的内能: 解得: M1=2.2kg, M2=3.2kg。 视为刚性分子。

例8-8 如图8-6,容器两边是同种气体,左边的压强、温度、体积分别是p1、T1、V,右边的压强、温度、体积分别是p2、T2、V;抽去中间的隔板,让两边的气体混合(设混合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无能量交换),求平衡时的压强和温度。 解 因混合过程中气体与外界无能量交换,所以混合前后气体的内能不变: 又 p1V=v1RT1, p2V=v2RT2 p(2V)=(v1+v2)RT 解得 图8-6 P1 T1 V P2 T2 .

学习重点:统计意义 §8-6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 §8-6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 气体分子热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分子间存在频繁的碰撞(每秒钟要碰撞约上百亿次!)。由于频繁的碰撞,分子的速率在不断地改变着。因此,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去观察某个特定的分子,它的速度具有怎样的量值和方向,那完全是偶然的,也是毫无意义的。 然而在平衡态下,就大量分子而言,分子的速率分布却遵循一个确定的统计规律。这是1859年麦克斯韦首先应用统计概念导出的,称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学习重点:统计意义

一.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理想气体处于温度T的平衡态时, 在速率区间 —+d 内的分子数为 dN =Nf()d (8-8) 这就是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定律。 式中N为分子总数,f()称为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它为 (8-9) 式中:m是气体分子的质量, k是玻耳兹曼常数。

1.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f()的物理意义 由 dN =Nf()d f()表示:在速率附近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或叫做:分子速率出现在附近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概率概率密度。) —在速率区间 —+d 内的分子 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a)速率分布特征:速率可取0—内的一切值;但速率很小和很大的分子所占的百分比较小,中等速率的分子最多。 2.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 f()  o 图8-7 (a)速率分布特征:速率可取0—内的一切值;但速率很小和很大的分子所占的百分比较小,中等速率的分子最多。 (b)曲线有一个最大值,对应的速率为 —最可几(概然)速率

最可几(概然)速率的物理意义是:在温度T的平衡态下,速率在p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的分子数最多。 (c)曲线下面积的物理意义 f()  o 图8-8 1 2 d —在速率区间1 —2 内的分子数 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这一关系式称为分布函数f()的归一化条件。 归一化条件的物理意义是:分子速率在0—间的概率是1。 o f()  图8-9 d 整个曲线下的面积,即 这一关系式称为分布函数f()的归一化条件。 归一化条件的物理意义是:分子速率在0—间的概率是1。

1.最可几(概然)速率p—与分布函数f()的极大值对应的速率。 二.三种统计速率 1.最可几(概然)速率p—与分布函数f()的极大值对应的速率。 (8-10) 由极值条件df()/d =0可以得到 o f()  图8-9

例8-9 求速率区间1 —2 内分子的平均速率。 解 速率区间 —+d 内的分子数: dN =Nf()d 速率区间 —+d 内的分子速率之和:  dN =N f()d 速率区间1 —2内分子速率之和: 速率区间1 —2内的分子数: 于是速率区间1 —2 内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2.平均速率 速率区间0—内分子(全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为 完成积分,求得平均速率为

3.方均根速率 与求平均速率类似: 2 2 = 于是方均根速率为 2

n f()d —表示单位体积中,速率在 —+d 内的分子数。 例8-10 (1) n f()d 的物理意义是什么?(n是分子的数密度) n f()d —表示单位体积中,速率在 —+d 内的分子数。 (2) 写出速率不大于最可几速率p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 42.9% (f()d —速率区间 —+d 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此题区间:0 —p )

例8-11 (1)图8-10中是同温度下,H2和O2 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由图可知, H2的最可几速率为 m/s; O2的最可几速率为 m/s。 4000 1000 图8-10 (m/s) f() o 1000 (2)某气体的方均根速率 =450m/s, 压强p=7×104pa,则该气体的质量密度为 。 2 1.03kg/m3 2 2 2

例8-12 图8-11中是某种气体在不同温度下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曲线,已知T2>T1。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曲线高度降低了,这是为什么?  f() o T2 T1 答:当温度升高时,气体分子的速率普遍增大,速率分布曲线上的最大值也向量值增大的方向迁移,即最可几(概然)速率增大了;但因曲线下总面积,即分子数的百分率的总和是不变的,因此分布曲线在宽度增大的同时,高度降低,整个曲线显得较为平坦些。

求 (1)归一化常数C; (2)处在f()> 的粒子数。 例8-13 假定N个粒子的速率分布函数为 求 (1)归一化常数C; (2)处在f()> 的粒子数。 C 2 解 (1)由归一化条件: o 图8-12  o f()

(2)处在f()> 的粒子数: > 所以f()> 的粒子数: N o  C 2 C 2 f() C 2 o 图8-12  o f() 所以f()> 的粒子数: C 2 N

§8-7 玻耳兹曼分布定律 1.玻耳兹曼分布律 玻耳兹曼从理论上导出:在温度为T的平衡态下,气体分子处在坐标区间(x x+dx, y y+dy, z z+dz)和速度区间( x x+dx ,  y y+dy , z z+dz)内的分子数为 式中: no表示势能EP为零处单位体积中的分子数,E=Ek+Ep是分子的总能。 特点:几率因子 决定着分子的分布。

设处于能态E1, E2 (E1< E2)上的分子数分别为N1,N2 ,根据玻耳兹曼分布律,有 即:通常温度下,处于低能态的分子数总是多于处于高能态的分子数。也就是说,按统计分布来看,分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状态。这叫正常分布。

将上式对所有可能的速度积分,可得坐标区间(x x+dx, y y+dy, z z+dz)内的分子数: 2.重力场中粒子按高度的分布 将上式对所有可能的速度积分,可得坐标区间(x x+dx, y y+dy, z z+dz)内的分子数: + +

在坐标区间(x+dx, y+dy, z+dz)内的分子数为 两边除以dxdydz ,并将Ep=mgz代入得 压强: (8-11) 上式称为等温气压公式。Po=nokT为z=0处的压强。将上式取对数,可得

例8-14 飞机起飞时, 压强po=1atm、温度t=27C°;当压强变为p=0.8atm时,飞机的高度是多少? 解 由公式: 代入R=8.31, T=300, Mmol =29×10-3, g=9.8, 得 Z=1.96km。

*§8-8 分子碰撞与平均自由程 在室温下,气体分子以每秒几百米的平均速率运动着。这样看来,气体中一切过程都应在一瞬间就会完成,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例如,打开香水瓶后,香味要经过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才可能传到几米远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频繁的碰撞(每秒钟要碰撞约上百亿次!) ,结果使分子走过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 事实上,气体中发生的过程都取决于分子间碰撞的频繁程度。因而,对碰撞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平均碰撞频率—每个分子在1秒内与其他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 自由程—分子在连续的两次碰撞之间, 作惯性支配的自由运动所通过的路程。 平均自由程—自由程的平均值。 可以证明:平均自由程为 式中:d为分子的有效直径,n为分子数密度。 显然,平均碰撞频率为

例8-15 氧气分子的有效直径d=2.6×10-10m, 27C°时的平均自由程=2.6 ×10-8m, 求: (1)压强p=? (2)氧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其它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 解 (1) =5×105pa (2) =445 =170×108(次/秒) =每秒170亿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