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bial Composition of Skin 指導老師:趙維良教授 學生:羅敏慈 王奕程 日期:2005.12.27
前 言 固有性(resident),特定之正常菌相 暫時性(transient) 防禦外來微生物、弱酸性 前 言 固有性(resident),特定之正常菌相 暫時性(transient) 防禦外來微生物、弱酸性 氣候、存在部位、健康狀態、用藥情形、年齡、性別、種族、清潔劑與肥皂的使用 伺機性感染
目 的 觀察人體皮膚上的主要正常微生物菌相
材 料 普通培養基、鑑別性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基 生理食鹽水、tetramethyl-p-enylenediamine 材 料 普通培養基、鑑別性培養基、選擇性培養基 生理食鹽水、tetramethyl-p-enylenediamine Crystal violate、Iodine、95% alcohol、Safranin 、 3% hydrogen peroxide 棉花棒、試管 培養箱、酒精燈、接種環、顯微鏡 Pipetman、Vortax
培 養 基 1/10 Trypticase soy agar (TSA) Potato Dextrose Agar Mannitol salt agar MacConkey agar Blood agar
菌株採樣與培養 無菌棉花棒沾取無菌生理食鹽水 ↓ 採樣 ( 額頭及背部 ) 採樣面積為13(cm)╳7(cm) 塗佈於 1/10 TSA ↓培養於37℃、五天 方格紙點上40點對上plate之位置,取40株菌再純化 外觀型態、顏色及大小
菌株採樣與培養 主要為好氧菌與微好氧菌的測試。
菌量分析 棉花棒於採樣區塊取樣 ↓ 連續十倍稀釋 各適當稀釋度取0.1mL塗抹於1/10 TSA ↓培養於37℃、五天 計數菌量
染色及顯微鏡觀察 Gram`s stain ↓ 顯微鏡觀察其型態
生化檢測 3% hydrogen peroxide ( catalase ) MacConkey agar ( 分離革蘭氏陰性菌 ) Blood agar ( 溶血觀察 ) Mannitol salt agar ( Staphylococcus ) tetramethyl-p-phenylenediamine (oxidase)
結 果 樣 本 總 菌 數(CFU × 102 /cm2) 頭 部 背 部 男 女 8.26 9.72 0.26 0.09 結 果 表一、男與女皮膚上的總菌數 樣 本 總 菌 數(CFU × 102 /cm2) 頭 部 背 部 男 女 8.26 9.72 0.26 0.09
菌 落 型 態 白色針尖狀、 白色針頭狀、 粉紅色針尖狀、 紅色針頭狀、 黃色針尖狀、 黃色半透明針頭狀、 黃色光澤圓形之較大菌落、 菌 落 型 態 白色針尖狀、 白色針頭狀、 粉紅色針尖狀、 紅色針頭狀、 黃色針尖狀、 黃色半透明針頭狀、 黃色光澤圓形之較大菌落、 橘色光澤圓形 白色邊緣不規則扁平狀
圖一、額頭的菌相。左為女性受試者,右為男性受試者
圖二、背部的菌相。左為女性受試者,右為男性受試者
圖三、以方格紙隨機採樣40個樣本。
鏡 檢 幾乎都是Gram positive 型態:球型 成簇如葡萄串、 短桿狀、 四聯球型、 不規則桿狀如松葉
圖四、Micrococcus sp. 的外觀型態。
鑑別性培養基— Potato Dextrose Agar 兩次試驗均無菌落生長 推測無酵母菌等真菌微生物
生 化 試 驗 二 分 法 Catalase test mannitol test pigment oxidase test nitrate test
OXIDASE NITRATE
表二. 額頭皮膚上之菌株所佔數目與百分比 菌 種 菌 株 數 百 分 比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菌 種 菌 株 數 百 分 比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Micrococcus varians Staphylococcus aureus Corynebacteria Transient bacteria 23 8 5 2 57.5 20.0 12.5 5.0
表三、背部皮膚上之菌株所佔數目與百分比 菌 種 菌 株 數 百分比 菌 種 菌 株 數 百分比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Micrococcus varians Transient bacteria 21 13 6 52.5 32.5 15.0
討 論 總菌數: 額頭 →女性受試者 背部 →男性受試者 皮膚上每平方公分的總菌數
討 論 菌 相: 幾乎是gram positive 隨機採樣、非特定點 實驗室設備 →排除了厭氧菌的測試 因此相關菌種不多作假設。
討 論 前人研究: →gram negative幾乎很少出現 皮膚乾燥、冬季、採樣部位等 如果有的話,多半是因為由腸道系統所造成的微生物污染
討 論 先假定有哪些菌株 進行生化測試、菌種鑑定 → 受主觀判斷影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