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先祐(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建立年青人向 賭博誘惑說不能力 -- 香港教育城 「屹立不賭」行動 香港教育城 2004 年 11 月 27 日.
Advertisements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沈 华 玉 办公室:经管楼 A526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管理系.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李小寒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鄭先祐(Ayo) 國立 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如何倫理思考? 主講人:潘小慧 輔仁大學哲學系所教授
人力資源管理新思維 中台科技大學 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
社區可持續發展工作室﹕ 婦女與青少年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計劃 可持續發展基金資助 香港婦女中心協會.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台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基礎生態學 TIP 生活科學的 整合與訓練 生態保育、社會、文明.
│2011年08月24日(周三) │09:00-10:30 │台南市 永康區公所│
整体地把握高中数学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 王尚志.
環境倫理學之父 Holmes Rolston, III
課程網頁: 第四講:德行倫理學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課程網頁:
鄭先祐 (Ayo) 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教授
│ 2015年09月20日(週日) 11:00 –12 : 日(週三) 1:30- 3:30│國立台南大學 榮譽校區│
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 企業社會責任的產生與發展 授課老師:吳坤平 中華民國101年05月04日.
同理心與人際互動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主任
Ayo NUTN website: 環境倫理之理論 作業與討論 2014年8月24日(週日) Ayo NUTN website: 環境倫理之理論.
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 副教授兼所長 陳彥良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
課程大綱 企業倫理 管理哲學與殯葬 殯葬業的職業道德 倫理與法律 講師 王福星
第8週:Aristotle Who Deserves What?
THINKING THE BOX 創意為”盒子外的思考” 這表示”盒子內的思考”是不具生產性的 盒內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Unit title: 爱好 Hobbies Area of interaction focus Significant concepts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二週:論「道德」 談道德就是說教?
心臟的構造與功能 鳳新高中 王美玲.
人際關係與溝通 陳世聰
哲學概論 單元 29: 為什麼我應該成為有道德的人? 授課教師:王榮麟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第十一講: Right and Wrong.
倫理學 第2週 課程導論:What is Ethics?.
The Virtuous Life By Aristotle.
倫理學 第4週 Moral Objectivism.
工程教育:问题与建议 王沛民 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 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主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国际商务导论”课程教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王艳艳 2013年8月.
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總綱 核心素養概念及其課程轉化
聖經 心得分享 (一) 經文修訂建議 鄭先祐 (Ayo) 教授 (2016年)
鄭先祐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Human Development 概論 大二 人類發展學 98/9/16.
Doing Business In Japan
The Two Faces of Adam Smith Vernon L. Smith
ENVIRONMENTAL SCIENCE
Chap. 12 可持續力 (Sustainability)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環境生態碩士班 + 生態旅遊碩士班
求你使我明白你的训词,我就思想你的奇事。~ 詩119.27
2010年3月23日 18:30 課堂導讀 社會教育研究所 碩二 宋曉玫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第二週:何謂道德 談道德只能說教?
The Role of Parents in the Mor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2012天下經濟論壇 經濟動盪中 企業的管理與戰略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薛 明 玲 所長 2012年2月22日
Thomas HobbesⅡ 關鍵字:state of nature, natural rights, fear of death, social contract, liberty, sovereignty, Leviathan 授課教師:陳嘉銘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3.0版授權釋出】
CONSCIOUS Value-Based Parenting 基于价值的有意识子女教育
應用倫理學 第3週 道德理論 結果主義與非結果主義的理論.
哀傷輔導工作坊 19/12/2009 prepared by Mok Ping Kan
Infrastructure as Learning Environment 学习环境的基础结构
七股鹽田溼地保育行動計畫: 未來10年七股海岸濕地 科學研究架構規畫
『禁漏原則』 的 科學本質 與 doing環境倫理
Chap.10 深層生態學 Deep Ecology
教材撰寫者:鄭先祐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環境生態研究所 + 生態旅遊研究所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保育 鄭先祐(Ayo) 國立台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院長 環境生態研究所 教授
「生態主張」的實現:以水資源保育起頭 -- 從壩道vs. 保育之道談起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构建系统化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与信息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臺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環境生態研究所 + 生態旅遊研究所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教授
Hong Kong Geography Day 2003
Chap. 4 倫理學與經濟學 Ethics and Economics
TIP 基礎生態學 生態保育、社會、文明 鄭先祐 (Ayo) 國立臺南大學環境生態學院 院長
作者:Gillan Chi-Lun Huang (黃寄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鄭先祐(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教授 環境倫理 與 生態主張 鄭先祐(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教授 Ayo NUTN New website: http://home.nutn.edu.tw/hycheng/ │ 2018年10月17日(週三) 下午 01:10 -- 03:00│國立臺東大學 生科系 環境倫理 SEB106│

環境倫理 與生態主張 環境倫理 從環境主義到生態主張 結語 背景:科學與倫理 根基: 內涵: 3E處方、典範、與十項原則 自然本質:同理心 (Empathy) 文明歷史背景:可持續發展 內涵: 傳統架構與環境倫理 從環境主義到生態主張 3E處方、典範、與十項原則 結語

倫理學 = 倫理哲學 = 道德哲學 道德 (morality) = 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好壞與對錯。 哲學 (philosophy): 愛好真理(智慧),探索真理,學習真理 倫理學是對道德,進行系統思考和研究的學科。 試圖從理論層面建構一種指導行為的體系。 內容包含: the study of values (價值的研究) good or bad (好與壞) Right or wrong (對與錯) 倫理學的背景

倫理學 的三個層面 元倫理(metaethic) 問題 描述情況 基準判斷 倫理學的背景

知識的階層 批判力 智慧 (wisdom) 資訊 (information) 數據 (Data) (倫理:好壞、對錯) Taylor. Liz (2007) Knowledge, information and the business process: Revolutionary thinking or common sense? Chandos Publishing (Oxford) Limited. 知識的階層 批判力 (倫理:好壞、對錯) 智慧 (wisdom) 默會的(tacit)、需要學習的 知識 (Knowledge) 明確的、容易獲取 資訊 (information) 數據 (Data) 圖4. A Knowledge hierarchy (知識的階層)

科學:對周遭世界,理性了解 科學與倫理學

倫理學:向左走?或向右走? 科學與倫理學 好或壞,對或錯 幾米作品:向左走向右走 http://my.so-net.net.tw/adearlover/ltrt.htm 科學與倫理學

科學 與 倫理學 科學:對周遭世界的了解 倫理學:判斷與選擇 科學沒有倫理,是盲目的、(無從判斷) 倫理學沒有科學,是虛空的。(沒有依據) Science without ethics is blind; Ethics without science is empty. 科學與倫理學

倫理學(Ethics) 的根基 自然本質:同理心 (Empathy) 實質狀態:自由人 知識經驗成熟 (成年人) 獨立自主能力 知識能力 (學習) 行為能力 (自理) 經濟能力 (生活)

同理心: 鏡像神經元 (mirror neuron) http://www.nccr-neuro.ethz.ch/projects/p5 當看到別人的行為時,大腦的腹前運動皮質及頂葉會產生好似親身體驗的反應,稱為「鏡像神經元」。 腦神經科學研究顯示, 「鏡像神經元」活化的人,更有愛心,也更快樂。 同理心

鏡像神經元 (mirror neuron) 同理心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Makak_neonatal_imitation.png 同理心

Preceding bouts of aggressive play, juvenile gorillas use a facial gesture called a ”play face”, which appears to signal that “what is about to occur is play”. 同理心

Figure 11: A juvenile chimpanzee comforts a distressed (憂傷的) adult. Preston, S. D. and F. B. M. de Waal (2002) Empathy: its ultimate and proximate base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5(1):1-20. 同理心

Fig. 12. A raccoon approached a hare in the darkness and the hare leaped over the raccoon Wallace, R. A. (1997) Biology: the world of life.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Center for Building a Culture of Empathy 同理心

同理心 同理心 Proximate bases Ultimate bases 來自 mirror neuron 情緒感染 認同 角色取代 心靈理論 認知同理 真同理心 同理心 Proximate bases 來自 mirror neuron Perception-Action model (PAM) (感知行動模式) and prefrontal functioning Ultimate bases 來自增加 inclusive fitness Mother-infant bond Experience Learning Emotional linkage Group esteem (團體自尊) Reciprocal altruism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bonds 同理心 Preston, S. D. and F. B. M. de Waal (2002) Empathy: its ultimate and proximate bases.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25(1):1-20.

人類倫理關係的歷史演變 個人、家庭、與家族內的關係 (輩分關係) 社會生活的關係,家族間的關係 (家族關係) 極權國家,階級間的關係 (階級關係) 民主革命,經濟自由化 (人民與國家的關係) 生活環境的維護 (人民和人民間的關係) 可持續的未來 (人與自然的關係) 文明歷史背景

可持續發展 (The Bruntland Repor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生態 生產 生活 http://www.civilengineergroup.com/principles-sustainable-development.html

可持續文明: 環境(生態) 社會(生活) 經濟(生產) 好的環境 好的生活 好的經濟 http://www.uitp.org/Public-Transport/sustainabledevelopment/

社會 (生活)、經濟 (生產)、環境 (生態) 三好 一公道 環境 倫理 自然資材 可持續發展的各種資材 (Capital)。 http://www.eolss.com/eolss/5a.htm

可持續發展 圖6 自然資源與國民福祉的關係示意圖

未來:資源 與 智慧

落實可持續發展的 Basic 3E 科學知識與能力: 判斷與選擇: Env. Ethics (環境倫理學) Ecology (生態學) Economics (經濟學) 判斷與選擇: Env. Ethics (環境倫理學) doing 環境倫理

倫理與環境倫理的內涵 倫理(Ethics) 的根基 自然本質:同理心 (Empathy) 實質狀態:自由人 適存值 (fitness):家庭、社群、合作、學習、社會關係 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 實質狀態:自由人 知識經驗成熟 (成年人) 獨立自主能力 知識能力 (學習) 行為能力 (自理) 經濟能力 (生活)

倫理與環境倫理的內涵 Ethics (倫理) =希臘文 ethos,custom (習俗) Ethics (倫理學) 檢視與研析社會習俗的內容,包含指引社會習俗行為的信念、態度、或準則。 道德責任 (Moral responsibility): value significance (價值意義) choice (選擇) : Right or Wrong (對與錯) Good or Bad (好與壞)

倫理的判斷與選擇 途徑: 倫理判斷與選擇: 理性(Reason):分析、利害得失、最佳的選擇 根據:主觀認知與客觀認知 感性(feeling):直覺(intuitions) 、 根據:道德觀、價值觀、宗教觀(信仰)、經驗累積 倫理判斷與選擇: 包含:理性、信仰、感性(直覺)等三種成分。

倫理的傳統架構 Teleological (目的論的) Ethics Deontological (道德論的) Ethics 人的本質(Human nature):追求幸福與公民美德, to be good persons(好人) (Aristotle, Aquinas) 倫理即是做可以產生最大利益的事。utilitarian 倫理的結果論傳統,可產生較大幸福的,就是對的事。 Deontological (道德論的) Ethics 人類有理性能力,辨識和承擔自己的責任 (Kant)

好的狀態 (Aristotle, Aquinas) 倫理的傳統結構 正確行為 (Kant) Right action 道德論的 Deontological 倫理 Ethics 好的狀態 (Aristotle, Aquinas) Being good 目的論的 Teleological 後果 (Bentham, Mill) Consequences

正確(對的)行為 (Right action) Right or Wrong (對與錯) I do my duty (我盡到我的責任) Act to protect a person’s rights (保護個人的權利) 責 任 (Duty) 正確行為 Right action 權 利 (Rights)

在好的狀態 (being good) Good or Bad (好與壞) Being a good person (好人), we mean that a person is “virtuous” (善良). 特質 (Character) 在好的狀態 Being Good 關係 (Relationships)

對 vs. 錯;好 vs. 壞 道德論 目的論 Right = 正確的 (對 或 錯) (判斷正負) Right person for a job “Right” involve taking an action Duty (責任) + Rights (權利) Good = 好的 (好 或 壞) (相對比較) Good person, good job, good science, good society “Good” refers to a state of being. Character (品行) + Relationships (關係) 道德論 目的論 + Consequences (後果)

道德論 與 目的論 責任 (Duty) 正確行為 道德論的 Right action 權利 (Rights) 倫理 Ethics Deontological 權利 (Rights) 倫理 Ethics 目的論的 Teleological 好的狀態 Being good 特質(Character) 關係 (Relationships) 後果 Consequences

環境倫理 主體: 道德責任 (Moral responsibility): 個體的負責任行為,相關自然環境、資源、地景,和人類以外的各種生物。 人類和生活環境間的倫理(道德責任)關係。 道德責任 (Moral responsibility): knowledge(知識)、capacity (能力) value significance (價值意義) choice (選擇) :好、壞、對、錯

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 環境倫理,緣起於1970s,面對空氣和水污染的環境運動 (environmental movement). 道德要求,制定保護環境的法律 政府的職責(道德與法律),保護公共幸福。 科學證據顯示,環境污染已經威脅到人類健康 清理環境汙染,是理性正義(權利與義務)。

道德社群(Moral community) 傳統上,道德社群僅止於人。 相互責任和個人與社會幸福的目標,道德社群包含所有人。 環境倫理,非人類中心的主張,認為我們的道德社群也要包含其他生物,瀕危物種、生態體系,以及整個生物界。

environmental ethics traditional ethics 人類中心的 Anthropocentric (traditional) 倫理 Ethics 非人類中心的 Non-Anthropocentric (biocentric, ecocentric, holistic) environmental ethics

Ayo NUTN website: http://myweb.nutn.edu.tw/~hycheng/ 問題與討論 Ayo NUTN website: http://myweb.nutn.edu.tw/~hycheng/

可持續力 (Sustainability) 永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972年Stockholm (人類-環境會議) 1980年 世界保育策略 1987年 Brundtland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 1992年的里約高峰會議 1999年,美國永續發展政策委員會,我們共同的旅程—邁向永續的過程 (Our Common Journey- a transition toward sustainability)

環境主義:兩類、四種 「環境重要,經濟活動必要考量到環境」,這似乎已成為大家的共識。 然而,雖然同樣號稱「重視環境」,甚至是「環境主義」,但是不同的人卻可能有完全不同的內涵。 就以歐洲人為例,至少就有四種兩類不同的「環境主義」。

表3. 四種不同的環境主義(以歐州人為例)。摘譯自:O'Riordan (1989), p.85。

圖9. 生態中心主義者與科技中心主義者,對人、自然和科技間關係的看法。修改自鄭先祐(1995),p.172。

生態主張的《考量重點》 基於新世紀社會典範的「生態主張」,有3項重點考量-- 永續的、文明的、以及平凡的。 生生不息,包含尚未出生的子孫(永續的考量)。 文明生活的品質(健康、安全、舒適)和需要。 平凡(一般)人的生活。

《3E處方》 落實於現行的經濟体制,經濟學者(Young, 1992)所提出的《3E處方》 生態保全 (Ecological integrity):生態環境的自然功能必要保全。 經濟效率 (Economic efficiency):外溢成本內化後的經濟效率。 公平(Equity):維護「同世代」和「跨世代」的公平。

E1:生態保全 (Ecological Integrity) 「生態保全」,生態(生活)環境的基本功能必要保持完整安全,特別是自然免費提供的功能,是全球經濟的根基。 全球自然生態免費提供的功能每年提供給人類社會的總價值估計超過33萬億美元,遠超過全球經濟總生產值 (19萬億美元) (Stiling, 2002)。 於「生態保全」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力求「經濟效率」,以及維護「社會正義」(公平)。

E2:經濟效率 (Economic efficiency ) 「生態原則」是於相同或更好的生活條件上,可耗用更少的物質和能量。 這亦是「經濟」的法則。 重點是必要基於所有「外溢(部)成本」全部內化之後,才可達到真正的「經濟效率」,整體付出最少的代價,獲得最大的享用。 「外溢成本」的存在不僅是違反生態原則,更是違反經濟發展的「自由市場」基本條件。

冰箱的容量 耗能量 Ayo NUTN website

冰箱的容量 耗能量 冰箱的價格

E3:公平(Equity) 要達到「跨世代」的公平,有如下兩個通則: (1) 每一代應必要維護其由上一代傳接得到的自然資源,使其留給下一代時,平均每人的資源總量不可少於其傳接得到時。 (2) 可再生資源、資源龐雜度、和生態功能,都應永遠地維持。

E3:公平(Equity) 同世代的公平: 按生態學的最低限定率(Law of minimum),生命成長受其環境因子中最低限者(供給最差)所限制。生態環境品質的維持,亦受到此社會最差的因素所限制。 生態環境的保育和未來發展機會的保育,其必要的條件之一就是在目前社會中最窮族群的生活改善(參考Brown Weiss, 1989)。

生態典範: 環環相扣的社會典範 舊世紀社會「典範」仍就是目前社會的主流。 「典範」的內容是多元多樣,但其各項間是環環相扣的。 基於「綠色思潮」的新世紀社會典範(生態典範),相對於舊世紀社會,可有4類(文化規範、政治体制、社會規劃和經濟建設),總共分成16項。

Ayo NUTN website

表1b. 新世紀與舊世紀社會的「典範」之比較。 Ayo NUTN website

10項重要原則: 鄉土之愛,自求多福,永續考量。 要達到維護文明生活和品質,是很困難的,必要有極高的「智慧」與「科技」, 才有可能開創健康、安全、舒適,且能永續的文明國家。然而,「智慧」與「科技」的發展與使用必要慎重,必要作評估與選擇。承認「科技」的有限性(非萬能),以及不能違反自然生態原則或是傷害生態環境,這是選擇「適宜科技」(appropriate technology) 的基本原則。 小即美。小型且合乎地區生態環境條件的生產與處理方式,是達到社會公平的基本條件。

著重於「整体固本之道」,放棄「個体治標之法」。生態環保的達成,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整合,特別是與經濟和社會政策的整合。 面對社會供應不足產生的需求問題,雖然持續地開發(量的拓荒策略)可解決問題,但終將是會耗盡所有未開發的資源。因此,必要採用「保育策略」(conservation strategy),保留現有未開發的資源,改以提昇目前已開發資源的生產和耗用效率。如此,不僅同樣可解決需求的問題,而且保有較多的發展潛力,以期更能永續。 著重於「整体固本之道」,放棄「個体治標之法」。生態環保的達成,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整合,特別是與經濟和社會政策的整合。 主張以「生活品質與永續考量」為本,發展經濟。以生態(維生)体系與生活環境品質的維護與提昇為主的經濟發展,才是國家永續文明生的根本,經濟生活的目標;亦是生態環保國家政策的基本主張。 Ayo NUTN website

自然生命世界的歷史,是朝向多元與多樣的方向演變;基本上是「綠色與和平的」,任何違反自然合諧的「強者」(掠食者)終究必然滅絕。 若沒有瞭解生態、經濟和社會間複雜互動關連,則想要瞭解環境問題將是不可能的。尋求「基本共識」是一件極為重要且基礎的工作。 這是整体結構(含軟体和硬体)的改變,典範的變遷,是人民自主文化的變遷。 促進社會「典範」(表1) 變遷的途徑是: 大學與民間學者的理想之互動和整合。 國家官僚体系對重大問題的整理和說明。 藉國家媒体力量,促使人民、學者、與官員間自由且充份的溝通。 民間自主的「社會運動」。

結語:有主張,才有行動! 主張與信念: 了解與判斷:科學認知、環境議題、選擇與行動 原住民、傳統、宗教、與環境倫理 心的運轉 背景與現況: 文明歷史、環境危機與綠色思潮

善的力量 培育自己的善力 Empathy (同理心) (原心)倫理願力 謙卑、學習 同理,理解 接受真實,勇於改過 為他人,整體好 弱者福利的提升 價值根基於永續幸福 個人好特質的培育 善的力量

可持續力的生態原則 自然是知識的來源,讓我們學習面對各種問題的可能 化解之道。(向自然學習) 環境的衰敗與人類的壓迫和暴力相關;性別和種族壓 迫,與人類對自然的壓迫,有共同的根源。(公平友善) 我們的舉動必要Humility(謙卑),好的領航起自自我克 制(自律)。 適當的尺度是重要的。地區是可持續經濟的基地。化 解問題之道是地區和尺度相關。 地球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必要面對,適應限制。於地 球尺度內取用我們需要的,並不是犧牲生活,而是更 富有。我們必要辨識需要(needs)與想要(wants)的差別。 生物的和文化的多樣性,必要保護,與鼓勵。

攜手合作的世界 假若你是要來幫助我,那麼你已可回去。 但若你將我的打拼看成你生存的一部份,那麼我們或許可以一起努力 。 --澳洲的一位原住民 此段文句,摘譯自Young(1992),第2章第19頁。

World change you vs. You change the world http://www.premisemarketing.com/generationyandz/

Ayo NUTN New website: http://home.nutn.edu.tw/hycheng/ 問題與討論 Ayo NUTN New website: http://home.nutn.edu.tw/hycheng/

鹽埕國小 市立二中 Ayo Cheng Ayo NUTN website: http://myweb.nutn.edu.tw/~hy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