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直线、射线、线段(2).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2.1 轴对称( 1 ) 给我最大快乐的, 不是已懂的知识, 而是不断的学习 高斯.
Advertisements

从宾馆 A 出发去景点 B 有 A→C→B, A →D →B 两条道路。你有哪些方法帮忙判别哪条路更近? 如果只有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呢?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线段、射线、直线 本节内容 本课内容 4.2.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执教者 :和兆星.
第一篇:静力学 1 、研究的主要问题:力,力系的简化原理 及物体在力系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2 、研究方法:对物体(或物体系)进行受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云衢中学 孟战军.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第一章 证明(二) 第三节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一) 河南郑州第八中学 刘正峰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4).
同学们好! 肖溪镇竹山小学校 张齐敏.
第七章 财务报告 主讲老师:王琼 上周知识回顾.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3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2课时).
一、认真审题,明确作图目的。 二、作图按投影规律准确无误。 三、图线粗细分明。 四、需要保留作图线的一定保留。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AC、BD相交于点O,过点O的EF与AD、BC交于E、F两点,OE与OF,相等吗?为什么?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1.1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1菱形.
28.1 锐角三角函数(2) ——余弦、正切.
15.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六安皋城中学:付军. 15.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六安皋城中学:付军.
初二上复习综合题集.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3.3勾股定理的简单应用 初二数学备课组 蔡晓琼.
19.2 证明举例(2) —— 米 英.
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
2.6 直角三角形(二).
线段 直线 射线 陈衍琴.
3.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l 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 1、线段AB A B a 不向任何 一方延伸 (或线段BA) 能 两个 2、线段a 1.射线OA 向一方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6.1 线段、射线、直线(2).
. 1.4 全等三角形.
4.2直线、射线、线段(3).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直线、射线、线段 (第2课时) 安徽省无为县刘渡中心学校 丁浩勇.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4 圆心角(1).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2课时 “边角边”与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三线八角.
4.2 证明⑶.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山东教育出版社•数学•六年级(下) 作三角形.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海南华侨中学 叶 敏.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辅助线巧添加 八年级数学专项特训: ——倍长中线法.
13.3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第4课时 绝对值.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1).
1.2轴对称的性质 八 年 级 数 学 备 课 组.
3.4 角的比较.
2.3线段的长短 授课人:崔淑红.
位似.
H a S = a h.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正方形的性质.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4.2 直线、射线、线段(2)

知识回顾 重要结论: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什么叫公理、定理、定义? 公理:大家公认的,不须要证明的正确的结论。 定理:正确的,但须要证明的结论。 定义:对于一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或一个概念的确切而简要的说明。 那么,上面所说的重要结论,其实就是一个 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直线、线段、射线的表示 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 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知识回顾 直线的表示 l A B 直线AB 直线l 线段的表示 a A B 线段a 线段AB 射线的表示 l O A 射线l 射线OA

甲 思考 乙 2、从甲地到乙地能否修一条最近的路?如果能,你认为这条路应该怎么修呢?请在图中画出这条路. ① 甲 乙 ② ③ 1、从甲地到乙地有三条路,你估计哪条路相对近一些? 2、从甲地到乙地能否修一条最近的路?如果能,你认为这条路应该怎么修呢?请在图中画出这条路.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 A B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说: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有关距离问题 1.如图,在一条笔直的公路a两侧,分别有A、B两个村庄, 现要在公路a上建一个汽车站C,使汽车站到A、B两村距 离之和最小,问汽车站C的位置应该如何确定? A . D . C a . B

2.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如图所示,为解决当 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不考虑其他 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的位置,使它与四个村庄的 距离之和最小. . B . 解:如图,连接AD和BC,把蓄水池建在交点H上,因为这样H点既在线段AD上,又在线段BC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所以,点H为所求的点. . H . . D C

问题情境 如何比较两个人的身高? 我身高1.53米, 比你高3厘米。 我身高1.5米。

看下面这三幅图片谁高谁矮?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 ?

探索新知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长短)? 两条线段的大小(长短)关系: (1)AB > CD; (2)AB = CD;

怎样比较两根细木条的长短?

判断 观察下列三组图形,你能看出每组图形中线段a与b的长短吗? b a b a (1) (2) b a 眼睛的错觉 (3)

用一把尺子量出两根绳子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度量法 第一种方法: 用一把尺子量出两根绳子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度量法 3.1cm 4.1cm 1 2 3 5 4 6 7 8

叠合法 第二种: 先把两根绳子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 ① ② ③ E F M N C D A B 先把两根绳子的一端重合,另一端落在同侧,根据另一端落下的位置来比较.       叠合法 E F M N C D A B 试比较绳子AB与绳子CD、绳子EF、绳子MN的大小? ① C D AB=CD ② AB>EF E F AB<MN ③ M N

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叠合法——从“形”的角度比较. 度量法——从“数值”的角度比较.

探索新知 比较两条线段大小(长短)的方法: 目测法; 直接观察,目测判断。 (不准确,也不十分可靠,不建议采用) 度量法; 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线段CD的长度,再比较线段AB、 线段CD的长短(大小)。 (近似值) 叠合法。 将一条线段放在另一条线段上,使它们的一个端点重合,观察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关系。

探索新知 用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长短): AB > CD (1) (2) AB < CD (3) AB = CD 两条线段比较长短会有几种情况? 用叠合法比较两条线段大小(长短): AB > CD (1) A B C D (2) AB < CD A B C D (3) AB = CD A B C D

做一做 1.(1)用刻度尺量出下图中三角形三条边的长: AC= cm;BC= cm;AB= cm; (2)用“=”、“<”或“>”填入下面的空格: AC BC,AC AB,AB BC. A 2.用圆规比较下列各对线段的长短: (1) (2) B C 利用圆规来比较两 条线段的长短,其 实就是叠合法 c a d b

随堂练习 教材P128 “练习”第1题 AB < AC AB = AC AB > AC

探索新知 怎样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画一条线段AB=线段a。 a (1)作射线AC; (2)在射线AC上截取AB = a。 方法一: 先用刻度尺量出线段a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AB。 方法二: 尺规作图: 作法: (1)作射线AC; (2)在射线AC上截取AB = a。 则线段AB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B A C 尺规作图: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特别注意,尺规作图是不能用直尺来量长度的!

探索新知 已知:线段m、n。(如图) 求作:线段AC,使AC = m + n。 作法: (1)作射线AM; (2)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AB = m,BC = n。 m n A B C M 则线段A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随堂练习 已知:线段m、n。(如图) 求作:线段AC,使AC = m - n。 作法: (1)作射线AH; (2)在射线AH上截取AB = m。 (3)在线段AB上截取BC = n。 m n C A B H 则线段AC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探索新知 怎样的点是线段的中点? 操作: 定义: 说明: 把纸条对折,找出它的中点。 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A M B 因为点M是线段AB的中点, 所以 AM=BM= AB 说明: 线段的中点必须在线段上。 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三条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三等分点。 注意:尺规作图可以找到线段的中点(两等分点),无法找到线段的三等分点。

A B 试一试 如图,已知线段AB。 (1)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AB; (2)反向延长AB到点D,使DA=AB。

你如何确定一条线段的中点 如图,下列说法 ,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 A、AC=CB B、AB=2AC 如图 AB=8cm,点C是AB的中点,点D是 CB的中点,则AD=____cm 6 如图,下列说法 ,不能判断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 ) A、AC=CB B、AB=2AC C、AC+CB=AB D、CB= AB C

随堂练习 已知线段AB = 4cm,延长AB到C,使BC = 2AB,若D为 AB的中点,则线段DC 的长为 cm。 10 4cm 8cm

小试牛刀 如图,线段AB=8cm,点C是AB的中点,点D在CB上且DB=1.5cm,求线段CD的长度. . A C D B

随堂练习 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如图),若AB = CD, 则AC BD。(填“>”、“=”或“<”) = 已知A、B是数轴上的两点,AB = 2,点B表示的数是-1, 那么点A表示的数是 。 c1 1或-3

课堂小结 比较两条线段大小(长短)的方法: 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线段的中点。 目测法; 度量法; 叠合法。 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线段的中点。 A M B 因为点M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 AM=BM= AB A M B 如果在数轴上,A,B对应的数分别为a,b(b>a),中点M对应的数为x,则得中点公式: 为什么? AB的长度为b-a 尺规作图及注意点

课后作业 1、已知:线段a、b、c(如图)。 a 求作:线段AB,使AB = a + b – c。 C3 b c 2、如图,线段AB = 6cm,C是它的一个三等分点,D是它的中点,则CD = cm。 A D C B 3、已知:点A、B、C在同一直线上,AB = 8cm,BC = 6cm,点M、N分 别是AB、BC的中点。 求:线段MN的长。

解: 1 2 1 2 例题解析 A 例:如图AB=6cm,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CB的中点,那么线段AD是多长呢? C B D 所以AC=CB= 3cm 因为D点是BC的中点 2 1 CB 所以CD= = 1.5cm 所以AD= AC + CD= 3 + 1.5= 4.5cm

试一试 已知线段AB=80cm,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NB=14cm。 A M B P N 28cm 40cm 线段PB=________.AM=_______.BM=_______ 12cm 线段PM=________.AP=_______.AN=_______ 52cm 66cm 请写出计算线段AP的过程

(2)如图,AC=8cm,CB=6cm,如果O是线段AB的中点,则线段OC=_____cm。 有关线段的计算问题 (1)如图,A、B、C、D是直线l上顺次四点,且线段AC=5,BD=4,则线段AB-CD=_____. 1 l A B C D (2)如图,AC=8cm,CB=6cm,如果O是线段AB的中点,则线段OC=_____cm。 1 A O C B

(3) 点C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点D是AB中点,如果点B 恰好是DC的中点,设AB=2cm,则 AC=______cm 3 (4)已知AB=16cm,C是直线AB上一点,且AC=10cm,D为AC的中点,E是BC的中点,则线段DE=______cm 8

(5)点A、B、C 、 D是直线上顺次四个点,且AB:BC:CD=2:3:4,如果AC=10cm,那么BC=__________ (6)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1,那么线段AB的长是____个单位长度,线段的AB中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 6 -2

(7)、已知,线段AB=14cm,C为AB上一点,且AC ∶BC =4 ∶3,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两点之间的距离。